大家好,我是月老信息。今天推薦的是一部澳大利亞經典動畫電影《瑪麗和馬克思》。本片2009年上映,豆瓣評分8.9分,由託妮·科萊特、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巴瑞·哈姆弗萊斯、艾瑞克·巴納、貝塔尼·維特莫爾主演。本片1.57G。
劇情介紹:
1976年,8歲的瑪麗·黛西·丁格爾是澳大利亞墨爾本的一個小女孩,喜歡動畫片「諾布利特」、甜煉乳和巧克力。瑪麗的媽媽是個酒鬼,而在茶葉包裝廠工作的父親平日只喜歡製作鳥標本。孤獨的瑪麗沒有朋友,某一天心血來潮給美國紐約市的馬克思·傑瑞·霍羅威茨寫了一封信詢問美國小孩從哪裡來,並附上一根櫻桃巧克力棒。44歲的馬克思患有自閉症及肥胖,碰巧也喜歡看「諾布利特」動畫片及吃巧克力。二人的筆友關係從1976年維持到1994年,期間各自經歷了許多人生起伏,直到成年的瑪麗(託妮·科萊特 Toni Collette 配音)終於來到紐約看望馬克思……
影片觀後感:
《瑪麗和馬克思》是一部黏土動畫片,不是很好看的人物造型,甚至有些笨拙。但在書信之中瑪麗和馬克思的聲音旁白,卻非常的動人。看著看著,你會忽略這是一部動畫片,你會被故意不合比例的人物迷惑,為他們的悲傷而悲傷。或者正如馬克思被瑪麗打開的回憶之門:猶太男孩馬克思,被惡鳥攻擊,被惡童欺負,他只有一個想像出來的朋友。1976年以前,他的人生幾乎是失敗的,而之後他幾乎獲得了新生。1976年,馬克思收到瑪麗的來信,由開始的驚恐而變得充實。他覆信時的配樂,不僅精確地模擬了打字的節奏,而且幽默地模擬了內心的激越,然而後者從臉上是看不出來的。馬克思其實仍舊痛苦,儘管他並不直說。他捂著臉站在牆角的時候,看醫生的時候,大口大口地吞吃巧克力熱狗的時候,在街頭戴著頭盔把耳朵鼻孔塞住的時候,已經說明了一切。他渴望去月球生活,因為只有那裡才是安靜的。
電影非常的細膩。瑪麗成年之後,以馬克思為例研究精神疾病,當她高興地將學術成果寄給馬克思的時候,馬克思難以置信,憤怒地拽掉了打字機的M鍵。通信中斷了。瑪麗粉碎了所有的書——她苦心經營的學術成果,放棄了比較健康的家庭生活,酗酒,頹廢。愛她的丈夫離開她,去爬他的斷臂山了。而這時的瑪麗越來越像她的母親,走近了自殺的邊緣——我們不禁擔憂,生活難道真的只是一個循環麼?
當那一大一小兩隻手終於握在一起時,屏幕前的我再也忍不住淚光漣漣。那並非愛情,不是親情,卻遠遠超越友情。它很難用文字描述,也超乎邏輯無法重複,那是兩顆心拋棄一切年齡、樣貌、身份、種族、性別、信仰、國籍、文化之後,終於坦誠相對一秒鐘霎那燃燒的最奪目光芒。
瑪麗終於找到了馬克思。這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啊。
馬克思最後說:「我原諒你是因為你不是完人,你並不是完美無暇而我也是,人無完人,即便是那些在門外亂扔雜物的人,我年輕時想變成任何一個人除了自己,伯納德哈斯豪夫醫生說如果我在一個孤島上,那麼我就要適應一個人生活,只有椰子和我,他說我必須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點和我的全部,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缺點,它們也是我們的一部分然而我們必須適應它們,然而我們能選擇我們的朋友,我很高興選擇了你。每個人的人生就是一條很長的人行道,有的很整潔,而有的像我一樣,有裂縫香蕉皮和菸頭,你的人行道象我一樣,但是沒有我的這麼多裂縫。有朝一日,希望你我的人行道會相交在一起,到時候我們可以分享一罐煉乳。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