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吉田修一的《怒》改成這樣,也是一件叫人怒的事情

2021-02-08 在別處文藝志


電影《怒》終於在B站出了熟肉。


作為一個將吉田修一的《怒》列為去年「年度書籍」的人,一直在等待它的電影版。


差一點就為它加入激烈的北京電影節搶票大軍。據說該電影票的廝殺程度特別慘烈,有人想看導演李相日在《惡人》後會如何將吉田修一的小說再次搬上銀幕;有人想看渡邊謙+宮崎葵+松山研一+妻夫木聰+綾野剛+森山未來這樣華麗的明星陣容;有人想看妻夫木聰演Gay,而且還大尺度,露了屁股……


▲高能出現在電影的19分和37分,相對妻夫木聰,形象上不佔優勢的綾野剛演得更好!


《怒》是一部宏大的多線敘事小說。



一樁殘忍的兇殺案,兇手山神殺害了一對夫婦後,在對方房子裡待了長達6小時,留下一個血寫的「怒」字後離去。


一年後,警方仍在追捕山神。


而此時,三個不同地方出現了三個來路不明的陌生人——東京市區的直人、衝繩離島的田中、房總漁港的田代。


他們好像都與全國通緝的犯人山神有著若隱若現的相似。


到底誰才是真的山神呢?


那些和這三個陌生人逐漸熟悉起來的身邊人們,此時該選擇相信他們(或者說相信自己),還是選擇不相信呢?




作為原著粉,先來說說電影到底做了哪些地方的改編吧。


警察北見和美佳以及那隻貓的故事線完全被刪了。


畢竟要拍成兩個半小時的電影,相較於其他三條複雜的故事線,這個確實只能首當其衝被犧牲掉。


▲電影中的警察就是炮灰角色。


優馬(妻夫木聰)、直人(綾野剛)這條線中,優馬的哥哥和嫂子友香被刪,優馬變成了獨子


▲刪掉了友香,但直人的閨密薰卻保留了……這樣看來,優馬更孤獨啊!


於是這條線變成了一個略顯單薄的BL故事。因為在吉田修一的設定中,友香還是優馬的閨密,兩人經常互訴衷腸。


電影裡優馬媽媽去世,卻是直人守在身邊,然而媽媽的葬禮,優馬並沒有讓直人參加,只是簡單的一句臺詞交代。


但在書中,友香在殯儀館質問了優馬:「……優馬,平常總是擺出一副『我就是同性戀,同性戀有什麼不好』的樣子,但是就是害怕被龍太他們知道,對吧?其實你根本就沒有自信,對吧?」


於是你知道,這才是後面優馬與直人之間發生那樣生死永訣的錯過悲劇的根源。


吉田修一在接受臺灣《聯合文學》訪談時說:

「相信自己,就能夠信任對方;而沒有自信,就會轉變成憤怒」。 


泉(廣瀨鈴)、辰哉(佐久本寶)、田中(森山未來)那條線被改動得最大。也是我覺得最不滿意的一部分。


▲森山未來的演技還是不錯的,但到了後面也被汙糟的劇情給糟蹋了……


首先,泉的女生朋友若菜被刪,媽媽也僅有一場戲份。


我最吃驚的是泉被美軍侵犯那裡。


吉田修一寫這一段的時候十分克制溫柔,前面寫泉的嘴巴被人堵住了,「那是一雙又大又溼的男人的手」。一章便戛然終結了。

等到下一章,已經是泉和媽媽在早晨的陽光中醒來……



就像張愛玲寫《半生緣》裡顧曼楨被祝鴻才玷汙,她獨自在黑暗的房間漸漸嗅到了由淡轉濃的香水味,「她突然坐起身來了。」


「有人在這間房間裡。」也是一章便戛然終結。


再下一章,已經是祝鴻才來和曼璐抱怨曼楨的反抗激烈……不該發生的事情就已經發生了。


而在《怒》的電影中,近乎直白的展現了泉被侵犯的過程。但書中泉被拽下內褲後,「就在這時,遠處傳來一個男人的怒吼聲。我聽不清他在說什麼。按住我的那兩個男人聽到那個聲音,突然丟下我逃跑了。」所以書中這件事情是未遂的。


書中,這裡吉田修一用了泉的第一人稱回憶這件事。「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我因為疼痛睜開了眼睛,看到臉色蒼白的辰哉。他在顫抖,惶恐不安。」事後趕到的辰哉給泉的媽媽打了電話,並答應泉「不要跟任何人講」。


電影這裡的改編讓我大吃一驚!電影裡的辰哉在泉被侵犯的過程中並未不知,而是一直是躲在一邊,目睹了整個事件的發生卻不敢出來制止!!


書中並沒有這一幕呀!我翻遍了《怒》也沒有找到吉田修一寫辰哉是目睹了泉被侵犯而不敢上前救她的呀!


而且他後來在田中向他講述自己那晚所謂的經過時,心裡還泛起了對田中的無數「為什麼?」其中就包括:「為什麼沒有馬上去救泉?為什麼把泉一個人丟在公園裡?」


我想,如果他自己也膽小到目睹而不敢上前,應該不會有這樣理直氣壯質問田中的衝動。


我完全不懂電影為什麼要作這樣的改動。


保留得最完整的是洋平(渡邊謙)、愛子(宮崎葵)、田代(松山研一)這條線。


▲渡邊謙自然是老戲骨,可松山研一的正面和側面的顏值相差也是太大啊!


吉田修一的原著分為上下部分。


他去年來中國參加上海書展,曾說:「在故事真正寫到了三分之二了,才決定誰是犯人。」


前面都在默默蓄力,後面開始爆發。那些信與不信的後果之慘烈,如烈焰般開始灼傷每一個人。


電影就算要講清楚三條線的故事,都還是鋪墊不夠。



比如優馬為什麼會對直人不信任,對彼此的關係那樣的不確信?除了自身原因,還因為外界對同性戀的偏見。


比如,書中寫說:「據說警方在犯人家裡偶然發現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一家舉辦同性戀聚會的酒吧的名字,所以他們就決定製作一張犯人的女裝照片。」對此優馬很無奈,「沒想到現在社會上對同性戀的看法還是如此。」


還有後來優馬因為害怕直人真的是殺人犯,於是在警察打電話找他時說並不認識直人。他的擔憂裡還包括他的哥哥、嫂子甚至侄女,「如果哥哥被人知道他的親弟弟不僅是個同性戀,還窩藏殺人犯,在保守的職場工作的哥哥肯定會被開除。友香和花音(侄女)也會流落街頭。」


書中,他在這裡其實糾結萬分。


他後來又自己打電話去警察局試圖找過直人的。



電影裡的結局是得知全部真相的優馬在大街上哭得泣不成聲。


▲後面宮崎葵一哭,還是秒殺了妻夫木聰啊!


而在小說中,吉田修一後面還有一個比較溫暖的結局:優馬將直人遷葬到媽媽的墓旁。


那段他們關於墓地的對話,之後想來真是又溫情又傷感。溫情在於真情流露,傷感是因為懷疑掩飾。


 「反正你跟家裡人的關係也不好,不如我們一起葬在這裡好了。」


當然,他只是開個玩笑。但直人卻停下擦頭髮的手,垂下眼睛點點頭,說道:「嗯,好啊。」


他的側臉一臉認真,優馬急忙掩飾,「開玩笑啦。」於是,直人也笑著說道:「我知道啦。」


然後,優馬又說道:「不過,就算葬在一起,我也不介意啊。」直人又笑,說道:「我知道啊。」





前面說了,泉和辰哉的故事最被改得七零八落。


田中突然在辰哉家的客棧瘋狂砸東西後跑走。辰哉去島上找他,發現了寫著「怒」字的牆,並在牆上看到了田中寫的另一行字,才知道可怕的田中原來並不想救被美軍侵犯的泉,而是希望「美國兵 幹到最後啊」!


然後,辰哉被田中發現,辰哉殺了田中。  


▲小說中對「怒」牆的描述更嚇人,除了一個大大的「怒」字,周圍又有無數小「怒」……田中無法宣洩之怒是擴日持久的。


但這堵牆,在小說中是泉先發現的。發現後懷疑田中便是通緝犯山神,於是告訴辰哉。辰哉去看時,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又看到了田中寫的那段話。他讓泉不用擔心。然後回到客棧,殺了田中。


後來泉再去島上,才發現了那段話,也才知道田中是為她而殺人。


我又忍不住想懟電影的改編了。既然辰哉都能為泉殺田中,如果泉被侵犯時他真在旁邊,為什麼他不能衝上去殺美國兵呢?



電影中只有愛子和田代那條線的結局是完全和書中一樣的。


▲洋平當然關心女兒愛子。但日本人的殘忍之處是,一定要告訴你,這關心背後還因為洋平是不相信愛子這樣的女孩是能夠得到幸福的。


渡邊謙和宮崎葵也是我覺得電影中演得最好的。


小說中的愛子是個胖胖的有些遲鈍的少女,宮崎葵在外形上並不符合。但是當她舉報了田代,結果警察比對指紋後告訴他們,田代並非山神時,吉田修一在書裡這樣寫:

「女人的哭聲非同一般。那慘烈的哭聲讓人感覺原來人竟然能哭成這樣。」 

我在看電影的時候也完全被宮崎葵在這裡的哭給震到了,真的是哭得慘烈。


▲這一幕真是……有人說宮崎葵的這個表演光看劇照就能把人給感染落淚。


我當初看小說《怒》的時候,也是有好幾個地方把自己給看哭了。


當時剛好去日本,項老師就把這本書借我帶去看了。比對吉田修一對現在日本的描寫,會發現真的是細緻入微。


▲我在日本書店看到的日本版《怒》。


大概是作為一個同樣不喜歡麻煩別人、需要和人保持安全距離、從小就拿「謝謝」作為對別人的拒絕、被EX都評價為「固執而冷漠」的我,很容易就窺見到他們禮貌的背後。


他們看似溫和有禮,其實充滿了克制,防備和疏離。這種態度,和歐洲人簡單的熱情是完全不同的。



我去歐洲時,和朋友在飛機上被分在不同的座位,因為很多歐洲人都是攜家帶口的坐在一起。


去日本時,和朋友也被分開了,但是坐在前後座的兩個中間位子。兩邊的日本人都恨不得把自己縮進座位裡,全程散發出「我不理你,請你也不要理我,當然如果你理我了,我也就只好禮貌地回應你」的氣場。


走在歐洲的小城裡,經常會遇到陽臺上的陌生人熱情地和你打招呼。


走在日本的社區,房子小小的,街道很乾淨,幾乎沒有人,有一些死寂。然後我看到一戶人家外面的紫陽花開得很美,就過去合影,結果聽到背後窗玻璃被敲擊的聲音,主人在屋子裡以此表達不滿。



《怒》中的山神大概也是在這樣的一個社區人家門前歇腳。天氣燥熱,工作被騙,渾身乏力,然後女主人回家,出來給他端了一杯茶。再然後,他尾隨進屋,殺了女主人,又殺了男主人。


一個過分強調自律,強調界限,強調不給人添麻煩的人的最大問題就是無法與人好好相處。要麼過近,要麼過遠。


要麼,怎麼都無法建立信任,要麼,就建立了不能被摧毀的信任。一旦信任破裂,寧肯使用極端手法。


吉田修一當時在上海書展上和史航有一場對話。史航說起當年其實張藝謀看中過東野圭吾的小說《嫌疑人X的獻身》,但最終放棄了。放棄的原因是覺得這個故事無法中國化,中國人的情感裡不能認同這個故事(言猶在耳,結果人家蘇有朋導演的中國版電影現在正在上映了,果然初生牛犢乖乖虎啊!)。



在中國人的情感裡,不至於一個鄰居給你的溫暖,讓你願意去掩飾對方殺人,然後又為了掩飾對方殺人,還殺了人。


小說《怒》中,那個被電影刪掉的警察北見最後向美佳求婚了,結果卻讓他從此失去了美佳。


這一段在我看來正是吉田修一最想要說的。



▲這個長得像溫和版渡邊謙的男人就是小說家吉田修一。


當時,北見對美佳說謊,說他查了她,因為想要在了解她的基礎上一輩子對她好。說: 「不管你經歷過什麼,我都無所謂。」結果美佳的回應是飛奔而逃: 「……別過來。」


吉田修一這時候寫道:「北見不知道自己剛才說了什麼。他認為自己說出的話其實是『我愛你』『我相信你』『請相信我』。」


拒絕就拒絕,為什麼要說謝謝?

討厭就討厭,為什麼要說謝謝?

不見就不見,為什麼要說謝謝?


小說《怒》中的少年泉和辰哉的結局,是我看的時候覺得在信任動蕩的黑暗中的一點希望的微光。



書中泉最後知道辰哉殺人的真相後,告訴了媽媽。以為媽媽會讓她說出那天晚上發生的事情救辰哉。結果媽媽卻對她這樣說:「媽媽不想讓你再難過。你把媽媽當成壞人好了。是媽媽不讓你說的。你為辰哉著想,想說出實話,但是媽媽不讓你說。媽媽求你了,就這樣。」


這是成人的理念。


但最後,泉還是在警署向刑警講出了真相。


她給辰哉寫了三封信,辰哉只回了一封,信寫得克制而疏離,但背後又是深深的感情。


他說:「我這次做的事跟你沒有任何關係。我做這件事不是為了你。所以,希望你能儘快忘掉這件事。」


這是少年們的選擇。


這是吉田修一。


相關焦點

  • 《怒》背後的「體育系男子」|《小說界》專訪吉田修一
    他還做過很多藍領的工作:遊泳學校的教練,空調清洗員,酒吧調酒……《怒》中文版書影如果沒有開始寫作,偏「體育系男子」的吉田修一不會踏入公司工作。第二年,吉田修一憑藉《最後的兒子》摘得文學界新人獎。這一次是直截了當的同性題材,講述「我」和外號叫作「閻魔」的同志酒吧老闆的同居生活。
  • 靜推薦 吉田修一《怒》:信任有多難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一本靜姐正在讀的書,吉田修一的《怒》。由這本書翻拍的電影2016年下半年已經在日本上映了。
  • 吉田修一:惡,就是把自己看得最重要
    但不論是充滿陽光正能量的《橫道世之介》,還是以犯罪案件為背景的《惡人》、《怒》和《同棲生活》這樣的作品,吉田修一始終在探討現代城市人的生活困境:冷漠與孤獨。《惡人》這本書中,吉田修一借人物之口說:「現在這個社會,連珍惜的對象都沒有的人太多了。沒有珍惜對象的人,自以為什麼都辦得到。因為沒有可以失去的事物,自以為這樣就變強了。既然沒有可以失去的事物,也沒有想要的事物。
  • 李相日*渡邊謙*吉田修一 這部電影不拍不行啊!
    9月17日,《怒》的電影在日本正式與大家見面了。這是「日本奧斯卡」最佳導演李相日繼《惡人》之後與吉田修一的再度合作。本土上映前,電影先在多倫多電影節跑了一圈,千人列隊大拍手的畫面被日媒爭相報導。吉田修一說,看了電影,完全被震懾了。而觀眾們看了電影,也是好評不斷。電影看完之後手仍止不住顫抖,震撼十足,太精彩了。能把劇中十三個人物各自的「怒」以此種形式呈現於大銀幕,令人吃驚。看了《怒》。這應該是今年最好的一部。內心被動搖、被擾亂、顫抖不止。有些東西無法用言語表達。
  • 又溫柔又冷酷的日本文壇跨界天才吉田修一來中國了!
    他就是日本當代文壇最重要作家之一的吉田修一。一周後,你就能在上海書展見到這位天才!▲▲▲文學對談:從《惡人》到《怒》,又溫柔又冷酷的日本文壇跨界天才吉田修一1000號)嘉賓:吉田修一▲▲▲——嘉賓介紹——吉田修一1968年生於長崎。
  • 記者專訪日本著名作家吉田修一: 我的小說裡,越歡樂越有一種細膩的孤單
    上周,上海國際文學周把吉田修一請到了上海,這也是作為作家的吉田修一首次在中國亮相。他帶來的是剛剛在中國大陸出版的小說《怒》和《同棲生活》。成為作家,不一定非要慘兮兮看看的出道歷程,一旦立志寫作後,吉田修一在文壇發展可以說一帆風順——29歲時處女作《最後之子》拿了新人獎,34歲時就已經把日本文壇大獎芥川獎和山本周五郎獎都收入囊中。成為作家之前,沒有太多被拒稿或者生活困頓的經歷,會不會是一種弱項?吉田修一笑著說,比起要經歷困境的話還是現在這樣好呢。
  • 看過日影《惡人》《橫道世之介》的人注意了,原著作者吉田修一8月將首次來華參加上海書展
    他的小說還被改編成熱播日劇,就是2014年行定勳執導、鈴木京香與高良健吾主演的日劇《平成猿蟹合戰圖》。下面這張照片最右就是吉田老師,和兩位主演站一起,氣場也絲毫不輸呢。難怪吉田修一的名字在國內的日本文學和日本影視迷中也是越來越響亮了呢。目測他相當大的可能成為下一位「在華文區中人所共知的日本流行小說家」。
  • 【文景·福州路七點劇場】NO.21 怒
    電影原著是日本重量級芥川獎作家吉田修一的小說《怒》。一部出自純文學與通俗文學跨界天才之手的長篇,感動無數人。——李相日(《惡人》《怒》導演)想去信任。想被信任。吉田修一這個人,究竟是多懂人的喜怒哀樂呢。——真木陽子(日本女演員,《再見溪谷》主演) 讀者會在那道燈光裡想,我自己又能像這般信任幾個人呢?然後就會想要給心頭浮現的人打電話,想見對方。在黑暗之中,這部小說切實地向讀者闡述了微弱的希望。
  • 相比原著,電影版的《怒》都有哪些改動?
    也有一小部分的新增。泉和母親來到衝繩島之前的事情,泉在衝繩學校的狀況,優馬的哥嫂組,優馬和直人的新年參拜,愛子離家出走的原因及田代的討債人上門作惡,警官組北見警官的個人線,等等,這些或許由於電影篇幅限制等原因,被全部刪除。另外,故事的時間跨度由一年多(夏-冬-夏?)改為了一個夏天。
  • 吉田修一:純文學作家身上的現代拓展 上海書展2016
    但對於新書《怒》中的人際關係,吉田修一卻說,他對那種多人的人際關係的和諧其實抱著冷眼旁觀的態度,他說,如果對每個人溫柔的話那就是對每個人都不溫柔,所以,只要對你最重要的人好就可以了。這種觀點在日本社會卻顯得有些奇特了,吉田修一表示,自己的想法其實並非日本人的普遍心態。
  • 《怒》: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永遠是最脆弱的
    今天,松子再也憋不住了,就是它,日本電影——《怒》這其實是部大尺度電影,松子早替你們驗過貨了。《怒》一開場,就是一樁血腥滅門案,男女戶主因失血過多,死在了浴缸裡。然後在一個同性戀俱樂部,一個大叔霸王硬上弓,進入了一個羞澀小鮮肉。後來,一個日本少女在美國駐區,被兩個老美生生強姦。
  • 性侵、同性戀、謀殺,這部電影真的把人看怒了
    為此他寫了篇稿子,具體聊一聊這部優秀之作,這部直指憤怒的新片。今年北影節除了是枝裕和外,還引進了大量日本電影,而其中最熱門的莫過於這部《怒》。這部電影以一件兇殺案牽動起日本的亂象,且全片致鬱效果明顯,看第一遍時往往情緒會被帶的很壓抑,這可能是很多人不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吧,戾氣太重。
  • 電影推薦 | 怒,其實是對生命無常與作弄的吶喊
    《怒》在去年日本旬報年度十佳電影,排名第十。劇本故事方面,是吉田修一的同名原作《怒》,敘述極淡,立意極深的推理佳作反正,隨便單拎一個出來都是能撐起一部片的演員還有所有OS都是來自坂本龍一的頂級配樂再加上李相日這一怪才導演怪不得豆瓣上會有近兩萬人標記它「想看」,也真沒什麼理由拒絕這部片子
  • 《怒》:一部刻奇風格的逃跑主義日本電影
    這是一部有關信任與懷疑的逃跑主義電影,李相日導演根據吉田修一同名原著小說改編的《怒》,結構神奇,寓意深刻,雖然中後段有些控制不力,但是整體來說,
  • 脆弱空洞的信任背後是光怪陸離的社會ㅣ《怒》
    「陌生人/怎麼走進內心/製造這次興奮/我仿似跟你熱戀過/和你未似現在這樣近/思想開始過分/為何突然襲擊我/來進入我悶透夢窩/激起一股震撼~」這是看《重慶森林》的第幾遍?早已記不清,每每想重溫王家衛的風格,小夥伴總會挑這部講著「人與人之間微妙關係」的電影。
  • 渭讀 | 吉田修一,《怒》從何處來?
    怒在心中燃,惡從膽邊生。 2011的夏天,東京郊外一對普通夫婦慘遭殺害。兇手山神一也作案後逗留屋內長達六個小時後消失在茫茫人海,無影無蹤,他在走之前用被害人的血在牆上留了一個「怒」字,案件的兇殘性讓人髮指,其動機則讓警方困惑。究竟兇手為何而怒?又有何動機?
  • 日本十佳電影《怒》,不能錯過的好電影!
    怒》電影由李相日導演,改編自吉田修一的推理小說《怒》,這是二人自2010年合作《惡人》後的第二次合作。警察們對此展開偵察,並通過指紋將嫌疑人鎖定在一個叫做「山神一也」的人身上。但是經過變裝和整容,嫌疑人的模樣已經發生了較大改變且行蹤不明。於是影片接著展開到三個來歷不明的男人身上...第一個故事由宮崎葵扮演的「愛子」引出。離家出走的愛子去當了小姐,被父親找到後接回了家裡,一向隱忍的父親並沒有說什麼,獨自承受著背後的流言蜚語。
  • 這部電影拍成這樣本身就讓人怒了
    電影便是以尋找整容後隱匿的兇手山神一也為主線,引出千葉、東京、衝繩三個地點、三處人物的副線為內容,三組人物以平行結構共同發展,沒有任何聯繫的三個男人(田代、直人、田中)與兇手相似的面龐以及沉默內斂充滿神秘的性格下,被不斷對比,不斷的引起懷疑與猜忌,信任搖搖欲墜,離土崩瓦解也不過只是一線之隔。誰是兇手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則是,欲怒而無處可怒。
  • 日本話題電影《怒り》,其實更精彩的是原作(文末贈書福利)
    前段時間,相信很多人看了這樣一部電影——《怒り》。
  • 吉田修一:一個作家「品牌」是如何鍛造的?
    在取得商業上的巨大成功之後,年屆50歲,入行已20年的吉田修一在創作上的風格日趨穩固。他更擅長的領域是長篇小說,但是長篇的創作需要巨大的精力和細緻的準備,因此,在篇幅上相對適中且高密度的中篇小說,就成為長篇創作之間的緩衝。2006年出版的《犯罪小說集》,是吉田修一衝刺下一個長篇之前的幾部中篇作品的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