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五牛圖》亮相央視春晚,一幅不允許出國展出的鎮國之寶

2021-03-05 自在睡覺

除夕之夜,牛年春節聯歡晚會上,演員張國立在《國寶回家》節目中,帶著一批特殊的國寶亮相。

第*個出場的便是極為特殊而又應景的唐代《五牛圖》

畫卷徐徐展開,五頭耕牛活靈活現,獲得滿堂喝彩,陪著全國人民度過了難忘的團圓時刻。

牛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地位極高,是位列十二生肖次席的靈物。

《禮記·王制第五》記載:「天子社稷皆大牢,諸侯社稷皆少牢。」

古代祭祀,常常使用牛羊豬作為犧牲。大牢,也就是太牢,以牛祭祀,屬於祭祀中的*高規格。

通常只有皇帝才有資格,用牛來祭拜三皇五帝,祈禱社稷昌盛、國泰民安。

牛,在中外文化中有著豐富的象徵意義。

在西方文化中,它是財富和力量的象徵。在印度,牛可以在大街上自由穿行,代表的是印度的生存和生機。

圖片來自網絡

在勤勞的中國人眼裡,牛是生活的盼頭:每年立春前必定鞭春牛、舞春牛。「執牛耳」則代表了事業的理想

福牛回首,扭轉庚子頹勢;

乾坤正序,啟躍辛丑繁盛。

魔幻的庚子鼠年終於翻篇,我們總是希望在新年伊始有一份好兆頭。

牛年賞牛圖,觀賞這幅千古奇畫、頂級國寶——《五牛圖》,既是藝術的陶冶,更囊括了所有美好的寓意和享用不盡的福氣。

若論中國畫的*高成就,目之所及當推中國十大傳世名畫,都是歷代*拿得出手的扛鼎之作。

古畫以絹本和紙本居多,單從材質上講,紙本由於更易受潮、黴變、蟲蛀、掉色,保存不易,因而,紙本設色的古畫,年代越久越是難求。

2019年9月17日,為了迎接建國70周年慶典,國家博物館舉辦了一場持續到年末的大展——《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

衝著「流失文物」的情結,前來看展的人就絡繹不絕。

尤其在一幅紙本畫作前,擠滿了專程為它而來的人,以至於工作人員不得不出面維持秩序。

這幅珍貴的畫作,就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現存*古的紙本中國畫——唐代·韓滉《五牛圖》。

點擊圖片購買

它稀罕到什麼程度呢,國家明令禁止它出國(境)展出。

不僅因為它是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寶之一,更是被文博專家集體評出的九大「鎮國之寶」之一,也是其中唯*的畫作。

在所屬繪畫領域,前有《洛神賦圖》,後有《千裡江山圖》《清明上河圖》,這幅《五牛圖》從歷代大家名作中脫穎而出,足見其地位之高。

這幅畫的作者是唐代宰相韓滉。

據《新唐書本傳》記載,韓滉精於彈琴,其書法與國畫造詣都極高,是一位稀世罕見的全才。

生活上,雖身為豪門子弟,韓滉不愛宴飲娛樂,縱情笙簫;表現在繪畫上,他很少畫當時流行的貴族人物、富貴鞍馬、宴飲主題,偏愛風俗圖景、牛羊家畜。

主政期間,他常常喜歡跑到田間地頭去觀察民生,了解民情,再用自己精湛的畫技記錄下來這些場景。

一次,韓滉在郊外田間小道上,看到幾頭耕牛在低頭吃草,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吹笛,逍遙自得。

遠遠地又看見一頭耕牛翹首而奔,另有幾頭耕牛縱趾鳴叫。有的回頭舐舌,有的俯首尋草。

點擊圖片購買

韓滉看著神態各異的耕牛,靈感迸發,趕緊命隨從取出紙筆,將眼前的圖景速寫下來。又經過一個多月的反覆修改,終於繪出了充滿田園氣息的《五牛圖》。

韓滉很滿意,起的名字也很接地氣,他成為第*個以牛為主題的國畫家,還開創了田園風俗繪畫的先河。

韓滉的這幅畫有多好呢?《宣和畫譜》稱之為「落筆絕人」。意思就是,韓滉畫過牛之後,自此不可能再有比他畫牛畫得更好的人了。

點擊圖片購買

說是畫中極品也不為過,從後世的收藏情況就可見一斑。

指導過《千裡江山圖》的藝術天才宋徽宗見了它,立刻藏入內府,還在上面題詞蓋印。

元代書畫大家趙孟頫評價「神氣磊落,希世名筆」,一語道出精髓,成為後世引用*廣的評語!

愛好收藏的乾隆帝更是誇張,除了自己題詩蓋印之外,還讓大臣也逐個在卷後題字,真是讓人又好氣又好笑。

《五牛圖》足夠珍貴,但它的命運也足夠多舛。

從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開始,這幅畫就屢遭劫難,開啟了它離奇而又富於悲情的經歷。

先是被人擄走,然後被肆意變賣,一度銷聲匿跡。

直到上世紀40年代,才再次出現,被香港滙豐銀行的買辦吳蘅孫買入。吳蘅孫深知這幅畫的珍貴,因而秘密收藏,從不示人。

天有不測風雲,吳蘅孫生意失敗,瀕臨破產,無奈中只能將《五牛圖》拿出來公開拍賣。

消息一出,社會譁然,洋人收藏家躍躍欲試。沉寂了多年的稀世國寶,難道又要落入洋人的手中嗎?

一位香港愛國義士眼看國寶流失海外,痛心疾首,又無力回天。於是,他向周總理髮出了匿名求救信,希望政府能夠出資收回這件國寶。

收回國寶預估需要10萬港幣,但對於當時的新中國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

在收與不收的問題上,周總理沒有絲毫遲疑,連夜向新華社香港分社發去急電,上面只有八個字——「不惜代價,搶救國寶。」

緊接著,周總理向文化部下達了三條批示。

第一,立即派專家赴香港對文物進行鑑定,若是真品,立即收購;

第二,收購後要派專人護送《五牛圖》回北京,確保文物的安全;

第三,文物到京後,必須交由條件好的文物單位妥善保管。

文化部接到指示後,立即組織專家赴港,鑑定這幅畫確實是真跡。經過多次交涉,最終以6萬港幣成交,至此,國寶終於回歸故土!

《五牛圖》卷歸國後,落滿灰塵,傷痕累累,大小蟲洞不計其數,復原是首先面臨的大問題。

1977年1月28日,它被送到故宮博物院文物修復廠,由裱畫專家孫承枝先生主持修復。

經過淋洗髒汙,畫心洗、揭、刮、補、做局條、裁方、託心等步驟,接著補全了畫心破洞處的顏色,再經鑲接、覆褙、砑光等,以宣和式撞邊裝裱成卷。

點擊圖片購買

8個月後,驗收的專家組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圖卷在補配處全色及接筆不露絲毫痕跡,與原畫保持了統一,裱工精良,裱件平整、美觀,達到了較高的裝裱修復水平。

自此,這幅傳世佳作以完整的姿態再次面世。

《五牛圖》畫了5頭不同形態的牛,在構圖、技法上都極為巧妙。

其用筆之細膩,描繪之傳神,牛態可掬,呼之欲出。

隨意放大畫中的細節都令人驚嘆不已,牛眼、牛鼻、牛蹄、牛趾、牛毛,纖毫畢現,非出神入化的功力做不到

點擊圖片購買

以牛入畫,如此妙趣生動,代表了唐代畫牛所能達到的至高水平。《五牛圖》因此在故宮博物院泱泱珍品中可以稱得上是「絕品」。

正是因為「絕品」珍貴,每一次打開都可能對原畫造成損毀,所以只有在每年的9、10、11月份接受展覽。

普通人想要隨時隨地近距離一睹真跡,幾乎不可能。

但2020年對紫禁城來說是個大日子,為了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典藏傳世國寶。

天津中鈔紙業有限公司特推出《五牛圖》絲綢鈔券珍藏版,1:1原作超清復刻。

規格:28.6cm×321cm

《五牛圖》原作是黃麻紙,尺寸20.8cm×139.8cm。

為了讓復刻畫作呈現出*接近於原作的逼真效果,經過反覆試驗、權衡,並在詢問了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的意見後,決定採用鈔券紙。

鈔券紙是人民幣專用紙張,完美還原、繼承了唐代紙張的一切優點。

註:復旦大學前校長、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院長楊玉良曾解釋,唐代的紙張很多都品相良好、字跡也非常清晰,那是因為用的是生宣。唐宋時期紙的pH值一般在六點幾,相當於中性,所以紙質可以說是萬裡挑一。

紙質敦厚、光潔、挺度好,強度高,特別是耐折度達幾千次以上,並有極強的抗水性能,十分適合於凹版印刷。

而且,《五牛圖》所用的鈔券紙上,螢光防偽水印用的是千禧龍鈔圖。在紫外燈照射下,整幅畫將鋪滿千禧龍鈔圖案。

為了更好地保護畫作,《五牛圖》絲綢鈔券珍藏版還特地採用了絲絹裝裱。

黃色、黑色、藍色、紫色的漸變絲線織就成栩栩如生的龍錦雲紋,隨著光線和角度的變化還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審美性和實用性兼具。

點擊圖片購買

區別於市場上其他復刻畫作,絲綢鈔券珍藏版的《五牛圖》上、下都有精美銀質寬鑲邊,因此比原跡更寬。

引首處額外添加了乾隆皇帝御筆所題的「興託春犁」四個大字,因此比原作更長。

點擊圖片購買

集眾妙於一體,整幅畫卷比原作還驚豔上好幾倍,其收藏價值,毋庸置疑。

為了便於自藏、賞閱和送禮,《五牛圖》絲綢鈔券珍藏版特別配備了禮盒包裝。

點擊圖片購買

禮盒四方端正,配以大氣、淡雅的故宮泥土色,名畫氣質凸顯。

盒身上截取《五牛圖》中的精華核心部分作為裝裱,未開畫盒,奇畫氣質便已撲面而來。

盒內還專門配備一副白手套,方便把玩賞閱。

溫馨提示:因畫作珍貴,請打開畫作前務必佩戴白手套,可使畫作色澤鮮豔,保存時間更長久。

出品證明證書、專用收藏票和「天津中鈔」的小卡一枚,一應俱全,品質值得信賴。

昔日鎮國之寶,如今藏寶於民,歷經磨難終歸太平。

正如我們剛剛度過不平凡的2020,帶著對美好生活的祈願步入2021。這個時間節點,收藏一幅《五牛圖》顯得更加有意義。

五牛迎春,五福臨門,《五牛圖》絲綢鈔券珍藏版,為幸福生活開足牛力~

原價1980元,活動價498元。

大氣的禮盒包裝也很適合贈予親朋,一份沉甸甸的文化節禮,不落俗套,彰顯品味。自己把玩,意趣豐富,令人愛不釋手。

【版權聲明】

1.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2.文末留言區開放,歡迎踴躍參與討論。本平臺支持言論自由,精選留言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相關焦點

  • 「鎮國五牛」亮相央視春晚!領銜《國寶回家》,同款金萱彩繪限量搶~
    在牛年央視春晚中,張國立走心講述《國寶回家》,一大批國寶驚豔登場,與全國人民共迎新春。《韓熙載夜宴圖》、天龍山佛首等一批文物相繼登場,這些國寶都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而其中領銜出場的便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五牛圖》。
  • 流傳千年的《五牛圖》,憑什麼它是鎮國之寶?
    自改朝換代這麼多年,《五牛圖》地位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出現在故宮泱泱珍品中,說是「絕品」一點也不為過。國家明令禁止出國(境)展出國內也幾乎不出示2015年,鎮國之寶《五牛圖》展出,作為故宮十大名畫之一,引起大批觀賞者,看一眼要花上7個小時排隊。
  • 五牛圖,有多牛?
    如此美好寓意,不止是我們的希望,也藏在一幅千年名畫中——千年前,唐朝宰相韓滉便是抱著這樣的期望,大筆一揮繪成流傳千年的《五牛圖》。五頭耕牛分別是:拓荒牛、好運牛、招財牛、旺家牛、如意牛。帶五牛圖回家,相當於把勤懇、好運、財氣、運氣、如意帶回家。不僅開運祈福,也有牛市之意。
  • 剛剛,國之重器,驚豔亮相牛年央視春晚,國寶回家,天耀中華!
    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還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這幅畫稀罕到什麼程度呢,國家明令禁止它出國(境)展出。可能有人要問了,這幅畫咋這麼牛?那中國還有《清明上河圖》,還有十大傳世名畫呢。以牛入畫,如此妙趣生動,表現了唐代畫牛所達到的最高水平。《五牛圖》因此在故宮泱泱珍品中可稱得上是「絕品」。正是因為「絕品」珍貴,所以這幅畫被永久的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只在每年的9、10、11月份接受展覽。
  • 2021央視牛年春晚隱藏的這5個細節,中學生應該知道!(四)
    大山,阻隔不了歌聲與夢想。啟航學校有1361名留守兒童。在這裡,校長陳亮偉和湖南科技大學教授王育霖成立了湖南第一個留守兒童合唱團,首批招募的60餘名團員幾乎全是孤僻、叛逆或家庭特困的留守兒童。沒有一個孩子走出過祁東縣,大多數孩子甚至沒走出過鄉鎮。經過指導老師、校長不懈努力,曾經不敢開口的孩子乘著歌聲的翅膀飛越大山,飛到了央視春晚的舞臺上。
  • 《五牛圖》的作品傳奇
    在今年春晚上,有五頭牛一開始就出現在春晚舞臺上,伴隨著劉德華、吳曉彤、王博的歌曲《牛起來》,閃亮登場。
  • 五牛納福,細讀韓滉《五牛圖》
    在今年春晚上,有五頭牛一開始就出現在春晚舞臺上,伴隨著劉德華、吳曉彤、王博的歌曲《牛起來》,閃亮登場。這五頭形態各異的「牛」,出自於國寶唐朝韓滉的《五牛圖》。韓滉傳世名作《五牛圖》卷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是禁止出境展出的頂級國寶,也是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還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五牛圖》相傳為韓滉出遊時目睹田間耕牛圖景所畫。
  • 光明社教育家 | 春晚,這5個細節講給孩子聽!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使得玉成我們一起度過了不平凡的2020春晚隔空唱給抗疫醫護的歌春暖花開時,明天會更好大山,阻隔不了歌聲與夢想。啟航學校有1361名留守兒童。在這裡,校長陳亮偉和湖南科技大學教授王育霖成立了湖南第一個留守兒童合唱團,首批招募的60餘名團員幾乎全是孤僻、叛逆或家庭特困的留守兒童。沒有一個孩子走出過祁東縣,大多數孩子甚至沒走出過鄉鎮。經過指導老師、校長不懈努力,曾經不敢開口的孩子乘著歌聲的翅膀飛越大山,飛到了央視春晚的舞臺上。
  • 昨晚春晚劉德華周杰倫都沒來!但這個C位,太牛了!
    百牛圖,祝你新年牛!牛!牛!「央視有心了,除夕直播間桌上五牛的擺放就是唐代韓滉《五牛圖》中五牛的姿態。」《五牛圖》屬於「永存吾土,不可外展」禁止出國展出的國家一級文物。是目前所存最早的紙絹麻料唐紙繪畫,國寶級傳世孤本,也是僅有的幾件唐代紙絹繪畫真跡之一。它是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寶之一,更是被文博專家集體評出的九大「鎮國之寶」之一。《五牛圖》足夠珍貴,但它的命運也足夠多舛。據《新唐書本傳》記載,韓滉精於彈琴,其書法與國畫造詣都極高,是一位稀世罕見的全才。
  • 唐代韓滉的《五牛圖》,深入刻畫了牛勁和牛品
    六、開拓精神:牛兒不畏荒山野嶺,荊棘亂石,總是奮蹄前行,不畏艱難,永不放棄,用自己的汗水換來一片片新的天地。七、專注精神:聚精會神頭拱地,兩耳不聞耳邊風。大山大海橫不吝,走出一片大豐收。畫面中的牛憨厚、馴良、樸實,它們的眼神和神態,有的活潑、有的沉靜、有的愛玩、有的莊重,畫得活靈活現。《五牛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麻紙本,縱28.8釐米,橫139.8釐米,無款印。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韓滉。韓滉 唐·韓滉《五牛圖》 (723-787)〔唐〕字太衝,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少師休之子。
  • 牛年春晚最值得講給孩子的5個細節,很有教育意義!
    大山,阻隔不了歌聲與夢想。啟航學校有1361名留守兒童。在這裡,校長陳亮偉和湖南科技大學教授王育霖成立了湖南第一個留守兒童合唱團,首批招募的60餘名團員幾乎全是孤僻、叛逆或家庭特困的留守兒童。沒有一個孩子走出過祁東縣,大多數孩子甚至沒走出過鄉鎮。經過指導老師、校長不懈努力,曾經不敢開口的孩子乘著歌聲的翅膀飛越大山,飛到了央視春晚的舞臺上。
  • 中國九大「鎮國之寶」
    九位考古、文博方面的專家,在國寶中做取捨之間的思量、權衡,盤點出中國文物中的九大「鎮國之寶」。
  • 韓滉《五牛圖》:目前所見最早作於紙上的繪畫
    韓滉(唐)《五牛圖》,上圖為右邊部分,下圖為左邊部分。  古典名畫欣賞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韓滉《五牛圖》是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目前所見最早作於紙上的繪畫。元代大畫家趙孟頫在題跋中說:「五牛神氣磊落,稀世名筆也。」
  • 杭州這對銅雕父子竟把國寶「牽」上牛年春晚
    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朱軍岷介紹:「在2020年11月收到春晚劇組的邀請後,我們一直在用心準備」,牛年應該創作怎樣的作品上春晚?今年是牛年,他們立馬想到了《五牛圖》。《五牛圖》由唐代宰相韓滉創作,是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這幅畫是韓滉深入鄉野而作,曲盡其妙,以示鼓勵農耕,國泰民安之意。
  • 「五牛」迎新!上海福彩生肖套票「五牛圖」12月28日即將上市
    「五牛」迎新!上海福彩生肖套票「五牛圖」今日已上市 2020-12-28 14: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1故宮五牛圖系列創意新品 用文創點亮生活
    《五牛圖》,中國傳世名畫之一,現藏於故宮博物院。2021辛丑年將至,由故宮博物院授權開發《五牛圖》系列文化創意產品,以故宮博物院院藏《五牛圖》卷為源,融合新年賀歲,傳達福壽祥瑞、吉牛納福的美好寓意。   故宮博物院院藏的《五牛圖》卷,是唐代畫家韓滉創作的黃麻紙本設色畫,迄今約有1300年的歷史。畫上五頭牛從右至左一字排開,形象不一,姿態各異。它是目前所見最早作於紙上的繪畫,也是為數寥寥的幾件唐代紙絹繪畫真跡之一。
  • 「銅道·鍾仁」國際藝術展啟幕 非遺大師跨界推新作《五牛中國尊》
    中新網北京12月6日電 (記者 李妮)2021年即將迎來辛丑牛年,中國銅雕與景泰藍領域兩位非遺傳承人朱炳仁和鐘連盛首次跨界創作的《五牛中國尊》在京城亮相。
  • 中國歷史上的39件鎮國之寶!
    韓滉《五牛圖》 韓滉《五牛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堪稱「鎮國之寶」,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 一張兼具實用與美好祝願的,大紅酸枝,五牛圖羅漢床
    五牛圖羅漢床規格:202*102cm古代家具中臥具形式有四種,即塌、羅漢床,架子床,拔步床,後面兩種只作為臥具,供睡眠之用,而前兩種除睡眠外,還兼有坐之功能。自唐至五代《韓熙載夜宴圖》以來,通覽歷朝歷代的繪畫作品,頻頻可見古人以塌或羅漢床為中心待客的場景。此床的題材引人矚目,三圍板攢框鑲嵌板芯,板芯雙面採用絲翎檀雕工藝雕刻五牛圖,《五牛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五牛皆目光炯炯,深邃傳神,將牛既溫順又倔強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 鑑賞|華夏文明歷代名跡中的五牛圖牧牛圖!看這些栩栩如生的牛,此乃天工之筆!:
    牛除了大量出現在工藝美術和木刻版畫中,呈現或神秘威嚴、或拙樸可愛的形象之外,在文人的筆墨下,唐代韓滉《五牛圖》將牛既溫順又倔強的性格表現得極為傳神,宋代李唐《乳牛圖》將子母牛舐犢清深的畫面描繪的栩栩如生,明人《牧牛圖》則一反宋畫寫實的風貌,以文人寫意淡墨暈染,書畫合一。戴進《畫紈牛》中不似稚犢,反類靈獸的紈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