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笨湖過世,說不舍是矯情,說惋惜是真心,說感觸是實意。春節期間,我曾放上一段「忠言near」特別節目,題目就是「我曾經是汪笨湖的忠實觀眾」。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汪笨湖一向敬重的「李老總統」還在,而他已然往生,昔日的「臺灣心聲」,提供我閩南語政論的絕佳教材,立場不同,依舊感謝,合十祝禱!
臺灣人講人死為大,其實正是傳統中國的人情,也許正因如此,媒體多是溢美之詞,讚許他致力「本土化」,對文學貢獻頗多。但所謂「本土化」究竟為何,實則頗堪玩味,擁抱本土,便要切割中國,否定祖先,則「臺灣文化」根在何處?汪笨湖的「臺灣心聲」,正是2004年藍綠對立最激情的年代,「中國」、「臺灣」被割裂至水火不容,高中時的我,由此陷入對此種二元對立的省思,而後逐步感悟臺灣的命運,正是中國近代歷史三峽的一環,近代中國悲情的遭遇,臺灣命運實為縮影。
汪笨湖的鄉土文學,落山風、廈門新娘、天公疼好人,先後在所謂國民黨的「附隨組織」中影、中視播出,其中「廈門新娘」、「天公疼好人」,還是我小學時看過的中視八點檔。 「廈門新娘」一劇刻畫早年大陸新娘和偷渡客的辛酸,在兩岸播出都賺人熱淚,劇中旁白更期許兩岸穩健走向統一,兩岸中國人早日團圓,永別四十年骨肉分離的歷史悲劇。
廈門新娘劇照
他的另一部小說「長江有愛」,更充滿臺灣人對大中國的認同和嚮往,可惜汪笨湖曾經的中國之情,仍衝不破狹隘的藍綠之爭,變質為濃厚族群意識的臺獨思想。
相關新聞截圖
如今汪笨湖走了,兩位綠營政論主持人的反應,頗值一提。一位是曾經也位居綠營節目一哥的鄭弘儀,竟表示和汪笨湖不熟,而他正和汪笨湖一樣,都曾做節目做到介入綠營內鬥。鄭弘儀在三立全盛時期,挑撥民進黨不同陣營的主席之爭,據傳是他離開三立的主因。汪笨湖則與李登輝親近,代表李登輝高舉極獨旗幟,幾度教訓陳水扁不敬李登輝,逼迫陳水扁只能往獨不能回頭。
另一位則是今日仍活躍的彭文正,和汪笨湖一樣大談臺灣本土,信仰來自西洋的基督教,曾經被我形容為汪笨湖2.0版。而他也與汪一樣曾受國民黨奶水滋養,出身老三臺時期的臺視主播,在中華民國八十年國慶閱兵上,字正腔圓地播報著「中外貴賓」國恩家慶的心情。彭為汪感到不舍,而他正接替了昔日扛獨大旗的「臺灣心聲」,只是從閩南語變成了國語加英語,從閩南沙文主義變成了更具洋味的「多元」史觀論述。
綠媒說,「本土政權」蔡英文上臺了,汪笨湖可以安息。確實,從2004至今十三年,一代「天然獨」已然養成,但當年喊得震天價響的「公投制憲」卻也無聲無息。當年高中的我,曾經call in進「臺灣心聲」節目,大罵汪笨湖整天撕裂族群,對臺灣發展毫無幫助,最後終將自食惡果。汪先是把我當成鄉下歐吉桑,而後驚訝於我這高中生,閩南語怎這麼溜,我乃告以自己父親和他一樣臺南人,母親臺北艋舺人,都看不慣他這樣挑撥仇恨!
人死為大,然而功過仍當論定。至於眼下臺獨的狂潮,究竟是建國的最後一哩路,還是臨死前的迴光返照,五年內應能見真章。
↘️ 忠言near特別節目:
更多炳忠對於臺灣前途與民族未來的主張 請參考拙作:簡體版《我是臺灣人 更是中國人》(華文出版社,2016年9月初版)為各位附上華文出版社提供,網路購書二維碼,請大家參考。
繁體版《你不知道的王炳忠》請透過微博私訊與我聯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