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獨旗手汪笨湖過世,一生宛如風中草,和統變極獨.

2021-02-08 寶島奇葩炳忠哥
《 臺獨旗手汪笨湖過世,一生宛如風中草,和統變極獨。 》

汪笨湖過世,說不舍是矯情,說惋惜是真心,說感觸是實意。春節期間,我曾放上一段「忠言near」特別節目,題目就是「我曾經是汪笨湖的忠實觀眾」。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汪笨湖一向敬重的「李老總統」還在,而他已然往生,昔日的「臺灣心聲」,提供我閩南語政論的絕佳教材,立場不同,依舊感謝,合十祝禱!

臺灣人講人死為大,其實正是傳統中國的人情,也許正因如此,媒體多是溢美之詞,讚許他致力「本土化」,對文學貢獻頗多。但所謂「本土化」究竟為何,實則頗堪玩味,擁抱本土,便要切割中國,否定祖先,則「臺灣文化」根在何處?汪笨湖的「臺灣心聲」,正是2004年藍綠對立最激情的年代,「中國」、「臺灣」被割裂至水火不容,高中時的我,由此陷入對此種二元對立的省思,而後逐步感悟臺灣的命運,正是中國近代歷史三峽的一環,近代中國悲情的遭遇,臺灣命運實為縮影。

汪笨湖的鄉土文學,落山風、廈門新娘、天公疼好人,先後在所謂國民黨的「附隨組織」中影、中視播出,其中「廈門新娘」、「天公疼好人」,還是我小學時看過的中視八點檔。 「廈門新娘」一劇刻畫早年大陸新娘和偷渡客的辛酸,在兩岸播出都賺人熱淚,劇中旁白更期許兩岸穩健走向統一,兩岸中國人早日團圓,永別四十年骨肉分離的歷史悲劇。

廈門新娘劇照

他的另一部小說「長江有愛」,更充滿臺灣人對大中國的認同和嚮往,可惜汪笨湖曾經的中國之情,仍衝不破狹隘的藍綠之爭,變質為濃厚族群意識的臺獨思想。

相關新聞截圖

如今汪笨湖走了,兩位綠營政論主持人的反應,頗值一提。一位是曾經也位居綠營節目一哥的鄭弘儀,竟表示和汪笨湖不熟,而他正和汪笨湖一樣,都曾做節目做到介入綠營內鬥。鄭弘儀在三立全盛時期,挑撥民進黨不同陣營的主席之爭,據傳是他離開三立的主因。汪笨湖則與李登輝親近,代表李登輝高舉極獨旗幟,幾度教訓陳水扁不敬李登輝,逼迫陳水扁只能往獨不能回頭。

另一位則是今日仍活躍的彭文正,和汪笨湖一樣大談臺灣本土,信仰來自西洋的基督教,曾經被我形容為汪笨湖2.0版。而他也與汪一樣曾受國民黨奶水滋養,出身老三臺時期的臺視主播,在中華民國八十年國慶閱兵上,字正腔圓地播報著「中外貴賓」國恩家慶的心情。彭為汪感到不舍,而他正接替了昔日扛獨大旗的「臺灣心聲」,只是從閩南語變成了國語加英語,從閩南沙文主義變成了更具洋味的「多元」史觀論述。

綠媒說,「本土政權」蔡英文上臺了,汪笨湖可以安息。確實,從2004至今十三年,一代「天然獨」已然養成,但當年喊得震天價響的「公投制憲」卻也無聲無息。當年高中的我,曾經call in進「臺灣心聲」節目,大罵汪笨湖整天撕裂族群,對臺灣發展毫無幫助,最後終將自食惡果。汪先是把我當成鄉下歐吉桑,而後驚訝於我這高中生,閩南語怎這麼溜,我乃告以自己父親和他一樣臺南人,母親臺北艋舺人,都看不慣他這樣挑撥仇恨!

人死為大,然而功過仍當論定。至於眼下臺獨的狂潮,究竟是建國的最後一哩路,還是臨死前的迴光返照,五年內應能見真章。

↘️  忠言near特別節目:

更多炳忠對於臺灣前途與民族未來的主張 請參考拙作:簡體版《我是臺灣人 更是中國人》(華文出版社,2016年9月初版)為各位附上華文出版社提供,網路購書二維碼,請大家參考。

繁體版《你不知道的王炳忠》請透過微博私訊與我聯繫喔。

相關焦點

  • 「喜樂島聯盟」吹響「臺獨」勢力的集結號?
    今年4月7日,臺灣島內「極獨」勢力組織成立了「喜樂島聯盟」,該組織的出現凸顯了島內「極獨」分子的焦慮和投機心理。反映「極獨」分子的焦慮和投機心理「喜樂島聯盟」堪稱2008年以來島內外「極獨」分子的首次大集結,那麼,為什麼會在此時出現這樣一個組織呢?首先,這反映了島內年邁「極獨」分子的焦慮情緒。雖然李登輝、陳水扁、郭倍宏等人主張「臺獨」的出發點各有不同,「臺獨」確是其共同的目標追求。
  • 臺獨藝人在大陸瘋狂撈金 大陸若抵制將重創臺獨
    就臺灣島內氛圍觀察,「臺獨」氣焰正快速升高,但「理念臺獨」並不多,大部分是如九把刀之流的「投機臺獨」。「投機臺獨」最在意的不是「臺獨」理念,而是能否在海峽兩岸均獲利。若廣電總局能切斷其在大陸的撈金管道,或大陸人民抵制其牟利金流,將重創「投機臺獨」。這些人本是毫無理念的投機之徒,一旦面對經濟利益必須抉擇取捨,將不惜丟棄「臺獨」,回歸兩岸和平發展之正途。
  • 臺灣學者:當「臺獨」越自我感覺良好,「武統」的日子就越近了
    編輯:供奉自民進黨當局上任以來,「臺獨」勢力氣焰高漲,消極動作不斷,最終導致兩岸關係愈發緊張,很長一段時間,島內外皆充斥著兩岸或將爆發戰爭的聲音。針對這一說法,民進黨當局變本加厲,稱臺軍作為「鋼鐵勁旅」一定會頑抗到底。近日,有臺灣學者分析指出,當「臺獨」勢力感覺成功觸手可得之際,距離「武統」也就不遠了。
  • 民進黨推「文化臺獨」旗手選2022年臺北市長?
    鄭麗君與徐佳青、蕭美琴一起,被視為蔡英文最親密的「姐妹淘」,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上臺後,鄭麗君被任命為臺當局「文化部長」,為推動「文化臺獨」不遺餘力,配合民進黨當局大搞「促進轉型正義」。2017年2月,她宣布臺北中正紀念堂商店停止販賣涉及「威權崇拜」的文宣品,開、閉館停止播放紀念蔣介石的歌曲。鄭麗君與臺「教育部長」潘文忠被稱為是蔡英文推行「文化臺獨」旗手。
  • 民進黨派「文化臺獨」旗手鄭麗君選2022年臺北市長
    鄭麗君與徐佳青、蕭美琴一起,被視為蔡英文最親密的「姐妹淘」,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上臺後,鄭麗君被任命為臺當局「文化部長」,為推動「文化臺獨」不遺餘力,配合民進黨當局大搞「促進轉型正義」。2017年2月,她宣布臺北中正紀念堂商店停止販賣涉及「威權崇拜」的文宣品,開、閉館停止播放紀念蔣介石的歌曲。鄭麗君與臺「教育部長」潘文忠被稱為是蔡英文推行「文化臺獨」旗手。
  • 王洪光中將:任何頑固臺獨分子,都將是武統炮火下的死鬼!
    第三,一些人沒有看到島內主流民意的"臺獨化",對臺灣從事實上分裂出去,沒有危機感。這次島內領導人選舉,蔡英文在執政四年政績不彰的情況下,靠操弄兩岸統獨議題,獲得817萬超高選票。據島內多方民調統計,臺灣民眾贊同臺獨的佔90%,贊同統一的佔10%,其中鐵統只有1%,統派已被邊緣化。
  • 邱毅:「武統開始,和統結束」的施琅模式將在不久的將來重演
    最近環球時報的一篇社論把「臺獨」人士嚇壞了。社論的名稱是《世界進入多事之秋,臺灣當局悠著點》,其中有句「勿謂言之不預」,更讓眾多「臺獨」人士嚇破膽,奔相走告説「大陸真要動武了,大陸動武前都會講勿謂言之不預」。
  • 曾經在大陸紅極一時的《廈門新娘》,原著竟是「臺獨」寫的?
    在刷這部劇之前,我先在網上搜關於它的劇情介紹: 「她那認命知足的個性並沒有為她帶來太久的好運,和懦弱的舊情人李軍在臺灣狹路相逢,被貪婪的阿巧姨和她老相好策劃綁票,和她的義兄林哲志的關係遭人非議,自己的弟弟鄭順成因和工廠工人打架而使非法偷渡的身分曝光,最後為姐殺人而入獄,一連串的不幸,說明了嫁到臺灣的人生並不是對岸同胞所想的「飛上枝頭當鳳凰」那麼美好
  • 警惕新老「臺獨」合流破壞兩岸關係正常發展
    「臺獨」代表人物之一、「民視」董事長郭倍。(臺灣「東森新聞雲」資料圖)「臺獨」代表人物之一,「民視」董事長郭倍宏日前出席「綠色名嘴」汪笨湖的追思會時聲稱,希望下一屆臺灣地區領導人是支持「獨立公投」的候選人。
  • 臺媒關注「武統論」:和統前途可期 需長時間奮鬥
    你好臺灣網12月22日消息 臺「中國時報」今天發表胡北勝的文章,關注近期大陸對於「武統」的討論。作者認為,「武統論」的潛臺詞似乎是「臺獨」勝利在望、和統舉步維艱,因此只能出此下策。然而,「臺獨」看似張揚跋扈,實則苦苦掙扎。和統好像岌岌可危,實際前途可期。
  • 和統無望、武統太傷 網紅司馬南:對臺要用「逼統」
    司馬南引述王乃林的話說,現在臺灣推行的已不是「臺灣獨立」那麼簡單,還伴隨著另一個嚴重的問題:視大陸人為死敵,更加糟糕的狀況是臺灣多年「去中國化」開始見效,很多「臺獨支持者」寧可餓肚皮也要支持民進黨。還有最糟糕的情況也許很快會出現,不久後美國國會很可能會通過武力捍衛臺灣現狀的議案,一旦如此,中國統一很可能只剩下同美國直接全面軍事對撞一條可走。
  • 「武統」呼聲達到頂峰!蔡英文放棄「和統」機遇,一條路走到黑
    編輯:晨星現在大陸正面臨著相關肺炎疫情的考驗,為了更好地防控這一次疫情,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而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更是趁著這次機會來推行她的「臺獨」主張,甚至在疫情面前她毫無人道精神,也不敬重生命,在大陸地區最缺乏口罩等醫療物資的時候
  • 告別影片中,馬「囧」統終於回應自己的「死亡之握」
    只可惜,被稱為「最後一個中國人」的馬英九沒能在任上解決「文化臺獨」的問題。接下來的民進黨政府,雖然不敢在「法理臺獨」上輕舉妄動,但顯然會在「文化臺獨」上繼續深耕。準「文化部長」鄭麗君提案撤銷微調課綱被「立法院」通過便是徵兆。無論如何,期待馬英九下次出場時「n」、「l」不分哦!
  • 在今天的臺灣,「統左派」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林哲元:在我讀高中的時候,我和陳先生就認識了。在我的印象中,陳先生是一個個性直率坦誠的人。在和我們這些年輕人交流的時候,他會很真誠地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想法。對於有著殘酷鬥爭記憶、經驗的那一代革命者而言,能夠像陳先生這樣直接把想法說出來的,實際上不是特別多。對此,我們也可以理解。對他們那一代人來說,我們這些年輕人沒有經過惡劣鬥爭環境的考驗。
  • 臺灣是要「武統」還是「和統」?學界又起爭論
    文/歐尼(鳳凰網《臺灣日月談》特約作者)首發於鳳凰新聞客戶端兩岸學界最近爆出「武統」「和統」之爭,大陸重量級涉臺學者章念馳被近來表態尋求武統的學者李毅槓上,臺灣涉兩岸學界觀察,大陸近來支持武統聲浪明顯升高,但對臺政策仍維持基本論調。
  • 2020兩岸關係回顧(一):兩岸「和統」無望?
    臺灣勾搭上美國,走絕了親美反中道路,其所恃無非就是不斷的軍購,增肥了「臺獨」的膽子。在這種情形之下,和平統一的希望幾乎破滅,兩岸關係必須重新導正,「無為」不能解決兩岸問題,必須「有為」、而且是大作為,確切地講,就是解除臺軍武裝,使得「臺獨」頑固分子無所恃,才可能屈服「臺獨」的意志,進而收復失土。「和統」無望?
  • 和統、武統?國臺辦發言人講話具有兩重含義,國家統一進入倒計時
    大陸應採取以武促統、以武促和的方式,也就是通過對臺施加武統壓力來爭取實現和平統一,請問發言人如何評論?我也參加了《環球時報》的年會,現場聆聽了各位專家的發言,尤其是贊成邱毅老師的思考。這其中,關鍵是和統與武統的關係問題。
  • 大陸應「以武促統」「以武促和」?國臺辦回應
    大陸應採取以武促統、以武促和的方式,也就是通過對臺施加武統壓力來爭取實現和平統一,請問發言人如何評論?朱鳳蓮:我們也看到了有關的報導。我講兩點。長期以來,我們為解決臺灣問題,促進祖國的和平統一,進行著不懈的努力。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它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 臺海局勢或發生轉變,「武統」變「智統」?國臺辦首度回應
    一時間「武統」的聲浪高漲不停,民眾大多都傾向於「武力解決問題」。但這對於中國來說並不是好事情,傷及臺灣也是在傷及祖國。如今局勢或將發生轉變,學者主張「智統」的提議也得到了官方的回應,國臺辦表示將盡最大努力爭取「和統」前景。
  • 吳昆財:陸和統臺灣機會消逝 美手已伸進來
    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接受中評社訪問認為,中共知道和統臺灣的機會已經沒了,520之後大陸對臺政策將愈趨強硬,並不斷等待、尋找適當時機對臺動手。針對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酈英傑建議中華職棒改名,顯見美國人已經把手伸進來,讓臺灣走向漸進式的華獨兼「臺獨」。但這是一件非常不禮貌的事情,目的就是故意要撥弄兩岸議題,表示美國力挺臺灣,實則是要向臺灣要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