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打人莫打臉,罵人莫揭短」,打人臉傷人心,揭人短毀名譽

2020-12-23 聚藝上品

俗話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人沒了臉面,難立信,樹沒了外皮,難生存。打人臉,傷人心,揭人短,毀名譽。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面子都是至關重要的,對於那些自尊心特別強的人來講,說面子比他的命還重要也不為過。

王國強書法《和》

語言的善惡關鍵在於心,心裡怎麼想的,嘴上才會怎麼說。有人說一個人刀子嘴豆腐心,他雖然嘴上說話犀利,但他心眼兒不壞,在我看來這就是狡辯。

且不論他心眼兒到底壞不壞,就他說話傷人的那一刻,嘴就像刀子一樣,直戳別人的心窩,這種語言上的虐待無異於靈魂的謀殺,用嘴來揭別人的傷疤,這種痛只有當事人才能體會。

高萬舉牡丹圖《花開中國夢》

「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語言,一句話可以讓一個人的心情跌入低谷,一句話也可以讓一個人重振力量。」

憨山大師在「醒世歌」中也講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過失揚。」這是古人的處世之道,我們應當引以為鑑。

李志永九魚圖《連年有餘》

現在很多人一提到別人的過失,那興致別提多高了,有的人甚至還會添油加醋、顛倒黑白,然後一傳十、十傳百,這對當事人的傷害可想而知。

過多評論他人,說人是非,不但有損自己的德行,也會因此與人結下怨仇,引禍上身。

劉輝國畫《松溪登夏圖》

印光大師說:「靜坐常思已過,閒談莫論人非。」

弘一大師說:「我每日思己之過都來不及,那裡還有時間批評他人是非?」

這都是大師的境界,可是現在很多人喜歡說道是非,稍微聽到一些別人的閒言碎語,就大肆傳播。

沈天賜國畫《青松迎客》

人與人之間難免會產生摩擦,有的人對對方知根知底,就因為一些小矛盾,在大庭廣眾之下,故意揭露對方的隱私和缺陷,把別人傷得體無完膚,這是非常不厚道的行為。

「打人莫打臉,罵人莫揭短」,一定要記住凡事不要做太絕,更不要戳別人的痛處,懂得給別人留面子,也是給自己留個退路,一旦和別人撕破臉皮,別人也不會讓你好過。

相關焦點

  • 演講與口才:人際交往,逆鱗不能碰;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
    俗話說:「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我們在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分寸,不要傷害到別人的自尊心。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對於個頭低矮的人,最好是不要提及「短」、「小」以及「木墩」、「武大郎」等與矮小相聯繫的話語,免得他由多心而傷心。對於犯過罪、判過刑的人,最好不要提及「監獄」、「罪犯」等與他的忌諱相關聯之事。否則,他會認為你在指桑罵槐。
  • 做人:莫忘恩,莫失信,莫傷人
    再富,不忘恩,再窮,不失信,再難,不傷人。 做人,說話要算數,不能言而無信,做事要認真,不能敷衍糊弄,待人要真誠,不能虛情假意,為人要本分,不能圓滑奸佞。人活著,最重要的是品行和良心,絕不能為了錢財利益,把品行無視,把良心毀壞。
  • 民間俗語,語言簡單,道理深刻。
    1,莫因善小而不為,莫因惡小而不忌。2,父行子女效,妻賢夫禍少。3,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是青天。4,其行善也,不言自明。5,福不入惡門,燕不住仇家。6,蓬生麻中,不扶自直。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8,天遭有雨,人遭有禍。9,老鴰站在豬身上,看見別人黑,看不見自己黑。10,老鴰鷂子,不會說人話就眯著,別在那兒瞎哇啦。11,自己挖坑自己跳,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12,對燈發誓,心中有鬼,對天發誓,心中不愧。13,家和萬事興,家人不和外人欺。14,小河有水大河滿,大河沒水小河幹。
  • 俗語「人到40莫動三情,莫惹三色,莫做三愛」何意?勸人珍惜家庭
    因此,不論是40歲的男人還是女人,都已經不再年輕,處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關口,是家庭的頂梁柱,但不能因為壓力大而到處去拈花惹草,一定要經得住外界的誘惑,及時克制自己的欲望,把持好自己,否則,很有可能毀掉自己家庭與個人名譽,留下千夫所指的下場。
  • 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有何講究?
    我們的老祖宗通過一些社會實踐以及經驗總結,給我們留下了許多俗語。這些俗語都非常的簡單,但這些簡單的話語背後,卻蘊含了非常多的道理。比如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有何講究?桌上不擺三盤菜我們先來看什麼叫做桌上不擺三盤菜,為什麼不能在桌上擺三盤菜呢?主要因為我國過去有一些非常傳統的封建習俗。我們非常注重祭祀的,在祭祀的時候要遵守各種規章。
  • 俗語:「見官莫向前,做客莫在後」,何意?高情商也是一門學問!
    人這一輩子,大家都難以避免的要和人接觸到。但你可能會發覺,日常生活情商高的人與所有人都交往得非常好,因而也在許多層面都獲益,而有一些情商低的人,不但在與人相處中失去了朋友,還引來了許多不幸。所以說,怎樣練出一身情商智商就顯得非常重要,它甚至於是某種大學問,非常值得各位去細心探尋。
  • 俗語:「寧娶從良女,莫要過牆妻」何意?
    俗語:「寧娶從良女,莫要過牆妻」何意?老祖宗留下來的經驗!俗語,是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俗語不但文字簡練,包羅萬象,而且朗朗上口,蘊含真理。在這裡,有一句關於如何選擇妻子的俗語:「寧娶從良女,莫要過牆妻」。那麼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請繼續往下看。1.「寧娶從良女」。「從良」這個詞語,最初出自唐·蔣防《霍小玉傳》。
  •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出自何處?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
    現在有一句特別流行的口頭語:「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其實這句口頭語的出處,是一句大家並不熟悉的俗語。這句俗語就是「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大概意思是平時只管多做好事,千萬不要問或別計較有任何回報。按照佛家思想做好事、善事就是一種修行,如果每個人都能擁有慈悲心腸,那麼這個世界就會變得特別美好。「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是一種非常偉大的博愛,因為這種不求回報的愛,又有幾人可以做到呢!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
  • 農村俗語:「釣魚要安靜,上魚莫激動」是啥意思?
    與一位釣魚愛好者孫先生聊天,聊著聊著,聊到了釣魚技巧的話題上,孫先生說:其實,釣魚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技巧,咱們農村有句俗語----「釣魚要安靜,上魚莫激動」。只要記住俗語中所說的這兩點就行了。 「什麼?咱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再累莫坐『人肉凳』,再餓莫吃墳前供」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俗語「再累莫坐『人肉凳』,再餓莫吃墳前供」啥意思?有道理嗎?「再累莫坐『人肉凳』,再餓莫吃墳前供」這句話到底怎麼理解呢?要理解這句話的我們首先就要搞清楚「人肉凳」和「墳前供」是什麼意思,我們知道了表面意思,也要知道通過表面理解深層次的含義,這才是農村俗語給我們的深層次的道理。
  • 俗語「寧教人打子,莫教人分妻」啥意思?老婆比孩子更重要?
    中國的俗語非常多,大多數都是古人總結,老人們一輩一輩傳下來的,絕大多數都是經過了千年的考驗,才能成功的流傳下來為我們所用,相信還是有非常多的道理在裡面的。今天給大家帶來這句俗語是「寧教人打子,莫教人分妻」,這是啥意思呢?孩子比老婆的地位更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詹姆斯:大莫,我替你報仇了!杜德利:我還沒出場呢咋就打完了?
    考辛斯:大莫,你幹啥?有話說話,你怎麼打人?你也吃我一掌! 莫裡斯:你打我也行,不認我這兄弟也行!這戒指你特麼說不要就不要了?這可是冠軍戒指!你以為是破爛啊,說不要就不要?
  • 俗語「好漢莫被人識破,看破不值半文錢」,項羽、朱元璋點頭稱是
    農村老話「好漢莫被人識破,看破不值半文錢」。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所有的英雄好漢未必都那麼完美,但是要保持人們心中的偶像地位,一定要學會裝門面。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吃不吃一定要端著架子,千萬不要平易近人被人看破底細。如其不然,讓別人看破真面目,好漢也就不值半文錢了。說白了其實就是要保持一種神秘感。這句俗語還是蠻有道理的。
  • 俗語:「富人不去『兩地』漂,窮漢莫與『二人』交」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富人不去『三地』漂,窮漢莫與『二人』交」。雖然我對這句俗語仔細端詳了老半天,但還是沒有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做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富人不去「兩地」漂所謂的「富人」,也就是指的有錢人。人類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生物。當人在沒錢的時候,他會拼命去想辦法賺錢;而當賺足了錢之後,他會拿錢去做讓自己身心愉悅的消費。
  •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何深層含義?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有何深層含義?說到我國的古代文化,想必大家最為熟悉的就是唐詩宋詞吧,筆者今天跟大家講的也是一種文化形式,只是它現在沒有過去那樣流行,人們不像以前那樣重視了。它就是農村俗語,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應該都聽過不少吧,可以說每一句俗語都是極其有價值的,別看它只有短短一句話,內涵十分豐富。或許你第一次聽到某句俗語的時候覺得它很有趣,當你之後再品味這句俗語的時候,又會發現短短一句俗語包含了很多內容。
  • 如何用文言文罵人?
    有一次,去過一個女人的辦公室,她自稱「居士」,辦公室裡擺著古琴,桌上擺著筆墨紙硯,牆上還掛著張大千的畫,當然我看不出真假。然而,古琴上面已經落了一層很厚的灰了,她也未曾歡喜寫毛筆字,辦公室也就是供人參觀罷了。參觀過後,小糊塗真覺得俗不可耐。大俗之中也有大雅。
  • 農村俗語:「橫梁莫壓身,冷風別吹根」是啥意思?
    孫大爺說:難道你就沒有聽說過「橫梁莫壓身,冷風別吹根」這句俗語嗎?這句俗語裡不就已經告訴我們結論了嗎?「什麼?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呢?我還真的沒有聽說過呢!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呢?」劉哥急切地追問。孫大爺說:咱們農村還真的有這麼一句俗語呢!如果你不清楚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那麼,我就給你說道說道。
  • 農村俗語「凍死莫烤燈頭火,窮死莫登親朋門」,啥意思?
    這兩天我有空也就和他們一起湊熱鬧,聽他們講農村的俗語,說農村的家長裡短,十分有趣。隔壁的老大爺說了一句農村俗語,「凍死莫靠燈頭火,窮時莫登親朋門」。我不知道這句俗語所有的是什麼意思的時候,詢問他。他說的津津樂道,非常有道理,我受到了啟發,非常感動。~~「凍死沒烤燈頭火」人到冷的時候,身上多穿幾件衣服,可以很好的保暖,避免人被寒冬凍傷。這是最準確的防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