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一部非金庸古龍的武俠劇,拍出了暗黑版桃花源記氣質

2020-11-22 騰訊網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新派武俠小說不僅僅在內地風靡,各自港臺依據金庸、古龍、梁羽生等暢銷武俠小說家寫的名作,拍攝了很多膾炙人口的經典影視作品,也造就了一大批港臺明星。在創作力極度旺盛的TVB時期,也有很多武俠劇不是採用他們這些小說家的原始IP,而是那些優秀的編劇,獨闢蹊徑,也成為了經典。

這其中有一部戲,就是既不是金庸也不是古龍,反而靈感追溯了千多年前的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拍出了一條不同於同期武俠,探討人性的暗黑版《桃花源記》,名字叫做《魔域桃源》。

今天網絡上有一些人,為了博取流量,黑化桃花源,把它形容成人間煉獄,其實還是小道了。倒不如這一部愛恨交織的《魔域桃源》,說的是恩怨情仇,比的是武功高下,其實,故事裡所有的風起雲湧,無不被人類最古老最隱秘的欲望所牽動。

當年武陵人捕魚為業,意外進入了一個世外桃源,最終成為一幫想脫離世俗的人,追尋的目標。可惜,哪裡又能找到。

徐克在《東方不敗》裡藉助任我行之口說道:「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麼退出?」而這部戲則因為長度,則更加豐滿。但是結局很多人接受不了。太壓抑了。不過今天回過頭來再看探討人性上,導演和編輯是一點都沒有心慈手軟啊。

1984年,香港tvb風頭正勁,武俠劇基本是金庸和古龍,金庸的所以小說都在陸續拍攝,而古龍則基本上選擇楚留香和陸小鳳。其實按理說已經算是非常豐富了。

但是《魔域桃源》就如同亞視拍攝的《琥珀青龍》一樣,真的比較異類。

光看片名還以為只是那種玄幻色彩濃重,妖魔鬼怪亂竄的粗糙製品。你也知道,當年天馬行空的香港,拍起東西來,只管有沒有觀眾,哪裡管你多少思想和回味。不是劇本出眾就是演員出眾。

這部戲的主角應該是雙主角結構,劉德華和吳啟華算一正一邪兩個男主,而趙雅芝則是被稱為魔女,為什麼說是兩個雙男主角。也是當初劉德華算年輕小生,還不是特別大的明星,在發哥四哥面前只能演小弟。而這一次看著給了他一個主角,卻非常不討喜。反而是吳啟華,居然有帥過劉德華的趨勢。

而女性角色,趙雅芝當時跟汪明荃是無線兩大花旦,兩人誰也不讓誰,這部戲趙雅芝不但是女主,而且名氣顯然比劉德華和吳啟華大的多。

二人演繹情侶,說實話,也算當年趙雅芝年輕,儘管比劉德華大,但是還比較般配。

等內地播放的時候,其實他們的名氣已經提升了不少,而吳啟華則一度走下坡路,多年後憑藉張無忌再度翻紅。

劇中正邪分的很清楚,武當派為什麼要打魔域桃源裡的邪派,好像不需要怎麼交代,這就是老觀念,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在印度電影《流浪者》裡曾經給過一個結論,人除了基因遺傳,行為標籤也會遺傳給下一代,所以那個法官告訴強盜,法官的兒子永遠是法官,強盜的兒子永遠是強盜,所以強盜不服氣才把二人掉包。

同樣這部電影裡,正派永遠是正派,邪派管你做不做壞事,遇到了就得挨打。這不需要理由,但是又那麼霸道,不講人情。

魔域二當家傅千石所說的一切血腥事件都是以訛傳訛――亦把桃源訛為魔域,那麼名門正派對魔域的仇恨實在沒有根據。階級的產生,就有了鄙視鏈,這個東西恐怕要消除還得經歷很長的時間,也未可知。

這是一部很有誠意的武俠劇,演員的表演很出彩,尤其是慕容白這個角色吳啟華演的很出彩,劉德華的演技也不錯,趙雅芝還沒有到白娘子和戲說乾隆事情的程式化表演風格,總之都還對得起演員二字。雖然兩個男演員經驗並不豐富,反而有很多驚喜給到我。

在我們還在討論,人世間到底有沒有桃源的時候,這部戲已經在質問我們嚮往的桃源到底是世外仙境,還是人間煉獄,反過來說,就是你詛咒他人下地獄的同時,自以為自己生活中的人世間,何嘗不是真正的地獄呢?

魔鬼之域還是世外桃源?完全對立的兩個概念,指的卻是同一個地方。太諷刺了嗎?其實不是,這就是編劇想表達的是一個十分有深度的哲學問題,是啟發人類思考的一部電視劇。

如果你撕開武俠的外衣,這部戲,充滿了禪意,人是佛,佛是人,人也可能是魔,全在一念,天地和地獄都是人性也使然,本劇當中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蛋。人性是多元化的,是複雜性的。每個人都有著多重的面具,天使魔鬼的集合體。為善做惡一念之間而已。

所以當年黃霑寫的《正邪難分界》,我覺得非常有道理。

本劇是國內基本少有,壞人活下去,好人命不長的定位,但是卻暗和民間說的,好人命不長,禍害六千年。但是編劇真的是要告訴我這個道理嗎?我個人倒是不這麼認為。

有人說: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鋪路無屍骸。認為這部戲太壓抑,完全不考慮觀眾的感受,大團圓的結局,變得無比悲催,這正是本劇的高明之處。

劉德華演的傅青雲雖然了死了,但是卻比活著慕容白更幸運,因為在死之前他懂得世界本無路,走的人多了才有路的道理,就是世界上根本沒有桃源,桃源還是魔域,在人心自求,而不是外在尋找。

慕容白最後被楚煙寒關起來,一起遠離俗世的爭吵,他可能會備受煎熬,但是卻是他最好的歸宿和懲戒。

但是唯一流傳這個故事的唐琪,是不是也算另外一個心魔的傳播者呢?她的講述聽眾或許很多,但是每一個人,最早理解和勾起的心思則不一樣,所以下一個傅青雲和慕容白依然會輪迴。

相關焦點

  • 那些年風靡一時的武俠劇,哪一部是你的童年回憶?
    這些作品裡,哪一部是你的童年回憶?《劍嘯江湖》(1996)導演:冼志偉編劇:劉枝華、文健輝、陳十三、關炳洪、程健和主演:甄志強、劉松仁、徐少強、尹天照、楊恭如、秦沛、麥景婷、蔡曉儀40集古裝武俠劇,豆瓣8.6分。《劍嘯江湖》根據古龍小說《流星蝴蝶劍》改編,但所有名字全部改變,因為沒有向古龍支付版權費。
  • 27年前一部外國武俠劇,披著古龍的外衣東拼西湊,居然成為經典
    大家好我是江陽沽酒客,一個給瀘州八零後書寫回憶的創作者,今天想跟大家講一部武俠劇,到2020年已經過了27年,既不是香港拍攝,也不是臺灣出產,更不是當時內地製作,這卻是一部妥妥外國人拍攝的武俠劇,雖然在我國境內大量取景,分別是山西的五臺山,山西的恆山懸空寺,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等等留下他們拍攝的足跡。
  • 03年胡軍版《天龍八部》就是最好的華語武俠劇
    這期間誕生了一大批經典:從94版《射鵰英雄傳》到96版《笑傲江湖》,再到古天樂版《神鵰俠侶》《圓月彎刀》,都已經成為一代人記憶,等到97年《天龍八部》和98年《鹿鼎記》問世,TVB武俠劇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誕生了一大批耳熟能詳的神級演員。
  • 五部最接近原著的武俠劇,金庸僅一部上榜!最後一部很多人沒看過
    說到武俠劇,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根據金庸,古龍等武俠作家的武俠小說改編而成!現在小編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最為接近原著的幾部武俠劇!第一,張智堯版《楚留香新傳》!不過對於原著方面,還屬張智堯版《楚留香傳奇》更勝一籌!其劇中臺詞更是大多還原原著的語言對白!在眾多武俠劇中是最為接近原著的一部作品!接近指數:95第二,2007版《碧血劍》!《碧血劍》是根據金庸的同名武俠小說改編的電視劇。該劇張紀中擔任總製片人,李翰滔、趙箭、黃祖權擔任導演,黃聖依、竇智孔、孫菲菲、焦恩俊、徐百卉等主演!
  • 十部風靡一時的亞視武俠劇,哪一部是你的童年回憶?
    武俠,作為獨具中國文化氣質的題材,因為武俠片和武俠劇的誕生在世界上大放異彩。在六七十年代,邵氏的武俠片可以媲美美國西部片和日本武士片,八九十年代亞視和TVB的武俠劇更是代表了一個時代,一部部經典成了70後80後的經典回憶。今天無二君盤點當年亞視出品的十部經典武俠劇,每一部都曾熱播到萬人空巷。
  • 十部風靡一時的亞視武俠劇,哪一部是你的童年回憶?
    武俠,作為獨具中國文化氣質的題材,因為武俠片和武俠劇的誕生在世界上大放異彩。在六七十年代,邵氏的武俠片可以媲美美國西部片和日本武士片,八九十年代亞視和TVB的武俠劇更是代表了一個時代,一部部經典成了70後80後的經典回憶。
  • 梁羽生和金庸古龍齊名,他的經典武俠劇你們看過幾部?
    梁羽生和金庸古龍齊名,他的經典武俠劇你們看過幾部?提到武俠劇的話,金庸和古龍的基本上都會脫口而出,什麼《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天龍八部》《鹿鼎記》《絕代雙驕》《小李飛刀》《楚留香》等。其中梁羽生和金庸、古龍齊名,並稱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許多人對他的小說改編成的影視作品知道的卻不多,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梁羽生8部經典武俠劇,一起看看吧!
  • 《桃花源記》講的是個鬼故事?
    直到最近,我看了一部06年獲國際大獎的《桃花源記》國產動畫。嚇出了一身冷汗,童年美夢一下就被幹碎了。與此同時,我這次還讀出了點暗黑成年人的味道,並研究了幾種新視角下的《桃花源記》。這些當時的墓地標配,在《桃花源記》全齊活了。陶淵明和郭璞的活躍時間,只相差短短幾十年。這種違反當時社會風俗的大bug,陶淵明這種大文人會注意不到嗎?當然,僅憑這點,可能還不夠信服,有過度解讀的嫌疑。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線索,說明那個漁夫誤入的就是陰間,還遇到鬼了。課文中說,桃花源村民的祖先是秦朝人。
  • 懷念武俠劇:沒有了俠氣武俠劇還能稱之為武俠嗎?
    從七十年代起,武俠劇也算在兩岸三地風行了四十多年,如今現狀,實在令人惋惜。有人說武俠劇的沒落,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照理說,拍攝技術和設備都在不斷更新,計算機特效技術國內也越來越成熟,投資方的資金也斷沒有九十年代港劇拍攝窘境,但現在拍出的成品質量太「辣眼睛」。
  • 曾經叫人們念念不忘的,幾部經典武俠劇,就最後一部很是悽涼
    《射鵰英雄傳》想必應該是在內地最早引進的一部經典港劇吧,在當年的內地也是引起了很大的收視浪潮呢。真的可以說是堪稱萬人空巷,在劇中的插曲《鐵血丹心》也是聽的叫人熱血澎湃。還有許多的人們圍坐在一個小黑電視的前面。一起感傷一起歡笑,一起度過那段,射鵰的時光,雖然在之後幾次翻拍的過程當中都非常成功,但是最令人們懷念的還是那黃日華與翁美玲飾演83版的《射鵰英雄傳》。
  • 那些不是金庸古龍寫的,卻曾火遍全國的5部武俠劇
    那些不是金庸古龍寫的, 卻曾火遍全國的5部武俠劇優秀的武俠劇也是有很多的,只不過當大家在提起武俠劇的時候,第一反應會是金庸和古龍,但是今天小編要跟大家介紹的並非是金庸古龍所作的,但曾經在開播的時候也是火遍全國。
  • 桃花源記的暗黑解讀之瓊斯鎮!
    前兩篇為大家分享了關於桃花源記的另外兩個解讀,分別是太守去桃花源之後的另外一個真相和桃花源的真實性問題,那麼這篇我將與大家分享的是發生在美國七十年代末一件真實的故事
  • TVB歷年武俠劇|1993版《九陰真經》原創武俠劇的巔峰之作
    在這版《射鵰英雄傳之九陰真經》中,姜大衛飾演了黃藥師。從形象上來說,姜大衛沒有金庸小說中的形相清癯,身材高瘦,風姿雋爽,蕭疏軒舉,湛然若神,也沒有曾江版黃藥師的邪氣和霸氣。姜大衛飾演的黃藥師,更多的是一份內斂,一份孤寂,以及滿腔的痴情。雖然沒有俊朗帥氣,卻讓觀眾體會到了他刻畫得東邪的豐富內心,觀眾的評價也不錯。因此從氣質上來說姜大衛版黃藥師被認為是最傳神的。
  • 離了金庸、古龍後,不知道張哲瀚的武俠劇《天涯客》還能走多遠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近兩年來武俠劇突然就像消失了一樣,被徹底地淹沒在玄幻劇的洪流之中,無聲無息的,唯一能在武俠劇上有點隻言片語的,也只有金庸,古龍的那些已經翻拍到爛的不能再爛的劇。而除了「炒剩飯」之外,武俠劇給人的感覺就是窮途末路的既視感。
  • 武俠迷必看,那些年追過的經典古龍劇集
    說起武俠劇,除了金庸那就是古龍了,印象中古龍很擅長寫刀劍,他的影視劇作品,男主角都有非常強烈的個人主義英雄色彩,很多演員也是因為出演了古龍作品被觀眾熟知,事業迎來上升期。今天就來總結一下90年代的經典古龍劇集。
  • 老武俠劇,那些遠去的浪漫
    後來才知道這部劇中飾演金花夫人的,是一代豔星胡錦,拍《金劍鵰翎》這年她不到四十,正是風華正茂的當打之年,白袍同學這才覺得自己好像還算正常。薛白袍做過一個七分鐘的合集,集中了幾個少年時看過的武俠電視劇,比如《九月鷹飛》《天涯明月刀》。
  • 這10部武俠劇,明明很經典,卻很少重播,金庸1部古龍2部,青春啊!
    這10部武俠劇,明明很經典,卻很少重播,金庸1部古龍2部,青春啊! 武俠劇一直都是大眾所喜愛的 比如83版《射鵰英雄傳》、95版《神鵰俠侶》、 97版《天龍八部》、焦恩俊版《小李飛刀》等
  • 推薦一部武俠劇,不是金庸也不是古龍
    跟該劇主演周一圍聊起來的時候,他說了這麼一句話:「忘了從前的標準吧,我們不再給從前的觀眾拍了。」然後他又重複了一遍:「忘了過去吧,翻篇兒了。」我想,周一圍也像程聞道那樣,放下執念,變成丁修了。《少林問道》就是這樣一部「從前」,是被很多人遺忘了很久的「過去」。
  • 十部難以超越的經典武俠劇,金庸三部上榜,古龍兩部,第一是他的
    今天的話題是古裝武俠劇,我們八零九零後都是看著古裝武俠劇長大的,武俠劇可以說是伴隨了我們整個童年少年甚至青年時期的大部分時光,武俠劇也給我們帶來無數的歡快記憶和熱血沸騰的瞬間,本文盤點十大難以超越的武俠劇,歡迎收看。
  • 古龍小說改編武俠劇的典範 —《劍嘯江湖》
    古龍的武俠小說最大的特點就是創造性的將戲劇、推理、詩歌等元素帶入傳統武俠,又將自己獨特的人生哲學融入其中,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古龍式武俠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