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髮那些事兒:從凱撒大帝脫髮說起

2020-12-25 澎湃新聞

庫爾特·斯坦恩 鳳凰網讀書

01

關於疾病:雄性激素會令人「頭禿」

自古以來,最普遍的毛髮疾病可能就是男性脫髮。

這種病通常發生在三四十歲,但在青春期性成熟後也可能發生。這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因此在某些家庭中的發病率更高,有的家庭是遺傳自父系,有的則是遺傳自母系。毛髮脫落的現象很常見,事實上,在北美洲的男性中,整整有一半的人口在50歲時會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禿頂。

只要男人還存在,脫髮這種現象就不會消失。有一份距今4000年的埃及草紙捲軸描繪了禿頂的男人,這種類型的脫髮在歷史上一直困擾著男性,即使是那些有權有勢的大人物也不例外。

最好的例子就是威名赫赫的將軍、政治家、羅馬第一位獨裁者——尤利烏斯·凱撒(Julius Caesar)。凱撒一直試圖掩蓋那令他備受困擾的鋥亮腦門兒。羅馬史學家蘇維託尼烏斯(Suetonius)在《羅馬十二帝王傳》(The Lives of the Twelve Caesar )中寫道:「他的禿頭對他來說是個很大的缺陷,因為他發現這已經成為批評者口中的笑柄,所以他經常把稀稀拉拉的頭髮從王冠裡向前梳出來。」

尤利烏斯·凱撒

不過,雖然我們明白「光頭」這個詞是指頭皮上沒有頭髮,然而事實上,這是一種誤用。一顆「光頭」其實有很多毛囊和頭髮,只是它們非常細小,只有通過顯微鏡才可以看得見。禿頭的機制包括毛囊及其毛幹的逐步退化:隨著病情的發展,毛囊及其毛幹在每個周期都越來越小。

這種脫髮困境的解決方案是在1942年找到的。

當時,耶魯大學醫學院解剖學的詹姆斯·漢密爾頓(James Hamilton)教授對男性脫髮十分感興趣,他找到了104位閹割過的男性。這些人不具備成熟的男性特徵,只有很少體毛,沒有鬍子,性器官未發育,而最重要的是沒有脫髮。但當他們被注射了雄性激素後,就不僅重新獲得了成熟的男性身體特徵、更健壯的肌肉和增大的性器官,其中有家族脫髮史的人還開始脫髮了(這種實驗在今天是無法完成的)。

這個研究足以說明,脫髮需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雄性激素是脫髮發生的必要條件。第二,必須有遺傳基礎——一個禿頂的父親或祖父。為避免產生歧義,漢密爾頓也指出,被閹割的男性在開始脫髮之後,即使降低雄性激素水平,脫髮也不會停止;也就是說,一旦脫髮發生,降低雄性激素水平,甚至閹割,都無法逆轉脫髮。

神奇的是,脫髮不是隨處都會發生,它只發生在頭皮上,更具體來說,只發生在頭頂的區域。不是頭部側面,不是腋下,也不是生殖器或者下巴的區域。由此我們知道,毛囊的位置對這種形式的脫髮是否會發生很重要,只是我們還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我們知道的是,產生健康的頭髮需要一副健康的軀體。因為毛囊產生毛髮需要消耗很多東西,因此這也成了身體健康的標誌。毛囊中的細胞可以算是人體增長最快的細胞,所以其生長必須得到充分的營養。

有了健康的身體作基礎,才會長出濃密的頭髮。就像對大多數動物來說,大量的皮毛能為它們提供抵禦外界威脅和環境驟變的屏障。現代人類雖然不需要毛髮來保護自己,但還有其他重要作用。

02

關於時尚:所謂流行髮型,就是不停地輪迴

儘管我們更願意相信我們現在的頭髮造型新奇獨特,但事實上,這些髮型已經被用過無數次了,最早幾乎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時代。雖然不同風格間變換的時間間隔從幾年到幾百年不等,但事實是它們的變化如同一組完整的月相般顯示出可預見性。

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民兵的頭髮想留多長就留多長,這通常意味著披頭散髮。1780年,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覺得軍隊需要一個更幹練、更嚴謹的形象,於是命令手下的人「剃掉鬍子,梳理頭髮,再擦些粉」。

12 到19世紀早期,年輕人為了和軍隊裡那些梳著粉頭的舊時代的人區分開來,紛紛剪了短髮。而二十多年後,新一代年輕人為了和老一輩人區分開又把頭髮留長,有時甚至燙成捲髮。那些曾剪短髮的人由於被自己的兒子嫌棄而深感憤怒。

到19世紀末,短頭髮再次流行起來,並被完全接受。20世紀40年代中期,這種趨勢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當美國士兵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場返回時,他們帶回了小平頂或板寸頭。有些人甚至模仿演員尤爾·伯連納(Yul Brynner)在1951年的電影《國王與我》(The King and I )中的造型,剃起了光頭。

《國王與我》劇照

然而在20世紀60年代末,留長髮的趨勢又在貓王埃爾維斯·普裡斯利(Elvis Presley)、披頭四樂隊和鄉村文化的影響下復興了。

90年代早期,我們一次性目睹了各種各樣的髮型:長頭髮、短頭髮、連鬢胡、小鬍鬚和大鬍子,多數情況下,只要打理整齊都會被平等地接受。在那之後,尤爾·伯連納那種時尚的光頭又回歸了,現在,剃光頭的男人為自己的光頭形象所散發的魅力和性感感到無比自豪。

另一面,女性頭髮的潮流趨勢也具有反覆性。

在18世紀的美洲殖民地,女性的髮型模仿了歐洲婦女,頭髮擦著脂粉,後面扎得很短,前面則捲成髮捲。雖然多數的年輕女性留著長發,要麼梳成辮子要麼披肩。但到19世紀90年代,一種更隨意的髮型隨著美國插畫家查爾斯·達納·吉普森(Charles Dana Gibson)創作的第一美女《吉普賽女郎》(Gibson Girl )一同問世。

女性短髮和吉普賽女郎髮型

她把頭髮向上梳成一個柔軟、蓬鬆的髮捲,兩側的頭髮也向上捲起,在頭頂用馬鬃墊起一個發枕。因為她那雲朵一般的髮型,社會將她視為獨立、自信、意志堅強和值得尊敬的女性。大約在同時,馬塞爾的捲髮器讓女性可以給她們的波波頭增添一些漂亮的波浪。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女性承擔起更多家務以外的工作,她們開始傾向於留短髮;到20世紀20年代末,上百萬的女性不論年齡,都留著短髮。

到了40年代,受名人效應的影響,如維羅妮卡·萊克(Veronica Lake)那充滿誘惑的垂髮和瑪米·艾森豪(Mamie Eisenhower)的標誌性劉海,長發又復興了。

到了50年代,流行的髮型從奧黛麗·赫本的短髮轉變為傑奎琳·甘迺迪(Jacqueline Kennedy) 蓬鬆的髮式以及遍布大街小巷的年輕人的馬尾辮。

甘迺迪夫婦

然而短髮在60年代再次出現,到70年代,法拉赫·福西特(Farrah Fawcett) 式的長髮又流行起來。

從歷史來看,這些髮型都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交替,經過一個短暫的流行期,然後快速消亡,並在一段時間後出現一個集各種優點於一身的「新東西」。一種特定的髮型往往可以代表一代人,但代表不了這一代人之前或之後的人,因為他們大多是反對這種髮型的。

03

關於文明:頭髮在人類歷史上的角色

在傳說、藝術和歷史中,人們一次又一次地用頭髮來區分人類和動物、文明的公民和未開化的野人、本地人和外來者、朋友和敵人。

在巴比倫的吉爾伽美什(Gilgamesh)傳說中,造物女神「沾溼了手,取了一些黏土置於曠野,揉捏並按自己的意願來塑造出一個男人,同時也是戰士、英雄,他就是恩奇都(Enkidu),如戰神一樣強大而勇猛。他的身上毛髮濃密,頭髮尤其厚重,像女人一樣垂到腰間」。

恩奇都動漫形象

在傳說中,這位新創造的英雄與周圍的動物一樣兇猛而狂野。附近的牧羊人感到自身安全受到他的威脅,便向國王吉爾伽美什求助。吉爾伽美什讓他們去尋求一個女祭司的幫助,這位女祭司果然盡情展現了自己的風情,用親吻徵服了恩奇都。之後的七天裡,兩人沉浸在淫逸之中。

經過這麼費力的攻關,你猜我們的英雄做了什麼?他「剪掉了自己的頭髮」!通過「馴服」他的頭髮,恩奇都完成了從一個可怕、笨拙和捉摸不透的野蠻人到一個負責任的人的轉變。通過這個轉變,恩奇都表示自己現在已經開化了,並且還成了吉爾伽美什的親密朋友。

《聖經》把沒有毛髮的人視為天選之人,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

在《舊約》中,常常待在帳篷裡、沒有毛髮的「普通人」雅各(Jacob),偷走了哥哥以掃(Esau)應得的權利和祝福 ,後者是「一個出色的獵人,一個奔波在外的男人……一個毛髮濃密的男人」。在這個故事裡,毛髮成了區分上帝的寵兒雅各與棄兒以掃的關鍵。沒有毛髮的雅各不僅沒有因散布謠言而受到懲罰,而且還生下了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創始人。

聖經插畫中的雅各(左)

對古典時代的羅馬人而言,蠻族人是那些頭髮蓬亂的異域野人的一種,與羅馬人的文化、語言、服飾都格格不入。這些包括日耳曼人和凱爾特人在內的蠻族,頭部和面部往往有長而蓬亂的鬚髮,與居住在地中海沿岸那些儀態整潔的城市居民形成鮮明對比。

再如17世紀的清朝早期到21世紀,中國哲學家認為人性(能把智人和動物區分開的文化要素,如歷史、藝術、法律和不會互相殘殺等)與人體的毛髮數量呈負相關。

他們認為,既然濃密的體毛是動物的一個特徵,那麼動物身上的毛髮數量就決定了它在動物世界中的地位。由於當時的中國人體毛稀疏,因此他們認為毛髮濃密的人是不開化的——如果還可以被稱為「人」的話。所以當十六七世紀,體毛濃密又鬍子拉碴的歐洲人抵達中國時,中國人感到困惑不解,也不願意平等地接待他們。

不過,實際上在東方,頭髮的樣式,而非數量,也能反映一個人在社會上的地位。在古代中國和朝鮮,通過頭髮的編織方式就可以區分所有社會階層和年齡層次的人。

通過以上,可以見得頭髮在人類歷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這種神奇的纖維還會一直繼續和我們打交道。

我相信,如果地外生命對我們毛茸茸的外表感興趣的話,毛髮將成為我們之間首次對話的一部分。當然,如果地外生命沒有它們自己意義上的毛髮的話,我會相當吃驚的。

本文節選自

《頭髮:一部趣味人類史》

作者:庫爾特·斯坦恩

譯者:劉新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品方:新民說

出版時間:2018-1

編輯 巴巴羅薩

圖片 網絡

知識 | 思想 鳳 凰 讀 書 文學 | 趣味

原標題:《毛髮那些事兒:從凱撒大帝脫髮說起》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凱撒大帝勇鬥大風車?
    據說可能是凱撒大帝自撰的戰場日記《內戰記》等「戰記」,便大為有趣。我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體會。比如,《內戰記·阿非利加戰記》:「凱撒連續多天行軍,一天都不息,每天都趕完全程,終於在十二月十七日到達利呂拜烏姆。……只是在這個季節裡,沒有適於航行的風。
  • 刺殺凱撒大帝始末
    公元前44年,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凱撒大帝)被刺殺,至於刺殺他的原因,簡單來說就是古羅馬是民主的共和國,而凱撒獨裁。凱撒大帝的軍事能力,使他成為了羅馬最富有的人,在激烈的內戰中打敗了他的對手龐貝後,他的權利到達了巔峰,凱撒大帝在治國方面像窮人分土地,也讓他在群眾中大受歡迎,許多議員為了爭寵逢迎凱撒,開始大興土木,修建凱撒的雕塑和廟宇,甚至有一個月份都因他更名並且沿用至今(七月July)。
  • 鐵甲人物誌——凱撒大帝
    凱撒作為古代著名的軍事領袖,出現在很多遊戲當中,在科隆遊戲展上《刺客信條》放出的預告片顯示,遊戲將把時間設定在古埃及託勒密王朝末期,也就是凱撒大帝所在的公元前一世紀,《鐵甲雄兵》也將在遊戲中引入凱撒大帝作為新的英雄領軍作戰。許多玩家可能都知道凱撒的名字,但未必熟悉他的故事,是以怎樣的形象出現的,下面就隨著筆者一起了解一下吧!
  • 一代梟雄凱撒大帝,因何而死?
    說點你不知道的凱撒大帝! 提及凱撒大帝,相信很多人便想到了羅馬,而提起羅馬,或許很多人也會想到那著名的埃及豔后與凱撒大帝的傳聞。 今天我們暫且不講埃及豔后,我們說一說凱撒大帝。
  • 凱撒大帝在埃及
    歐洲重要的歌劇院,例如大都會歌劇院、米蘭斯卡拉歌劇院,英國皇家歌劇院、巴黎加尼葉歌劇院、柏林國家歌劇院等幾乎每年都會上演亨德爾歌劇,而《凱撒大帝在埃及》這部歌劇被上演的次數是亨德爾歌劇中最多的。當年巴黎加尼葉歌劇院曾經上演了極為驚豔的版本,一直為樂界及樂迷們津津樂道,而今年米蘭斯卡拉歌劇季的開幕大戲也選擇了這部歌劇,而且演員陣容可謂超級豪華,都是當今巴洛克歌劇最有實力的演唱家。
  • 不要叫Karl Lagerfeld 「時尚界的凱撒大帝」了 !
    而說起Karl Lagerfeld,大家其實是摸不清的,到底是Chanel是他還是Fendi是他。 其實Karl Lagerfeld 自己的設計風格比較偏向「搖滾」和「朋克」,苗條,金屬飾物,煙燻妝、像極了穿16孔黑色馬丁靴的少女。
  • 卡爾·拉格斐:時裝界的凱撒大帝
    人們稱他為「時裝界的凱撒大帝」或是「老佛爺」。    他永遠像「吃飽人參」一樣精力旺盛,精通德、英、法、意文,妙語連珠,他情迷傳統,又憧憬未來,被傳媒封為「當代文藝復興的代表」。  「時裝界的凱撒大帝」——卡爾·拉格斐有著豐富的人生經歷,這些不同尋常的人生經歷,潛移默化的在他的骨子裡埋下了不同尋常的藝術細胞和靈魂。
  • 古典學系列文章之四:我與凱撒大帝的故事
    這句話大體翻譯成「我來到,我看見,我徵服」,代表凱撒大帝的野心和威武。然而當我真正開始學古典歷史時,我才發現,歷史上的凱撒或許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美好。凱撒筆下日耳曼部落是一群衣衫襤褸的野蠻人。他們從不向羅馬人一樣辛苦的耕耘,反而天天靠酒水度日。他們沒有文明的信仰並依靠著殘忍的活人祭獻來乞求上天的庇護。凱撒的眼中,那些日耳曼部落的人也許並不是人。但是,這些文字裡多少是真,多少是假,沒人知道。
  • 凱撒沙拉和凱撒大帝是什麼關係?
    它的名字異常響亮,大氣磅礴、又霸氣十足,帶有「凱撒」二字,難道它是古羅馬帝國的凱撒大帝發明的一道菜品嗎?還是說這是凱撒大帝最愛吃的菜品?小編突然就想起了義大利的國民美食——瑪格麗特披薩,似乎是和瑪格麗特女王有著絲絲縷縷的淵源。
  • 凱撒大帝之死的預感和預言
    凱撒金戈鐵馬一生,最終卻難逃被謀殺的厄運。凱撒大帝是羅馬共和國末期傑出的軍事統帥、政治家。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凱撒被人用短劍刺死。據說在凱撒遇刺的之前的一個晚上,有人便看到一個巨大的流星在西北方向隕落。這在當時是不祥之兆。而巧合的是凱撒的住所也就是在西北方向。於是,就有人說凱撒將死於非命。第二,墓葬銘文說。在臨死前的幾個月,凱撒曾經派遣一大批羅馬人民到卡普亞去開拓殖民地。當時他們為了建造一個廣場,便拆除一些比較古老的墓葬。
  • 腎虛型脫髮要怎麼治療?毛髮種植的安全性可靠嗎?
    腎虛會掉頭髮嗎? 腎虛是脫髮的主要原因,中醫上比較強調,腎主精,精生血,而血和頭髮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聯繫,所以說,腎虛的病人,常常精氣不足,這樣的頭髮沒有了滋養,就會出現頭髮脫落的現象。 毛髮種植的要求是什麼? 要進行毛髮種植,首先自身要有一定的先決條件。
  • 假球王26年生涯零進球,被迫上場就開扁球迷,人送外號凱撒大帝
    他就是巴西「球王」,卡洛斯·亨裡克·愷撒(原名卡洛斯·卡帕索),人送外號凱撒大帝!在凱撒大帝26年的職業生涯裡面,零進球、零貢獻,卻加盟過很多巴西知名球隊,還去過阿根廷、法國、美國等地踢過球,因球技太差全靠演技,被迫上場時只能開扁球迷解圍。
  • 腎虛型脫髮和腎病有關係嗎?預防脫髮對保護腎臟有幫助嗎?
    在中醫裡面,腎虛是一個很常見的詞,而脫髮也經常會和腎虛聯繫在一起,臨床上甚至還將腎虛型脫髮作為脫髮的一類單獨區分出來,可見腎虛型脫髮並不少見。一些有脫髮困擾的朋友就會擔心自己這樣是不是就等於患上腎病了呢?
  • 他是女人的情人也是男人的好基友,關於凱撒大帝的性傳聞
    尤利烏斯·愷撒大帝作為古羅馬的一個有權有勢的男人,他可能與男人和女人都發生過性關係,他對其中一些伴侶的選擇直接威脅到了自己的聲望。有傳言說尤利烏斯·凱撒打破過幾次。凱撒的早期生活。在古羅馬的大理石宮殿裡,尤利烏斯·愷撒決不是一個普通人。出生貴族的他是一個才華橫溢、雄心勃勃的年輕人。在人們的印象中,凱撒永遠是一個嚴肅的禿頂中年男子形象。但是他年輕的時候是一名英俊的男子。
  • 一代傳奇凱撒大帝,死前被捅23刀,結局如此窩囊的他惹惱了誰?
    想必知道的小夥伴並不多,下面揭曉答案:梅花K是亞歷山大大帝,紅心K是查裡曼大帝,黑桃K是大衛王,而方塊K則是凱撒大帝。而我們今天要嘮得這五毛錢,就是凱撒,他是一代傳奇,但死前卻被捅了23刀,結局如此窩囊的他,究竟惹惱了誰?
  • 《猩球崛起3》發新預告片 凱撒大帝真「怒」了
    它,就是即將回歸的猿族首領凱撒!科幻動作冒險巨製《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將於9月15日在國內院線上映!讓我們點開視頻,走進凱撒大帝的故事吧!其中殺害的猿猴就包括凱撒的家人們,這徹底激怒了凱撒,點燃了其復仇之火。背負著家仇族恨的凱撒帶領著與自己出生入死的猿族兄弟,踏上了向人類軍隊正式宣戰的徵途!
  • 癲癇名人之古羅馬帝國奠基者凱撒大帝,為何 「策劃」了對自己的謀殺?你知道嗎?
    凱撒大帝全名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Gaius Julius Caesar,羅馬共和國(今地中海沿岸等地區)末期傑出的軍事統帥、政治家,並且以其優越的才能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奠基者。可你知道凱撒大帝卻因身患癲癇而精心策劃了一場別具一格的對自己的謀殺行動嗎?凱撒出身貴族,歷任財務官、祭司長、大法官、執政官、監察官、獨裁官等職。
  • 真希望它是與凱撒沒有關係的那個凱撒麵包
    一天的精力,消散在工作生活之外的,還有對這凱撒麵包由來的探究。       在學習半小時英語、陽臺跳了兩千個繩子、洗漱一番之後,煩躁的情緒在剛柔並濟的手段中,畫上了休止符。或許可以靜下心來,寫一寫這凱撒麵包了。起因著實自然,藏蕙於民間的麵包女王金大旺同學再度來襲,蕙質蘭心的蕙。      在周末微信的字裡行間都能瞧出受旺兄臺極度冷落的一盤凱撒麵包,我喜知它的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