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提名的所謂「亞洲沙皇」,為什麼是坎貝爾?

2021-01-18 人民資訊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侯佳欣 叨叨姐】自拜登贏得總統選舉以來,媒體一直緊盯他的中國事務團隊人選。本周,庫爾特·坎貝爾這個名字被推到了聚光燈下。

拜登過渡團隊發言人1月13日證實,在歐巴馬政府時期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前國務院官員坎貝爾,被提名為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的「印太協調員」。對於在美國決策機構中提升亞洲戰略重要性方面,這個新職位是前所未有的。多家美國媒體也因此給了坎貝爾一個頭銜——「亞洲沙皇」。

除此之外,他還被認為是歐巴馬政府時期「亞太再平衡」戰略幕後設計者之一。在被川普政府「隔」了四年,這個即將回到白宮的坎貝爾,會讓拜登政府對華政策未來怎麼走?

「亞洲沙皇」?

(坎貝爾資料圖)

對於「印太協調員」這一新設職位,美國「政客」新聞網站等多家外媒均在報導中使用了「亞洲沙皇」(Asia Czar)這一稱呼。不過據《華盛頓郵報》分析文章,拜登團隊並不喜歡這一說法。

但毫無疑問的是,正如香港《南華早報》所言,坎貝爾將成為拜登政府裡中國及亞洲政策的關鍵人物。

現年64歲的坎貝爾被廣泛認為是歐巴馬時期「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關鍵設計者。《南華早報》也提到,坎貝爾因其在歐巴馬政府「亞太再平衡」戰略中的所發揮關鍵作用而聞名。

因此,分析認為,坎貝爾可能將以更加重視美國盟友的姿態,在亞洲與中國交鋒。

關於拜登上任後的中美關係可能走向,或許可以從坎貝爾最近的一次表態中看出些端倪。

香港中評社最新報導援引坎貝爾14日在出席亞洲協會舉辦的活動上提出的有關「停止美中關係直線下墜」的設想稱:中美雙方應暫停針鋒相對,各自後退一步,再各自前進一步,發出建立可行的美中關係願望的信號。

在坎貝爾看來,現在正在真正形塑亞太地區的國家是中國,最大問題不是「中國是否崛起」,而是「美國還能否在本地區發揮歷史上的作用」。他說,看看國會周邊林立的鐵柵欄、鐵絲網,現在華盛頓的美軍比在阿富汗還多。「我們必須以一種非凡的謙卑態度來處理我們正面臨的國內挑戰,」他認為,「美中之間可行的平衡戰略是我們自己的成功」。

中評社稱,坎貝爾在會上表示,明智做法是美中雙方都暫停目前針鋒相對的做法,深吸口氣,後退一步,稍息放鬆,然後向對方邁進一步,都向對方發出信號,顯示至少建立可行的關係的願望。他認為,這些步驟應當是可以實現的。有許多事情可行,比如籤證、記者、領事等,都可能有助於關係改善。雙方都可以採取一些溫和步驟,至少離開讓各方深感麻煩的美中關係下落。

如此重要的職位,拜登為何選擇了坎貝爾?這就不得不提起他的經歷。

坎貝爾是誰?

(坎貝爾資料圖)

坎貝爾,美國外交界的老面孔。

他曾先後在柯林頓政府、歐巴馬政府擔任國防部負責亞太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和東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

坎貝爾可謂民主黨內的「外交大佬」。

他2013年曾經獲得「國務卿傑出服務獎」,這是美國外交界的最高榮譽。

希拉蕊2016年競選總統時,他是團隊的核心成員。如若希拉蕊當年勝選,他可能是國務卿人選的最有力競爭者。希拉蕊敗選後,坎貝爾轉入民主黨智庫界。

2007年他與弗洛諾伊共同創立新美國安全中心,後者曾被認為會是拜登的國防部長。2013年,坎貝爾又創立諮詢公司亞洲集團,為有意進入和開拓亞洲市場的企業提供戰略和商業建議。

他的妻子布雷納德,是美聯儲理事。

(布雷納德資料圖)

在歐巴馬政府時期,布雷納德也曾擔任要職,職位比坎貝爾還高,是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的副部長。

她曾是拜登政府財政部長的有力爭奪者,敗給耶倫後,媒體猜測,她將在鮑威爾卸任後接替美聯儲主席一職。

對華態度

(坎貝爾資料圖)

活躍在智庫這些年,坎貝爾一直將中國和亞洲作為他的主要研究對象,在《外交事務》發表了一系列文章。

影響力最大的,要數2018年他和拉特納合寫的《思慮中國》,當時引發了一場關於美國對華接觸政策是否失敗了的中美學界大討論,王緝思、約瑟夫·奈、芮效儉、託馬斯·克裡斯滕森等學者均參與其中。

《思慮中國》提出了一個直截了當的論斷:美國對華政策,尤其是冷戰後的對華政策,並未如預期般推動中國政治和經濟的自由化,也沒能將中國轉化為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中的一名「負責任的利害攸關方」。「美國總是高估自己決定中國發展道路的能力」,因此需要重新評估對華政策。

但坎貝爾和拉特納不同意像遏制蘇聯那樣對待中國,而是建議更加現實些。

在日後的文章裡,坎貝爾延續了這一思路。

上面提到過,坎貝爾和沙利文2019年有過一篇合著的文章《沒有災難的競爭》,當時即再度明晰了他們建議的對華政策。

他們認為,川普政府將中國界定為「戰略競爭對手」是正確的,但不應就此切入冷戰模式,要防止兩國關係滑入危險的衝突狀態。

聽起來似乎比美國現政府全方位挑戰中國的態度理性多了。

但並不值得樂觀。

今年1月12日,坎貝爾和布魯金斯學會中國戰略倡議組織主任拉什·多希發表的最新一篇文章就著重探討了「美國如何構建亞洲秩序」。

其中明確提到「中國不斷增長的力量確實破壞了印太地區的微妙平衡,並鼓舞了北京的領土冒險主義」,所以美國應該與盟友一起「向北京傳達一個信息,即中國目前的道路存在風險」。「這項任務將是最近美國治國史上最具挑戰性的任務。」

坎貝爾和多希給出的具體建議是,為了應對中國,可在七國集團(G7)的基礎上邀請澳大利亞、印度和韓國組建D10國家集團。

2020年7月,坎貝爾和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亞洲安全問題高級研究員胡珀還在《外交事務》撰文《中國的外交忍耐結束了?》,直接批評中國放棄了「克制政策」,認為「中國的外交攻勢肯定也將成為未來美國政府的頭等大事」。他們把「重新調整與歐洲和亞洲盟友的關係」視作「這是未來幾十年制衡中國的唯一機會」。

他會變嗎?

(坎貝爾資料圖)

作為對華事務的關鍵人物,坎貝爾對中國究竟是什麼態度?未來會出現什麼變化?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16日在接受環球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坎貝爾在對中美關係的認識方面有兩點值得我們關注,第一,他拒絕中美冷戰。他認為,冷戰不符合中美關係的目前現實及美國的未來利益;第二,中美關係的既定關鍵詞是競爭,而這個競爭儘可能是一種穩定的競爭。這就意味著,坎貝爾在對華政策方面大概率會尋找和擴大中美之間能夠開展合作的領域。

在李海東看來,與川普政府不同,坎貝爾對於亞太政策及對華政策有一個比較清晰系統全盤性的規劃。關於中美關係未來的走向,何種政策更符合美國的長遠利益,坎貝爾腦海中有這樣一幅藍圖。

李海東表示,坎貝爾非常清楚,當下阻礙美國開展有效的亞太外交及對華外交的主要挑戰來自美國內部,美國內部體系出現了「混亂」,這妨礙了美國在外交領域,尤其是對華政策方面獲得有效的成果。

李海東預計,坎貝爾所設想的外交藍圖,大致可以歸納如下:拜登政府會將主要精力投注在美國內部彌合政治分歧和促進經濟社會的恢復活力上,這也是開展有效外交的基礎。其次, 美國將會加強與盟國或夥伴的聯繫,並試圖重塑川普執政期間破壞了的、 歐巴馬政府時期推進實施的亞太戰略。在亞太政策和對華政策方面,坎貝爾希望確定一個能夠長期發揮作用的體系性的制度架構。他可能選擇將美國在歐洲構建制度的經驗應用於亞太地區,從而以美國及其盟友為核心在亞太構建一個有助於美國確保霸權地位的制度架構。

最後,李海東表示,從坎貝爾在美國智庫亞洲協會舉辦的在線年會上提出的關於「停止美中關係直線下墜」設想來看,坎貝爾有合作的想法,這也是他強調的關鍵詞之一。但是,如何打開局面、找到中美的合作點仍需進一步觀察。可以肯定的是,在這期間,坎貝爾應該不會像川普那麼瘋狂的尋求中美「脫鉤」,而是會在穩定的基礎上尋求合作與競爭。對於坎貝爾,我們「不要將他與川普政府對華脫鉤政策捆綁到一起,應該辯證地看待他對於中國問題的分析」。

【版權聲明】本文由作者【環球網】創作,獨家發布在今日頭條,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亞洲沙皇」來了?
    執筆/叨叨姐拜登過渡團隊發言人13日證實,坎貝爾將會是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亞洲事務主管,也有說法是白宮的「印太協調員」。對於在美國決策機構中提升亞洲戰略重要性方面,這個新職位是前所未有的。因而有輿論將其形容為「亞洲沙皇」。
  • 「亞洲沙皇」談美中:各讓一步 各進一步
    亞洲協會舉辦拜登政府下美中關係在線研討 剛被拜登挑選出任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員的民主黨大咖坎貝爾(Kurt Campbell)提出美中關係停止直線下墜的設想:雙方暫停針鋒相對,各自後退一步;再各自前進一步
  • 「拜登明白只有一個中國,首都在北京」
    拜登過渡團隊發言人表示,羅森伯格將向另一位歐巴馬政府資深人士——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匯報工作。周三,坎貝爾已被任命為拜登的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政策高級協調員。《華盛頓郵報》則指出,坎貝爾的職位也是新設的。
  • 拜登突然對華特設新崗,印度媒體吵翻天,趙立堅打開天窗說亮話
    據《環球時報》報導,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新設立了一個「印太協調人」的職位,並提名美國資深外交官坎貝爾擔任,這引發了印度媒體廣泛關注。印度《印刷報》發表一篇文章稱,拜登特設新崗是為打消人們對《美國在印太地區戰略框架》文件中重大戰略政策前景的疑慮,而針對這一份文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此前曾表示,這實質上是一份「維霸戰略」。
  • 拜登上位,美國今天到底是繼承,交接,還是改朝換代?
    這位坎貝爾不僅是個中國通,簡直是個對付中國的頂級專家。他曾在歐巴馬任內擔任美國負責亞洲事務的最高外交官,被認為是「重返亞洲」戰略的設計者,還曾參與解決東海和南海的緊張局勢。2007年,坎貝爾籌建了新「美國安全中心」,歐巴馬政府外交團隊中的許多人都來自這個中間偏左的智囊機構。即便在川普政府時期,美國國務院各部門也分布著坎貝爾的門生,共和黨議員經常向坎貝爾尋求有關中國和亞洲地區的建議。
  • 拜登提名女華裔為貿易代表,中美貿易戰會消停嗎?
    作者 | 阿井經過月餘衡量,美國候任總統拜登,12月10日正式敲定一位華裔女性入內閣,出任美國貿易代表一職。如果提名獲得參議院批准,身為華裔的戴琦(英文名Katherine Tai,臺灣地區翻譯為戴琪),是繼美國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局長譚頓(Neera Tanden)之後,拜登團隊第二位亞裔女性高級官員,也將成為首位擔任美國貿易代表的有色人種女性。
  • 華裔出任貿易代表、賴斯轉向國內,拜登最新提名啥意思?
    據拜登「過渡網站」消息,截至目前,拜登已經提名、任命的職位已有52人,包括經濟團隊、衛生抗疫團隊、國安和外交團隊、國內事務團隊以及白宮高級幕僚團隊等。拜登和哈裡斯。/圖片來自拜登「過渡網站」當地時間12月10日,在這52個提名任命名單中,首次出現了華裔面孔——拜登正式提名華裔女性凱薩琳·戴出任美國貿易代表一職。
  • 正式提名!拜登任期內,五角大樓掌事人是位黑人?
    編輯:小雪 截止到目前為止,川普任期還只剩下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拜登團隊正在逐漸接手美國政務,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近日,拜登任期內閣各大職務的提名也都被一一公布了出來,可以說拜登真的是不走尋常路,他提名的那些政客都是大有來頭。在當地時間12月8日,拜登團隊公布出了美國國防部長的提名,是美軍一位退役將領勞埃德·奧斯汀,如果最終美參議院批准了這個提名,那麼他也將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非洲裔國防部長。
  • 聯邦明察局㊺丨拜登組隊「拖拉」?或是老謀深算的「大妥協」
    而在7日,一個更為令人意外的重要提名從拜登陣營傳來:曾擔任中央司令部司令的陸軍四星上將勞埃德·奧斯汀(Lloyd Austin)將獲得新防長提名,此前呼聲極高甚至被認為鎖定提名的前副防長米歇爾·弗盧努瓦(Michele Flournoy)再次與五角大樓失之交臂。貝塞拉和奧斯汀分別是候任總統拜登確認提名的第四位和第五位內閣部長。
  • 拜登提名原住民哈蘭德擔任內政部長 為美國歷史上首次
    來源:觀察者網原標題:拜登提名原住民哈蘭德擔任內政部長,為美國歷史上首次【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在拿下306張選舉人票正式贏得美國大選後,正在組閣的拜登又做出了一個「創造歷史」的決定。據《國會山報》12月17日報導,拜登當天正式提名新墨西哥州民主黨眾議員、原住民德布·哈蘭德(Deb Haaland)擔任下一屆美國政府的內政部長。若這項提名獲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哈蘭德將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原住民內閣部長。美媒形容拜登這一提名是個「歷史性的選擇」,稱這將會給美國政府與原住民之間的關係帶來「重大轉折」。
  • 拜登提名原住民哈蘭德擔任內政部長,為美國歷史上首次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在拿下306張選舉人票正式贏得美國大選後,正在組閣的拜登又做出了一個「創造歷史」的決定。據《國會山報》12月17日報導,拜登當天正式提名新墨西哥州民主黨眾議員、原住民德布·哈蘭德(Deb Haaland)擔任下一屆美國政府的內政部長。
  • 外媒:拜登提名首位原住民部長
    參考消息網12月19日報導外媒稱,拜登選擇女眾議員德布·哈蘭出任內政部長,這將是首次由原住民擔任該職。此舉可能重塑內政部與原住民部落之間麻煩不斷的關係。報導稱,這一人選符合拜登廣為人知的、組建歷史上最多元化白宮內閣的承諾。報導稱,美國內政部是一個由7萬多名工作人員組成的龐大機構,負責監管美國的自然資源,包括國家公園、油氣田以及部落地區等。
  • 彭斯突然露面敦促拜登政府:面對中國時「永遠保持警惕」
    拜登政府會不會追隨其「囑託」,仍有待觀察。但此前被拜登提名「印太協調員」的坎貝爾不久前剛就中美關係公開表態,言辭基調與拜登存在溫差。據香港中評社報導,坎貝爾14日在出席亞洲協會舉辦的活動上提出有關「停止美中關係直線下墜」的設想,他表示中美雙方應暫停針鋒相對,各自後退一步,再各自前進一步,發出建立可行的美中關係願望的信號。
  • 正式提名!拜登獲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這是我一生的榮幸
    拜登隨後發推表示:「接受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提名是我一生的榮幸。」當天,民主黨通過線上大會正式提名前副總統喬·拜登為2020年總統候選人,拜登將代表民主黨在今年11月的大選中對陣現任總統唐納·川普。據CNN報導,當天晚上,美國50個州府及7個海外領地的代表團通過線上形式進行了唱名投票,拜登毫無意外地贏得了民主黨提名資格。
  • 甘冒「違法」風險,拜登為何堅持提名這位非裔將軍?
    甘冒「違法」風險,拜登為何堅持提名這位非裔將軍?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當地時間12月8日證實,將提名67歲的退役陸軍四星上將勞埃德·奧斯汀擔任國防部長。如果這一提名能夠獲得國會批准,奧斯汀將成為美國首位非洲裔國防部長。消息一出,幾乎所有人都感到錯愕——首先,拜登沒有提名此前呼聲頗高、被各方「押注」的熱門人選米歇爾·弗盧努瓦;其次,他最終意屬的這名人選,本身亦存在頗多爭議。
  • 【iGCU報告】孫冰巖:拜登的外交政策團隊與對華政策認知
    拜登勝選後,沙利文再次被媒體認為是拜登側近決策圈的核心人士。沙利文在對華政策方面溫和與強硬共存,一方面認為中國不是蘇聯,中美關係不是冷戰,美國可以與中國選擇性的合作,另一方面主張美國應在技術創新、貿易規則制定方面加大與中國的競爭力度。弗盧努瓦曾在歐巴馬政府擔任助理國防部長,甚至一度被歐巴馬考慮提名國防部長。
  • 拜登即將提名新駐華大使,他是誰?
    尼古拉斯·伯恩斯直新聞:美國媒體爆料,拜登有望提名前副國務卿伯恩斯擔任駐華大使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付隨鑫:關於美國駐華大使的提名,現在已經有很多傳聞了,尼古拉斯·伯恩斯這個提名可能是比較靠譜的,拜登提名伯恩斯應該有兩個考量。
  • 前美國在臺協會主席:拜登提名布林肯出任國務卿...
    前美國在臺協會主席:拜登提名布林肯出任國務卿對臺利好 臺灣在全球正面形象將受適當賞識 文/editor2020-11-25 10:04:25來源:FX168 亞洲交易博覽:每日抽獎,註冊有禮>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提名布林肯(Antony Blinken)為新任美國國務卿,前美國在臺協會(AIT)主席Douglas Paal指出,布林肯將著重強化或重建美國多邊合作與聯盟關係
  • 北大iGCU報告:拜登對華政策如何?其五派謀士已透露細節
    在國務院擔任負責東亞事務助理國務卿的坎貝爾在希拉蕊離開國務院後也很快離開,成為希拉蕊2016年競選團隊的核心成員,坎貝爾也曾被認為是希拉蕊政府國務卿的有力競爭者。希拉蕊敗選後,坎貝爾轉入民主黨智庫界,繼續保持與民主黨高層的聯繫。
  • 拜登提名布林肯出任美國國務卿 臺灣外事部門...
    拜登提名布林肯出任美國國務卿 臺灣外事部門:充分掌握並與兩黨保持密切聯繫 文/editor2020-11-24 14:21:58來源:FX168亞洲交易博覽:每日抽獎,註冊有禮>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提名前副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臺灣外事部門今天(11月24日)發出聲明表示,充分掌握美國相關局勢發展,將與美國民主黨與共和黨都保持密切互動與聯繫,也將會持續扮演美國的可靠且重要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