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再次執導加繆作品,話劇《誤會》脫胎於《局外人》

2020-12-23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由大麥·超劇場出品製作,超劇場藝術總監、戲劇導演楊婷執導,演員程楓出演,脫胎於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成名作《局外人》的話劇《誤會》,宣布將於2021年1月8日-17日,在大麥·超劇場進行首輪演出。

導演楊婷。主辦方供圖

作為知名作家、哲學家、存在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阿爾貝·加繆在法國乃至世界文壇的地位無需多言。 《誤會》的故事脫胎於加繆成名作《局外人》:主人公默爾索陷於牢獄時,發現舊報紙上的一則新聞報導——一位離家25年的男人發了財,為了給家人驚喜,隱去姓名居住在其母親與妹妹開的旅店中,不承想卻為覬覦其財產的二人所殺。劇情看似簡單卻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是一則悲傷又充滿荒誕、充滿法式哲思的現世寓言。

演員程楓現場演繹劇目片段

2016年,楊婷曾將加繆的《局外人》搬上舞臺,她大膽創新,嘗試結合不同表演場地的特點定製表現形式,輔之以極具個人美學風格的導演構思,讓《局外人》在眾多話劇作品中獨樹一幟。而今楊婷選擇與加繆的作品再續前緣,繼在2020年青戲節展演《局外人》及劇本朗讀《遇見加繆》後,她再次將加繆的《誤會》搬上舞臺,對於她自己來說是一次新的挑戰:「一部偉大作品中的行動和生命力是至關重要的,劇中的媽媽、女兒、兒子、妻子是一群被推到極限的角色,該劇的精彩程度和這些角色複雜的性格息息相關。」

演員陶雨彤、楊雪現場演繹劇目片段。主辦方供圖

話劇《誤會》主創、主演班底中,既有與楊婷合作多年的老搭檔,也有幾位跨界加盟的藝術家。時尚攝影師與時尚藝術家陳旭人人擔任此次多媒體設計,燈光視覺藝術家王琦擔任視覺總監,旅法歸來的新銳作曲家、電子音樂人、音樂製作人李魯卡(Luka)也將在《局外人》《遇見加繆》後再次跨界,為楊婷這部全新作品創作六首風格迥異的歌曲,並進行現場演唱。 而在演員陣容方面,曾在《鬢邊不是海棠紅》《法醫秦明》等多部影視作品中有上佳表現的演員程楓特邀加盟出演。

新京報記者 劉臻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盧茜

相關焦點

  • 從《局外人》到《誤會》,楊婷三會加繆
    今年的新冠疫情讓更多人知道了加繆的《鼠疫》,曾執導《局外人》、劇本朗讀《遇見加繆》兩部作品的導演楊婷,也將再度借舞臺與加繆對話,將脫胎於《局外人》的《誤會》搬上舞臺。昨天,大麥·超劇場宣布《誤會》將作為超劇場2021年的開年之作,於1月8日至1月17日首演。
  • 加繆《局外人》「番外篇」 話劇《誤會》將於明年1月首演
    2021年1月8日至17日,戲劇導演楊婷執導的話劇《誤會》將在大麥·超劇場進行首輪的演出。《誤會》的故事脫胎於加繆的成名作《局外人》,主人公默爾索陷於牢獄時發現的一塊舊報紙上的新聞報導:一位離家25年的男人發了財,為了給家人驚喜,隱去姓名居住在其母親與妹妹開的旅店中,不承想卻為覬覦其財產的二人所殺。這個看似簡單的劇情蘊含著諸多可以衍生和討論的內容,導演楊婷認為:這是一則悲傷又荒誕、充滿法式哲思的現世寓言。最近,話劇《誤會》在北京舉辦了發布會。
  • 加繆話劇《誤會》首演,超劇場的情懷、堅持和「挺進」
    ——拉開序幕的是脫胎於加繆成名作《局外人》,由超劇場藝術總監、知名戲劇導演楊婷執導的戲劇《誤會》,劇目於1月8日-17日在劇場首演。藉此機會,娛樂獨角獸獨家專訪俞白眉、楊婷,從《誤會》談起,解碼話劇的創作過程,感知這則悲傷又荒誕的現世寓言背後獨屬於加繆戲劇的哲思,也聽他們解讀近年來對於劇場行業的洞察,以及對於超劇場的未來布局。
  • 東城戲劇推薦 | 2021超劇場開年大戲——《局外人》「番外」力作 《誤會》
    >三度執導加繆作品實力派演員程楓特邀出演「在草褥子和床板之間,有一天我發現了一塊舊報紙,幾乎粘在布上,已經發黃透亮了。在《局外人》發表兩年後,加繆又將這則新聞拓展為劇本發表,即是後世所熟知的話劇《誤會》。
  • 《局外人》:為什麼它是加繆作品的起點
    編者按:加繆的《局外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今年3月,讀客和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推出留法譯者金禕全新譯本,展現《局外人》「冷峻」文字風格。本書除了收錄的加繆資料,還配有由法國巴黎索邦大學文學博士、加繆研究者張博的長篇導讀。以下為導讀原文:確認生命中的荒誕感絕不可能是一個終點,而恰恰是一個開始。
  • 加繆《局外人》讀後感
    加繆( 1913- 1960) 是法國極具盛名的小說家、散文家和劇作家,是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之一。「荒誕哲學」源於加繆,加繆認為:「這個世界是不合理的,這是人們可以明確說出的表述。但是,荒誕是這一不合理性與人的心靈深處所呼喚的對理性的強烈要求的對立。」簡單來看,加繆所說的荒誕其實是指人對按部就班生活的質疑,人們質疑現在的生活方式卻依然在以現在的方式生活。
  • 讀書——加繆《局外人》
    讀書——《局外人》阿爾貝·加繆(1913—1960),20世紀法國著名的小說家、戲劇家、評論家,存在主義和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1957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加繆的代表作品《局外人》(1942)、《西西弗的神話》(1942)、《鼠疫》(1946)、《叛逆者》(1951),都是20世紀文學中的經典佳作。
  • 《局外人》:加繆在政治問題上有些天真
    阿爾貝·加繆無論在其生前生後都始終與誤會搏鬥。他思考在一個他人與上帝都趨於沉寂的世界裡,人和人之間怎樣才能彼此理解、相互溝通。在其冷峻而克制的筆下從不添加一點幻覺,沒有任何東西失其本身的變得神聖,但恰恰是這片僅屬於人的大地上他找到了自己的答案——真誠。一方面是作為內容的真誠,在他的思想中主人公都有些不善言辭,卻在陽光、大海與他人的緊密團結中展現出人的價值。
  • 讀書推薦:加繆《局外人》
    來自微博#讀書,我們是認真的#超話@把微笑販賣給地獄天使《局外人》|一場道德和法律的較量作者:【法】阿爾貝.加繆初遇這本書時,會覺得是上個世紀富家子弟的浪漫愛情故事或是大學詩社戲劇社等文學流派的故事,因為加繆的形象實在是英俊瀟灑風流倜儻,書封的他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濃黑的眉毛,油光鋥亮的大背頭。
  • 從阿爾貝·加繆的《局外人》看「荒誕哲學」的現實意義
    無獨有偶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在其1942年出版的小說《局外人》中就為我們講述了一位因為在母親葬禮上沒有哭泣,而人們就是在這樣的理論下,被推定為人民公敵,最終被判死刑。阿爾貝·加繆作為法國存在主義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局外人》中也表現了其存在主義哲學的思想。
  • 荒誕、命運、自覺與反抗——《誤會》
    1月8日由知名戲劇導演楊婷執導改編自加繆同名作品《誤會》的話劇《誤會》在大麥·超劇場完成首演文 | 崔起超不存在不通過蔑視而自我超越的命運。正如加繆留下的名言:「不存在不通過蔑視而自我超越的命運」。加繆認為世界是荒誕的,但同時相信荒誕世界中人的自覺與人的反抗,自覺的人與荒謬世界的關係是加繆作品的一慣主題,也是理解《誤會》的核心。
  • 加繆《局外人》:我們當中的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成為真正的局外人
    ——阿爾貝·加繆隨後他再次遇到那個阿拉伯人,看到對方先拿出了刀,陽光很炙熱,烤得人神志不清,莫爾索扣下扳機,開槍打死了對方。《局外人》還原了一個無理性的世界。加繆通過《局外人》,揭示了一種存在主義思想。人的存在本是無意義,世界的存在也是無意義。
  • 加繆《局外人》:不老實、演戲作假的人,會是什麼後果?
    加繆《局外人》:不老實、演戲作假的人,會是什麼後果?加繆(1913—1960年),法國哲學家、作家、存在主義文學和荒誕哲學的代表人物,其主要代表作品有《鼠疫》《局外人》等。加繆於195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主要是因為《局外人》這部文學史上「特立獨行」和「驚世駭俗」的著作。加繆被普遍認為是存在主義者,但是這個「評價」加繆本人是多次否認、拒不承認、毫不認可的。加繆在哲學上,我認為確實是存在主義者,但是他和其他的存在主義者也會產生爭論。加繆長期和薩特進行了哲學上的「辯論」,最後兩人最終不得不決裂。
  • 受難者之典範的加繆 放逐於世界邊緣的局外人
    從此,與荒誕的抗爭,成為加繆小說和戲劇書寫的唯一命題,更是貫穿其一生的人生哲學。在豪斯看來,加繆的荒誕哲學,雖無完整的理論體系,卻絕非凌空蹈虛,皆源於其對生存的高度認知與敏銳感悟。我們讀《局外人》,總是驚異於敘述的冷靜克制、主人公默爾索對待世事的無動於衷,於是想當然地將加繆與「冷漠」、「厭世」等負面形容畫上等號。真實的加繆並非如此。生活於他,雖極為「悲傷」,但仍有「熱情」。
  • 阿爾貝·加繆《局外人》:在冷漠荒謬的背後
    --《局外人》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因為單親家庭,我非常孤獨,我不喜歡熱鬧的地方,也不喜歡和人交流,我總是覺得我和世界格格不入。初中畢業後,同學們順利考上了縣城的高中,但由於家境貧困,負擔不起高昂的生活費和學費,我不得不輟學。在這個過程中,我也被灌輸給我的家庭觀念:對於一個女孩來說,讀這麼多書有什麼用?
  • 加繆的《局外人》太深入人心了,欣賞這十句格言,句句富含哲理性
    在諾貝爾文學獎榜單中,加繆的名字赫然在列,獲獎的時候年僅44歲,一舉成為二十世紀法國文學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獲獎者。他早逝,一場車禍奪走加繆的生命,如彗星一樣粲然划過,永不回歸,年僅47歲。他是年青一代的偶像,被譽為「最受年輕一代歡迎的導師」,他的《局外人》舉世聞名,深入人心。
  • 讀加繆的《局外人》讓我整個人都不好了
    毋庸置疑,加繆的《局外人》在中外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解讀者之多堪與《道德經》媲美。《局外人》給人印象最深刻的無非兩點:作者對人類社會荒誕性的諷刺及主人公默爾索對遊戲規則的反抗。這兩點太深刻了,以至於所有解讀者眾口一致的滿溢著讚譽之辭。我也不例外。
  • 加繆《局外人》:刺眼的冷漠和陽光下,蘊含著對荒謬的無聲痛擊
    這種平淡而讓人倍感詫異的描繪,正是《局外人》的主人公莫索爾最真實的心理感受,而這個開頭也將《局外人》的故事緩緩掀開,主人公莫索爾的驚世駭俗,冷漠而又熱情,荒謬而又理智的鮮活性格,也將被深深的鐫刻在每個讀者的腦海當中。
  • 現代人熱愛的不是加繆,是自己的軟弱
    李洱:加繆是能夠給人很多啟示的作家,我相信他的思維方式對中國的年輕讀者很有影響。《局外人》本身的寫作,從一條新聞到後來變成這個作品,也可以給很多寫作者以啟示。《局外人》的主人公默爾索這個名字就非常好,在發音上,像水洗的牛仔褲一樣,非常乾爽,有電影感。他在沙灘上殺人,陽光照在他手上,他沒意識到他扣動了扳機。
  • 讀加繆的《局外人》,反省我們的靈魂為什麼充滿了謊言?
    這幾天看了加繆的《局外人》,首先讓我感到震驚的是這篇精短的小說,竟然是加繆在二十幾歲就已經寫出來了,這讓我有了一點好奇心,但當我看到加繆上學時學的是哲學的時候,我就明白了這篇小說出自他手其實並不受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