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安達飯店》影評
這是胡圖族與圖西族之間的矛盾,矛盾上升到種族的高度便產生了憎恨,鬱悶的憎恨蒙蔽了人麼的雙眼與心靈。暴力血腥來了,一場大屠殺像黑壓壓鋪天蓋地的蝗蟲一樣擋住了光線,昏暗了一雙雙渴望和平與自由的圖西人的眼,黯然無光,光在哪裡?光在胡圖人的刀槍下,反射出鮮紅的色澤,是勝利是沸騰,是命運扭轉後不顧一切的報復。
影片從胡圖人保羅身上切入,妻子是圖西人,朋友鄰居也是,他成為眾多圖西人唯一信任的胡圖人。當槍聲打響的那一刻他就不僅僅是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親,而是那麼多人那麼多人的依靠與希望,他不忍捨棄那一張張恐懼而絕望的臉,使命,就降臨在他的肩頭。
自保羅被任命為飯店經理時起,就被叮囑:這是一個高級酒店,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降低飯店的檔次。沒有活的龍蝦,也要用魚肉、麵包皮等填滿龍蝦的殼,做出一支鮮龍蝦,這就是體面。給有錢人送100000塊錢他們不屑一顧。但送價值100000塊錢的高級雪茄,就十分體面。無論何時都要保持體面,面子不能丟,身份不能降低。
而越來越多的圖西人房屋被毀,越來越的人無家可歸逃向飯店,保羅善良地收留了他們。「蟑螂」一多,飯店的檔次便迅速降低,飯店成了名副其實的難民營。士兵循著氣味,像惡狼一般尋找著獵物。保羅憑藉機智與他過去積攢的人脈,一次次躲過劫難。飯店成為暫時的綠洲,在一片未曾聽過的槍聲中。
憤怒的胡圖族人像嗜血的惡魔,圖西人的血跡讓他們興奮與刺激。紅了眼、紅了雙手卻黑了心。上了癮一般的殺人快感,更讓他們無休無止,百日內約100萬人死亡。圖西族亡了將近一半。屍橫片野到底能解決什麼,又給胡圖人帶來了什麼?不停叫囂的胡圖人,不把圖西人趕盡殺絕決不罷休,人性在那裡已經很難尋找了。 在瘋狂偏激的民族仇恨中,保羅是異類,是叛徒,他身上沾滿了蟑螂的臭味,他該死。憑藉他的能力,讓妻子孩子逃離是不難的,而身後站著成百上千的人們,他們將無依無靠。一雙雙渴望又絕望的眼睛灼燒著他的心,迫使他無法停止地收留,救助難民。
聯合國維和部隊來了,生命又充滿了希望,而聯合國維和部隊的無所作為卻讓人沮喪。甚至在胡圖反叛分子殺害了維和士兵時也不被允許開槍。在不斷的爭取救援終於盼來了大部隊時,卻被告知:所有外國人、白人士兵才能撤離。於是黑人被拋棄了。赤裸裸的種族歧視不只存在於圖西族和胡圖族之間,更上一層是以膚色來區分的。苦難中的人們唯有自救。而救的方式卻又是那麼無奈、充滿辛酸。向海外人士訴求,利用他們的同情與羞愧心,告訴他們只要他們放棄,自己就會死。
雖然影片結尾保羅飯店的1268人得以倖存,但相對於死亡的人數來說卻是微乎其微,這讓我們在慶幸的同時感到一種巨大的沉重感。本片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真實,真實還原在線盧安達慘案的原貌。沒有過多的震撼場面,沒有特意的渲染與烘託,有的只是那樣平鋪直敘的展開,用保羅的眼去看,通過它去經歷這樣一個事件。它的皺眉,他的無奈,他的糾結,他的恐懼,他的哭泣,他的憤怒以及他的堅強、智慧與善良將所有的情感表露無遺。「有良知的人內心永遠難得安寧」。我們自身仿成為事件的主角。一幕幕的揪心,沉重壓抑的無法喘息。我們急切的想知道下一步怎麼樣,不斷的追問後來呢?怎麼辦?這時,這部影片所要起到的作用已經成功了。它打動了人心,讓觀眾看到的不僅僅是一段歷史,而是在那樣一個所有的苦難與艱辛,人性的善良被無限的放大,本片所要讚揚的品質便在鏡頭前閃著亮光浮現。
大商人畢竟是商人,自私,具有目的性,利益為上。即使保羅在片中展現了一種大度的善良,崇高的人格,然而他下意識的先估計自己和家庭才向別人伸出援助之手和用金錢買通士兵換回所有人的性命的行為來說,這不能算是一種商人的本性。雖然我們在這裡非但沒有批評,反而對他在特殊時期所表現出的圓滑表示極大的認同。因為不能否認的是,1268人的姓名確實由於他得以延續。 影片使用以小見大的拍攝手法,沒有用過的鏡頭去描寫屠殺的殘忍與血腥,而是通過保羅的圖西族鄰居被強行帶走,以及兒子下的精神衰弱等勾勒出一場氣勢勃勃的鬥爭。形象切深刻的讓觀眾感受到緊張的氣氛與鬥爭的殘酷。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媒體的作用被體現得淋漓盡致。94年,一架載著盧安達胡圖族總統和蒲隆地總統的飛機在盧安達首都上空被火箭擊落,兩國元首同時罹難。空難在盧安達國內引起了圖西族與胡圖族兩組互相猜疑,從而引起了武裝衝突與屠殺。被胡圖族種族主義者控制的廣播電視臺為大屠殺的行為扇風助陣,他們叫囂著,用偏激的語言刺激著胡圖人敏感的神經。在鋪天蓋地的語言洗腦下,事實被扭曲,理智被磨滅,人們聽到的自有一種聲音:讓圖西族人的血流幹!蒙昧的人們在輿論的攻勢下越發堅定了屠殺的行為。媒體起到的導向作用讓人們跟著廣播裡的聲音指引的道路走,於是,人性迷失在槍林彈雨裡。另一方方面,當保羅與難民困在飯店裡時,由於媒體的隔絕,國際救援一直沒來。無人關注無人理睬,只有聽天由命。外國記者拍到的屠殺畫面不能引起國際輿論,媒體的號召力沒有發揮出來,人們的冷漠讓人寒心。所以,無論何時,搶佔了媒體就等同於搶佔了優勢,在控制受眾思維方式方面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自有人類以來,人們都在呼喚自由平等與和平。可是直到21世紀,世上仍然存在著不平等以及動蕩。某一部分人或集團的利益成為主導,由他們操控著某些區域的局勢。衝突甚至戰爭說白了就是利益的爭奪,以犧牲大部分人的利益來滿足少數人的欲望。
我們一致呼籲平等與和平,而本片的最終目的也是藉以一個作為「利益犧牲品」的事件向世界敲響警鐘:放下武器,放下怨恨,這個世界該有的樣子,不應該傷痕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