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日戰爭初期,民國空軍的表現為何如此優秀?

2021-01-12 小強在昆明

從1931年東北九一八事變開始,中國便開始了抗日戰爭,到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進入全面的抗日戰爭時期。

相比較1931年握有先進武器,但極其窩囊的東北軍,1937年全面抗戰時期的國軍還是無愧於國家的軍隊這一稱呼,淞滬會戰,雖然70萬精兵損失了近一半,但是也嚴重的削弱了日軍的陸軍力量,全面開戰前日本有25萬正規軍,都是老兵來的,一個淞滬會戰,便損失了近五萬,可以說是元氣大傷。

而國軍的空軍更是搶眼,1937年8月14日,首次中日空戰,以高志翔為首的空軍精英,便打出來了6:0的戰績,也就是說中國空軍無一傷亡,擊落擊傷日軍6架戰鬥機。至10月底,共擊落17架日本飛機,極大的打擊了日本的囂張氣焰,因為損失巨大,且是被當時弱小的中國空軍打敗,當時負責這一空域日本空軍軍官甚至不得不破腹自殺,以平息武士道精神入骨的日本高層怒火。

全面抗日戰爭爆發時,中國空軍飛機不過區區的300架,很多還是教練機以及性能嚴重落伍的飛機,真正意義上具備和日本戰鬥機性能同一水平的也就是100架左右,並且當時中國缺乏生產能力,也就是說,飛機損失一架就少一架,而此時日本全國各型飛機高達近3000餘架,還有先進的航空母艦以及艦載機,關鍵是有自主生產能力,一旦戰爭需要可以快速擴產。

但是即便是如此巨大的差距,中國空軍也依然打出了自己的水平,相比陸軍在淞滬會戰以後的大潰敗,一個師被幾百日軍趕著跑的情形,空軍始終保持著較高的作戰勝率,只是礙於數量,才沒有形成持續的制空權,只能給兄弟部隊陸軍提供有限的火力支援。

以1938年的武漢會戰為例,日本投入的空軍戰機高達400餘架,而當時中國空軍投入的飛機只有區區的50餘架左右,加上蘇聯志願軍,也就100架左右,但就是這一點兵力,戰鬥意志頑強的空軍部隊可以轟炸和掃射在長江上耀武揚威的日軍海軍艦隊。

1938年2月18號上午9點,日軍出動38架飛機空襲武漢,被中國空軍擊落14架。

1938年4月20,一架試飛的中國飛機就擊落了一架日軍情報飛機,獲取了重要作戰情報。

1938年4月29日,39架日軍空軍襲擊武漢,想要偷襲轟炸漢陽兵工廠和中國空軍基地,結果被嚴陣以待的中蘇空軍擊落21架,擊斃50餘空軍駕駛員,活捉2個。

1938年5月31日,日軍36架戰鬥機和18架轟炸機又氣勢洶洶的來尋仇,結果還是被擊落14架。打的日本的空軍高層是毫無脾氣。

至整個武漢會戰結束,英勇的空軍部隊擊落日本飛機60餘架,擊沉擊傷日本軍艦100餘艘,相比較損失慘重陸軍而言,空軍可以說是戰績輝煌,如果軍機數量能多幾百架,可以說,日本空軍在武漢會戰將毫無還手之力。

全面抗日戰爭的8年中,中國空軍共計損失2468架飛機,犧牲6164名空軍包括訓練損失。

擊落1543架日本飛機,擊傷330餘架。

相較於陸軍的損失比,空軍可以說是很優秀,以弱勢兵力,戰損比接近1:0.8,可以說大漲了國人的士氣。

為什麼空軍部隊的戰績如此的輝煌呢?可以從幾個側面一探究竟。

在很多宣傳中,都是宣揚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是多麼的厲害等等,其實那不過是自欺欺人的精神欺騙而已,在作戰損失不大的情況下,比較有效,一旦進入生死搏殺,或者需要犧牲自己時,所謂的武士道精神就露出了可笑的一面,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戰,但凡有一定文化的日本高官,天天口號喊的震天響,為帝國玉碎,為天皇盡忠,戰死不做俘虜等,但大跌眼鏡的是,基本沒有幾個日本高級軍官切腹自盡的,日本的甲級戰犯面臨絞刑甚至跪地求饒。只有部分受教育程度低的中下級軍官及士兵,反而更有骨氣。

相比較日軍這種自欺欺人的武士道精神,國軍的空軍飛行員則是另一個狀態,因空軍部隊都特殊性,他們都是當時中國少有的具有高文化的精英,沒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是駕駛不了飛機的,在國破家亡面前,英勇的飛行員不顧安危,戰鬥在第一線,可以說,在飛機性能不如對方的情況下,用勇氣改變作戰的天平,也就是這種保家衛國的犧牲精神,才取得了巨大的戰果。

而當時陸軍部隊很多都是被抓來的壯丁,加上沒有受過什麼教育,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要戰爭,自然不會拼命的去作戰,能逃就逃,相比較空軍部隊,陸軍很多軍官也是魚肉下層士兵,軍心就更加差了,像真正愛國的軍官,其部隊戰鬥力明顯就高出很多,如形同乞丐的川軍,武器差,但戰鬥力強,便是典型例子。

決定戰爭勝負的主因不是武器,是人,武器有一定因素,但只是沒有思想的機器而已,真正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還是操作武器的人,有什麼樣的武器就用恰當的戰術打什麼樣的仗。

當時空軍部隊就在不怕死的基礎上,集中優勢兵力去打擊日軍,試想一下,如果自身實力本身就弱,還和對方硬碰硬,那不是找死嗎?,不怕死是一回事,白白浪費有生力量又是另一回事。

毛主席的遊擊戰的魅力就是在局部戰鬥下,集中優勢兵力去消滅敵人,當時的空軍部隊正是在這樣的一種戰法下,加上鬥志昂揚的作戰意志,保家衛國的情懷,才能和當時實力強大的日本空軍打個旗鼓相當。

相關焦點

  • 民國空軍四大天王:「為抗日而生,皆英年早逝!」
    從九一八事變開始,我國人民進行了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抗戰,犧牲了無數革命先烈,最終打敗了日本侵略者,贏得了勝利。1937年7月7日,日本法西斯悍然發動了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戰爭。在這個時刻,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奮起反抗。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淞滬會戰開始。日軍投入8個師團,約20餘萬人。國軍投入了80餘萬人。
  • 抗日戰爭武漢大空戰,民國空軍孱弱,日軍飛行員為何卻毛骨悚然?
    抗日戰爭武漢會戰時期,國軍和日軍在武漢上空進行了抗戰以來規模最大的空戰,日軍屢次轟炸武漢,嚴重影響軍民的抗戰士氣,民國統帥部多次督促空軍反擊。但是由於前期民國空軍傷亡太過慘重,優秀飛行員幾乎損失殆盡,而且日軍大量投入使用新型96式戰鬥機,因此民國空軍一度陷入被動挨打的窘境之中。
  • 1937年,全面抗日初期有多難?中日實力對比,網友看了淚流滿面
    中國的抗日戰爭從1931年打到1945年,不過確切來說,直到1937年開始才是全面的反侵略戰爭的時刻。導火線為1937年的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此後舉國上下一致地外。雖然最終的結果我們如今是明確的,但是在當時誰敢說一定會贏嗎?顯然沒人誰有那個底氣,因為實力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 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戰爭及其最後勝利,是...
    這一講講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戰爭及其最後勝利,是近代一百多年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它一舉洗雪了自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所遭受的百年民族恥辱,是中國由衰敗走向振興的偉大轉折。
  • 從晚清到民國,中國空軍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其人員及業務移交空軍司令部。這一天即為空軍建軍節,首任空軍司令員為開國上將劉亞樓,而開國上將蕭華則被任命為空軍首任政治委員。 中國空軍的建設起自晚清歷經北洋、民國,在推翻帝制維護共和、抗擊日寇抵禦外辱的戰場上立有殊勳。
  • 飛天夢碎:抗戰前期民國空軍建設為何難有作為?
    更加不利的是,上世紀30年代是世界航空工業飛速發展的時期,金屬蒙皮、下單翼、可收放起落架等新技術廣泛運用於航空工業,但是沒有自主研發和自主製造能力,再加上西方的技術封鎖,使得民國空軍的裝備,始終處於相對落後狀態。 派系紛爭與內部腐敗蔓延 民國空軍自誕生以來,就帶著派系紛爭的惡習。
  • 抗日戰爭大場保衛戰,前線國軍大敗而歸,日軍為何卻心有餘悸?
    1937年10月23日,抗日戰爭時期最為慘烈的淞滬會戰已經接近尾聲,國軍前線總指揮陳誠下令將防線退至大場地區,而這也是國軍在上海市區最後一道防線。在國軍退守大場之前,日軍在淞滬戰場上的傷亡人數已經接近六萬,日軍指揮官松井石根面對後撤的國軍甚至已經無力下達追擊命令。
  • 抗日戰爭中國空軍「四大天王」的悲壯結局,每一位都令人惋惜不已
    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空軍數量遠少於日本,飛行員大多數來自於原東北空軍飛行員,但在早期的中日空戰中,日本可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其中高志航、劉粹剛、李桂丹、樂以琴四位中國空軍英雄被譽為中國空軍 「四大天王」,巧合的是,日本空軍裡的「四大天王」 轟炸機大王奧田喜久司,戰鬥機大王三輪寬,東方武士潮田良平,以及日本四大天王之首的南鄉茂章,分別被中國四大天王擊落
  • 臨海人-空軍司令周至柔-抗日民族英雄
    1938年任昆明中央航校校長。抗日戰爭時期兼任空軍前敵司令部總指揮,率中國空軍對日作戰。1946年航空委員會改組為空軍總司令部任司令。指揮空軍抗戰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編寫的《國民黨將領傳略》(新華出版社,1989年內部發行),記載周至柔在抗日戰爭中,為中國空軍建設、指揮空軍抗戰作出了重大貢獻!
  • 這10部抗日戰爭電影,值得一刷再刷!
    這一期,推薦10部優秀的國產抗日戰爭片。誰說我們只有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劇?抗日戰爭佳作,我們也時妥妥拿得出手的!豆瓣評分:6.8本片講述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全國抗戰開始的前後經過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藉口一名士兵「失蹤」,強行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我軍嚴辭拒絕後,日軍開槍向我軍射擊、炮轟宛平城。
  • 抗日戰爭羅店之戰,前線國軍主力傷亡慘重,日軍為何卻苦不堪言?
    1937年8月23日,日本「上海派遣軍」司令官松井石根率領善通寺師團抵達上海並從川沙口登陸,淞滬會戰進入到最為慘烈的階段。時任淞滬國軍前線總指揮的張治中發現,由於民國統帥部對自己的不滿,淞滬戰場上的前線總指揮已經變成了兩個,新來之人便是有著小委員長之稱的陳誠。
  • 臺灣空軍官校校友參訪筧橋中央航校舊址
    訪問團一行漫步在綠樹如蔭的航校舊址   攝影:丁衛衛     海峽之聲網9月12日杭州訊(記者丁衛衛、特約記者王永旭)近日,臺灣空軍官校第41期校友一行21人來到杭州筧橋原國民政府中央航校舊址參觀訪問
  • 1937年的中日實力對比,兩國差距到底有多大?
    日本國土面積狹小,和中國比起來就更小了,可是1937年的時候,比較綜合國力的話,日本卻是世界級的強大國家。日本經歷過明治維新的改革以後就逐漸強大,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也成為了世界強國之一,和英美等國家屬於同一位置。
  • 生死地——1937淞滬抗戰實錄
    淞滬地區,因長江下遊南岸的黃浦、吳淞兩江在此匯合而得名。上海位於長江出海口處,南鄰杭州灣,東臨東海,是淞滬乃至整個華東地區的「心臟」,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在抗日戰爭期間,上海曾經兩次經歷戰火洗禮,尤以「八·一三」淞滬抗戰最為慘烈。日軍火力:四一式山炮
  • 一組抗日戰爭飛虎隊照片 美國中尉到中國組建空軍,薪水高得可怕
    1931年日軍侵略我東三省爆發9·18事變,長達8年的抗日戰爭拉開序幕。在此之前我空軍力量薄弱,政府有意向外國採購先進戰鬥機,但宋美齡認為只要有錢,不怕買不到飛機,她將空軍經費放入銀行,停止購買飛機的計劃。這導致戰爭爆發,國內缺少先進飛機。圖為美國支援的飛虎隊。
  • 電影《無問西東》原型:1937年,一群年輕空軍飛行員浴血守衛上海
    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第二次淞滬抗戰由此爆發。一群年輕人戰鬥在上海的上空,為我們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盪氣迴腸的史詩。這群年輕人就包括了電影《無問西東》中沈光耀的原型沈崇誨,還有著名教育家張伯苓的四子張錫祜。他們是一群年輕的空軍飛行員,我要講述的就是他們守衛上海的故事。
  • 1937年的中日實力對比,兩國差距有多大?結果超乎想像
    雖然中華民國時期已經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統治,但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根本樣貌並沒有發生些許改變,人與人之間還遵循著舊有的組織形式,而且民國政府實際上統治力很低,當時國家跟陷入癱瘓沒有什麼區別,而後來所謂1927年到1937年間的「黃金十年」說到底不過是在自吹自擂罷了,社會間的貧富差距依舊明顯,社會資源被大批資本家和買辦財團所掌控
  • 高考熱點——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1.全民族的抗戰(1) 抗戰開始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1937年7月7日,日本製造了盧溝橋事變,這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2) 正面戰場和戰後戰場在抗日戰爭初期,國民黨的正面戰場發揮了重要作用。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組織了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多次重大戰役,其中淞滬會戰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夢想,使日軍速戰速決的計劃歸於失敗;徐州會戰中,中國軍隊取得了臺兒莊大捷。
  • 1937年上海四行倉庫,當謝晉元走進租界後,等待他們是什麼?
    今天就讓我們重現那段歷史,回到1937年。四行倉庫網圖上海 為何值得如此堅守1937年9月,遠東第一大城市上海少了點往日的燈紅酒綠,數百萬上海市民正惶恐不安,城外20多萬日軍甲等兵團形成的包圍圈正在收縮。
  • 從清末到民國初期的空軍發展如何?規模最為龐大的竟是這支部隊
    1919年11月,北京成立航空事業處以推進中國的航空,1921年2月成立航空署,直歸參謀本部管轄。【1919年福州船政局製造第一架飛機。】澳其後,中國國內局勢愈加分裂動蕩,空軍的發展可說就是此種局勢的縮影,各省都呈各自為政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