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立本,吉首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季我努學社會員。
中國開始籌設飛機隊,始於清末的1909年由法國購入飛機兩架,並準備在北京南苑建立禁衛軍飛行隊。而辛亥革命之後,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也曾指示要早日建立航空力量,並準備購入相關器材與訓練人員,在武昌、上海、南京、廣州建立航空隊。另外,湖北、廣東、上海等地的革命武力,在起義成功後也都著手籌設航空隊。二次革命後國民黨與北京方面決裂,孫中山還在海外建立中華飛船公司、中華革命軍飛行學校、美洲中國國民黨飛行學校等,預為未來中國的航空做準備。二次革命與護國軍之役中,雙方的飛機大多擔任偵查、觀測等任務,也有收到一定的效果。
【北洋時期中國飛機的國徽。】
在袁世凱當國時代,中國的航空事業才算正式展開,皖系時代更加速進行。1913年在南苑建立航空學校,不久後遷至清河,並且向法國添購飛機12架,聘請歐洲技師與教官指導訓練中國的空地勤人員,並籌建航空工廠。1918年皖系當政時期,北洋政府命海軍在福建建立馬江海軍飛機工程處以及飛潛學校,以原先海軍馬尾廠的設施為基礎來試著建立維修、組裝飛機的能量,來年該廠即成功組裝水上飛機。1927年該廠成功研發水上飛機數架。1919年11月,北京成立航空事業處以推進中國的航空,1921年2月成立航空署,直歸參謀本部管轄。
【1919年福州船政局製造第一架飛機。】
澳
其後,中國國內局勢愈加分裂動蕩,空軍的發展可說就是此種局勢的縮影,各省都呈各自為政的狀態。自1913-1928年間,奉系、西北軍系、晉系、魯、新直系(孫傳芳的五省)、湘、粵、桂、滇、新、川等省的軍是當局都曾建立航空隊,甚至籌辦飛機工廠、航空學校等;當然這其中也都有列強介入的因素。如早年北京政府的空軍多受法國影響,20年代後日本的器材與教練也日趨重要,廣東空軍則多接受英國的飛機與教練;而西南各省如滇、桂,法國仍是佔有重要地位;而西北軍與新疆航空隊方面,自然是接受蘇聯赤色空軍的指導。
【一次大戰時期,空軍才算真正成為一個軍種。圖為法國紐波特17型戰機,為一戰時期法軍的主力,並外銷美、日等國,戰後則流入中國。】
但這些地方級的空軍中,規模最為龐大的當屬奉系東北軍的航空隊。
1921年1月張作霖下令設置東三省航空處,並派其參謀長喬賡云為處長,委派了副官、軍需官、軍醫官、工廠管理員、技工等幹部掌握航空處各項事務,在瀋陽東塔農業實驗場曠地修建飛機場,並且購機組建航空隊,這樣東北航空軍力逐漸成形。飛機主要向日、法等國購買,也有部分自列強贈送。而少帥張學良也於同年底創辦了瀋陽航空學校,作為訓練航空人員的機構,並從陸軍軍官與講武堂學生中選拔人員赴法留學,學習駕駛與維修。
【張宗昌與麾下之白俄軍人。北洋軍閥並非傳統中所認知的一介武夫,事實上他們對於現代化軍隊的建立是有用過心思的。有「流氓將軍」之稱的張宗昌,不但利用東北的支持建立空軍,也吸收白俄流亡軍人,助渠建立炮兵、鐵甲車兵等單位,成為北伐戰爭後期國府的勁敵。】
1923年9月張作霖任命張學良為東三省航空處總辦,東北。1925年,在留歐人員相繼歸來後,東北航空處已經擁有六十多名飛行員,五十多架飛機,於是正式建立飛龍、飛虎、飛鵬、飛鷹、飛豹等5個航空兵隊。飛豹隊成立不久,即歸魯督張宗昌麾下指揮,而這是山東空軍的濫觴。1925年秋,奉系又成立東北空軍司令部,由張學良兼任司令。這不但是中國空軍史上重要的一頁,更是一支擁有現代技術裝備和具有堅強戰鬥力量的空軍勁旅,在張作霖在關內作戰中充分發揮作用。而東北空軍成立的時間,與歐洲各航空大國相比並不嫌晚。據估計,在東北空軍在1928年底易幟前,配備各型飛機約有250架至300架,是中國於抗日戰爭前最大規模的空中武力。
編輯:林小靜
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號的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帳號外,觀點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