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定監護:自主選擇監護人

2020-12-27 湘湘帶你看社會

近日

家住上海寶山區的一位八旬老人

通過意定監護的方式

將家中價值300萬元的房產

贈予水果攤主的新聞引發關注

案件詳情

現居上海的馬林(化名)是一位退休工人,今年已有88歲高齡。2017年的一天,他做了一個讓親朋鄰裡都無法理解的決定,他把所有遺產,留給了家附近的水果攤主小遊(化名)。小遊表示,自己從始至終照顧老伯,如今所得都是老伯贈予,自己會繼續履行贍養義務,也不會排斥老人親屬前來探望。並出示了除了「意定監護」公證材料外的另一份關鍵材料——「遺贈扶養協議」材料。而老人的親屬對於意定監護的有效性表示質疑,同時對於老人未來能否得到有效照顧表示擔憂。

此案中

公證處出具的意定監護公證成為焦點

下面我們就來談一談什麼是意定監護

意定監護

《民法典》第三十三條規定,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在自己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由該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

意定監護意目的就是自治原則,尊重被監護人的個人意願,使得本人在契約自由的框架下自主選任監護人,從法律上保障自我決定權的優先實現。目前,意定監護大部分還是出現於類似這位老人一樣的獨居獨身、或者失獨、孤寡等老年群體。它的設立能夠幫助很多老人解決養老問題,老人可以在具備完全行為能力時根據自己的意願安排自己最信賴的子女來作為自己的監護人。如果老人跟子女感情不好的,還可以選擇自己信賴的其它親屬甚至是朋友來擔任自己的監護人。一旦老人失智、失能後,將由自己最信賴的監護人安排生活照料、醫療救治及財產管理。意定監護也是在司法部門幫助下為他們解決身份缺失的問題。比如,就醫時,醫生往往會問老人,「家屬來了嗎?」「你有監護人嗎?」申請社會福利時,老人有各種社會福利,但是他到各個部門去申請的時候,別人也會質疑他的身份問題。意定監護為不可抗力造成的鰥寡孤獨者尋求監護做兜底保障,也超越血親範疇監護可能有的情感綁架,具有極大的靈活性,最大限度尊重老人的意願,充分保障了老年人自由和尊嚴,在日常照護、大病治療、臨終關懷等情況下解決了很多老年人的養老難題。

可以見得,作為「踩在時代痛點上的制度設計」,「意定監護」制度針對現代社會的養老難、監護難等問題都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案,只是在全社會的普及認識和具體落實上還有所欠缺。通過不斷促進社會理解認同,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意定監護」定會在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方面大有所為。

來源|浙西南公證

審核|藍陳嘉

轉載請註明出處

【來源:麗水司法】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民法典學習筆記——意定監護的「是是非非」
    3建議進行公證籤訂意定監護協議之時,可以選擇公證。這不是強制的,但為了防止將來就意定監護協議的效力產生爭議,最好的辦法就是公證。如果意定監護協議雙方就監護事項、權限、範圍、管理方針等內容進行約定,意定監護人必須依照協議約定來管理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事務,成年人在失能前的管理自己事務的習慣、生活偏好能夠延續到失能後;如果意定監護協議並未就前述內容進行約定,僅約定了意定監護人的人選,那麼實際上成年人是選擇了一個自己最信任的監護人,意定監護人的職責範圍與通常法定監護人的職責範圍是一致的
  • 「意定監護」需且行且完善
    2017年,老人帶著小遊到上海普陀公證處辦理了「意定監護」,同時決定將自己300萬房產都留給小遊。  (11月22日《央視網》)  一則「老人贈房給水果攤主」的暖心故事,向社會傳遞出尊老敬老、「好人好報」的人間溫情,也讓人們對鮮見的「意定監護」法律概念產生興趣並引發關注。
  • 從瓊瑤阿姨的《雪花飄落之前》看意定監護
    試想一下,如果臺灣有意定監護制度,平先生在失智前,已通過意定監護的程序指定了其失能失智時的監護人,這場隔空互撕的鬧劇完全是可以避免的。那麼何為意定監護?所謂意定監護,通俗地講是指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在自己清醒的時候,選擇一個自己最信任的人,可以是親屬,也可以是親屬外的其他個人或組織,書面指定他(她)作為自己失能後的監護人,照顧自己的生活,處置自己的財產、權利等,意定監護實際上是法律對公民權利實現最大化的支持。一個人希望以什麼方式離開這個世界,生病了救治到什麼程度,需不需要過度醫療,都可以通過意定監護的形式讓其他人幫助自己實現。
  • 《精英律師》戳中「孤寡老人」的養老難題:怎麼選「意定監護人」
    出國前夕,麥飛懇求戴曦作為爺爺的「意定監護人」,以便他出國後爺爺有什麼事方便她照顧。有網友罵麥飛,「人家都分手了還甩那麼大一個包袱給戴曦,真的夠無恥的?」咱們除去八卦的成分不說,來聊一聊「意定監護人」,到底是什麼呢?
  • 八旬老人將300萬房產贈給水果攤主遭親屬質疑,這份意定監護協議還...
    來源:中金在線網辦理公證、贈予房產、與無血緣關係的人籤訂意定監護協議……近日,一位上海老人的選擇在網上引發了熱議。什麼是「意定監護」?它適用於哪些人群?該怎樣保護被監護人的權益?昨晚(27日),央視《新聞1+1》欄目聚焦其中涉及的法律問題。
  • 「意定監護」是什麼?有什麼好處?老人將300萬房產留給水果攤主
    三年前,老人帶著攤主找到了公證員李辰陽做監護公證,還要把300萬房產送給這位毫無血緣關係的攤主,這件事於近日被媒體報導,引發熱議。「意定監護」是什麼?  老人著急找李辰陽,就是想趁自己意識尚清時,讓攤主一家當自己的監護人。這在法律上叫「意定監護」,它正式確立於《民法總則》,並在《民法典》中進行明確規定,還是個新事物。
  • 上海贈水果攤主300萬房產老人家屬發聲:老人患老年痴呆 意定監護不...
    所謂「意定監護」,是指年滿18周歲且精神健全的人,通過協議方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意定監護關係的建立需通過書面形式進行公證確定。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朱巍解釋:「意定監護相對應的是法定監護。法定監護就是配偶父母、子女實際是法定的監護人。
  • 意定監護:解決獨居老人的養老困境
    因此,獨居老人在失智、失能前,可委託專業律師代為起草意定監護協議,以實現他日喪失或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能夠有理想的人選擔任自己的監護人的目的。由於獨居老人長期獨自居住,缺乏外界的關心與照料,同時,目前我國法律尚未對監護人職責的履行有較為明確的限制,從而導致一旦獨居老人失能、失智,監護人職責的履行效果難以得到較好保障。
  • 【聚焦民法典】第三期:父母因疫情被隔離,孩子誰來監護?未成年遭...
    答案點擊下方空白處獲得答案答案是否定的。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購買行為需要根據心智成熟狀況來區別對待。相比民法通則,除法定監護、意定監護、指定監護外,民法典增加了遺囑監護、協議監護、臨時監護等多種形式,確立了「以家庭監護為基礎,社會監護為補充,國家監護為兜底」的未成年人監護制度體系。張三的遇到的問題,可以依據民法典中「臨時監護」的規定來解決。
  • 最大程度地發揮監護制度的保護功能
    除了增加被監護人的範圍,民法典還增加了監護人的範圍。具體而言,增設了與被監護人並不存在近親屬或者旁系血緣關係的其他主體擔任監護人的制度安排,這些內容體現在民法典第27條和28條,均在監護人順序的最後規定了「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其他個人和組織,這有利於改變以前監護人選擇面不寬的情況,尤其是規定了監護人的順序,特別符合我國國情需要。
  • 第114期丨最佳利益保護原則在成年人監護人確定中的適用
    法院生效裁判認為:本案系由申請確定盧乙監護人而引發,在相關爭議涉訴前後過程中,盧甲、崔某、盧丁、韓某四人均表示願意擔任盧乙的監護人,但對共同擔任監護人存有異議。一、監護順位在前但客觀無法妥善履行監護職責的主體不宜擔任監護人從上述四人的監護資格及順位來看,四人並非處於同一監護順位。
  • 掌控人生歸途,蚌埠一對八旬夫妻立遺囑選擇「尊嚴死」
    公證員根據王先生老兩口的想法之後,為其辦理了意定監護、醫療預囑聲明書和遺囑「三件套公證」。其中意定監護公證的內容即為當老人家因發生昏迷、認知能力衰退、身體障礙等情況致使其不能處理自己的事務時,由大女兒作為監護人幫助其處理事務、照顧生活,以保障老人家的晚年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