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贈水果攤主300萬房產老人家屬發聲:老人患老年痴呆 意定監護不...

2020-12-26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1月26日消息(記者何源)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一位家住上海寶山區八旬老人,老人的老伴和兒子均已去世。常年獨居的他通過意定監護的方式,將家中價值300萬元的房產贈予一直照顧自己的水果攤主。老人的做法在引起社會熱議的同時,老人的家屬也對此表示了質疑。

近日,老人的外甥女吳女士通過媒體表示,家中親屬們在老人2017年住院期間都曾前往照護,並非此前報導中的無人到場。此外,老人2017年摔倒住院時,就被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症,也正因如此,他們家屬對於老人意定監護的有效性表示質疑。

新聞中的老人今年已經88歲,他的老伴已經去世,患有精神疾病的獨生子猝死。獨居老人經常到水果攤和攤主聊天。一次老人在家中摔倒昏迷是攤主發現並送醫。老人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兩年前我昏迷不醒,住院是小遊送進去的。」

老人住院期間,水果攤主小遊早上進完貨就去醫院,晚上回家,日復一日。小遊表示,之前聯繫過老人親屬,但沒得到積極的回應。他說:「也是他自己在家裡,假如不認識我,講不好聽的他死在家裡都沒人知道。他的存摺,包括銀行卡密碼什麼的都給我寫好了,我說『你親戚怎麼弄』,他就說『我們親戚從來都不來往了』。(親戚說)來不了,還說『好了,不跟你說了,我要去鍛鍊身體了』。」

事情過後,老人便邀請攤主夫婦及其3個孩子住進自己的房子,組成一個特殊家庭。2017年,老人帶著攤主找到了上海市普陀公證處公證員李辰陽,一是做監護公證,二是要把300萬房產送給這位攤主。李辰陽表示:「一個獨居老人家裡沒人說話,能有這樣一個接納他的場所,又能夠獲得天倫之樂,對他心理上是一種安慰。比如他說,『我現在找到人了,我和他沒有親戚關係。』老人尋求一種安定感,他需要一個司法部門幫助他解決他身份缺失的問題。他看中了一個人,這個人也願意,他還需要通過意定監護這種方式,建立和形成他們之間的一種身份關聯,法律上就是形成司法秩序。」

李辰陽所指的「法律上形成司法秩序」,被稱為「意定監護」。它正式確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進行明確規定。所謂「意定監護」,是指年滿18周歲且精神健全的人,通過協議方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意定監護關係的建立需通過書面形式進行公證確定。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朱巍解釋:「意定監護相對應的是法定監護。法定監護就是配偶父母、子女實際是法定的監護人。意定監護主要是說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他有權利自己指定監護人,指定監護人之後再行使責任,監護人跟法定監護人責任都是一樣的,它是介於遺贈撫養協議和委託合同之間的,跟法定監護相對應的一種監護模式。」

李辰陽表示,像這位老人尋求監護時把房產一併讓出,讓他很詫異。為避免監護者有歹意,遺產分配一般不與「意定監護」掛構處理。這也是此案爭議點之一,公證部門需要排除老人被欺騙、脅迫的情況,因此會採取悄悄進入社區與鄰居溝通,或者突然去家中探望老人的方式。李辰陽說:「我們的工作就是排除,心目中先把你當壞人,然後你來舉證你是好人。像這樣的非親屬建立意定監護關係的,可能公證部門會讓他們跑很多次,可能有意識地折磨他們。把他的社交圈、親屬圈先了解清楚,然後再來確定為什麼老人不指定自己的近親屬而指定一個非近親屬。老人容光煥發,小夥子也很開心,老人看到孩子的笑臉那種發自內心的享受感覺是騙不了人的。」

相關數據顯示,今年我國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17%,老年人口預計達到2.48億,其中不乏孤老殘障的老年人。如何讓老人有所養,按照自己意願有尊嚴的活著,意定監護無疑是個積極探索。李辰陽認為:「要有人來協助他。意定監護優於法定監護,是法律制度的光輝點和核心點。目的是什麼?就是意思自治原則,法律保障你自我決定權的優先實現。」

然而,近日,老人的外甥女吳女士通過媒體表示,家中親屬們在老人2017年住院期間都曾前往照護,並非此前報導中的無人到場。吳女士說:「我們儘管知道舅舅把所有的錢都已經給了他,懷表、掛鍾,還有顆翡翠全部給陌生攤主,但是我們並沒有去打擾和騷擾過他們。至少對一些細節,對於我們家庭的一些關係都是不符合的,所以我們對此非常懷疑。當舅舅做了這樣一份意定監護的時候,是不是真能夠讓他享受到他應有的一些權利?」

此外,老人2017年摔倒住院時,就被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症。也正因如此,他們家屬對於老人意定監護的有效性表示質疑。吳女士說:「因為在他出院小結上面,醫生有明確地表示他有阿爾茨海默症的一些症狀。我們也想幫他一起去看一下,事後當我們再進他家門的時候就被他們罵出來,他表示不要我們的介入,不要我們對他進行一些照顧。」

那麼,在此案件當中,老人親屬的主張是否合理?老人意定監護和房產能不能綁定在一起?對此,朱巍認為,本事件爭議的核心在於,老人2017年確定意定監護時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如果他真的被鑑定是一個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按照民法典的規定,這個時候他籤的合同是無效的。但是在籤合同之前是不是應該做一個測試,他到底是不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為這個病也並非馬上就發病,它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這個時候確實他有自我的意識,他就是一個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那麼他怎麼處分,家屬是管不到的。」

朱巍認為,意定監護有效性的核心在於履行。假設在事件中,300萬房產老人都給了水果攤主,後期卻出現違反約定的情況,誰去監管、誰去替老人撐腰都是需要解答的問題。朱巍說:「要有一個監督制度。老年人沒有子女的情況之下,基層組織是不是應該有一個定期去探望的監督人,看他履行的怎麼樣?監督是不能少的,如果少了的話,老年人選錯了或者被別人忽悠了,那麼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壞人可能就佔了便宜,這是不行的。」

相關焦點

  • 房產送水果攤主老人家屬發聲:老人痴呆,贈房或非出自本意
    房產送水果攤主老人家屬發聲:老人痴呆,贈房或非出自本意 2020-11-25 2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意定監護」是什麼?有什麼好處?老人將300萬房產留給水果攤主
    一位上海八旬老人,老伴去世,患有精神疾病的獨生子猝死,兒子後事是身旁這位在老人家樓下做水果生意的攤主陪伴料理,自家親戚無人到場。三年前,老人帶著攤主找到了公證員李辰陽做監護公證,還要把300萬房產送給這位毫無血緣關係的攤主,這件事於近日被媒體報導,引發熱議。「意定監護」是什麼?
  • 「老人送300萬房產給水果攤主「,各方都委屈
    來源標題:「老人送300萬房產給水果攤主「,各方都委屈 上海寶山區88歲老人將300萬元房產送給水果攤主,引發熱議。據媒體報導,這名老人在老伴兒子都去世後,成為獨居老人。
  • 八旬老人將300萬房產贈給水果攤主遭親屬質疑,這份意定監護協議還...
    來源:中金在線網辦理公證、贈予房產、與無血緣關係的人籤訂意定監護協議……近日,一位上海老人的選擇在網上引發了熱議。什麼是「意定監護」?它適用於哪些人群?該怎樣保護被監護人的權益?昨晚(27日),央視《新聞1+1》欄目聚焦其中涉及的法律問題。
  • 上海老人將三百萬送給水果攤主續:攤主和老人妹妹在老人面前吵
    88歲上海老人王老伯將300萬房產贈予照顧他的水果攤主一事還在持續發酵。11月25日晚間,記者和老人親屬一起,在富聯路一小區內見到了王老伯以及照顧他的水果攤攤主小遊。小遊說,自己贍養了王老伯10年,獲得老人贈予的房子心安理得。他向記者出示了除了「意定監護」公證材料外的另一份關鍵材料——「遺贈扶養協議」材料。他表示,自己從始至終照顧老人,如今所得都是老人贈予。
  • 妻兒離世,上海八旬老人把300萬房產送給水果攤店主
    來源 | 央視新聞、騰訊新聞 日前,上海一位八旬老人做出一個讓旁人難以理解的決定。老人將自己300萬房產留給樓下毫無血緣關係的水果攤攤主,並做了公證。這到底是為什麼?
  • 上海八旬老人將房產送給水果攤主,「無法理解」的背後是什麼故事?
    上海八旬老人將房產送給水果攤主,「無法理解」的背後是什麼故事?最近,上海一位88歲的馬老先生也做出一個讓旁人"無法理解"的決定。他決定在百年之後,將自己的300萬房產留給樓下水果攤的店主,並且已去公證處做了公證。事件引發無數網友熱議!
  • 88歲老人送300萬房產給水果攤主,真相讓人淚目,人性是如此醜陋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上圖這位88歲的老人就是此次新聞當事人—王老伯!01也許王老伯不會想到,自己將房產送給小遊這件事會引起這麼多人的關注,還讓處在耄耋之年的自己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老人將300萬房產送給水果攤主#這一話題微博,截止目前閱讀人次超過3.3億。
  • 8旬老人將300萬房產留給水果攤主 老有所養需更多法治探索
    日前,上海一位八旬老人做出一個讓旁人難以理解的決定。老人將自己300萬房產留給樓下毫無血緣關係的水果攤攤主,並做了公證。這到底是為什麼?  >>故事起由:老人與水果攤攤主家組成特殊家庭  老人88歲,前些年老伴去世了,留下他和患有精神疾病的兒子相依為命……後來兒子也在家中意外猝死。  老先生說,家裡還有一些親戚,除了叫他早點寫遺囑、覬覦他的房產以外,從不來看望他,於是也都不來往了。
  • 「上海88歲老人送300萬元房產給水果攤主」,是好人有好報還是另有...
    近日上海88歲獨居老人將300萬元房產送給水果攤主一事此後,老人帶著水果攤主小遊到上海普陀公證處辦理了意定監護,決定把自己的晚年和遺產,都託付給他。「2019年,我才去做了公證,因為不做公證,親戚不承認的話,我就照顧他十年,到時候這房子也跟我沒關係,雖然他說給我了,寫了遺囑。2019年,我和老人去做了意定監護和遺贈撫養協議。」小遊表示。
  • 300萬房產送水果攤主,老人親屬何必自找難堪
    老人把300萬房子送給水果攤主,本來是一件正能量的事件,卻因為老人親屬的莫名參入,竟然令人氣憤起來。 說到莫名,實際也不奇怪,因為畢竟300萬也不是一個小數目了,可以入老人親屬們的法眼了 這一件事,上了多次熱搜,分來來說,屬於兩大次,一次是老人把300萬房子送給水果攤主,一時引起全網的點讚,讓我們看到了人性本善的一面,而這一次是老人親屬前來討公道(實際是爭財產),而讓我們看到了人性本惡的一面。
  • 上海老人把300萬房產送河南攤主,親人海南飛回討說法,誰在說謊
    88歲的老人,將300萬的房產送給了樓下水果攤攤主。小遊說,他從十年前就開始時不時地照顧老人,天天晚上睡覺,都是睜一隻眼睛閉一隻眼睛的,對自己的兒子都沒這麼細心過。從老人乾淨的指甲、棉鞋,還算整潔的屋子來看,小遊的確照顧的比較好。小區的鄰居也說,在他們眼裡,王老伯和小遊就是父子關係。之後,王老伯就邀請小遊一家五口人搬來一起住。同年,王老伯帶著小遊,到上海普陀公證處辦理了「意定監護」;還決定在自己死後,將300萬的房產和40萬的存款都留給小遊。
  • 親屬質疑獲贈300萬房產水果攤主,唇槍舌劍惹眾議,別寒善良人的心
    馬老覺得小遊心善可靠,把家裡所有存摺物件都交給小遊保管,並且把300萬房產贈與小遊,還辦理了意定監護。小遊得到了他應有的善報,而馬老也過得很開心。 馬老的親屬看過相關內容報導後,通過媒體介入,對獲贈300萬房產的水果攤主提出了幾點質疑: 第一個質疑:親戚冷漠? 原報導:親戚冷漠,不來往。老人兒子猝死,小遊幫忙下葬,老人親戚都沒有來。
  • 「意定監護」需且行且完善
    」需且行且完善  近日,一則「上海88歲老伯將300萬房產送給樓下水果攤主」的報導引發網友關注。馬老先生是一位獨居老人,前些年老伴去世,後來兒子也在家中意外猝死。老人隨後讓小遊一家五口住進自己家裡。2017年,老人帶著小遊到上海普陀公證處辦理了「意定監護」,同時決定將自己300萬房產都留給小遊。
  • 88歲上海老人將300萬房產事件後續來了,水果攤主出示遺贈扶養協議
    88歲上海老人王老伯將300萬房產贈予照顧他的水果攤主一事還在持續發酵。老人家屬則表示,水果攤主小遊對老人「動機不純」,除房子外,老人已拿出40萬給小遊,還有工資卡、祖傳翡翠。攤主遊先生回憶,在2017年他們去寶山區公證處辦理贈送房屋的遺囑證明時,公證處要求開具居委會證明,居委會稱公章不對外拒絕開具證明。遊先生稱此前老人昏迷住院時家屬並非沒有去醫院。
  • 300萬房產贈陌生人最新進展!老人與水果攤主一家相處很和諧
    近日,上海的王老先生把自己價值300萬的房產贈送給樓下水果攤攤主的事情,可以說鬧得沸沸揚揚。如果不是因為親戚跳出來爭產,這件事也不會鬧得這麼兇只不過對於親戚的動機,王老先生雖然有老年痴呆,卻也不糊塗。當然,親戚這麼做實屬不應該,但是也有人質疑水果攤攤主遊先生的動機。認為他的真實目的也是為了圖房子而已。其實小遊雖然與老人非親非故。但小遊對老先生的照顧以勝過親人。而且以後的一切全託護給小遊所以這位小夥憑著自己的一顆良心。把老先生照顧到善終,責任重大。
  • 公證處回應老人送房給水果攤主後:為何家屬大概率會裡外不是人?
    公證處相關人員回應此事畫面老人300萬元房產送給「水果攤主」一事持續發酵,雖然「老人家屬」和「水果攤主」仍然相持不下,但就逐步顯露出的跡象來看,貌似「老人家屬」越來越被動,而「水果攤主」可謂巋然不動。不過,較為戲劇化的是,老人的近況確實有些「老年痴呆」的跡象,有的事情清楚,有的事情不清楚。這種情況下,「老人家屬」所提供的幾年前的「老年痴呆」診斷書,公證處所說的「行為能力沒出問題」,以及「水果攤主」強調「最近才出現的狀況」,到底哪一個是真相,確實值得玩味。目前來講,在很大程度上,「老人家屬」是比較被動的,這不僅包括房產繼承權能不能拿回,還包括能不能全身而退。
  • 意定監護:自主選擇監護人
    近日家住上海寶山區的一位八旬老人通過意定監護的方式將家中價值300萬元的房產贈予水果攤主的新聞引發關注2017年的一天,他做了一個讓親朋鄰裡都無法理解的決定,他把所有遺產,留給了家附近的水果攤主小遊(化名)。小遊表示,自己從始至終照顧老伯,如今所得都是老伯贈予,自己會繼續履行贍養義務,也不會排斥老人親屬前來探望。並出示了除了「意定監護」公證材料外的另一份關鍵材料——「遺贈扶養協議」材料。而老人的親屬對於意定監護的有效性表示質疑,同時對於老人未來能否得到有效照顧表示擔憂。
  • 封面評論|老人房產送給水果攤主,「遺贈扶養協議」能否經住親屬挑戰?
    蔣璟璟近日,上海一88歲獨居老人王老伯將300萬元房產送給水果攤主一事引發熱議。水果攤主小遊出示了一份「遺贈扶養協議」,該協議以遺囑方式訂立,遺囑訂立人將財產留給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1月26日,上海市普陀公證處工作人員表示,當時老人能夠準確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符合辦理公證的基本要求。(澎湃新聞)老人將300萬房產送給水果攤主,與之相似,在此之前還發生過「老人把巨額財產贈與保姆」的事情。這類案例的頻頻發生,已經很難看成是孤例。但很遺憾的是,這每一起個案的背後,每每都會引發巨大的爭議與猜疑,乃至是曠日持久的爭產糾紛。
  • 《安家》真實上演:老人寧送300萬房產給外人,也不留一分給親屬
    《安家》真實上演:老人寧送300萬房產給外人,也不留一分給親屬俗話說,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在這人世間,但凡只要涉及到一個「利」字,那麼瞬間就能讓人看清人世間的醜惡。事件回顧事件發端於一個小視頻,當時在有這樣一個小視頻傳播的非常快,講的是一個上海八十多歲的孤寡老人馬先生,他身邊的親人很少來看望他,一直是小區裡的一個水果攤攤主遊先生在照顧他,而且這位水果攤主始終如一地照顧了這位老人好幾年,為了感謝這位水果攤主遊先生的贍養之恩,馬老先生便將自己價值300多萬的房產贈予了這位攤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