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花木蘭,中國民間故事裡還有這些傳奇女性

2020-09-12 青豆書坊

原本備受期待的真人版《花木蘭》,還沒在國內正式上映,豆瓣評分就已經跌至4.7了。



同樣是來自迪士尼的《花木蘭》,1998年的動畫版曾讓中國觀眾留下這樣的評價:


「拍我們的素材還能讓我們看得津津有味,我們有的努力呀!」


而22年後的真人版電影,卻讓大批中國觀眾感慨:


「外國人怎麼拍得好中國故事?」


不過遺憾的是,對於《花木蘭》這個經典中國故事的影視改編,我們自己人也並沒有交出多麼令人滿意的答卷。


在豆瓣電影搜索「花木蘭」的前十個結果中,來自中國大陸且評分7+ 的僅有一部1956年的豫劇作品。



中國故事的國際化講述,歸根結底還是要靠我們自己。我們不缺少好的中國故事,缺的是把好故事傳承下去的人。


今天,青豆君從《顧爺爺講中國民間故事》這套書裡選取了三個和花木蘭同樣精彩的傳奇女性故事。這些女性,善良,但不軟弱;勇敢,但不魯莽;聰慧,但不傲慢。然而,她們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過去,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那種裝了一肚子故事的老人,他們對你娓娓道來,說著一些來源模糊的古老傳奇。民族的精神就在這些故事中一代代傳承。


如今,這樣的老人越來越難尋覓了。歷史上一直口耳相傳的故事,說不定在什麼時候就斷鏈了,失傳了。


讓民間故事流傳下去,因為它是我們的祖先送給每一個中國人最珍貴的禮物。




葉限姑娘


在秦漢以前,嶺南有一個部落首領的女兒,名叫葉限。葉限幼年喪母,後媽對她百般虐待,並殺害了她精心照顧的一條魚。


正在葉限為小魚傷心落淚的時候,一位從天而降的神人告訴她,將魚骨藏在屋中,可以隨時向它許願,事情都會如願以償。葉限照著去做,果然十分靈驗。


在一次部落慶典活動上,葉限瞞著後媽,穿著向魚骨許願而來的新衣服和金鞋子,偷偷地跑去慶典上跳舞。盛裝打扮的葉限太美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她吸引,後媽和她的親生女兒也不例外。為了躲開後媽,葉限慌忙逃離人群,卻不小心弄丟了一隻金鞋子。


後來,這隻金鞋被賣給了臨近海島陀汗國的國王。國王心想,穿金鞋子的姑娘一定是天下最漂亮的女子,要是能娶過來做我的妻子,該多好啊!


於是他派人到拾得鞋子的地方讓所有的女子試穿,終於找到了葉限,帶著她和魚骨一起回到了陀汗國。


而葉限的後媽和妹妹,卻被憑空掉落的飛石砸死了。鄉親們將二人埋葬在石坑裡,把這個墳墓叫作「懊女冢」。


李寄斬蛇



東越國閩中地區有一座叫庸嶺的大山,山上有一個陰森森的大洞,裡面盤踞著一條兇猛無比的大蛇。當地人聽了巫婆的話,每年都搜羅十二三歲的童女,獻祭給大蛇。


有一年,一個窮人家的女孩李寄自告奮勇,提出要應徵祭蛇。李寄一家一共有六個女兒,父母親平日裡卻總是唉聲嘆氣,像斷子絕孫似的。


李寄說:「我不能供養爹娘,反而白白浪費了家裡的糧食,活著也沒有什麼用處,倒不如早點死了的好。我早就盤算過了,把我賣了,多少還可以從官府拿到一筆錢,給爹娘貼補家用,這也算是我對爹娘的一點孝心了。」


父母親嚇了一大跳,死活不讓她去。李寄卻趁著夜色偷偷溜走了。


來到官府,李寄要了一把鋒利的寶劍和一條會要蛇的狗,然後準備了一大盆拌著蜜糖的餈米飯。官員們不知道她有什麼打算,只得一切照辦。


到了祭蛇的日子,李寄獨自一人走進山裡。她先用蜜拌餈米飯引誘大蛇,讓它撐得難以行動,然後放狗,趁著大蛇被狗咬的時候,從邊上繞了過去,朝著蛇的七寸狠命地砍,最終砍死了大蛇。


東越王聽說了這件事,十分讚賞李寄的大智大勇,娶她做了王后。



竇小姑保鏢


清朝乾隆年間,山東聊城有一間竇家鏢行,遠近聞名。


一次,濟南城大官需要押運十幾萬兩銀子到北京城,偏巧竇老大和他的三個兒子剛剛押鏢出發,鏢行只剩下幾個老頭看家。


消息傳到內宅,竇老大十六歲的小女兒竇小姑聽聞此事,不顧母親的勸阻,女扮男裝帶領鏢隊出發了。


這趟押鏢要經過黑風寨,寨主黃天狗武藝高強,早就放過話,要和竇家鏢行一決高下。

果不其然,一天早上,鏢隊就遭到了黑風寨偷襲。竇小姑奮力反擊,一口氣用弓箭射死了十幾名盜賊。黃天狗見大事不妙,就假裝投降,說備了一桌飯菜要招待竇家鏢隊。


酒過三巡,黃天狗用一把匕首戳起一大塊羊肉,遞到竇小姑跟前,打算等她一張嘴就直刺喉嚨。竇小姑知道來者不善,當即就把肉塊和匕首都咬住了,然後「咯嘣」一聲,匕首被咬斷,又聽「撲」的一聲,咬斷了的刀尖向上飛射,直接刺中了正在梁間飛翔的一隻小燕子。


見狀,黃天狗大驚失色,徹底拜倒在竇家門下。


一年之後,綠林中人才知道,原來那天的竇家公子其實是個十六歲的女孩,不禁更加肅然起敬。


推薦閱讀


《顧爺爺講中國民間故事》

(全六冊)


著名民俗學家顧希佳從事民間文學研究40年,為青少年甄選200個故事。大力提升大語文素養、增長人生智慧。名家名畫典藏版,帶你走進百科全書式的文化藝術寶藏。

相關焦點

  • 中國的傳統民間故事花木蘭,怎麼就成了迪士尼的IP了?
    不過很多人可能都有這麼一個疑問,明明花木蘭是咱們中國的傳統民間典故,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咱們是從小聽到大,為啥卻成了迪士尼的IP了呢?再回到《花木蘭》,花木蘭故事的流傳,大都是以敘事詩歌《木蘭辭》的形式傳播的,「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等等這些詩句,我們小時候都耳熟能詳。
  • 《花木蘭》的故事發源於中國,弘揚於美國
    花木蘭是中國古代的人物,這點我還是要強調一下,因為擔心被韓國人搶去註冊一個什麼歷史文化遺產。花木蘭是中國古代傳說的四大巾幗英雄之一,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壯的英雄史詩。
  • 戴錦華: "花木蘭"背後, 是女性解放的精巧騙局
    ✪ 戴錦華 | 北京大學【導讀】近期上映的《花木蘭》引發熱議。西方人或許很難理解,「花木蘭」這一角色在中國文化中的意義。從古至今,「花木蘭」一直是「巾幗不讓鬚眉」的象徵典範。除了娜拉的形象及其反叛封建家庭而「出走」的瞬間,女性除了作為舊女人——秦香蓮遭到傷害與「掩埋」,便是作為花木蘭式的新女性,以男人的形象與方式投身社會生活。而新中國權威的歷史斷代法無疑強化了為這兩幅女性鏡象所界定的女性規範。
  • 《花木蘭》一敗塗地,除了西方魔改的水土不服,還該關注這些點
    2020年版《花木蘭》的豆瓣最新評分為4.9分,與迪士尼此前剛剛線上公映的《獨一無二的伊萬》比起來,在大眾點評中的評價要明顯差了一大截。關於《花木蘭》的吐槽,已經成為這幾天觀眾們最熱衷的話題,畢竟,讓一個純西方思維的創作班底,講一個關於「家國情懷、忠孝節義」為核心的傳奇故事,本身就是荒唐、搞笑的。
  • 「花木蘭」傳奇故事改編及傳播路徑反思
    □王煜作為一個家喻戶曉的中國故事,忠孝兩全民族文化載體,「花木蘭」的形象深入人心,以「花木蘭」為主要創作內容的文字、影視作品眾多。在某種意義上,「花木蘭」已成為一個帶有中國印記的鮮明文化符號。而注目2020年迪士尼公司耗資2億元拍攝的真人版《花木蘭》,用英文配音及對花木蘭傳統形象不無女性主義色彩的改編,使其已然成為美國文化元素的呈現形式。
  • 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它是不是一個中國故事?
    北京時間7月8日,迪士尼發布了《花木蘭》真人版電影的預告片。該片預計將於2020年3月上映,妮基·卡羅(Niki Caro)執導,劉亦菲將飾演花木蘭一角。該片故事基於中國民間傳說,並根據1998年迪士尼動畫電影《花木蘭》進行改編,講述的是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並從外族侵略者手中救回皇帝的故事。預告片既喚起了人們對於這部電影的期待,也引發了一些網友的質疑和討論。
  • 美國花木蘭撲街 老外講不好中國人故事?
    只可惜再美的理想也很難照進現實,在口碑和票房同步撲街的殘酷現狀映照下,《花木蘭》之前所有宣傳炒作的噱頭,都成了陽光下的肥皂泡,看似美麗,卻無法經受外力的考驗。 01花木蘭的故事,起源於北朝民歌《木蘭辭》,講述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徵戰沙場,履歷功勳,回朝受封,衣錦還鄉的故事。故事本身的內容無從考證是否真實,但因其充滿了傳奇色彩,千百年來一直受到廣大民眾的青睞。
  • 美國花木蘭撲街 老外講不好中國人故事?
    故事本身的內容無從考證是否真實,但因其充滿了傳奇色彩,千百年來一直受到廣大民眾的青睞。情節除了基本沿用中國民間傳說「木蘭從軍」的主要人物及框架外,其他內容基本都是架空的。該片中的花木蘭,其形象在迪士尼各路光芒四射的「公主」角色中並不算討喜,但靠著歡樂滑稽向的喜劇劇情還是贏得了觀眾的普遍認可,除收穫3.04億美元票房外還拿下了安妮獎10項大獎,併入圍了奧斯卡獎多項提名。既然有了成功的先例,迪士尼這次想要再次以「花木蘭」這一IP重拳出擊,也就不足為奇了。
  • 當《花木蘭》成為異域故事 | 中國的女性,美國的英雄
    >>>略顯糟糕的妝容、不符合歷史的服道化、中國故事的英文配音、將「氣」作為方法,口碑兩極分化的《花木蘭》似乎再也不能不能像原版一樣講好一個中國故事。評論雖有些武斷的個人色彩,但不能否認《花木蘭》蘊含的美式電影基本語法已然不能復刻「超級英雄閃耀世界」的票房奇蹟,觀眾的口味大多類似,他們似乎失去了勇武的公主,換來的只是努力嫵媚卻又突然變身的女性主義者。
  • 從《木蘭詩》到《花木蘭》:每個時代自己的女英雄
    許多人認為這是電影人對《花木蘭》傳奇——或至少是對迪士尼自己的版本——的不忠。但花木蘭一直是最易於改編的女英雄。早在粉絲們批評迪士尼隨意歪曲他們喜愛的動畫女英雄之前,詩人、作家、劇作家和電影人就一直在為這個傳奇女戰士創作出大量風格迥異的故事。在一些版本中,她是一位剛毅的將軍;在另一些版本中,她擁有魔力;還有一些版本裡她是個神射手。有一個動畫版本裡她成了一隻小蟲子。
  • 電影《花木蘭》遭差評,劉亦菲被斥責侮辱中國文化
    對於花木蘭的傳奇故事,相信已經不用過多地去贅述,從中國教科書上代代相傳的《木蘭辭》,再到1998年隨著迪士尼動畫電影《花木蘭》的上映,花木蘭依然成為和「蜘蛛俠」等迪士尼旗下的「超級英雄」一樣,成為被無數人知曉的大IP。
  • 《花木蘭》:果不其然,風靡全球的迪士尼風格在中國故事上翻車了
    而花木蘭代父從軍雖然也算是傳奇,但也是生活化的傳奇,和"夢遊仙境"之類的種種題材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種風格,要想做這樣的真人電影,如何改編成功,是一個需要花費大心思的事情。既想要佔據中國市場,又不深入展現中國文化精神,對中國經典文化IP的理解還停留在淺表層次,交出的答卷自然是很難合格的。自從聽說迪士尼要出《花木蘭》真人版,多少觀眾懷著期待在等待,但期望越大,失望就可能越大,看到真人版,就先撇開主角的演技不談,光是這迷之情節,就讓國人不由感嘆,把花木蘭這樣中國傳統英雄故事交給外國人來展現,可能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 講好中國故事的使命擔當——從好萊塢電影《花木蘭》說開去
    □峻 冰好萊塢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2020年出品,由紐西蘭導演妮基·卡羅執導的真人版古裝歷史片《花木蘭》(Mulan),儘管改編自該公司1998年攝製的動畫片《花木蘭》,但其故事根本還是取材於中國古代傳說,即關於南北朝時期一位名為「花木蘭」的巾幗英雄的史詩傳奇。
  • 《花木蘭》:挪用東方故事的西式女性主義表達
    □蔣峰作為一部好萊塢瞄準東方題材的重量級大片,映前備受期待的迪士尼公司2020年出品的電影《花木蘭》,映後卻表現平平。在東方語境中,花木蘭作為中國家喻戶曉的歷史傳奇人物,其替父從軍、徵戰沙場、載譽而歸、卸甲盡孝的故事,彰顯出人物的忠孝和勇敢。不同藝術形式的傳統文本,均意在借女子「弱」的審美意象,來凸顯人的內在精神的崇高和自身潛能的巨大,從而激勵更多的人效仿隨行。
  • 《花木蘭》:挪用東方故事的西式女性主義表達
    □蔣峰作為一部好萊塢瞄準東方題材的重量級大片,映前備受期待的迪士尼公司2020年出品的電影《花木蘭》,映後卻表現平平。在東方語境中,花木蘭作為中國家喻戶曉的歷史傳奇人物,其替父從軍、徵戰沙場、載譽而歸、卸甲盡孝的故事,彰顯出人物的忠孝和勇敢。
  • 「影評」真人版《花木蘭》:契丹傳奇與激進女權主義的粗糙想像
    對於網上這些評論,我並未在意。一來,是因為我不喜歡在觀影前過多關注別人的評價,以免生出先入為主的錯誤印象;二來,則是我自身對《花木蘭》這部影片並未抱有太高的期待,因為我很清楚,不管這部電影的故事來源是否是我國北朝民歌《木蘭辭》,不管這部電影找了多少華裔演員,營造了多麼富有中國風的故事背景,都改變不了這是一部美國人拍的美國故事的本質。對於這一點,早在1998年,我就已經領教過了。
  • 《花木蘭》:忠勇真孝的新木蘭傳奇?
    就是《花木蘭》要傳達的故事軸心,再來就是劇中糾結著木蘭的四字真義,「忠」、「勇」、「真」、「孝」。《花木蘭》劇中,對木蘭(劉亦菲飾演)一角是有較多的人性刻畫,不過戲裡沒有過往迪斯尼公主電影的浪漫這是《花木蘭》整體故事角色、故事安排上,缺乏力度,沒有特別的地方。如果回到電影本身,《花木蘭》比較突出的地方,或許是在取景上,尤其是在紐西蘭南島阿胡裡裡山谷,拍攝千人戰爭與雪崩的那場戲,算是劇中看點。
  • 迪士尼的英雄電影《花木蘭》為啥在中國折戟沉沙?
    看得出來,迪士尼也是努著一口勁,想好好講好中國這個源遠流長大IP故事的。畢竟只要電影廣告造勢立住了,迪士尼樂園裡又可以多造一座城,衍生品的帶貨也是無邊無際的。據說為了高度理解、尊重中國文化,還請了中國資深電影人士擔任顧問,而在這期間,迪士尼電影《木蘭》登陸微博熱搜多達150餘次。許是老美忽略了中國還有句老話&34;,在這日益累計的期待中,純正好萊塢英雄血統的電影《木蘭》要上映了。她正期待著成為同檔期的王者,成為新的電影傳奇。
  • 電影《花木蘭》上映在即,解鎖3位當代「花木蘭」的背後故事
    對了,點擊頂部海爾頭像,私信回復「福利」,即可搭上抽獎活動直通車,超多大獎等你拿~迪士尼電影《花木蘭》即將在國內上映,這部真人迪士尼公主電影改編自中國家喻戶曉的民間樂府詩《木蘭辭》。電影中的主角——花木蘭是第一位來自中國的迪士尼公主,被稱為「迪士尼的公主,中國式的英雄」!值得一提的是,在該電影的全球海選中,中國女演員劉亦菲最終勝出並確認出演。
  • 中國木蘭橫空出世!這才是國人心中的花木蘭
    因為我們做的是一部完全貼合中國觀眾口味的木蘭。花木蘭作為中國歷史中獨具個性的文化符號,其替父從軍的故事本身就流傳千年、婦孺皆知。在男尊女卑的男權社會,邊境強敵來襲,國家面臨生死存亡,而花家父親身體年邁,沒有兒郎上戰場。巾幗英雄木蘭,代父從軍,不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