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木蘭詩》到《花木蘭》:每個時代自己的女英雄

2020-09-05 美洲華聯社

劉亦菲在真人版《木蘭》中的表演。這個人物最早出現在五、六世紀的一首詩中。 DISNEY ENTERPRISES, INC.

幾年前,當製作真人非音樂片版《花木蘭》的消息開始傳出時,許多1998年迪士尼原版的鐵粉都表示不滿。沒有大排場的音樂劇曲段和高揚的歌謠?沒有講俏皮話的木須龍,也沒有李翔這個片中明顯的愛情線矛盾點?沒有《倒影》?許多人認為這是電影人對《花木蘭》傳奇——或至少是對迪士尼自己的版本——的不忠。

但花木蘭一直是最易於改編的女英雄。早在粉絲們批評迪士尼隨意歪曲他們喜愛的動畫女英雄之前,詩人、作家、劇作家和電影人就一直在為這個傳奇女戰士創作出大量風格迥異的故事。在一些版本中,她是一位剛毅的將軍;在另一些版本中,她擁有魔力;還有一些版本裡她是個神射手。有一個動畫版本裡她成了一隻小蟲子。

幾個世紀以來,她在舞臺劇和歌劇、音樂劇和電視劇、繪本、小說和青年題材虛構作品中都得到了讚頌。在大銀幕上,她出現在默片裡(1927年的《木蘭從軍》)、傳奇的邵氏兄弟出品的華麗全彩音樂片裡(1964年的《花木蘭》)、在殘酷而動作感十足的戰爭史詩裡(2009年趙薇出演的《花木蘭》)——也在一部有條紅色小龍的迪士尼動畫電影裡。

最新一部《花木蘭》將於9月4日在Disney+首播,這一由美籍華人女演員劉亦菲主演的作品將精彩的戰鬥場面(該片預算2億美元,其中一部分用於拍攝來自哈薩克斯坦和蒙古的80名特技騎手)和充分利用了性別逆轉潛臺詞的故事融合起來。

雖然不再有「木須」這一角色(導演尼基·卡羅[Niki Caro]指出,「我們確實需要花木蘭自己面對挑戰,自己做出決定」),但還是有幾處改編參照了1998年的動畫電影。片中還有對各種古老版本故事的致敬,最著名的就是《木蘭詩》,這首寫於五、六世紀的詩歌是這一切創作的起點。

《木蘭詩》是一個相對簡單的故事,只有六段:花木蘭離開她的村莊,代替衰老的父親進入皇家軍隊。在十幾年時間裡,她恪盡職守,一直偽裝成男人;最後,她拒絕獎勵和榮譽回到家鄉,在那裡,她的老戰友們才終於驚訝地發現,花木蘭是個女人。

這首詩以兩隻兔子(「安能辨我是雄雌?」)一起奔跑的意象結尾——這一場景也出現在了這部新電影中。「任何時候,只要有來自民謠裡的意象,我都想把它帶到電影裡,」卡羅說。「顯然,很多國際觀眾可能不知道這首詩,但是對於知道的人來說,這會是很棒的編排。」

在原詩之後,花木蘭故事的後續版本增加了情節和細節,使故事更加豐滿。在16世紀的戲劇《雌木蘭替父從軍》中,她裹了小腳。「那時候上層社會的女性會裹腳,這位劇作家想確保花木蘭被視為女性氣質的理想像徵,」《花木蘭在中國和美國的傳奇和遺產》(Mulan’s Legend and Legacy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一書的作者、伊利諾伊大學斯普林菲爾德分校的英語教授董蘭(音)表示。「她必須是完美的。

」在1695年的小說《隋唐演義》中,花木蘭遇到了另一位女戰士,兩人成了結拜姐妹;故事最後,當被可汗召喚做妾時,花木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許多版本的故事強調她的品德,」董蘭說。「即使在那麼多年裡經歷了那麼多事,她仍然要保守貞潔。」

熒幕上的改變進一步拓展了她的傳奇。在1939年的中文電影《木蘭從軍》中,女主角成為一名熟練的獵手、武士,最終當上了將軍;影片結尾,花木蘭則成了一個害羞的新娘。

精彩的黃梅戲版《花木蘭》中的一幕。 SHAW BROTHERS STUDIO

黃梅戲電影《花木蘭》可能是迪士尼改編前最精彩的一部作品。除了華麗的戰鬥場面,鮮豔的服裝設計和「擊鼓傳花」式的喝酒遊戲(花木蘭在其中爛醉如泥),這部電影還包含了大量唱段。每個人都在唱,唱一切你能想到的東西:爸爸的哮喘;孝道的重要性;家庭中的性別角色和不平等的勞動分工;那些侵略我們家園的「蠻不講理」的野蠻人等等。

迪士尼電影製作人第一次開始製作最新的木蘭故事時,他們從多個版本中尋找靈感,當然也在中國顧問幫助下研究了最初的民間詩歌和不同地區的變體。他們觀看各種戲劇和電影,包括趙薇參演的影片。「我們相當深入地挖掘這個故事的敘事弧,」製片人之一傑森·裡德(Jason Reed)說,「看看哪些元素隨著時間的推移保持一致,哪些元素被量身定製,以適應故事重述的時代和媒介。」

在很多敘事中,木蘭在參軍之前就已經是一名武藝高強的戰士。動畫版將木蘭刻畫成新手(之後是那段哼唱的新兵營戲份,將她塑造成一個「男人」),但在最新的版本裡,我們了解到,木蘭從她還是個女孩的時候就接受了父親的訓練。

這個傳說的另一個核心主題是孝順,木蘭在出徵前得到了父母的祝福。孝道也決定了她在兵役結束後回到父母身邊。只要她在戰後能恢復女兒和妻子的正常身份,她的女扮男裝就能得到原諒(畢竟是在打仗)。 「所以儘管她有過錯,但即使在舊時代的中國,她也受人尊崇,」董蘭說。「她在沒有威脅到整個體制的情況下打破了規則。」

1998年的迪士尼動畫電影《花木蘭》是真人版電影的靈感之一。 DISNEY ENTERPRISES, INC.

在這兩部迪士尼電影中,木蘭都是在黑暗掩護下偷偷溜走的,這可算不上什麼聽話的女兒。不過,新版進一步調整了木蘭的傳說,以動畫原片未有的方式烘託孝道的美德。「在所有我們能找到的以前的版本中,她最後回來,總是回到舊日的生活裡去,我們認為對她的旅程來說,這不是一個令人滿意的結局,」與裡克·賈法(Rick Jaffa)共同編寫劇本的阿曼達·西爾弗(Amanda Silver)說。(編劇還包括勞倫·海尼克[Lauren Hynek]和伊莉莎白·馬丁[Elizabeth Martin]。)

西爾弗和賈法特別受到民間詩歌的情感與空間的啟發。(「它非常簡潔地講述了她在戰鬥中的經歷,」西爾弗說。)但動畫原作一直是他們的主要靈感之一,從頭至尾,你可以看到許多致敬,而且不止是致敬。

所有參與這部新電影的人都有在迪士尼原動畫中最喜歡的場景和元素,這些都是他們一定要加到新片裡去的。賈法很喜歡士兵們討論他們理想女人的那一段,不過他說,在新片中,「我們認為從木蘭的角度更清楚地講述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卡羅最喜歡紅娘那場戲,木蘭滑稽而又精彩地未能通過「好妻子」的考驗;還有原片中至關重要的雪崩戰鬥場景。「我們掌握了那麼多技術,當然要拍這場戲,」她說。

趙薇在2009年的電影《花木蘭》中扮演主角。 POLYBONA FILMS

作為一部動作史詩,片中的打戲比動畫原版多得多,尤其是木蘭的打鬥。這部影片有著張藝謀武俠史詩的風貌(想想《英雄》和《十面埋伏》),長袍飄逸,寶劍閃耀,士兵們在屋頂穿梭,在牆壁上奔跑。張藝謀片中那些受歡迎的老面孔(鞏俐、甄子丹、李連杰)甚至也在這部影片中出演角色。「他的作品給了我巨大的啟發,」卡羅說。(「迪士尼品牌的規則是,你不能真的展示暴力,」她說,所以這部片子裡沒有武俠式的開膛破肚或鮮血四濺。)

我們不僅要看木蘭打鬥,卡羅說,我們還要看她作為一個女人打鬥——所以在很多鏡頭裡,劉亦菲沒有身穿遮蓋身體的盔甲,飄逸的長髮也沒有帽子或頭盔的束縛。「在這個版本裡,她學到的是,除非她成為自己,接受自己作為一個年輕女人所擁有的力量,否則她不會真正強大起來,」卡羅還說。

影片中還加入了一些角色,比如鞏俐飾演的千變萬化的女巫師,與木蘭身穿鎧甲的士兵形象形成鮮明對比。還有許多充滿憧憬的眼神與單戀的場景,足以讓最狂熱的愛情片粉絲滿意。「我喜歡這個故事裡固有的性別靈活性,」卡羅說。「而木蘭和鞏俐扮演的角色之間有一場戲,導演起來簡直就像愛情戲。這一切都是有意識的,然而這部電影也可以讓普通觀眾看得相當快樂。」

這個版本會讓原作的粉絲有何感受呢——無論是民間詩歌還是迪士尼動畫?「我知道我們不會讓所有人都滿意,」卡羅說。「但我確實認為,1300多年來,這個故事之所以如此有意義,如此引人共鳴,是有原因的。在拍真人電影的時候,我希望我能讓所有人,包括那些一直對動畫原版呵護有加的人,再次以一種新的方式來欣賞她。」

(圖文來源:紐約時報)

相關焦點

  • 從《木蘭詩》到《花木蘭》:每個時代自己的女英雄
    許多人認為這是電影人對《花木蘭》傳奇——或至少是對迪士尼自己的版本——的不忠。taking liberties with their beloved animated heroine, poets, writers, playwrights and filmmakers had been creating scores of wildly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legendary woman warrior.但花木蘭一直是最易於改編的女英雄
  • 從《木蘭詩》到《花木蘭》:每個時代自己的女英雄 Mulan, a Most Adaptable Heroine
    幾年前,當製作真人非音樂片版《花木蘭》的消息開始傳出時,許多1998年迪士尼原版的鐵粉都表示不滿。沒有大排場的音樂劇曲段和高揚的歌謠?沒有講俏皮話的木須龍,也沒有李翔這個片中明顯的愛情線矛盾點?沒有《倒影》?許多人認為這是電影人對《花木蘭》傳奇——或至少是對迪士尼自己的版本——的不忠。
  • 從木蘭詩到花木蘭|女英雄在迪士尼的大失敗
    花木蘭一直是最易於改編的女英雄。在大銀幕上,她出現在1927年的《木蘭從軍》默片裡;也在邵氏兄弟1964年出品的《花木蘭》全彩音樂片裡;或者在2009年趙薇出演的《花木蘭》戰爭史詩裡;也在一部有條紅色小龍的迪士尼動畫電影裡;更在王者榮耀裡是那個「誰說女子不如男」的超級兵。
  • 外刊精讀 | 紐約時報評論《花木蘭》: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女英雄
    小的時候,我們的偶像都是西方文化裡的角色:灰姑娘,美少女戰士...但如今,花木蘭這個中國角色出現在西方國家小朋友的眼中。她們開心的扮演著木蘭, 把她當成自己的偶像。Mulan, a Most Adaptable Heroine: There’s a Version for Every Era 從《木蘭詩》到《花木蘭》:每個時代自己的女英雄本周就由小派代班「外刊精讀」,截取了其中幾段內容,咱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Mulan has always been the most adaptable of heroines.
  • 《木蘭詩》:劉亦菲版《花木蘭》根本不是中國人的花木蘭
    劉亦菲主演的真人版《花木蘭》上映了。看完你會發現,它根本不是中國人心中的那個花木蘭。中國人的花木蘭,是「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是因為「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才替父從軍的,是「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的小女人。
  • 《花木蘭》:認識花木蘭
    我到豆瓣給打了5星,一看評分變成了4.8,還以為有自己的0.1分功勞。把一個婦孺皆知的故事搬上銀幕,本身就是一個挑戰。至於吐槽幼年花木蘭在屋頂跑酷、花家居然生活在土樓、木蘭的相親妝、鞏俐居然扮演女巫……可能是因為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花木蘭,且又不能接受別人、特別是外人對花木蘭有另外的解讀。「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很正常啊。
  • 《木蘭詩》與電影《花木蘭》
    《木蘭詩》是北朝民歌,被宋人收入《樂府詩集》,與《孔雀東南飛》合稱「樂府雙璧」,影響甚廣。《木蘭詩》主要講述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徵戰十餘年,立功回朝後不願做官,回故鄉與家人團圓,脫去戰袍,重新穿上女兒裝。戰友們驚訝與木蘭並肩戰鬥十二年,竟然不知她是女孩。
  • 花木蘭 花木蘭的資料簡介
    花木蘭《木蘭詩》講述的是花木蘭代父從軍,徵戰沙場,最終凱旋而歸,解甲歸田的故事。如果我們認真地咀嚼此詩,再結合作品所產生的時代背景,我們不難看出:木蘭最突出、最主要的形象實則是一個孝女,而不是一位英雄。木蘭身上所體現出來的更多的是孝道思想而並非愛國精神。
  • 花木蘭,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女英雄
    一個女性的故事能夠獲得男權社會的承認,那個時代必然要付出很多很多。就好像在電影裡面一樣。出類拔萃的女性被視作女巫。就像鞏俐演的那個角色,就像是聖女貞德,還有就像花木蘭。不過現在社會已經不一樣了。從一戰到二戰,男人上了戰場,而女人在後方充斥的各行各業的崗位,從而證明了自己。現在更是西方在軍隊裡也基本上男女平等了,雖然軍官男的還比較多,但是一線戰鬥崗位,女性也可以當主力了。好像在英國連潛艇裡面都有女兵了。不過就英國的國力,我估計也沒幾艘潛艇了,過十年估計就沒了。仙娘死的那一幕。飛鷹中箭。是這個電影裡面最感人的一幕。仙娘這個角色似乎講的也是女性在努力尋找自己的位置。
  • 劉亦菲版《花木蘭》:每個時代自己的女英雄,看外刊如何評論
    Mulan, a Most Adaptable Heroine: There’s a Version for Every Era劉亦菲主演花木蘭真人電影上映,你看了嗎?幾年前,當製作真人非音樂片版《花木蘭》的消息開始傳出時,許多1998年迪士尼原版的鐵粉都表示不滿。No big musical numbers and soaring ballads?
  • 木蘭詩 / 木蘭辭
    先寫木蘭朝見天子,然後寫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再說到木蘭辭官不就,願意回到自己的故鄉。「木蘭不用尚書郎」而願「還故鄉」,固然是她對家園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兒身。天子不知底裡,木蘭不便明言,頗有戲劇意味。  第五段,寫木蘭還鄉與親人團聚。
  • 《花木蘭》口碑僕街!迪士尼看過來,這才是我們的木蘭
    要知道,在中國,木蘭是家喻戶曉的英雄,《木蘭辭》是每個中學生要求背誦的篇章,每個人心目中都有符合他自己標準的木蘭形象。,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塑造了這個女英雄,異域風情的土樓,濃妝豔抹的妝容,飛簷走壁的功夫,至於木蘭本人是否符合歷史和中國人的審美,他們並不在乎。
  • 《木蘭詩》中的花木蘭,不僅不姓花,還有4位木蘭?
    》這首詩吧。它流行於北朝的民歌,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勳,回朝後不願做官,只求回家團聚的故事,等回到家鄉,她同伍的戰士才知道花木蘭是女兒身。這首詩的開篇描述的就是一個女兒家的日常,「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最後從戰場回來之後,會「當窗理雲鬢 對鏡貼花黃」。
  • 木蘭請卸妝 | 迪斯尼《花木蘭》真的要撲街了嗎?
    在我們讀書的時候,一首《木蘭詩》便帶我們認識這位中華民族的女英雄,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木蘭是一位勇敢又純樸的女性。但是......當一波預告片出來的時候,就引起了國內的全民熱議,吐槽居多。再來看看劉亦菲版的花木蘭,她的額黃妝屬於染畫法,不符合《木蘭詩》中的描述。
  • 花木蘭其實不姓花?我來還原一個真實的花木蘭。
    前幾天劉亦菲新作《花木蘭》刷屏,不得不說,劉亦菲的女將軍造型實在又美又颯,我一個女人都忍不住舔屏!其實在劉亦菲之前,趙薇也飾演過花木蘭此外還有很多,比如迪斯尼以前還出過動畫版的《花木蘭那麼歷史上的花木蘭到底是什麼樣的呢?花木蘭這個形象最早出現在南北朝的《木蘭詩》裡,這裡邊塑造了一個忠孝節義、武藝高強而又不慕榮利的女英雄形象。花木蘭其人真的存在嗎?我認為是存在的。從南北朝到現在近1600年,各地都有很多「木蘭祠」、「木蘭街」,如果只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很難想像在這麼漫長的時間裡,那麼多的地方都能留下她的足跡和傳說。那麼花木蘭是真名嗎?
  • 回味經典:《木蘭詩》
    《木蘭詩》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也是一篇樂府詩。它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徵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此詩產生於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有經後代文人潤色的痕跡,但基本上還是保存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此詩在寫法上運用了較多的修辭手法,主要是對偶、排比及互文。
  • 究竟是什麼讓《花木蘭》從備受期待到如此惡評呢?
    眾所周知,迪士尼翻拍的《花木蘭》翻車了,四個軲轆朝天,栽進了一片罵聲中。曾經人人翹首以盼得見東方女戰士的英姿,可剛上映便被大家一路差評。究竟為什麼呢?首先,花木蘭是中國女英雄,實在是太特別了,也實在是太光彩奪目了,想要拍好木蘭,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之根,智慧勇敢的女性之魂,缺一不可。
  • 「花木蘭」劉亦菲:機緣到了,就全心去做好!
    而當中最為人熱議的,無疑是劉亦菲在全球近千名面試演員中脫穎而出,拿下了花木蘭這個角色,這也是繼鞏俐、章子怡等的影壇傳奇女星之後,又一位中國影壇新秀被推到了世界矚目的焦點之上。南都記者近日與《花木蘭》兩位主創演員劉亦菲與甄子丹連線,進行了這次的小專訪。劉亦菲分享了自己與角色融為一體的最真實體驗,言語間愈發顯現她淡定自信的一面。
  • 劉亦菲的花木蘭,是美國人的花木蘭
    他們甚至覺得劉亦菲能登上國際舞臺,飾演花木蘭是她的努力,也是她的榮幸。迪士尼這樣的好萊塢巨頭,從卡通偶像到漫改電影,傳遞的都是美國主流價值觀:平等和自由。再加之近年來女權主義日盛,迪士尼也在公主電影系列做了新的嘗試,公主不再是被王子拯救的對象,她們獨立、有主見,做事情追尋自己的內心,不靠男人,甚至可以救男人(王子)。
  • 不愛紅裝愛武裝,淺析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文化內涵
    其實,在此之前木蘭故事在中國流傳了一千多年,歷經的每個時代,都會賦予她不同的時代特徵與文化內涵。我國自古重視孝道,但唐以前很少有關於女性孝行規範和孝行故事的流傳,唐前講究「孝子」文化。然而,唐朝木蘭被追封為「孝烈將軍」,作為孝女典範廣為流傳。這就與魏晉之後佛教的盛行有莫大關係,佛教斬斷六根,出家為僧的行為,對傳統的「孝道」產生了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