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對》:年輕的諸葛亮,留給世界的一份浪漫狂想曲

2021-02-15 錢塘華數

南陽,臥龍崗。一位身長八尺的年輕人經常對周圍的人說,自己是管子在世。可是鄉間的人哪裡知道管子是誰。他們只認識用來生火的管子。但是這位年輕人並沒有洩氣,他總覺得有那麼一天,就如這臥龍崗一樣,睡醒的那天就能翱翔天宇。

不用說,他就是諸葛亮。而後來他真的成了那條翻卷天宇的龍。

幸得孔明

建安十二年,落魄的劉備又遇到了一件麻煩事。

唯一的謀臣徐庶也要走了。這一次是因為老母親被曹操給抓了。當然走之前,他依舊非常有誠意地向劉備推薦了一個人。

「諸葛孔明者,臥龍也。主公要是得到了這位大賢者,定能匡扶漢室」。徐庶信誓旦旦地說。這一點,劉備肯定是信以為真,畢竟這年頭願意出來跟他混的人實在太少了。特別是這些優點文化的讀書人,更是少之又少。

徐庶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一方面是人情,另外一方面也是有點私心。畢竟諸葛亮也算是自己的朋友。常年呆在臥龍崗,唱著鄉曲,種著田。算年紀也已經27歲了,在古代三十而立那也沒有幾年時間了。

好吧,既然是你徐庶推薦的,那就去唄。

凡是有本事的人,總是要抬高自己的身價,不可能一次就成功。

劉備為了請出諸葛亮還真的去了三次。諸葛亮一看,誠意已到,那就跟著他出去混唄。當然就這麼出去混沒有露兩手,劉備可不會器重他。所以,在他的茅廬裡,兩人相談甚歡,還製作了一份《隆中對》。成了後人仰慕的神作。

浪漫隆中對

劉備對於諸葛亮的雄辯非常的佩服。至少他從來沒有聽過有人如此客觀地分析過事實。這種感覺就如同一名小學生在聽大學生做的畢業答辯。

不覺明厲。

諸葛亮洋洋得意。我說過我就是管子,那些鄉下人不懂,只有劉使君懂我。

其實劉備也不懂。但是這麼關鍵的時候,只要鼓掌就對了。

說實話,在那個茅廬裡,諸葛亮說了些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劉備服了。

而我們所能見到的《隆中對》,那是在諸葛亮死後40多年,由陳壽整理諸葛亮遺文的時候才做的編纂。可以這麼說,這是屬於陳壽的文學浪漫。

潛藏的秘密

細讀《隆中對》,我們其實很容易就發現,劉備的語言其實是陳壽替他說的。

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

當時的劉備不過是一個寄居在劉表帳下的小小縣令。卻自命不凡地用到了「孤」這個字。要知道在古代,人稱代詞可不能亂用,在軍閥混戰的年代,雖然有這麼稱呼,可是劉備此時的狀態絕對是不能稱「孤」。

所以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陳壽本是蜀臣,劉備自然是「先主」,所以用「孤」代指情有可原。這一點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雖整段照抄,但是在前文「先主在荊州」改成了「劉備在荊州」。這種人稱替換就看得出人們對於正統的堅持。

當然,陳壽也沒有那麼浮誇,他也偷換成「欲信大義於天下」而不是稱帝。這種用王道的特點以德服人,正是儒家追求的至高的執政者光環——垂拱而治。

劉備提出的漢室的敗壞和國家大義之前,是被奸臣所竊命。他的腦子裡只有一個敵人叫做曹操。可是諸葛亮給了他一盆冷水。曹操你不能碰!因為在軍事上曹操擁有百萬雄兵,在政治上有天子令諸侯,你怎麼可以和他抗衡,必須找到合適的依託條件,等待天下的變化。

劉備頓時豁然開朗,原來我真正要對付的不是曹操呀!

先後順序

要想得天下,就要分步走。諸葛亮給他畫了一個大餅。

劉表的荊州,是最佳的選擇。如果退而求其次,西川的劉璋也是合適的人選。至於江東孫家,那個啥,你暫時還是搞不過的,交個朋友好了。

看上去這條路線圖挺美的。無論從後來的結果倒推,還是立足當下的最佳選擇,似乎三分天下是劉備最好的結局。而諸葛亮也很清楚地知道,只有跨荊州益州才能一爭天下。然而,浪漫主義衝昏了頭腦,諸葛亮在整個《隆中對》中的敗筆也顯而易見。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27歲的諸葛亮顯然沒有穿透歷史的厚度,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也許只是信口而說。可是陳壽為何要把這一段加進去呢?當他寫《隆中對》的時候,蜀漢已經亡國,而歷史上所謂的荊州之軍以向宛洛並沒有實現。可是陳壽為何還是要寫?

歷史意義

很顯然,這是陳壽含蓄的批評。

諸葛亮的才能在於治戎,而非奇謀。理政之才而非治軍之能。

許多年之後,杜甫的一句「長使英雄淚滿襟」為諸葛丞相嘆息。

而不知,陳壽早就深刻指出,浪漫是無法得天下的。

司馬光沒有能理解陳壽的苦心,把這一敗筆給刪掉。在他心中,諸葛亮應該是一個完人,不忍心看到他的錯誤。

當今日我們重新回看這段歷史的時候,又如何看待諸葛亮呢?

也許,不完美才是真的人生吧。

文章來源:騰訊客戶端南閣水哥


相關焦點

  • 諸葛亮的千古一策《隆中對》,到底是哪裡出了錯?
    《隆中對》作為戰略規劃的「千古名對」,一直家喻戶曉、流傳至今。諸葛亮「未出茅廬,而三分天下」,可見其功力之深厚,的確不是蓋的。在古往今來的一片讚譽聲中,《隆中對》走過了千百年的歷程。時至今日,不斷有學人標新立異、譁眾取寵,或排斥、或貶低、或抨擊,以此來證明其「事後諸葛亮」的功力,《隆中對》遇到了不小的挑戰。
  • 諸葛亮的隆中對為何對劉備那麼重要?隆中對的戰略缺陷主要有哪幾個方面?
    而諸葛亮專為劉備量身打造的《隆中對》戰略也家喻戶曉,有人曾說諸葛亮一生兩文章,生於《隆中對》,死於《出師表》。這話固然誇張,但也說明《隆中對》之於諸葛亮,之於劉備,乃至之於歷史的意義。當年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臺之初,就以《隆中對》的方式為劉備描述出一個戰略遠景。當時諸葛亮是這樣對劉備分析天下大勢的。諸葛亮認為,自董卓在洛陽專權之後,東漢政權已形同虛設,而此時各路豪強割據一方,相互之間徵戰不斷。
  • 諸葛亮的《隆中對》和魯肅的《榻上策》,誰的水平更高?
    就魯肅來說,和諸葛亮一樣堅持孫劉聯合的主張。並且,魯肅還提出了類似《隆中對》的戰略分析——《榻上策》。那麼,問題來了,魯肅的《榻上策》和諸葛亮的《隆中對》,誰更優秀呢?一首先,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榻上策是魯肅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時,與孫權合榻對飲時,對孫權提出了的戰略規劃,由於其是在榻(一種狹長而較矮的床形坐具)上進行的對話,因此得名。
  • 諸葛亮北伐為何未能成功?《隆中對》埋藏三大伏筆
    那麼,造成諸葛亮五伐中原而不勝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這一點其實可以在諸葛亮最初為蜀漢事業所作的頂層設計《隆中對》中找到答案。這次對策不僅是一次「面試」,讓劉備對諸葛亮「一見傾心」,而且也規劃了此後劉備集團的發展原則、發展方向和具體路徑,更是諸葛亮不斷北伐的思想基礎。
  • 榻上策對決隆中對!魯肅和諸葛亮誰才是三國最強戰略家呢?
    今天想聊聊兩位名氣很響亮的人物分別是三國演義裡的魯蛇,三國志裡的溫拿,魯肅魯子敬以及以天下三分----隆中對技驚四座的諸葛孔明。話說本次比較的重點,不會是魯肅諸葛亮的人生大小事,關於兩位的生平簡介呢,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今天拿出魯肅與諸葛亮兩人身平最經典的那一份戰略簡報,做個比較。
  • 《舞蹈世界》預告片:年輕演員炫目舞動「波西米亞狂想曲」半決賽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在8月4日這一集的獨家預覽中,年輕演員陣容在「舞蹈世界」半決賽的第一輪中上演。在《舞蹈世界》第4季半決賽中的出色表現進一步提升。初級樂隊登上舞臺,表演「波西米亞狂想曲」 !在獨家預覽中。他們的舞蹈從一開始就是出色的。立刻,成為了歌曲選擇的愛好者。「波希米亞狂想曲」就是這樣的標誌性歌曲。
  • 《舞蹈世界》預告:年輕演員炫目舞動到「波西米亞狂想曲」半決賽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在8月4日這一集的獨家預覽中,年輕演員陣容在「舞蹈世界」半決賽的第一輪中上演。Young Cast在《舞蹈世界》第4季半決賽中的出色表現進一步提升。初級樂隊登上舞臺,表演David Garrett和Panic製作的「波西米亞狂想曲」 !在Disco的獨家預覽中。他們的舞蹈從一開始就是出色的。立刻,Derek Hough成為了歌曲選擇的愛好者。「波希米亞狂想曲」就是這樣的標誌性歌曲。
  • 諸葛亮「隆中對」:對不對?脫離現實的幻想,無異於鏡中花水中月
    諸葛亮和劉備的「隆中對」可謂是東漢末年時代最大的一個戰略思想,但很多人往往無法品味到隆中對之中真正的思想,隆中對在表面上是統一天下的戰略部署步驟,但在深層次思想上,隆中對卻是一個攻防思想,為何稱為攻防思想?
  • 韓信《漢中對》與諸葛亮《隆中對》:成敗關鍵,究其原因是人
    導語:韓信的《漢中對》和諸葛亮的《隆中對》是中國歷史上君臣問對的兩顆雙子星,這兩篇策論都涉及了一個共同的地點:漢中之地與關中。《漢中對》是韓信之作,內容為劉邦與韓信的問對。《隆中對》是劉備在三顧草廬時,諸葛亮與劉備的問對。諸葛亮也對當時的時局進行了分析:1.曹操之鋒芒不可爭,孫權之地位不可爭,但是可以作為戰略合作夥。2.荊州是用武之地,益州是根據地,奪天下,兩者缺一不可。
  • 新片上映 | 《波西米亞狂想曲》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波西米亞狂想曲》●上映時間:2019年3月22
  • 《爆肝工程師的異世界狂想曲》外傳漫畫化決定
    由愛七ひろ創作的輕小說《爆肝工程師的異世界狂想曲》改編而成的同名電視動畫已經播出了一話,水了半集的現實生活後男主角穿越到異世界後直接開大
  • 拉赫曼尼諾夫創作《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背景
    【新同學】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鋼琴課堂」關注。 【老同學】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內容。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是拉赫瑪尼諾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假如拉赫瑪尼諾夫所有的音樂都被世界遺忘了,最後剩下的也會是《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很多音樂愛好者通過這部作品認識拉赫瑪尼諾夫,後來才接觸他的其它作品,如《第二鋼琴協奏曲》、《交響舞曲》等等。
  • 聽一首《波西米亞狂想曲》: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弗雷迪曾說,只有搖滾樂可以讓每個人感到自己不是孤軍奮戰,愛音樂愛生活的人「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弗雷迪明亮的嗓音響起,世界仿佛都是他的。這也是為什麼在不久前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傳記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中,選擇將這次演出作為華彩片段,幾乎是對照著原版的影像資料逐幀逐秒還原,連鏡頭的角度都同步。
  • 《波西米亞狂想曲》:不夠瘋狂的狂想曲
    成本只有5200萬美金的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在全球收穫近9億美元的票房,可謂盆滿缽溢。但票房大賣並沒有遮掩這部電影的問題:銳度不夠,在還原主角人生上遮遮掩掩。2019年在國內上映的《波西米亞狂想曲》揮舞著向傳奇搖滾樂團Queen致敬的旗幟飄搖在大熒幕上,單從票房上來看,這無可厚非是一部成功將懷舊變現的影片。
  • 魯肅的《榻上策》哪裡不如諸葛亮《隆中對》啦?
    諸葛亮二十七歲,給徵戰年紀比自己還長、哪個國家我沒有去過、依然是個縣級領導的劉備出《隆中對》。——我們搞不過曹操。
  • 《波西米亞狂想曲》波西米亞狂想曲
    《波西米亞狂想曲》的特別之處,在於表現天才歌手輝煌成就的同時,細膩地敘說了這位「齙牙叔」音樂之外的「另類人生」。影片沒有如眾多充滿「正能量」的傳記片一樣,用春秋筆法「為長者諱, 為逝者諱, 為尊者諱」,編織一個激蕩人心的「勵志」故事——講述「傳主」逆勢而上,通過拼搏奮鬥戰勝時乖命蹇,戰勝先天缺陷和人性弱點,最終「王者歸來」,或「成聖作祖」,進階為人生贏家。
  • 《爆肝工程師的異世界狂想曲》主角三大逆襲事件,果然是狂想曲!
    日漫新劇《爆肝工程師的異世界狂想曲》主角鈴木一郎正在爆肝加班當中的程式設計師,原本應該在小睡片刻的他,回過神竟發現自己被放逐到了陌生的異世界,開啟了自己的人生三大逆襲事件;01後宮佳麗主角鈴木一郎現實生活中是一位遊戲程式設計師,有加不完的班,熬夜通宵是家常便飯,直到現如今
  • 波西米亞狂想曲
    包括他創作並演唱的最著名的《波西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可於文首收聽),不能說只是一個簡單的巧合。圖自 Keystone/Getty Images《波西米亞狂想曲》和皇后樂隊以及佛萊迪·摩克瑞本人一樣,在搖滾音樂史上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對佛萊迪·摩克瑞有一點了解的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感覺,波西米亞狂想曲簡直就是佛萊迪·摩克瑞對自己人生的內心獨白。波西米亞狂想曲為什麼叫波西米亞狂想曲而不是別的什麼名字,這是一個有趣而且嚴肅的問題。
  • 你好,《波西米亞狂想曲》
    他們的成名曲和經典曲目很多,其中就包括影片的名字《波希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就算你沒有因為《波西米亞狂想曲》認識皇后樂隊,那麼你總會因為《We will rock you》而認識他們。就算沒有因為《Love of my live》而認識皇后樂隊,那麼1994年世界盃的主題曲《We Are the Champions》總會讓你記住這個樂隊。
  • 三國有三份「隆中對」,有一個人沒聽,他就落了個身敗名裂的結局
    這裡所說的「隆中對」,指的是對天下局勢的分析,以及該採取的措施和將要達到的目標,當然,這種措施一般是有梟雄麾下的謀士提出來的,當年諸葛亮一份「隆中對」,被劉備驚為天人,認為天下謀士大約沒有比諸葛亮更聰明的了,然而,也不知是劉備不知道還是故意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