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生命的價值何在?懂得人生的意義,死而無憾

2020-12-27 丁小悟典

人生而應是在意義的生,人生才有價值,有價值的人生即使短暫的,也是有意義的,而無價值的人生是苟活,是苟延殘喘,是行屍走肉。

孔子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追求「道」,「朝聞道,夕死可矣。」

什麼是「道」?

「道」,石鼓文、金文中的「道」字,行字的中間是一個頭與一隻手,或一個頭與一隻腳,代表人。就字形而言,道是一個人處在十字路口的情形。處在十字路口,就要判斷行走的方向,判斷要有依據,這就是道。也就是說,道是人行為遵循的規則。

「道」作為一個哲學概念,是中國哲學獨有的思想,隱微而深奧,要想很準確地表達,是很難的。正如老子《道德經》開篇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如果「道」能說得清就不是「道」了。「道」,看起來很簡單,誰都能說一點,真要解釋清楚很難,因為它有內涵和外延太豐富了,是一個只可意會難以言說的一個哲學概念。

「道」是抽象的,無形無象,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讓人覺得玄而又玄,不可捉摸,正是因此,人們要藉助各種各樣的事物來解釋「道」的具體表現,隨形附物,但不同境界的人對「道」的理解不同,不同人群對道的理解也不同,因而解釋也是千差萬別的,但哪一種解釋都不能盡其妙。

「道」雖然玄妙,又是客觀存在的,是無處不在的。莊子說,道在螻蟻中,道在屎溺中。佛家的禪宗中講「平常心是道」,行住坐臥是禪,吃飯睡覺也是禪。借用《中庸》中孔子的話說:「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真正的道與人緊密相關,與人的生存、人的價值、人的發展相生相契。如果遠遠離開了人世間,就不可為道。《中庸》「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男女夫婦之間,就是極平常的生活,道就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即「百姓日用即道」。

朱熹認為,「道」是「事物當然之理」,既合天道,又合人道。錢穆先生也說:「因道亙古今,千萬世而常然,一日之道,即千萬世之道。」也就是說「道」是亙古不變的常理,那麼人也是可知的。《中庸》「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道」廣大而又細微,普通的男女雖然不太聰明,也能體悟道的存在。

老子和孔子都講「道」,但側重點各不相同。老子的「道」,更多的是指客觀規律,是天道;孔子的「道」,更多的強調人事,是人生的大道,是做人做事的基本遵循,是人生在世上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因而,人生不能離開「道」,一刻都不能離開,如果可以離開,說明不是道。

孔子認為,「道」也會隨著環境的改變,或興盛,或衰落,「道之將行,命也;道之將廢,命也。」孔子強調,要聞道,用心去體悟道,從而得道,更重要的是行道。

孔子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無道」的時代,禮崩樂壞, 人們不按行事,不行正道。所以,他認為是君子就應該積極作為,去挽救「道」,改變天下無道的局面,孔子也是這樣做的,所以儀封人說「天將夫子為木鐸」。

「道」是人生的大道,是人生的追求的最高境界,如果有一天達到了這樣的境界,即使很快地死去,也是生得值得,死而無憾。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立刪)

我讀《論語》之《述而篇》

【原文】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孔子說:「早晨聽到了大道,即使當天晚上死去,也沒有遺憾。」

相關焦點

  • 懂得人生的無意義才是最大的意義
    但對於一個活了大半輩子的人來說,如果口口聲聲談人生之意義,那近乎於自欺欺人的笑話。現在,人類的視野越來越深遠,沒有人不知道碩大的地球在茫茫宇宙間小得像一粒塵埃。試想想,一粒塵埃的意義在哪裡?地球這粒塵埃沒有意義,作為地球上的人又談得上什麼意義?有人會問:既然沒有意義,你寫文章又有何意義?這正是我要說的——懂得人生的無意義才是人生最大的意義。
  • 終極提問:人生的意義究竟何在?
    它說的是: 一個人如果離死亡很近, 不論死亡威脅是發生在他本人身上, 還是直接發生在他的親人或朋友身上, 他都是直接面對了生命的有限性。雖然幾乎所有人從小時候就「知道」, 人是會死的, 但畢竟「知道」與「體會」是不同的兩件事。後者, 會直接剝開生命的面紗, 讓人提早直面本該是很多年後才發生的事情。這種對於生命有限性的赤裸裸的直面, 就會帶來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 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人生的價值和意義翻成大白話就是問:人活著有什麼價值和人存在於世間有什麼意義? 這裡面的「價值」和「意義」兩個關鍵詞,需要著重地拿出來說一說。什麼是價值?想把「價值」這個詞完全弄明白,你得讀許多哲學方面關於「價值」概念多種定義的文章才能弄懂一些,一般用文字解釋文字概念會很繞,不容易理解。
  • 【新鮮人文】生命的意義
    時間的不可逆和不可停止性,讓越來越多的人去追尋生命的意義。那時候是講如何體會人生,那麼生命的意義究竟何在?你恣意揮霍,時間在流走,你細細品咂,時間也在流走。都說人生苦短,仿佛是一眨眼的功夫,1年就過去了,仿佛是彈指一揮間,10年就過去了。人的一生經得起幾次眨眼和彈指一揮間?相對於地球,對於宇宙,人的生命實在是太短暫了。
  • 不要問人生的意義,因為人生本就沒有意義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在會吃會玩活出花樣灑脫的作家蔡瀾老先生來說,人生就是吃得好一點,睡得好一點,多玩玩,不羨慕別人,不聽管束,多儲蓄人生經驗,死而無憾,這就是最大的意義吧,一點也不複雜啊。嗨,真羨慕蔡瀾老先生這樣的灑脫。蔡瀾會吃,吃出了美食家的名聲,身材微胖卻不會大腹便便。
  • 求知//《生命的價值》
    求知家園是一個語音唱響的公眾號,是目前最大的有聲讀物公眾平臺,每天原創文章不斷,涵蓋了生活中每個不同有趣的面,請點擊「求知家園」關注我們,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的延伸閱讀
  • 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繼續我的「靈魂三問」
    昨天在海灘上,很偶然參與了一起遊客溺水事件的處理,親眼目睹一條年輕的生命(逝者應該還不到30歲,為尊重生命之故,我並未進行拍照)的消亡,猶如消失在天邊的一絲微雲,給我帶來了巨大的震憾與教育。我是誰?我在哪兒?我從哪裡來?我要往哪裡去?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在哪裡?我向自己發出了一系列有關生命與人生的「靈魂三問」。
  • 年薪15萬,努力10年才150萬,人生意義何在?學會破局才會有出路
    有網友私信向我請教:年薪15萬,努力10年才150萬,天天累死累活人生意義何在?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講了我朋友的故事:朋友是一名公務員,25歲參加工作,他曾粗略估算了一下,從參加工作到退休,這輩子估計全部工資能到400萬左右。
  • 人生,漸漸懂得……(寫的好)
    漸漸懂得 歲月走過,留下斑駁無數,是愁,是嘆,終不過一紙繁華,簡單,才是享受生活的最高境界,是看透人生的智慧結晶。;生活的本真是平淡; 生活的心態是平常;生活的煩惱是計較;生活的價值是健康;生活的細節是平凡;生活的真諦是自然;生活的質量是快樂;生活的意義是美好。
  • 人生的意義 不是生命的長短 而是豐富的經歷和內涵
    人生,是個很寬泛的課題,說短也短,說長也長,這不能單單從生命的持續來考量,而要從生命的意義來分析。一個人活得再長久,但沒有做一件讓自己滿意的事,沒有做一件對社會有意義的事,那也是空活百歲,而有的人,雖然生命的時間並不長,但他做到了,自己想做的事,他留下了為人們所稱道的業績,他的人生,就是有價值的,就是有意義的。
  • 《論語》仁學體系新詮
    孔子的「一貫之道」是「仁」,「仁」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居核心、包諸德、合天人、貫內外,通透於其個體生命的成長之中,造就了至聖的人格境界。孔子「仁學」為傳統儒學奠定了基本規模和詮釋方向,對於今天重建新儒學思想體系具有正本清源、返本開新的意義。
  • 人生是一場修行,我們在這條路上如何才能找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稻盛和夫真正理解了人生是一場修行這句話的意義和價值。而他的一生就一直走在修行之路上。在耄耋之年,終於找到了心的本源:真善美!二、我們應該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人生中發生的一切事情,全都是由我們自己的心靈吸引過來塑造出來的,正因如此面對眼前發生的事情,抱什麼想法,以怎樣的心態去對待,人生將因此發生巨大變化。」有的人說,你追求什麼就會成為怎樣的人。愛笑的女孩運氣都不會差。
  • 生命的意義——願你的人生充滿陽光,笑容滿是坦蕩
    生命本沒有意義你要能給他什麼意義他就有什麼意義與其終日冥想人生有何意義不如試用此生做點有意義的事——(胡適《人生有何意義》)人生短暫,切莫虛度,做有意義的事,過精彩的人生,才不枉我們在這世上走一遭那麼怎樣的人生才算精彩呢?
  • 人的價值和意義就在於認識自己!
    在什麼時候,做相應的事,人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迷茫了。藥山惟嚴靜坐時,一個弟子跑來問:「您這是在做什麼呢?您又是在想什麼呢?」藥山惟嚴說:「我在做我應該做的,想我應該想的。」這個弟子並沒有領會老師的意思,只得帶著很迷茫的眼神走開了。當你總是關注別人的時候,就會顧不得自己的生活,你說你不迷茫,誰迷茫。一個年輕人來找惟嚴禪師,他說:「我對自己人生的意義完全摸索不到,懇請您能指導我。」
  • 《檸檬桌子》:向死而生,在生命的盡頭探尋人生的意義
    03 向死而生,在生命的盡頭探尋人生的意義每當我重刷《回憶積木小屋》,我都會因老人面對死亡和回憶以往幸福生活的畫面轉換而痛心。孤獨的世界總是那麼痛苦,用幸福來作對比的孤獨,更是觸碰到我們所有人的內心的痛點。死亡和孤獨是我們無法逃避的現實。
  • 聊一聊對生命的感悟與意義!
    張愛玲說過,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跳蚤。我們可以無視跳蚤的存在,繼續華美;也可以去一隻一隻捕捉它們,使袍子更加華美。或者,我們承認跳蚤的存在,接納它們,甚至認為它們是袍子的一部分,生命因它們的存在才變得生動。華美與否,已經變得不重要了。我不知道你們的對生命怎麼理解?或許你們有不一樣的見解。因為,我們不一樣。
  • 感悟人生的意義,活出生命的精彩
    人生的感悟無論你是否準備好,到了某一天一切都會結束,不再有朝陽東升,不再有紅輪西墜,不再有一分一秒的光陰你收藏的一切,都將留給別人。你的財富、名望和權利都將變成過眼雲煙的事情,不管你擁有的,還是別人虧欠的,都不再重要,你的嫉恨、冤讎、挫敗和嫉妒之心終將消失。
  • 「論語心解」「君子喻於義」
    論語心解裡仁篇第十六則《論語》是言說不盡的……面對這部指導人生實踐的語錄體經典,不同時代、不同身份角色的人都可以圍繞自己的生活體驗,對它做出不同的解讀。這也是我們00後的優秀學生們鬥膽來分享自我思考與闡釋的原因,我們生活的時代賦予了我們不同的人生體驗。
  • 《論語》九大處世名句,都是做人的道理!
    《論語》中記載著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匯聚古人智慧的名著。《論語》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一、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出自《論語·陽貨》。整天吃飽飯,什麼事也不想,也不做。
  • 和為合·「生命教育的價值、責任與使命」高峰論壇
    在集體論壇中,七位專家學者從各自不同的專業領域及多年的親證經歷來分享「生命教育的價值、責任與使命」的主題內容,帶領與會者進入到生命本源的高度,並落地到生活與工作之中,具有寶貴的實踐指導意義。 唐瑜凌老師和其導師團一行五人,進行了主題為《從孔子的高度看命運的改變》的分享,讓人們在《論語》中學習到了生命的意義,獲得了改變命運的方法,透過國學教育去做人的教育,從兒童到成人都可以開啟寶貴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