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米其林餐廳都會走遍世界各地品嘗各個國家的特色美食,然後以他們自己的標準來對世界各地的美食劃分一個等級,這原本就不是一個什么正規的操作,因為用一個標準來衡量世界各國的美食文化,這本身就是一個笑話,每個人的審美和口味都不同,所以米其林也自然無法代表所有人的觀點和口味,然而實際上雖然是個笑話,可是米其林卻得到了世界上很多人的支持,而且米其林的價值選擇也成為了一個飲食風向標。
對於中國美食,米其林始終就是在用一種玩鬧的態度來對待,法國人吃中餐是一個什麼樣的態度呢?對於中國餐飲文化,他們始終都在用西餐的方式去品評,倒是一些比較有特點好玩的食物成為了她們關注的焦點。在2019年的米其林標準出爐時,所有的中國人都將其當成是了一個天大的笑話,因為我們不知道米其林都走了哪些餐飲品牌,但是我們卻看到,米其林評選出來的餐廳甚至連中國人自己都沒有聽說過,而且米其林看好的餐廳,基本上在國內都很難有活路。
米其林是啥?很多人表示,這不就是一個輪胎麼?對的,你並沒有看錯,在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兩個米其林,兩個米其林其實就是一家,也就是說,其實我們吃飯的標準是根據一個賣輪胎的廠家來的,那麼這個所謂的米其林標準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或者說米其林的由來是怎樣的呢?其實這個問題說完之後大家也就知道了。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米其林是一家非常著名的造輪胎的企業,一開始的時候輪胎的確是很好賣,米其林也是賺了一大筆的錢,可是後來逐漸人們對輪胎的需求就下降了,因此這也導致米其林的產業收入下滑嚴重,眼看企業經營出現了問題,這個時候米其林適時地打出了駕車旅遊的新觀念,同時將全國各地值得一去的經典和餐廳做出了匯總,這就好比目前國內比較流行的資訊類網站一樣,將國內值得一去的好地方一網打盡,並且根據顧客需求,做出評比,其實這也就是米其林標準的雛形。後來米其林發現,這一標準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可能在那個時候也的確是缺少資訊類的平臺,於是大家都按照米其林的標準前去嘗試,這一去便發現,這米其林給出的標準還真的是不錯,於是這個米其林的標準就逐漸延續了下來,並且為很多人提供了更大的幫助。
我認為:米其林標準到底怎麼樣?其實不用我說大家也應該有個最起碼的判斷,按照米其林自己的標準來看,的確這是一個比較嚴格的機構,而且評選的時候,會根據餐廳舒適度,菜品質量以及服務和酒品搭配的質量來進行判斷,而且前前後後米其林餐廳會派專門的品評人匿名到這家餐廳消費和體驗,然後還需要經過總部的複議,最後才能決定結果,所以從理論上來說,這一套規定還是相對嚴格的,但是對於我們卻始終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米其林的所謂這些標準,看似人性化,但是仍舊存在著很鮮明的法國特點。
法國人比較注重餐廳環境,服務和酒品搭配,但是中國飲食卻跟這些標準沒有什麼必然的關聯,除了菜品的質量外,可能中國人更加關注的就是比較實際的東西了,比如說價格,或者說是否能跟朋友們之間玩得盡興,這些都是中國食客們關注的焦點,總體上來說,米其林說白了就是一個法國標準,它從根本上就沒有去考慮清楚各國人們的風俗和飲食特點,因此這個標準根本就是一個笑話。
近些年我們可以看到,前一年米其林給日本壽司之神頒獎,第二年就給壽司之神的星級給撤了,而理由竟然是這家餐廳不親民。但是我們卻都知道一點,那就是一個人已經將壽司給做到了極致,你又怎麼可能保證讓每一位普通民眾吃得上,而且按照米其林的標準這一點都沒有違背米其林的宗旨,所以對於米其林的星級評選,如今大多數人都選擇無視。其實美食是一種非常深遠的文化傳統,這個文化傳統不是任何一個標準可以評價的,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一個標準都無法將中國飲食描述的清楚,知道這一點其實也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