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之前是一個造汽車輪胎的,後來米其林兄弟有了一個奇思妙想「在世界各地收錄知名餐廳,帶動人們駕車旅行,從而消耗汽車輪胎,帶動汽車輪胎產業。」可以說這個想法是非常棒的,但他們並沒有想到因為米其林紅色寶典對老外的實用性,可能賣書已經成為他們另一個產業。
目前米其林紅色寶典在世界各地都收錄了很多餐廳,所以米其林寶典也成為外國吃貨尋找美食的必備書籍。但令人困惑的是中國菜號稱世界三大美食王國於法國菜,土耳其菜齊名,但在中國的米其林星級餐廳還很少。
那麼為什麼米其林星級餐廳在中國這麼少呢?目前在大陸被收錄在米其林紅色寶典的中國城市只有上海,廣州而已。顯然更多有地域特色的食物,如四川,湖南,西安的美食並沒入米其林的「法眼」。
為什麼會這樣?我們可以瞧瞧米其林評價一個餐廳食物是否能被收錄的條件。米其林在評判一個餐廳的指標有6個:原材料的素質、不同味道是否很好地融合、烹飪技術、烹飪的創新性、是否物有所值、烹飪一致性。
其實我們可以看出這些標準都是很符合西餐烹飪,也就是說這些標準並不符合中國菜。就舉個簡單的例子,米其林講究的烹飪一致性,在西餐中你今天在義大利吃了義大利麵,明天在美國吃到的義大利麵也會一樣,這就是烹飪的一致性。
而造成這種一致性的原因是:外國廚師在烹飪食物時會完全按照菜譜來,在對調味品的使用上還會用到溫度計、天平、茶勺等工具,所以在食物味道上會一樣。而在這方面中國菜烹飪廚師完全不會按照菜譜來,講究經驗火候等等。由此可見米其林的標準並不適合中國菜。實際上我們之前說過並不是中國菜不符合米其林的標準,而是中國菜的標準已經超越了米其林標準。
可笑的是,米其林依然沿用西餐的標準來評判一家中餐廳是否符合米其林餐廳標準。就像有網友說道的那樣:中國菜不是西餐,米其林依然用西餐那一套標準來衡量中國菜完全是一個笑話。
米其林星級餐廳為什麼在中國這少?我們還可以看看米其林是怎麼說的,在米其林官網上有一句話:凡是被米其林收錄的城市,說明這個城市的餐飲已經和國際接軌。意思就是說在大陸除了上海和廣州之外,其他城市的餐飲並沒有和國際接軌。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除了上海和廣州之外在中國不同城市都有不同的飲食,比如成都菜,西安菜,北京菜等等不同的口味,不同的食材處理。而且高檔中餐廳的數量也不少(根據2017法國《La Liste》指南,中國高檔餐廳已經名列世界第二)。只是米其林理解不了中餐的餐飲文化,他們依然站在西餐餐廳的標準上衡量了中國菜、中餐廳,他們根本不了解中餐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