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明代中葉,始名張么店子的地方演繹成一個集鎮,世事滄桑,文井老街至今保留著明清建築風格,古樸厚重,恬靜素雅。
涼水井冬暖潤膚,夏涼沁心;鳥龜橋橫跨埝溝,古樸生動;帥公館新街的川西建築風格古樸典雅,融今匯古,青春煥發。
這裡政通人和,百姓安居;這裡千綠百紅,生機勃勃。
這裡是一片古老神奇的土地,這裡是一個富饒美麗的地方。
2012年,新津縣文井鄉圍繞建設「幸福新津」總體目標和「一核兩化五提升」發展戰略,繼續按照「田園農鄉,幸福文井」的定位,深入推進「整鄉推進」戰略,加快新型社區建設步伐,全面啟動一般場鎮改造、林盤整治,打造「一園五基地」,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精品農業、高效農業,抓住文化產業大發展的契機,大力發展有益群眾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動,積極開展社會建設,建設和諧幸福文井。
做好產業 全力打造「一園五基地」
「按照成都市委『五大興市戰略』,我鄉結合現代農業功能區定位,走出了多樣化的發展道路,打造『一園五基地』,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精品農業、高效農業,務求做到產業倍增。努力構建『一村一品』,力助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新津縣文井鄉黨委書記曾學堯向記者介紹,按照現代農業示範園功能定位,結合張場社區,文井鄉重點打造2000-3000畝現代農業示範園。同時,文井鄉還依託現有科聯種業玉米制種項目,打造5000畝中國南方最大的機械化玉米制種基地,實現玉米種業產供銷一體化經營,並依託民生公司打造泡菜種植基地,形成玉米制種——農戶返租種植蔬菜——龍頭企業深加工的模式。圍繞發展「生態農業」,文井鄉將李柏村500畝野菜種植基地打造成生態品牌,並實現了農超對接。在張場社區,文井鄉還逐步改造現有1200畝水產養殖基地,打造新津縣最大的特色水產養殖基地。另外,該鄉依託西河大米優勢,在大明村建設了1000畝優質糧油基地。成新蒲快速通道的通車,更給文井鄉這個以農業為主的地方帶來了高速發展機遇。在玉龍村,文井鄉建設了1000畝「王老吉」菊花種植基地,共同打造文井吳店現代農業園。
力助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文井鄉大力培育專業合作組織。該鄉鄉長徐建文介紹,圍繞文井鄉產業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該鄉進一步發揮「龍頭帶動」效應,培育、發展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和合作經濟組織,不斷提高生產的組織化程度,並鼓勵龍頭企業或各種經濟組織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延長產業鏈,走產供銷一條龍、農工貿一體化的路子。
立足農業,文井鄉更是探索出一條推動一二三產互動的路子。該鄉利用成新蒲快速通道和新沙路建成的契機,立足 「一園五基地」,結合林盤改造,大力發展旅遊觀光農業。該鄉堅持「個性化」、「精品化」發展思路,充分挖掘農業文化和鄉村民俗文化,以特色農產品基地為載體,積極探索花果採摘、果樹認養、家庭農場等農事體驗度假活動,發展旅遊觀光農業。圍繞「特色餐飲」目標,文井鄉大力發展 「麻婆豆腐」、「文井雞」、生態野菜等特色餐飲,積極創建較有檔次、功能齊全的餐館。以農業產業基地為依託,引導發展一批以具有田園風光、特色農業為主的鄉村旅遊業景點,大力發展集觀光農業、綠色消費、生態旅遊、科普體驗、文化互動為一體的鄉村旅遊業,吸引周邊地區的遊客前來旅遊觀光,帶動農村服務業發展。
做靚城鎮 帥公館、張場各具特色
2004年,文井鄉抓住集鎮建設年的機遇,著力抓好小集鎮建設,大力推進「三個集中」,新建了長400米、寬24米,投資1000餘萬元的帥公館新街,著力打造新津「川西民居第一鎮」。
新街建成後,帥公館形成了具有濃鬱川西民居特色的集居住、商貿、餐飲、服務業為一體的商業網點,新增鋪面200間、16000平方米,小城鎮人口新增500餘人。如今的帥公館,新街兩旁栽滿了銀杏樹,綠樹成蔭。古樸、典型的川西民居風格,被無數遊客譽為川西平原上的一顆明珠。
相比帥公館的古樸,張場新型社區則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以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為最終目的,建設成高標準、高質量、「以人為本」的住宅小區。2009年,文井鄉成功引進了社會資金1.2億元,完成了張場新型社區統規統建房建設。2011年3月,文井鄉被成都市確定為24個「整鄉推進」試點鄉鎮之一。按照兩年完成任務要求,文井鄉想方設法,多方尋找投資商參與張場新型社區二期建設。2011年8月,該鄉成功引進新築投資有限公司資金6300萬元,參與張場社區二期建設。目前,一號地塊主體已全部完工,正在進行場平施工前期工作;二號地塊已開工,全部項目預計2012年底完工。
如今的張場新型社區,色彩和質感有新意,立面造型新穎、美觀、協調,處處彰顯著現代化、信息化和生態化,並注重經濟性和實用性。現在,該小區內已居住了2300餘人,配套設施十分完善。
「今年,我們將完成場鎮沿江街風貌改造工作、汙水末端管網建設工作、綜合市場改造工程等。」 曾學堯介紹,2012年,文井鄉將按照提升城鄉建設水平的要求,圍繞一般場鎮改造工作,重點抓好場鎮風貌改造、小區建設、市政配套等項目,改善場鎮環境,提升場鎮形象。目前,文井鄉已完成場鎮風貌改造規劃,已經進入建築施工設計階段,場鎮汙水支管網接入工程也正在進行之中。
做實民生 奔向富裕和諧優美之鄉
2012年,文井鄉將強化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並積極抓好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用好用活村公資金,著力改善村級基礎設施,爭創國家級生態鄉鎮,著力改善群眾生產和生活條件。
據統計,文井鄉場鎮人口已近5000人。進一步健全居住區建設和管理工作機制,加大農民集中居住後的就業創業工作,強化公共服務,豐富文化活動,則成了文井鄉民生工程的大事。
今年開始,文井鄉將充分利用村級便民室,將公共服務進一步下移至村,將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並有針對性地加大對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培養新型農民,並適當引進勞動密集型、無汙染的輕工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進一步規範和完善張場新型社區農民創業就業園建設,解決群眾集中居住後的就業問題。同時,將充分發揮黨組織在農民集中居住區管理中的作用,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到居住區管理中來,增強群眾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能力,切實加強農民集中居住區精神文明建設。另外,還將豐富文井鄉文化活動中心的活動內容,充分發揮鄉文化站的作用,以「百姓故事會」為載體,引導群眾開展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依託鄉老年體育協會,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大力繼承、發揚傳統文化,促進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
瞄準「田園農鄉,幸福文井」,文井鄉正以更加奮發的精神、有為的心態,力爭早日將一個富裕和諧、環境優美的田園農鄉、幸福文井展現在新津縣的北大門面前。
成都晚報記者 蘭大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