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成語】三復斯言(sān fù sī yán)
【解釋】三復:多次反覆。斯:此。反覆體會這句話。
【示例】宋·蘇軾《答畢仲舉書》:「三復斯言,感嘆無窮。」
【原文】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成語】不得其死(bù dé qí sǐ)
【解釋】指人不得善終。
【示例】宋·王楙(mào)《野客叢書·周顗(yǐ)處曖昧召禍》:「人不可自處於曖昧之地,而況立朝於危疑之際尤為難事,稍有間隙,性命不可保,其可明開禍隙以示人哉?宜顗之不得其死也。」
【原文】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成語1】一仍舊貫(yī réng jiù guàn)
【解釋1】一切按照舊例行事。
【示例1】《晉書·殷仲堪傳》:「謂今正可更加梁州文武五百,合前為一千五百,自此以外,一仍舊貫。」
【成語2】言必有中(yán bì yǒu zhòng)
【解釋2】話都能說到點子上。
【示例2】《周書·武帝紀上》:「世宗每嘆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原文】子曰:「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成語】升堂入室(shēng táng rù shì)
【解釋】升:登上。古代宮室,前為堂後為室。原意為:子路學習雖有成就,但還須更進一步。升堂比喻剛剛入門,入室比喻更高境界。後比喻學問和技藝深得師傳,造詣精深叫「升堂入室」。
【示例】晉·葛洪《抱樸子·極言》:「性篤行貞,心無怨弍,乃得升堂入室。」
【拓展】亦作「登堂入室」。宋·吳坰(jiōng)《五總志》:「如徐師川(俯)、餘荀龍(爽)、洪玉父(炎)昆弟、歐陽元老,皆黃(庭堅)門登堂入室者,實自足以名家。」亦作「入室升堂」。明·徐霖《繡襦記·正學求名》:「效先儒入室升堂,諸人鑿壁懸梁。」
【原文】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成語1】過猶不及(guò yóu bù jí)
【解釋1】凡事做過了頭,就像做得不夠一樣。謂行事須恰如其分。
【示例1】唐·韓愈《改葬服議》:「儉之與奢,則儉固愈於奢矣,雖然,未若合禮之為懿也,過猶不及,其此類之謂乎。」
【成語2】有過之無不及(yuǒ guò zhī wú bù jí)
【解釋2】謂對比起來,只有超過,而沒有不如的地方。
【示例2】宋·楊萬裡《靜庵記》:「予時亦以省試官待罪朝廷中,目睹盛事,謂景伯十年鳳池,名位視其父有過之無不及者。」
【原文】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成語1】鳴鼓而攻之( 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
【解釋1】大張旗鼓地討伐。
【示例1】《舊唐書·敬宗本紀》:「播自掌鹽鐵,以正入錢進奉,以希寵固位,託稱羨餘,物議欲鳴鼓而攻之。」
【拓展1】亦作「鳴鼓而攻」。明·陳汝元《金蓮記·搆(gòu)釁》:「先生須索鳴鼓而攻,免使得罪聖門名教。」
【成語2】群起而攻之(qún qǐ ér gōng zhī)
【解釋2】攻:指責、攻擊。大家都起來反對他。
【示例2】宋·楊萬裡《李侍郎傳》:「自古官官之盛衰,系有國之興亡。其盛也,始則人畏之,甚則人惡之,極則群起而攻之。」
【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成語1】一日之長(yī rì zhī zhǎng)
【解釋1】言比別人年齡稍大或資格較老。
【示例1】《梁書·武陵王紀傳》:「自獯(xūn)醜憑陵,羯胡叛換,吾年為一日之長,屬有平亂之功。」
【成語2】喟然長嘆(kuì rán cháng tàn)
【解釋2】喟然:嘆氣的樣子。因感慨而深深地嘆氣。
【示例2】馮衍《自論賦》:「時莫能聽用其謀,喟然長嘆,自傷不遭。」
【成語3】沂水春風(yí shuǐ chūn fēng)
【解釋3】沂水:水名,源出山東曲阜縣東南的尼丘,流經曲阜、兗州合於泗水。孔子出生地。謂孔學的教益,師長的薰陶。
【示例3】《兒女英雄傳》三九回:「人生在世,既作了個蓋世英雄,焉得不短如春夢!這位霸王果然能照我家子晰公一般,領略些沂水春風樂趣,自然上下與天地同流了哇!又怎得會短如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