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示:點擊上方↑↑↑藍色小字可立即關注臺灣電影發布的訊息
電影《翻滾吧阿信》主要在臺灣東部的宜蘭拍攝,在宜蘭的舊市區裡,隨時會見到清朝、日治時代的建築物,無論是「昭應宮」、「臺灣銀行」……等,皆為目前臺灣地區少見保存良好且具特色的古蹟以及歷史建築。下面,就讓我們把視線轉移到宜蘭的特色古蹟建築上來吧!
昭應宮
宜蘭昭應宮建於清嘉慶十三年(西1808年),至今已有200餘年歷史,主祀神祇為庇佑海上眾生的媽祖,在初建時原為面向大海,到清道光年間改建為三殿式廟宇,方位也在此次改為面山,相傳是為改變文運,成為臺灣少見面山的媽祖廟宇。昭應宮雖然歷經多次修築,但廟宇中的裝飾工藝依舊保持原貌,精緻的龍柱、青獅及壁堵皆相當具有特色,廟中尚保有清道光年間的「澤覃海宇」古匾,並經評定為三級古蹟,是當地擁有崇高地位的廟宇。
◎1960年代的昭應宮
◎昭應宮是臺灣少見的面山媽祖廟
◎宜蘭昭應宮為臺灣三級古蹟
盧纘祥故宅
宜蘭頭城鎮的盧氏家族為當地首富,其中又以盧纘祥最為出名,現今的頭城鎮還有一條名為「纘祥路」的道路。清朝時盧家即擁有進出口貿易的十三行郊,是為頭城鎮中最大的行郊。盧宅為混合式風格建築,佔地面積相當遼闊,日式的屋頂上設有西式的老虎窗,牆身以洗石子與白色面磚組成,建築主體正面並建有迴廊,看似主體為和洋風格,牆角及臺基卻為閩南式的櫃檯腳,多樣化風格更顯特殊。
◎舊時盧宅
◎盧宅院前池塘
◎盧家院子
臺灣銀行宜蘭分行
臺灣銀行有115年歷史,許多分行的建築也是具有歷史價值的古蹟建物。宜蘭分行更是臺灣銀行於日據時代首批成立的七家支店之一,在宜蘭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臺灣銀行舊貌
◎臺灣銀行宜蘭支行建於1899年
第一代臺灣銀行宜蘭出張所,建於1899年,為古典樣式之磚造一層樓建築,該建物因戰爭之故毀損,故於1949年重建為鋼筋混凝土造,屬初期現代建築風格的三層樓辦公廳,擺脫了歷史樣式之束縛,著重實用功能,外觀形式簡潔、裝飾少,以平頂及窗帶強調水平的連續性。簡潔的風格,反映出當時建築特色。
◎臺灣銀行宜蘭分行目前已改為宜蘭美術館
吳沙故居
蘭陽地區在早期是片荒蕪之地,吳沙為開發宜蘭的重要功臣。當年宜蘭蠻荒未闢,吳沙率漳、泉、粵三籍漢人來此開墾,初始與噶瑪蘭人常起爭端,後來流行天花疾病,吳沙以藥救助他們,使噶瑪蘭人心生感激,大家終於和平相處,奠定開蘭之基,故被尊為「開蘭第一人」。
◎開蘭第一人—吳沙故居
他選擇在四城這裡建了一座三合院,而後吳家後代的子孫也都在這片土地上努力,對宜蘭開發貢獻功跡卓著。
◎吳沙頭像
目前吳沙故居已經改為公廳了,而其中掛著吳沙的畫像,和地方名流所賜的牌匾,駐足於此還真有那種開墾時的簡樸感覺,黃色的牆壁,和木質的桌椅及神桌一切都是那樣的樸實。
◎吳沙故居內景
宜蘭舊監獄──藍色餐廳
宜蘭舊監獄原名叫「臺北刑務所宜蘭支所」,建於公元1896年,1947年才改為宜蘭監獄。藍屋建築為日式木造建築,全屋沒有用任何一根釘子,完全是以卡榫相連技術,蓋起這棟檜木老屋。
◎藍色餐廳以檜木建造
這樣的監獄建築,以藍色木板拼出長飾條,日治時代的藍白搭配也許是要給人平靜的感受吧。隨時間變遷,藍色長木板與白色窗框,看著倒有幾分異國風味,像極了希臘愛琴海的藍白色風情。
◎監獄改建的藍色餐廳
那時的監獄現在已經變成了藍色餐廳,由於要保護百年建築, 所以藍屋餐廳的廚房並不設在屋內,而是在後方新月廣場的一處空間改為廚房。這樣的特色,吸引了很多慕名而來的遊客,體驗完全不同的時空氛圍,而時間,帶給這間藍屋太多有趣的變化。
◎藍色餐廳內部陳列浪漫古典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歡迎關注我們
掃描下方二維條形碼,即可訂閱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