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幹不下去了,電商也不景氣了,想創業該走哪條路呢?

2020-12-26 安聯的小王

這些年我國的經商環境確實大不如前了,實體店創業者表示:租金高,生意難做;電商創業者表示:競爭壓力大,小賣家根本競爭不過那些大賣家。確實,近幾年實體店難做,電商行業也不景氣,那麼想要創業的人該如何選擇呢?

我們先來談談實體店和電商這兩大行業。

第一,實體店行業。現在實體店的店面租金很貴,在好一點的地段可能一個月好幾萬的租金;而在一些偏僻的地方每月還得要4-5千的租金。所以,實體店現在如果一個月每月上萬的營業額估計難以為繼。

再者,這些年實體店受到電商行業的打擊也比較大。比如服裝行業,現在大家都喜歡網購,刷刷手機就可以買到自己心儀的衣服,不用再像以前那樣逛很久才能買到自己喜歡的衣服。但這樣也讓這些實體店的商家帶來了經濟上的打擊。

第二,電商行業。在電商行業發展迅猛的這幾年裡,給許多人帶來了新的創業機會,也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很多人紛紛開起了屬於自己的網上店鋪,大大降低了創業的成本。但隨著入駐電商的商家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大,現在沒有一點資本,想要從一個新店做大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而前些年才真正火起來的跨境電商在今年也遇到了危機。因為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目前有一些國家封國,無法進口,這讓許多做跨境的賣家接不到訂單。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想要創業人又該作何選擇呢?

在我看來,目前國內市場競爭壓力大,但這並不代表著沒有機會。既然選擇創業,那麼這其中多多少少都有風險,如果你只是一味地聽別人說今年的生意難做,沒人買東西。那麼你永遠也無法成為一名創業者。

就像我國在疫情爆發的時候,除了醫護人員和基層保障人員在日夜不停地工作之外,還有一部分人的工作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反而還比以前更好。這部分人就是自媒體工作者。

自媒體工作者就是通過網際網路發布一些文章、視頻等來獲得用戶的關注,從而獲得一定的收益,比如口紅一哥李佳琦。他靠直播賣貨,在疫情期間對他的工作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影響,他可以正常直播做生意。

另外,雖然說現在生意難做,但依舊有人做得很好,賺得盆滿缽滿。馬雲不是有句話嗎,叫「不是生意不好做了,而是你的生意不好做了」。其實,想要創業,根本不是行業領域問題,而是我們自己的眼光,可能發現了新的事物覺得有發展前景,那就好好把握機會吧。

一個真正有能力的創業者,從來都是不懼怕,只會努力、勇敢地往前衝。但如果經過分析,當下生意不好做,確實是客觀因素大於主觀因素,那麼在選擇新的商機時,建議也要根據自己當前的情況、資源、優勢,進行針對性選擇,不可盲目出擊。

相關焦點

  • 深圳好多倒閉的實體店,電商和地攤雙重夾擊,房租不降倒閉的更多
    年前下來那幾個月很少活幹現在有大把的活等著他們去幹。位於深圳坂田某城中村的,一個賣衣服的大品牌倒閉了。另外一個老闆接手要進行重新裝修。因此朋友把這單生意接了下來。從朋友口中得知這家賣服裝的實體店。從前年就開始做促銷了。可能選擇的位置不太好生意太差了。即便是大品牌,也經營不下去。
  • 電商崛起,實體店輸在哪裡?2021年起,實體店又該如何反敗為勝?
    跟實體店相比,網店有它自己的弊端。我們到實體店消費能親手觸摸到產品,更加真實,而網店的一大缺陷就是消費者只能通過文字和圖片了解產品,沒辦法觸摸到產品本身。 就算是這樣,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慢慢習慣了網購,你有沒有想過是什麼原因?
  • 電商幹敗實體店,人工智慧讓工人失業,大勢所趨,何罪之有?
    對於失業就個人而言就是想如何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能夠適應社會。對於國家,就是如何妥善將低端勞動人民轉移到其它生產勞動活動中。中國比美國,日本科技發達嗎?中國電商比他們搞的早嗎?電商的科技含量高,美國,日本搞不出來嗎?都不是,各國都在考慮民生問題,努力提高就業率,不是利用科技使人失業。
  • 大逆轉:逼死實體店的電商卻爭搶開實體店,傳統的實體店未來5年一定會贏!
    不止他們電商二巨頭,底下的小弟也沒放過實體店,文章開頭的噹噹就是一例,高調宣布3年內要開1000家實體書店;膜法世家創始人黃曉東也說明年將在現有實體店的基礎上增開多家實體店;茵曼也在布局線下零售網絡,5年內開10000家實體店;還有御泥坊、阿芙精油……看來實體店不但要復甦,而且變成了一個聚寶盆啊,要不電商無論巨頭還是小弟都來湊湊熱鬧呢
  • 創業道路千萬條,幹撒都別去開店,推薦這3條路,都比開店強!
    實話講,通過開店來創業其實是一條非常難走的路,尤其是開實體店,前2天,我們小區旁邊的那家水果店轉讓了,面積只有30多平,一個月租金6k,一個中年婦女一邊帶上小學的孩子一邊開水果店!家裡的男人不管事,整體就是嫌七嫌八的!
  • 為什麼日本實體店幹掉電商,中國電商幹掉實體店?
    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商業能抵擋得住電商經濟的衝擊呢? 日本的商場都擁有十分人性化的服務體驗,以東京為例,東京的百貨商店位置集中,因此安排一天專門用於「購物血拼」是最合適的方案。大部分商場從上午10點或11點開始營業,閉店時間為晚上8至10點。達人們會選擇在開門時間進店,上午購物的積分可以在商場頂層「大食代」換取免費午餐,節省一筆不小開支。
  • 實體店衰落,到底是電商造成的,還是高房價造成的?不能看表象
    現在來說說實體商鋪為什麼幹不過電商,直接從兩者對立分析,永遠走不出圈圈,即所謂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在兩者之外找根源吧。如今一個小電商團隊,可做幾千萬、幾個億的銷售流水,讓實體店望塵莫及。第一、普通民眾的實際購買力趕不上通貨膨脹率。
  • 電商「終結」了實體店?現實告訴你,這幾個行業電商永遠無法取代
    不像實體店只能服務半徑10公裡左右,電商銷售擴大直徑,面對全方位的客戶,是實體店無法比擬的。實體店的商品有限,遠不及網上所能提供的豐富多樣的樣品。受店面限制,此次展示的商品不多,與電商平臺相比並不是一個數量級。 電子商務依賴於網頁,理論上顯示類別無限,無論暢銷與否,只要客戶需要,總能找到。電子商務平臺允許更多的小眾產品在網上賣得很好。展示長尾巴。
  • 人到中年該不該創業
    雖然不像年輕人有太多選擇的機會,卻有著堅定的目光和前行的方向。我們有了更強的責任感,卻也隨之而來的也有了更多負擔。很多中年職場朋友,都會碰到一個難以迴避的問題:是該繼續工作,還是去創業,完成心中的夢!想要知道自己是否該去創業,首先要弄清兩個問題:第一,我對目前的工作滿意嗎?
  • ATT配倉寶提供創業商機 讓你創業路上不孤單
    近年來,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思想浪潮下,越來越多的人厭倦了朝九晚五、兩點一線的生活,開始走上了創業的道路。但創業不是你有激情就可以的,還需要有一定的資源,所以,創業的道路並不平坦,很多人也並沒有獲得成功。
  • 深圳,實體店倒閉越來越多了,電商是實體店唯一的死對頭
    電商已經幹掉了實體店,讓數億實體店從業人員失業從此走向貧窮。商場百貨步行街冷冷清清的不見人影,一個朝氣蓬勃的社會景象一去不復返,難道一個社會需要的就是這種現象嗎。一個國家只有實體經濟和科技經濟才是強國興邦的根基,這十年來電商一業興旺,而導致了現在的百業衰敗(有個大致數據,電商成功了只提供不到六千萬的就業率,但電商幹掉了實體店卻讓數億實體店從業人失業,)為什麼歐美國家包括日本都抗拒電商,因為電商的成功必然會讓更多實體店從業人會失業。窮人是渺小的,多一個少一個確實無關緊要,但整體的窮人卻是社會的基礎,沒有窮人誰都活不了活不好。
  • 更學教育:電商創業與實體開店創業哪個更好?
    創業已經成了時下的熱詞之一,比較打工而言現在大部分人都是願意自己創業的,但是創業卻不知道幹什麼。其實可以選擇實體創業或者是電商創業的,二者相比較,實體創業成本是比較高的,很多創業者在這兒就望而卻步了。與其這樣,為什麼不選擇電商創業呢?電商創業比較簡單,開店成本也比較低。
  • 電商+勤勞,貧困戶周文婕一家人的創業之路
    周文婕的大女兒李運會說:「我們店都是媽媽掌主權,我和弟弟是輔助,我們這個電商驛站,線上和線下一起銷售,在實體店裡,弟弟就負責收銀,在網上看一下線上訂單和下單情況,因為我媽媽本身以前腳經絡受過傷,是四級殘,走路不太方便,所以送貨、進貨都是我負責,每天忙起來也是很開心的,因為有錢賺,我們全家人是特別開心。」
  • 實體店和電商旗袍店相結合,讓旗袍定製銷量翻倍
    實體店和網上旗袍店相結合,讓銷量翻倍一雙巧手打造實體旗袍店原來劉菲菲不是專門的科班出身,對於服裝卻是她打小的興趣。扎「羊角辮」的時候就開始和媽媽搶縫紉機了,不滿意媽媽給自己做的衣服中規中矩,總得親自做些「手腳」,貼上片花,弄個圖案什麼的,穿到學校去,引來一片驚奇,「虛榮心」才得到滿足。長大後的劉菲菲在職場裡轉了一圈後,決定做自己喜歡的服裝,在奉賢路上開了一家天依服飾店。最初,她也不敢大賣自己設計的衣服,只是從外貿服裝廠裡進來一些貨,自己做的中式衣服掛在那裡,有一搭沒一搭的。
  • 大量實體店迎來「倒閉潮」,老百姓的日子不好過啊!
    走在城市的街道上,會時不時地看到一家家商場掛出閉店清倉大甩賣的牌子,然后里面的商家撤櫃,整個商場或改造或倒閉!我國的實體店生意是越來越不好做了,縱觀那些曾經在國內火得一塌糊塗的各種品牌服裝店,比如貴人鳥、德爾惠、真維斯、拉夏貝爾等等,都因為生意不景氣而深陷困境,如今已經物是人非。不知從何時起,很多實體店的老闆都抱怨,近年來的生意不好做了。
  • 明明是降維打擊,為何母嬰電商弱於實體店
    眼看年輕一代消費水平異軍突起,無論在哪方市場,90後都有一定的話語權,而隨著他們的身份升級,這屆90後寶媽能把幹不過實體店的網際網路母嬰盤活嗎?當精緻主義遇上四腳吞金獸在母嬰領域,實體店佔有絕對優勢的局面正在悄悄發生變化。琳琳是一名94年的新手媽媽,臨近雙十一,她的購物車裡全部都是母嬰用品。
  • 實體店結合電商模式該怎麼運營?
    如今新零售當道,巨頭們紛紛回歸加碼實體商業,曾經專注於線上市場的品牌們也開始走向線下,妖精的口袋、網易考拉、當當網、天貓國際、keep等各業態品牌紛紛試水實體店,集體開啟線下擴張之路。線下實體店到底該怎麼運營?不論什麼行業,模式是線上還是線下,只要找準自己的方向,用對經營模式都能在自己的領域有所發現和發展。
  • 馬雲猜得沒錯,傳統電商也難做,它的出現,實體店「翻身」有望
    近些年來網際網路行業不斷發展壯大,隨著電商平臺的崛起,實體店的生意也一天不如一天。大街上隨處可見那些旺鋪出租的告示,不少商家直呼生意不好做。然而很多人都將實體店生意難做的原因歸結到電商,接連關閉的實體店生意不好,真的是因為電商平臺的崛起嗎?為什麼在日本實體店就能夠成功打敗電商呢?其實日本主要靠的就是信譽2字。
  • 巨頭紛紛回歸線下,那麼實體店到底該怎麼運營?
    商鋪長時間不能盈利,沒人再做下去了。同質化競爭激烈,新的商鋪不斷出現。現在開實體店的人越來越多,同行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再加上來自電商的強力競爭。這讓實體店的經營利潤越來越低。更糟糕的是,現在開發商不斷的造房產項目,往往是把底層作為商鋪來出租,越來越多的商鋪進入市場。
  • 便利店被社區團購偷襲,大量實體老闆將消失,不想淘汰有3條路!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變局,實體商家又該何去何從呢?請看下面的內容。1、社區團購來襲2、智能化零售來臨3、實體店未來的方向一在正常情況下,一個小區10000人,周邊就會有2-4家便利店,雖然有競爭,每家店都不愁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