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肚臍鼓包,父母一刀劃開「放氣」:家長一定要了解這三個問題

2020-12-22 悅好月子中心

隨著天氣一天天的涼爽起來,寶媽奶爸每天晚上都要醒無數次給孩子蓋小棉被,以防寶寶的小肚子受涼。

當父母的對蓋肚子有著令人感動的執著, 因為在很多家長的意識中,小寶寶肚臍一定要蓋好,要不然會進風,進風了孩子就要著涼拉肚子!

不過,肚臍眼真的會進風嗎?真的會「受涼」拉肚子嗎?

今天小康君就和大家說道說道!

肚臍眼真的會進風嗎?

要想知道肚臍眼會不會進風,首先要知道肚臍眼究竟是怎麼來的。

在胎兒期,臍帶將媽媽和胎兒連接起來,胎兒依靠臍帶獲取生命所需營養,直至寶寶出生臍帶才會被剪斷,之後剩下的會自動脫落,留下一個「符號」,這就是肚臍眼。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肚臍眼類似於剪斷臍帶後留下的一塊疤痕。它不是一個洞,不連內臟,也沒有連著腸子, 它就是單純的一個「疤」。

(圖片來源:網絡)

死路一條的肚臍眼,自然沒有「門」,沒有門自然無法進風!

可是孩子肚子「受涼」後的確會拉肚子呀,這又是怎麼回事?

因為腹部受涼,可能會刺激到腸道蠕動,從而導致腹瀉。這並不是肚臍眼受涼,而是整個肚子受涼才可能導致的結果。

此外,除了腹部受涼,常見的輪狀病毒、諾如病毒感染、飲食不當等也會導致孩子腹瀉。所以如果孩子出現腹瀉症狀,還需找準原因,可不能盲目給腹部保暖耽誤了病情。

肚臍護理重點:

肚臍眼不會進風,但腹部受涼孩子的確會腹瀉,所以晚上睡覺時家長要給孩子做好腹部保暖工作。

除了肚臍眼會不會進風,寶媽奶爸們想必還有很多問題,比如為什麼肚臍眼形狀不同?肚臍眼中的「泥」究竟是什麼?肚臍眼可不可以摳……各位寶媽奶爸接著往下看!

肚臍形狀為什麼都不同?

如果你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每個人的肚臍眼都不大一樣,雖然只是一個坑,但它「坑」的千奇百怪,有的只是淺淡的一道痕跡,有的像黑洞漩渦,有的像長了一個小肉瘤……

對於肚臍眼形狀,小康君曾聽到一位寶媽說肚臍眼好不好看,與醫生臍帶打結手法有關。

那是不是打個蝴蝶結肚臍就能長的更好看呢?當然不是啦!

肚臍長成什麼樣,取決於臍帶傷口的癒合效果。如果臍帶癒合快,肉長的比較著急,就會形成凸肚臍眼。

(圖片來源:網絡)

除了以上肚臍形狀,如果孩子的肚臍是這種,家長就要注意了!

注意這種肚臍形狀:

(圖片來源:網絡)

這種叫做臍疝,是因為孩子臍部的腹壁肌肉還未封閉,當孩子腹部用力、腹部脹氣、頻繁哭鬧時,小腸從未封閉的臍部凸出到皮下,形成高於腹壁的凸起物。一般等到孩子平靜後,這個包塊就會消失。

隨著寶寶的生長發育,腹壁肌肉逐漸封閉,臍疝自然就會消失。大多數嬰幼兒臍疝在2歲內可隨著腹壁增強而自愈。

小兒臍疝本身不是什麼大問題,家長不要過於緊張,也千萬不要手忙腳亂,自作主張給孩子「放氣」!

曾經就有一對夫妻,看到一個月大的寶寶肚臍鼓了個包,就認為裡面有氣體。奶爸直接找來一個刀片在寶寶的肚臍上劃開了一個小口,想給寶寶「放放氣」。誰知孩子的小腸順著破口噴湧而出,險些喪命!

(新聞來源:中國新聞網)

怎麼就敢拿刀往孩子身上割?如此無知的父母也真的少見!

在這也跟各位寶媽奶爸提個醒,臍疝一般在孩子平靜後就會消失,如果孩子疝氣突然變大、腹痛、小腸無法自行收納,以及超過自愈年齡,建議就醫手術治療,不要自己瞎搞!

肚臍眼裡的「泥」是什麼?

除了肚臍眼的形狀,還有肚臍眼裡的「泥」,也牽動著不少人的好奇心。

其實肚臍眼裡的「泥」,就是皮膚碎屑、汗與灰塵等混合物。很多人會趁著洗完澡,將魔爪伸向肚臍,這裡摳一摳,那裡摳一摳,再放到鼻子上聞一聞,那酸爽程度堪比摳鼻屎!

雖然摳起來上癮,但並不建議大家過度清潔這個部位。因為這個部位較為薄弱,容易導致皮膚出血以及破口感染。

既然這樣,是不是不用管肚臍裡的髒東西呢?當然不是,肚臍眼太髒容易產生異味,汙垢太多還會刺激皮膚不舒服,所以雖然我們不建議摳,但我們可以兩三個月清理一次呀!

如何清理?

寶寶肚臍眼的清潔工作可以趁著洗澡時進行,待汙垢軟化後順帶洗一下即可;

如果肚臍比較淺,用清水即可;

如果肚臍比較深,可以塗上浴液或肥皂,然後用棉籤處理汙垢;

如果汙垢太多了,可以用身體乳、護手霜等塗抹肚臍眼,等待幾分鐘後再用紙巾擦拭,最後輕柔地用棉棒清潔。

相關焦點

  • 男寶被親生父母劃開肚臍放氣!除這4種病外,別亂動肚臍
    因為孩子肚子疼,一位媽媽帶1歲半的寶寶去診所就醫,醫生看過後在娃的肚臍眼上貼了一個藥包。結果幾個小時後,家人發現:孩子貼藥包的肚臍周圍,開始出現紅腫和潰爛,最終被其他醫院診斷為燒傷!來源:重慶廣電在這裡,科大大必須要提醒爸媽一句:肚臍貼治病是個偽命題!只是因為信的人多了,就變成了「真理」。作為正義智慧並存的化身,科大大怎能讓爸媽在「肚臍眼的謠言」中越走越遠?
  • 1月大寶寶肚臍「鼓包」,爸爸的做法讓孩子住進ICU!別因無知坑娃
    有媽媽留言諮詢:寶寶肚臍眼那裡「鼓包」了,去醫院檢查說是臍疝,醫生讓先回家觀察,還是有點擔心,袋鼠麻麻能不能分享下這方面的相關知識?首先要為這個家長點讚,相信生活中絕大多數家長,都像這位媽媽一樣謹慎,發現孩子異常會及時帶孩子諮詢檢查。
  • 小兒肚臍腫了個鼓包,這是怎麼回事?
    不過很多寶媽們卻發現,每當孩子哭鬧時,在孩子肚臍的位置總是會莫名凸起一塊,形成一個腫包,而孩子情緒平復下來,腫包就消失不見了。媽媽按上去這個軟軟的腫包,孩子也沒有任何任何反應,似乎並沒有疼痛感和瘙癢感,那麼這究竟是什麼呢?
  • 胖虎、海綿寶寶都是凸肚臍?動畫裡可愛的凸肚臍,現實中竟是得了這種病!
    在觀察自己的肚臍時我們會發現,絕大多數人的肚臍都是凹進去的,不過在一些動畫作品中,有幾位知名的動漫人物的肚臍卻是凸起來的。 海綿寶寶的凸肚臍你們覺得胖虎很討厭嗎,小編覺得他挺可愛的哦 圖中萌萌的海綿寶寶和胖虎,是不是十分可愛呀。
  • 寶寶出生的第一天,新手父母一定要注意這5個問題
    哭泣並睜開眼睛,一個嬰兒開始了他的人生旅程,上帝把他帶給他的父母,需要父母的高度關注。但是對於新手父母來說,第一天如何照顧嬰兒是個問題。新生兒在第一天的大部分時間裡都在睡覺,所以不必太擔心。以下5個問題,家長需要特別注意:1.寶寶的排尿和排便新生嬰兒通常在24小時內排尿,媽媽要注意,如果看到紅磚尿液,請不要擔心,因為這是由尿酸鹽引起的。嬰兒的第一次排便稱為胎糞,通常在24小時內排出,呈深綠色或黑色粘稠,如果沒有胎糞超過48小時,請諮詢醫生。
  • 「肚臍凸出是男孩,肚臍凹陷是女孩」?更要了解的是三個問題
    當時也傻傻地認為第二次應該是個女孩,結果還是失算了。也有的孕媽媽看到肚臍凸出,會有些緊張,擔心肚子裡的孩子有什麼問題,害怕影響到孩子發育。特別是當看到有些孕媽媽的肚臍沒有發生變化的時候,會格外擔心。為什麼同樣是懷孕,有的肚臍凸出而有的肚臍會依然凹陷呢?這還是有些講究在裡面的。懷孕後,為什麼有的肚臍凸出有的肚臍凹陷?
  • 「嬰兒遊泳」火了,深受家長的追捧,有幾點弊端家長要了解
    家長們都有著共同的心理,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哪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呢?於是現在的父母都在爭先恐後的讓自己孩子學技能,就連幾個月的孩子都難逃被家長安排的命運。據說嬰兒遊泳可以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很多家長便寧願節衣縮食也要送孩子去學遊泳,但真的有效嗎?
  • 寶寶肚臍鼓個包,原來是臍疝!
    門診上經常會遇到肚臍突出皮膚的孩子,家長很害怕,不知如何處理。這種情況是臍疝,多見於能哭的孩子,新生兒和嬰幼兒期常見。老百姓俗稱『氣肚臍』。這是因為孩子的肚臍還沒有完全關閉,當腹壓增加時腸子就會從臍孔突出。家長如何判斷呢?
  • 肚臍不能碰會影響健康,還是注意清潔更重要?臍部護理你了解多少
    隨著醫學的發展與進步,分娩也變得越來越安全了,臍帶的處理也更規範,因此而感染的孩子也越來越少,但是作為普通的家長,在這方面的知識和認知依然不足。臍部護理依然是很多父母頭疼的問題。父母應該如何護理孩子的肚臍?
  • 1歲半男孩被父母貼中藥包肚臍燒傷,除這4種病外別亂動肚臍
    因為孩子肚子疼,一位媽媽帶1歲半的寶寶去診所就醫,醫生看過後在娃的肚臍眼上貼了一個藥包。結果幾個小時後,家人發現:孩子貼藥包的肚臍周圍,開始出現紅腫和潰爛,最終被其他醫院診斷為燒傷!來源:重慶廣電在這裡,科大大必須要提醒爸媽一句:肚臍貼治病是個偽命題!
  • 嬰兒的「小心思」,家長要了解
    而嬰兒恰恰是這個方式沒有完善的一種體現,簡單來說就是孩子也是通過眼睛感受周圍的,然後在大腦過濾信息,但是因為嬰兒剛剛出生大腦裡面沒有那麼多的存儲信息,這就造成大腦進一步發出的指令,不像成人這樣協調,而是不健全的,因為這種不健全所以導致了嬰兒的行為方式不健全,因為大腦指令不清晰,所以肢體接到了錯誤的命令,於是就會出現用手抓人
  • 孩子的這三個生日,家長一定要注意了!
    孩子的這三個生日,家長一定要注意了一個有規則的社會才是孩子們安全的活動範圍原創作者|上上宋孩子在學校被打,作為家長你怎麼辦?「狠狠的打回去」,那這種以暴制暴的做法真的對嗎?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這三個生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是孩子14歲、16歲、18歲的生日,因為從這一天起他們將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了」。14歲生日要對孩子說:「從今天起故意殺人、隨意打人成重傷、強姦、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 孩子牙齦上有「鼓包」怎麼辦?
    孩子牙齦上有「鼓包」怎麼辦?:「我家小朋友牙齦上有鼓包,應該怎麼辦?」尋求專業醫生幫助,切忌經驗主義使用「西瓜霜」等噴劑、擠膿包、自行服用消炎藥的家長知道孩子牙齦長膿包是個問題,並且開始著手處理問題,但在處理方式的選擇上有待商榷,雖然擠掉膿包可以暫時緩解膿包凸起的程度,但因為並沒有解決病因,膿液還會產生,這個膿包過幾天又會鼓起來。應該尋求專業口腔醫生的幫助,而不是根據「經驗主義」自行處理。
  • 嬰兒腸絞痛,讓很多的嬰兒忍受疼痛,父母要多了解,病症危害大
    父母要知道,孩子的健康很重要(一)總述嬰兒絞痛的原因尚不清楚。嬰兒絞痛的發生可能與胃腸蠕動異常,腸道菌群失衡,乳糖不耐症,環境因素等有關。此外,它可能與植物神經系統疾病和不正確的餵養技術有關。下面的幾點要記住嬰兒絞痛每天可能發生3小時以上,每周持續3天以上,持續3周以上。發病通常發生在2周齡,高峰在6至7周齡,並在3至4個月齡時自行消失。典型症狀是發作性腹部絞痛突然發作。
  • 「開夜燈」照顧小嬰兒是方便,但其4點危害卻不可逆,父母要了解
    因此,坐月子這大半個月以來,小蔣就沒有睡過一個舒服覺,不是因為夜奶,不是因為帶娃,而是因為睡眠中的"亮光"。 說起為什麼要開夜燈,小蔣很理所當然地說:"屋裡有亮光,照顧嬰兒才更方便啊,要不然黑漆漆的,都不知道什麼情況。"
  • 初生嬰兒白天睡覺總醒來?孩子睡短覺,家長要遵循這6點
    儘管嘗試了很多方法來改變這個問題,但孩子睡短覺的現象依然沒有改善,這可讓寶媽們操碎了心。別著急,只要遵循這六點原則,你家寶寶一定不睡短覺了!「我家小孩總是在白天睡小短覺,一次就40分鐘左右,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寶媽小陳最近因為新生兒寶寶的睡眠問題很犯難,不知道怎麼去改善孩子睡短覺的問題。
  • 寶寶哭鬧時,家長要不要立刻抱起?這3個方面要了解
    寶寶的第一聲啼哭給父母帶來了無盡的喜悅,但隨之而來的,還有些許煩惱。小月齡的寶寶,由於不會說話,沒有語言表達能力,所以哭鬧是他們唯一的表達方式。關於寶寶哭鬧,父母應不應該及時給予回應,不同的家長都有不一樣的看法。前兩天閨蜜小劉就因為這樣的問題和婆婆鬧矛盾了。
  • 「安全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一步,家長一定要注意這三個方面
    這個時候就要想一想,家裡有沒有這三種情況 家庭氣氛 經常吵架的家庭,或者有一對在日常中總是抱有消極情緒的父母,很容易影響孩子。 平時多交流、多陪伴是理解孩子想法、找到問題根源的第一步。 除此之外,不妨嘗試和孩子一起制定日程表,讓他每天知道明天會去哪裡、發生什麼。 雙管齊下,才能慢慢補回之前的缺失。
  • 嬰兒輔食除了米粉還能咋吃,這4個問題,家長要為寶寶記住
    養育寶寶,孩子的輔食是很重要的問題:食物屬性相剋、營養成分抵消,很多輔食知識媽媽不了解的話很可能會害了寶寶。比如不少媽媽選擇給寶寶吃米粉,雖然米粉好消化、易吸收,但是畢竟營養供給有局限,不滋補,孩子也容易吃膩。孩子營養跟不上或者輔食沒吃對,導致營養不良,甚至生病,家長豈不是後悔又心疼。
  • 為什麼有的嬰兒耳朵會有個「小孔」?醫生一般不會說,但父母要懂
    只有做母親的,才更能親身體會到十月懷胎這一過程的辛勞,這還不是最令人感到記憶深刻的,那些選擇自然分娩的寶媽們,回憶起一朝分娩時的通過,都會苦笑是"鬼門關"走一遭。而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是健康平安的,不僅在十月懷胎期間會每隔一段時間到醫院做產檢,當孩子生產出來後也是著急了解孩子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