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一天天的涼爽起來,寶媽奶爸每天晚上都要醒無數次給孩子蓋小棉被,以防寶寶的小肚子受涼。
當父母的對蓋肚子有著令人感動的執著, 因為在很多家長的意識中,小寶寶肚臍一定要蓋好,要不然會進風,進風了孩子就要著涼拉肚子!
不過,肚臍眼真的會進風嗎?真的會「受涼」拉肚子嗎?
今天小康君就和大家說道說道!
肚臍眼真的會進風嗎?
要想知道肚臍眼會不會進風,首先要知道肚臍眼究竟是怎麼來的。
在胎兒期,臍帶將媽媽和胎兒連接起來,胎兒依靠臍帶獲取生命所需營養,直至寶寶出生臍帶才會被剪斷,之後剩下的會自動脫落,留下一個「符號」,這就是肚臍眼。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肚臍眼類似於剪斷臍帶後留下的一塊疤痕。它不是一個洞,不連內臟,也沒有連著腸子, 它就是單純的一個「疤」。
(圖片來源:網絡)
死路一條的肚臍眼,自然沒有「門」,沒有門自然無法進風!
可是孩子肚子「受涼」後的確會拉肚子呀,這又是怎麼回事?
因為腹部受涼,可能會刺激到腸道蠕動,從而導致腹瀉。這並不是肚臍眼受涼,而是整個肚子受涼才可能導致的結果。
此外,除了腹部受涼,常見的輪狀病毒、諾如病毒感染、飲食不當等也會導致孩子腹瀉。所以如果孩子出現腹瀉症狀,還需找準原因,可不能盲目給腹部保暖耽誤了病情。
肚臍護理重點:
肚臍眼不會進風,但腹部受涼孩子的確會腹瀉,所以晚上睡覺時家長要給孩子做好腹部保暖工作。
除了肚臍眼會不會進風,寶媽奶爸們想必還有很多問題,比如為什麼肚臍眼形狀不同?肚臍眼中的「泥」究竟是什麼?肚臍眼可不可以摳……各位寶媽奶爸接著往下看!
肚臍形狀為什麼都不同?
如果你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每個人的肚臍眼都不大一樣,雖然只是一個坑,但它「坑」的千奇百怪,有的只是淺淡的一道痕跡,有的像黑洞漩渦,有的像長了一個小肉瘤……
對於肚臍眼形狀,小康君曾聽到一位寶媽說肚臍眼好不好看,與醫生臍帶打結手法有關。
那是不是打個蝴蝶結肚臍就能長的更好看呢?當然不是啦!
肚臍長成什麼樣,取決於臍帶傷口的癒合效果。如果臍帶癒合快,肉長的比較著急,就會形成凸肚臍眼。
(圖片來源:網絡)
除了以上肚臍形狀,如果孩子的肚臍是這種,家長就要注意了!
注意這種肚臍形狀:
(圖片來源:網絡)
這種叫做臍疝,是因為孩子臍部的腹壁肌肉還未封閉,當孩子腹部用力、腹部脹氣、頻繁哭鬧時,小腸從未封閉的臍部凸出到皮下,形成高於腹壁的凸起物。一般等到孩子平靜後,這個包塊就會消失。
隨著寶寶的生長發育,腹壁肌肉逐漸封閉,臍疝自然就會消失。大多數嬰幼兒臍疝在2歲內可隨著腹壁增強而自愈。
小兒臍疝本身不是什麼大問題,家長不要過於緊張,也千萬不要手忙腳亂,自作主張給孩子「放氣」!
曾經就有一對夫妻,看到一個月大的寶寶肚臍鼓了個包,就認為裡面有氣體。奶爸直接找來一個刀片在寶寶的肚臍上劃開了一個小口,想給寶寶「放放氣」。誰知孩子的小腸順著破口噴湧而出,險些喪命!
(新聞來源:中國新聞網)
怎麼就敢拿刀往孩子身上割?如此無知的父母也真的少見!
在這也跟各位寶媽奶爸提個醒,臍疝一般在孩子平靜後就會消失,如果孩子疝氣突然變大、腹痛、小腸無法自行收納,以及超過自愈年齡,建議就醫手術治療,不要自己瞎搞!
肚臍眼裡的「泥」是什麼?
除了肚臍眼的形狀,還有肚臍眼裡的「泥」,也牽動著不少人的好奇心。
其實肚臍眼裡的「泥」,就是皮膚碎屑、汗與灰塵等混合物。很多人會趁著洗完澡,將魔爪伸向肚臍,這裡摳一摳,那裡摳一摳,再放到鼻子上聞一聞,那酸爽程度堪比摳鼻屎!
雖然摳起來上癮,但並不建議大家過度清潔這個部位。因為這個部位較為薄弱,容易導致皮膚出血以及破口感染。
既然這樣,是不是不用管肚臍裡的髒東西呢?當然不是,肚臍眼太髒容易產生異味,汙垢太多還會刺激皮膚不舒服,所以雖然我們不建議摳,但我們可以兩三個月清理一次呀!
如何清理?
寶寶肚臍眼的清潔工作可以趁著洗澡時進行,待汙垢軟化後順帶洗一下即可;
如果肚臍比較淺,用清水即可;
如果肚臍比較深,可以塗上浴液或肥皂,然後用棉籤處理汙垢;
如果汙垢太多了,可以用身體乳、護手霜等塗抹肚臍眼,等待幾分鐘後再用紙巾擦拭,最後輕柔地用棉棒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