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真誠相待 做群眾的知心人丨興仁市馬馬崖鎮阿藏村...

2021-01-10 天眼新聞

我叫朱國盛,是保利久聯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貴陽久聯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第一車間黨支部書記,2018年3月被省委組織部派到黔西南州興仁市馬馬崖鎮阿藏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由於在省機關工作,對農村工作不太了解,方法不多,經驗不足。到村以後,我虛心請教其他同志,親力親為,以身作則,很快適應融入駐村工作中,並做出成效。 

朱國盛(右)與貧困戶協商住房保障動工時間

駐村以來,我儘快轉變角色適應工作,為能迅速將工作落到實處,必須熟知群眾。我對本村在家的235戶貧困戶進行全面走訪,了解記錄清楚每戶的家庭人口、房屋生活狀況,用手機拍照做標註,晚上回來後做匯總歸類。

通過剛開始的兩次走訪、召開群眾會,我向農戶宣傳黨的扶貧政策,使村裡群眾致富信心強烈。之後,我進一步講解本村本組的發展構想,使群眾整體互動共商,增進共識。

抓好幹部工作方法的轉變,以黨建為引領,抓好村級幹部及駐村幹部學習教育。由此,阿藏村幹部的知識和政策水平得到很大提升,服務群眾的本領逐漸增強,養成了自我學習的良好習慣。同時,召集全村黨員組織學習,從思想上鞏固好村級基層組織堡壘,參與到脫貧攻堅行動中來。黨員從過去以幹代學,只幹不學轉變為有學有幹、幹學互促,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大大增強。

由於阿藏村前期在進行27戶危房改造,集中安置、住房保障、以及溫心願的施工進度抓得不緊,導致全村施工進度緩慢,且只有一個施工隊伍。為加快抓好施工進度和施工質量,我每天到施工現場了解情況,經多方聯繫找到施工隊,將全村劃分為幾個片區,按施工方的能力進行分配,並下單標註每戶的施工類別。在村前沿指揮所的調度下,各項目已如期按要求全部完工。

我親臨戶頭如實調查家中炊具鋪蓋等情況,認真開會分析研判。全村15戶老人住危舊房,不少戶子女有安全房但有的不在家。我在村裡牽頭組織6人成立搬遷隊,親自帶隊到每家每戶協商,約定搬遷時間;帶隊將髒汙的家具清洗乾淨,設計擺放空間,搬運大冰箱、舊時櫥櫃、水缸、大型家電等笨重東物件。由此,讓老人們住進安全的平房,老人們很是感動,其外出的子女對我們的工作很是讚賞。

雖然駐村工作只有一年多的時間,但這是一種緣分,也是我和群眾、和同事友誼的橋梁。

【人物小傳】

朱國盛,保利久聯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貴陽久聯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第一車間黨支部書記。2018年3月被省委組織部派到黔西南州興仁市馬馬崖鎮阿藏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段源興 整理

編輯 胡耀元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米糧有米也有糧 養殖覆蓋貧困戶丨興仁市馬馬崖鎮...
    我叫齊陽,是興仁市馬馬崖鎮米糧村第一書記。2019年6月,我到包保的貧困戶楊榮秀家中走訪時,看到她正在餵牛,她高興地對我說:「我二月間花了9200元買了對子母牛,才2個多月,現在管一萬五六了,現在國家的扶貧政策就是好!
  • 「我的脫貧故事」幫扶讓我的求學之路更寬了丨興仁市馬馬崖鎮田邊...
    我叫文興智,是興仁市馬馬崖鎮田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有4口人,爸媽在浙江永康打工,我和弟弟讀書,我家是因學致貧,於2017年脫了貧。田邊村以前,上學路上,布滿荊棘,坎坷不平,穿越田地,深一腳淺一腳……後來,串戶路、生產路建起來了,讀書路變得輕鬆了、平坦寬闊了,我和弟弟的求學之路曙光無限。讀書難是我家無法繞開的難題。
  • 「我的扶貧故事」一聲「姑媽」溫暖了我的扶貧路丨興仁市東湖街道...
    我叫郭英英,是興仁市生態移民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6年8月,我主動申請到新房子村開展駐村工作。然後我們單位的幾個同事到新房子村同郭成學一起去付文義娘家做思想工作,希望能接回付文義。記不清做了多少次思想工作,打了多少通電話,付文義最終同意回來了。郭英英在辦公室工作可惜剛過完元宵節,付文義又走了,而且消失得無影無蹤。
  • 「我的扶貧故事」一名教師的扶貧路丨興仁市潘家莊鎮扯尼姑村扶貧...
    我是興仁市潘家莊鎮王家寨學校的一名教師,2017年9月,接到通知,全縣教職工要參與扶貧工作。身為教師的我,從此就踏上了扶貧之路,開始了扶貧生涯,有了許多精彩的故事,更有不少的收穫和感悟。我所包保的是興仁市潘家莊鎮扯尼姑村核桃寨組代家洪戶。
  • 「我的扶貧故事」教育扶貧拔窮根丨興仁市回龍鎮納壁中學教師潘琴
    我叫潘琴,是興仁市回龍鎮納壁中學的一名老師。我幫扶對象是回龍鎮納壁村爛田衝組朱明會家,一個單親母親,帶著三個孩子,在生活中沒有技術,全家人生活收入僅靠家中的那一畝三分地,過得很拮据。也是這一年,她家被正式納入國辦精準扶貧系統,通過各種政策,政府給予了很多的幫助。  2017年,我開始包保朱明會家,她們一家有通過教育脫貧改變家庭命運的願望,我就從教育扶貧入手,積極向當地教育部門諮詢教育扶貧政策,利用上門宣傳、電話等方式向他們宣傳教育資助政策。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不是「花架子」,民生大事系在心︱興仁市波陽...
    扶貧就是扶志,要扶信心、扶觀念,幫助貧困群眾找到擺脫貧困的鬥志和勇氣。  我叫呂明山,興仁市波陽鎮人民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員。2017年,組織派我到波陽鎮新寨村參加駐村扶貧工作,我有幸成為了一名駐村扶貧工作隊員。
  • 「我的扶貧故事」真心實幹助脫貧丨興仁市巴鈴鎮大普村第一書記趙...
    我叫趙福友,是興仁市巴鈴鎮大普村第一書記,也是興仁市民族職業技術學校副校長。  由於家庭的特殊情況,他的大孫子劉大財性格比較孤僻內向,多次做思想工作以後,村主任把孩子送到我們學校。希望通過三年的中職學習,真正達到職教一人,脫貧一家,改變他的家庭面貌,讓劉大財能夠有一技之長,把家撐起來,這個是我們村支兩委以及駐村工作隊最大的願望。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一個不能少」丨興仁市鳳凰中學校長周維
    崔應海是我包保的貧困戶,家住興仁市巴鈴鎮小寨村,由於患有間歇性精神疾病,不能正常與人交往,沒有收入,兩個孩子在讀大學,致使家庭貧困,我們也因此結緣。回想起2016年秋天,我第一次走訪崔應海家,在村幹部幫助下,我們穿過雜草叢林,在半山腰的一個土洞裡找到他「家」,看到他們的生活狀況,我心裡酸酸的,有說不出的滋味。
  • 「我的扶貧故事」老有所依 難有所助丨興仁市城北街道工作人員袁冬梅
    我叫袁冬梅,是興仁市城北街道一名工作人員。我的幫扶對象是興仁市城北社區敖選明戶,建檔在冊2人,均是年老體弱,年俞70歲的古稀老人,兒子早逝,女兒外嫁。這樣的人家,在我的想像中應該算是比較困難了。然而來到敖伯家,出乎意料,我看見的卻是安全整潔的住房,笑容洋溢的臉龐。
  • 「我的扶貧故事」當好扶貧路上的「知心朋友」丨錦屏縣鍾靈鄉鄉長...
    自從脫貧攻堅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打響之後,我就很清楚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這條道路註定不平凡,只有沉下心,彎下腰,換位思考,把群眾的事當做自己的事,兌現群眾的想法,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民生工作抓牢抓細抓實,以服務人民為中心,我堅信沒有完不成的任務和做不好的工作。
  • 【身邊的榜樣】貧困群眾的知心人丨記稱多縣稱文鎮白龍村第一書記...
    【身邊的榜樣】貧困群眾的知心人丨記稱多縣稱文鎮白龍村第一書記索昂文保 2020-12-27 16: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脫貧故事」我也成了城裡人丨興仁市魯礎營回族鄉中興村龍洞...
    我叫遊勝,家住興仁市魯礎營回族鄉中興村龍洞組,是精準扶貧搬遷戶。全家5口人,爸爸是老實的農村人,母親患先天性失聲症,兩個妹妹還是義務階段學生。幾畝薄地,買不起雜交種子、肥料,一年辛勤勞作,種不出多少糧食,只能免強解決吃飯問題,一家人的基本開支主要靠我在外地的務工收入,致富就更不敢想了。在鄉村及包保幹部的動員下,我家從魯礎營回族鄉中興村龍洞組搬到興仁市薏品田園街道辦事處田壩安置點,房子是按每人20個平米。
  • 「我的扶貧故事」村裡的「嫂子」住上了新房子|興仁市人民檢察院張...
    在我看來,扶貧,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責任,是一種情懷,也是一次全新的出發。我叫張忠鈺,貴州省黔西南州興仁市人民檢察院一名檢察人員,一名普通的幫扶幹部。但慢慢熟悉後,她便會講起家庭的情況,看到她孤獨、無助的樣子,我心中可謂是五味雜陳,我想我一定要想辦法幫助她,讓她能從陰影中走出來,好好生活。  一次次的走訪,溝通,我試著了解潘和米的生活經歷,想要知道她們需要什麼。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不斷地努力,潘和米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話語也逐漸多了起來。「我男人姓張,以後我喊你二叔,你叫我嫂子吧。」
  • ...老百姓臉上的笑容就是我工作動力丨興仁市統計局工作人員聶福秀
    根據組織安排,2017年9月,我到興仁市魯礎營回族鄉清水河村三海組開展結對幫扶工作,恰逢此時,我有幸懷上了扶貧寶寶。開啟了一段脫貧攻堅的難忘歲月,留下最美的身影及一串串值得回憶的腳印。我包保的四戶貧困戶中,其中一戶叫王國良,近80高齡。肢體二級殘疾。
  • ...的扶貧故事」真心總能換來真情丨興仁市下山鎮黨政辦工作人員王晰
    我叫王晰,是興仁市下山鎮黨政辦一名工作人員。我包保的貧困戶是在下山鎮馬乃營村田邊組和蘑菇組,最開始我只有田邊組的陳三貴、李興禮和李正華戶,後面又增加了蔡啟華、李永榮和李永平3戶,一共6戶貧困戶。還記得第一次走訪是同包保幹部鄭遠倫、王丹去的。
  • 「我的扶貧故事」我把群眾當家人 群眾把我當親人丨荔波縣茂蘭鎮洞...
    2019年,根據工作需要,我和10名隊友來到洞流村駐村,開始了我的駐村幫扶工作,從此我和2個網格組群眾、10戶包保戶結下了不解的情緣······剛到村裡時,我一片茫然,不知從哪裡開始上手工作,為了儘快熟悉扶貧工作,準確掌握包保戶和網格組內每家每戶的信息數據,我虛心向老隊員們請教學習,認真的整理原有的扶貧資料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貧困群眾的「參謀長」|黎平縣巖洞鎮扶貧工作...
    我深知這一崗位責任重大,承擔著指導鎮村兩級開展扶貧工作的重要職責,既是工作綜合協調機構,也是參謀機關。「打鐵還要自身硬」,為了更好地勝任這份工作,我迅速開展學習、掌握扶貧政策,按照俯下身子、捲起袖子、邁開步子要求,堅持走村入戶調查研究,為鎮黨委政府全面部署扶貧工作收集了珍貴的一手資料。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貼心人|甕安縣嵐關鄉茶海村扶貧幹部周浪花
    我(站立左一)組織群眾開展院壩會困難面前毫不退縮,服務群眾傾心盡力。2017年,脫貧攻堅入戶大排查期間,作為入戶排查小組組長的我,每天帶著一口荔波話與大家一起入戶排查。有時候訪問會被群眾不友好的回答而告終,加上地方口音不同,更是沒少碰壁。怎麼辦?心裡的問號隨之多了起來,只能耐心的開導、講解。  記得有一次我們入戶一戶群眾家,她家的農用工具橫七豎八擺放得到處都是,環境衛生十分差。  「你們是來做什麼的?」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事無小事 我與群眾是一體|劍河縣柳川鎮柳利...
    我叫陶秋菊,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柳川鎮柳利社區(柳利村)駐村幹部。我於2020年5月加入柳川鎮柳利村的扶貧工作中,其中還擔任柳利村聯絡員一職。並定期開展消防入戶排查,村內消防水池排查,做好消防預防,努力做好我村消防安全生產工作,提高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  雖然來到柳利社區攻堅隊只有半年的時間,但是已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在村民們的樸實和善良,但同時也面臨著很多溝通時的挑戰。入戶走訪、結對幫扶,為村民的生活變得更好,我不由余力地向扶貧老前輩們學習,一點一點的融入到村民中去。
  • 「我的扶貧故事」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丨務川自治縣蕉壩鎮...
    在駐村過程中,我圍繞脫貧攻堅「1+10」文件精神,開展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結合「黨員活動日」活動,深入農家大院、田間地頭為農村黨員群眾面對面上黨課,做通黨員群體思想工作,藉助黨員群體的先鋒模範作用,引導廣大貧困群眾轉變觀念,切實解決貧困群眾「等靠要」惰性思想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