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真心實幹助脫貧丨興仁市巴鈴鎮大普村第一書記趙...

2020-12-28 天眼新聞

我叫趙福友,是興仁市巴鈴鎮大普村第一書記,也是興仁市民族職業技術學校副校長。

2015年8月,我來到大普村,五年多的脫貧攻堅工作,最讓我放心不下的就是大普村白水衝組劉明倫家,劉明倫老人現在70多歲了,由於二兒子因為意外事故去世了,三個孫子只能跟著爺爺一塊兒生活。  2018年,我幫助他家爭取到了危房改造項目,他的住房給解決了。然後,我們幫扶的重點放在了教育上。  由於家庭的特殊情況,他的大孫子劉大財性格比較孤僻內向,多次做思想工作以後,村主任把孩子送到我們學校。希望通過三年的中職學習,真正達到職教一人,脫貧一家,改變他的家庭面貌,讓劉大財能夠有一技之長,把家撐起來,這個是我們村支兩委以及駐村工作隊最大的願望。如何把職業教育融到駐村工作,這是一次很好的嘗試,五年來,我們學校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大普村孩子到我們學校讀書,只需要交生活費就可以,現在大普村有76名孩子通過職業教育學到了一門技能。

趙福友到村民家走訪

職業教育只是我工作的一方面,為了實現增收,大普村在我們村支兩委的帶領下,凝心聚力,因地制宜,在產業發展上想法子、找路子,想方設法為貧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發展生產。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大普村的產業發展推進迅速,成效明顯。  「以前我家最多餵2頭牛,想多餵幾頭,但是沒得本錢,後來趙書記找我商量過好幾次,問我想多餵幾頭牛不。我當然想,村裡面前前後後用滾動資金大概25000元扶持我餵牛,現在養殖規模慢慢擴大了,除了本錢,每年收入大概有個兩、三萬元。」貧困戶何厚華說,我看到他們靠勤勞雙手擺脫貧困,走向致富,心中也滿是欣慰和開心。

趙福友組織村支兩委開會

為了探索適合大普村的發展方向,我多次協調召開聯席會,研究制定大普村扶貧實施方案和大普村經濟發展倍增計劃,為大普村把好脈、找對路。任大普村第一書記以來,我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主題,以建設美麗鄉村,改善農村環境為目標,團結帶領村「兩委」成員和村民為大普村的發展奮勇前進。自擔任第一書記以來,我動員群眾平路基、協調土地,協助實施新建通組路14.8千米、串戶路12.8千米、安裝路燈560盞,惠及群眾近3000人,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8戶170人。  現在我們每一個村民小組,每一戶路都通了,飲水安全也有保障了,用電也穩定了,村民們的住房也變化了,村裡小洋樓也多了,醫療、教育有保障,村民們的收入和生活質量都提高了,這也是我們駐村幹部最高興的事。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段源興 整理

編輯 顧航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一個不能少」丨興仁市鳳凰中學校長周維
    崔應海是我包保的貧困戶,家住興仁市巴鈴鎮小寨村,由於患有間歇性精神疾病,不能正常與人交往,沒有收入,兩個孩子在讀大學,致使家庭貧困,我們也因此結緣。回想起2016年秋天,我第一次走訪崔應海家,在村幹部幫助下,我們穿過雜草叢林,在半山腰的一個土洞裡找到他「家」,看到他們的生活狀況,我心裡酸酸的,有說不出的滋味。
  • 「我的扶貧故事」一名教師的扶貧路丨興仁市潘家莊鎮扯尼姑村扶貧...
    我是興仁市潘家莊鎮王家寨學校的一名教師,2017年9月,接到通知,全縣教職工要參與扶貧工作。身為教師的我,從此就踏上了扶貧之路,開始了扶貧生涯,有了許多精彩的故事,更有不少的收穫和感悟。我所包保的是興仁市潘家莊鎮扯尼姑村核桃寨組代家洪戶。
  • 「我的扶貧故事」老有所依 難有所助丨興仁市城北街道工作人員袁冬梅
    我叫袁冬梅,是興仁市城北街道一名工作人員。我的幫扶對象是興仁市城北社區敖選明戶,建檔在冊2人,均是年老體弱,年俞70歲的古稀老人,兒子早逝,女兒外嫁。這樣的人家,在我的想像中應該算是比較困難了。然而來到敖伯家,出乎意料,我看見的卻是安全整潔的住房,笑容洋溢的臉龐。
  • 「我的扶貧故事」俯身實幹為民生丨獨山縣下司鎮華南村第一書記孟...
    我叫孟錦國,今年53歲,系黔南自治州獨山縣人民法院黨組成員。2017年11月,我開始到獨山縣下司鎮華南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2018年3月擔任華南村駐村第一書記。一千多個日日夜夜,我始終牢記第一書記的使命,狠抓駐村扶貧工作,帶領全村黨員和駐村幹部凝心聚力推進華南村經濟發展。丈量土地 優化民生 一到華南村我就堅持吃住在村,把走訪群眾、深入調研作為工作重點。
  • 「我的扶貧故事」真誠相待 做群眾的知心人丨興仁市馬馬崖鎮阿藏村...
    我叫朱國盛,是保利久聯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貴陽久聯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第一車間黨支部書記,2018年3月被省委組織部派到黔西南州興仁市馬馬崖鎮阿藏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由於在省機關工作,對農村工作不太了解,方法不多,經驗不足。
  • 「我的扶貧故事」人心是靠實幹攏起來的丨劍河縣柳川鎮加禾村脫貧...
    我叫張美銘,是劍河縣扶貧辦派駐柳川鎮加禾(萬安)村脫貧攻堅隊隊長、網格員。「原來我們村是只要一聲招呼,村民就會主動集中起來,及時完成村裡安排的工作任務,現在人心渙散,都喊不動了。」  為了把工作抓好,駐村那天,我便在全村群眾大會和村群眾工作微信群上,既把來意向群眾闡明清楚,又要求群眾對我們的工作進行監督。  人心是靠實幹攏起來的。
  • 「我的扶貧故事」一聲「姑媽」溫暖了我的扶貧路丨興仁市東湖街道...
    我叫郭英英,是興仁市生態移民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6年8月,我主動申請到新房子村開展駐村工作。  我與他家在幫扶工作中結下很深的緣份,對他家的關心也頗多,因此,郭成學的孩子便喊我「姑媽」,而我也經常用「姑媽」的身份帶點東西去看孩子們。2018年年底,郭成學夫婦二人因發生口角糾紛,妻子付文義衝動之下就回了娘家。我在走訪中得知消息後,便去他家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
  • 「我的扶貧故事」教育扶貧拔窮根丨興仁市回龍鎮納壁中學教師潘琴
    我叫潘琴,是興仁市回龍鎮納壁中學的一名老師。我幫扶對象是回龍鎮納壁村爛田衝組朱明會家,一個單親母親,帶著三個孩子,在生活中沒有技術,全家人生活收入僅靠家中的那一畝三分地,過得很拮据。也是這一年,她家被正式納入國辦精準扶貧系統,通過各種政策,政府給予了很多的幫助。  2017年,我開始包保朱明會家,她們一家有通過教育脫貧改變家庭命運的願望,我就從教育扶貧入手,積極向當地教育部門諮詢教育扶貧政策,利用上門宣傳、電話等方式向他們宣傳教育資助政策。
  • ...初心真幫實扶 精準施策暖心脫貧丨興仁市城北街道黨工委書記劉江
    我叫劉江,現任城北街道黨工委書記。自全市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作為人大代表、基層黨工委書記,我積極投身於脫貧攻堅主戰場,認真履職,積極作為,用實際行動落實扶貧工作的「考試答卷」。在工作中,我積極抓產業扶貧、基礎設施建設、易地扶貧搬遷、金融扶貧四大關鍵,確保群眾真脫貧、脫真貧、穩定脫貧,切實提升脫貧質量。全街道種植薏仁米10000畝、烤菸3100畝、蔬菜2000畝、樹莓種植1500畝、桃子種植3000畝、五星枇杷7500畝等。建立「合作組織+村集體經濟+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實現每村有一個主導產業、每個貧困家庭參與一個以上幫扶項目,進一步拓寬農民穩定增收渠道。
  • 「我的扶貧故事」帶頭奮戰在一線|龍裡縣灣灘河鎮黨委書記邱毅
    邱毅(左二)現場指導庭院經濟建設情況面對鎮域地理位置特殊、典型的少數民族地區、致貧原因多樣、民情較為複雜局面,我帶領鎮黨委班子保持定力、謀而後動,用腳步丈量脫貧之路,用情用心用力推進全鎮脫貧攻堅工作。邱毅(前排左一)帶領黨支部參觀學習鄉村治理情況引航定標做好「壓艙石」  脫貧攻堅是黨的一項重要的政治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的民生福祉,雖然工作任務重、要求高、壓力大,但我一直秉持著鎮黨委政府的責任,引導、扶持、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在扶「志」和扶「智」上下功夫,在主動參與、實幹脫貧上求實效。
  • 「我的扶貧故事」米糧有米也有糧 養殖覆蓋貧困戶丨興仁市馬馬崖鎮...
    我叫齊陽,是興仁市馬馬崖鎮米糧村第一書記。2019年6月,我到包保的貧困戶楊榮秀家中走訪時,看到她正在餵牛,她高興地對我說:「我二月間花了9200元買了對子母牛,才2個多月,現在管一萬五六了,現在國家的扶貧政策就是好!
  •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2020-12-15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一書記」徵稿選登64」錢澍雨:真心真情暖群眾
    「陽光,朝氣,苦幹實幹又整天樂呵呵的。」這是馬崗村村民對錢澍雨最多的評價。2018年4月,安徽省滁州市清流監獄第三監區副監區長錢澍雨被選派到明光市明西街道馬崗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一開始,眼前這個年輕、帥氣又溫文爾雅的第一書記能否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老百姓心裡還是有很大的疑惑。
  • 「我的扶貧故事」相識是緣 幫扶是責丨普定縣貓洞鄉中巖村第一書記...
    「王書記我家糧食直補存摺還沒補回來,我知道你調走了,我又不認識鎮裡面的人,還是請你幫忙問一下?」「好的,我問鎮農業服務中心辦理情況後給你回話。」   「王書記,我在鎮上開了個裝飾裝潢店,是三級殘疾,縣殘聯對殘疾人創業有哪些優惠政策,請你幫忙問一下?」
  • 扶貧路上的實幹家 江西金山鎮山明村第一書記李慎飛
    2015年10月7日,李慎飛受江西省政府投資項目評審中心選派,從省城來到上慄縣金山鎮山明村任第一書記。5年來,他大刀闊斧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亮點幫扶助攻堅、立足長遠興產業,千方百計為村民謀劃脫貧致富路,交出了滿意答卷。
  • 致敬扶貧人——獻給脫貧攻堅戰線的「新愚公」
    五年前,習近平總書記「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召和指示是對全國講的,但對愚公移山故事原發地的濟源更具特殊意義。濟源位於河南省西北部,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原發地,轄2個產業集聚區、11個鎮、5個街道,總人口73萬,面積1931平方公裡。
  • 「我的扶貧故事」敖海江:駐村的日子,櫛風沐雨助脫貧
    儘管家有年邁父母和幼子,2017年7月,作為共產黨員的我義無反顧地投入脫貧攻堅的工作中,成為了鎮寧自治縣馬廠鎮八河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進村第一天,我看到的遠比想像的差,八河村地少,人均收入低,如何團結村支兩委、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大難題。
  • 第一書記扶貧故事|記榆樹市大坡鎮後崗村第一書記劉巍然
    一筐臭雞蛋背後的故事「俺為劉書記一顆一顆攢了三個多月的雞蛋變臭了……」6月21日,當記者剛一見到長春市榆樹市大坡鎮後崗村村民黃沿江的母親時,她便向記者一臉遺憾地說道。她所說的劉書記,就是駐村第一書記劉巍然。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感受群眾的苦惱樂丨道真自治縣河口鎮梅江村...
    放棄企業高薪來到扶貧一線,以實幹苦幹書寫梅江群眾脫貧新篇章。我叫楊陽,2018年3月,通過個人申請和組織挑選,我成為道真自治縣河口鎮梅江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啃「硬骨頭」,還得下硬功夫!我指導成立脫貧攻堅作戰體系,健全了全村脫貧攻堅作戰圖,建立了科學、完備的「一圖一表一臺帳」,為精準扶貧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據,打下了紮實基礎。2018年11月,正值攻堅克難脫貧關鍵時期,加之梅江村前黨總支書記提拔調離。經河口鎮黨委政府研究決定,由我兼任黨總支書記,主持梅江村的全面工作。
  • 《選調生的扶貧故事》有獎徵文獲獎名單
    :《詩歌青春扶貧路》新疆選調生彭明洋:《天山之南的扶貧故事》福建選調生賴菁菁、謝偉:《心系扶貧路,事事總關情》廣東選調生邱妙純:《打好第一手「精準牌」,助圓全國「脫貧夢」》安徽選調生葉德宇:《選派扶貧 踐行使命》四川選調生趙啟帆:《傾心幫扶見真情 埋頭苦幹求實效——記順慶區搬罾鎮小河壩村「第一書記」周婧》湖北選調生李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