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便利店在臺灣有這麼大的魔力?

2021-02-17 鋪鋪旺


在臺灣問路,幾乎所有人都會這樣講:當你看到xxx便利店的時候,向左/向右……對!在臺灣,便利店就是路標。

2014年,臺灣的媒體做過統計,每2500個臺灣人就能分配到一家便利店,平均每3個臺灣人中有1個每天到便利店報到。臺灣便利店的密度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數量已突破10000家。


便利店行業在臺灣已經有37年的歷史了,比麥當勞等美式快餐還要早3年。和麥當勞一樣,當年的便利店屬於相對高檔的場所,商品價格也相對較高,老農夫一般不敢進去,進去是要脫鞋子的。

臺灣便利店的商品也不是一開始就這樣,他們曾經也賣過掃把、水桶,花了七八年的時間摸索,隨著消費者需求的變化,經營者也逐漸把即食即吃的商品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商品組織從家庭化轉向個人化。

1987年,為了遏制臺灣民眾賭博的壞風氣,政府關閉了所有「愛國獎券」兌換點,這麼多優質的店鋪釋放出來之後誰來接盤呢?剛好7-11經過七八年的發展,商業模式和形態相對成熟,就把這些店鋪全部接手了。這是7-11第一次大規模的拓展開店。

如果說,2000年之前,是臺灣便利店商品運營和規模化發展的20年。那麼2000年之後,便是這個行業增值服務加持的重要時期。以臺灣7-11為例,幾乎所有的服務項目都集成在一臺叫ibon便利生活站的機器上,儲值/繳費、好康/紅利、票務中心、購物/寄貨、列印/掃描、申辯服務、生活服務……


臺灣便利店的座位區越來越大,除了買東西、用餐,還有老友聚會、學生做功課、商務人士談工作、幫助職場婦女接送小孩的義工,甚至會將小孩子的集合點設置在就近的便利店。

吃飯、辦公、約會、借廁所、丟垃圾、買票、叫計程車、緊急避難……甚至,年輕的店員看見獨坐在店裡奮筆疾書的「中年怪蜀黍」,會誤認為他「失業失意又孤獨」,認真的問上一句,「您是否需要寫履歷表?「所以,還有什麼服務是臺灣便利店沒有的?

來自統一超商的數據,截止2015年8月18日,7-ELEVEN的增值服務項目多達700多項。一類來自政府職能部門,一類來自金融機構。

7-ELEVEN為了幫助職場婦女處理生活垃圾,推行過「免費幫你丟垃圾」的活動,因為非常受歡迎,最終成了7-ELEVEN固定服務項目。這些屬於便利店自發推行的項目,間接承擔了某些社會職能。

2000年之後,臺灣政府和金融機構為了提高運轉效率,前者釋放了大量「不太重要的功能性項目」,後者願意將利潤較低的項目交由第三方運作。於是,才有了臺灣便利店增值服務大爆發的年代。

當然,臺灣便利店來接盤不是偶然事件,規模性的商業網點布局是先決條件。

2005年,臺灣7-ELEVEN設立ibon,幾乎將全部服務集成這臺多媒體數位機上。除了7-ELEVEN,臺灣全家便利店也有自助服務機器FamiPort。2014年1.5億人次使用了ibon,交易1.5億筆,平均每位臺灣人一年使用過6.39次ibon。使用率最多的服務是繳費、票券、叫計程車。

據業內人士透露,臺灣便利店服務項目營收所得,佔整個淨利的30%以上。



大陸有一大堆電商可以幫你做這些事情,而且做的還不錯。支付寶就是一個類似ibon的移動版,水電煤、票務…城市服務逐漸集成。

政府相關部門管控嚴格,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而且,增值服務的集成也沒有為便利商店帶來明顯的客流變化和收益。例如,上海某便利店公司於曾與天貓合作「代收包裹」,在工作日,平均要接收30個包裹,到了雙11或者雙12,會暴增至百件以上。加上不斷減少的佣金,此項服務已不足以平衡運營成本。這家公司已經於後來暫停了與天貓的合作。

臺灣的房租比中國大陸便宜很多,生存環境優越,實體門店成本不高,商品售價就相對低。所以,臺灣便利店的冷食尤其是盒飯,銷售較少,多元的街邊餐飲小店取代了便利店的某些功能。

大陸消費者習慣吃熱食,熱食品項很全,銷售額貢獻佔比很大。消費者在臺灣便利店消費熱食完全自助,但是大陸,比如上海有很多政府管制條款,經營者必須要有健康證,要由店員為消費者取用。

咖啡+冰淇淋在臺灣被稱為便利店的「黑金白金」,可見其規模和地位。咖啡是臺灣便利店最主要的盈利來源之一,平均每家店每天會賣掉100多杯咖啡,一杯咖啡的價格大概在60臺幣(相當於12元人民幣),毛利超過50%。

臺灣面積小,交通發達、資源豐富,就近發展了很多農場、牧場。所以,在臺灣便利店,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新鮮的牛奶、果汁在售。而在大陸,幾大主要牧場都分布在距離城市較遠的地方,運輸時間就很長。所以,酸奶製品品項很多。

來源:聯商網 作者:李燕君

編輯:鋪小旺

相關焦點

  • 【便利店】臺灣便利店全球最密集 便利店為何這樣火?
    便利店正影響和改變著臺灣人的生活方式,它的發展也是臺灣經濟和社會幾十年變遷的寫照。賣點是便利不是便宜便利店的概念興起於上世紀20年代的美國,小型超市的經營模式取代傳統的雜貨店,開放的貨架、明亮的店面、全年不關門、食品和日用品一應俱全……這樣的小店立即得到附近居民的熱捧,連鎖的便利店產業應運而生。
  • 臺灣的魔力
    從2015年開始,幾乎每年都會去一次臺灣,這兩年更是一年兩次。去過臺灣的人都知道,去一趟臺灣是很麻煩的,比去日本歐洲還麻煩。可是是什麼樣的魔力讓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每年要去兩次那個小島呢?要論大山大河,大陸什麼沒有?要論現代化程度,上海也不輸臺北。要論吃吃喝喝,大陸就更海了去了。我思來想去,大概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氣味。
  • 臺灣的便利店密度世界第一,內幕揭密大公開?
    臺灣的便利店密集度位居世界第一,相當於平均每2211人就有一家便利店。在臺灣,不管是買日常用品,還是解決一日三餐,甚至是繳水電費、買車票、ATM取現金、寄收快遞等一切生活需要,都可以在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解決。
  • 【便利店】便利店到底火不火,臺灣見知曉!2000萬人,10000家便利店!
    便利店正影響和改變著臺灣人的生活方式,它的發展也是臺灣經濟和社會幾十年變遷的寫照。  1、賣點是便利不是便宜  便利店的概念興起於上世紀20年代的美國,小型超市的經營模式取代傳統的雜貨店,開放的貨架、明亮的店面、全年不關門、食品和日用品一應俱全……這樣的小店立即得到附近居民的熱捧,連鎖的便利店產業應運而生。
  • 探店 | 臺灣那些有靈魂的便利店
    曾有到訪臺灣的遊客都開玩笑說到,如果想在臺灣環島旅行又不想帶行禮的話,那就沿著開有便利店的路線走就完全沒問題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便利店有WIFI!便利店有WIFI!如果都市像大海,散落在各處的便利店就是深夜燈塔,讓夜歸的加班族尋到慰藉的光;是深夜食堂,讓夜行的路人隨時吃上熱騰騰的食物;是「靠譜」的代名詞,總能滿足我們所需。7-11便利店,總是出現在我們的回憶中。/《志明與春嬌》劇照在臺灣業內有一種說法:「世上只有兩家便利店,7-11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
  • 美好日常的臺灣生活|臺灣便利店
    ,根本是一項非常創新的跨國投資,可想而知在當時的臺灣,勢必颳起了一陣零售通路的革命浪潮;而7-ELEVEN可說是臺灣最早的便利店,並且首創24小時營業模式,儘管之後全家、萊爾富、OK陸續浮出臺灣的零售市場,但至今7-ELEVEN仍然是臺灣便利店的霸主。
  • 【觀察】臺灣為何成為全世界便利店最密集的地區
    臺灣統一集團1979年從美國引進24小時經營的7—Eleven,便利店開始在臺北出現。目前,7—Eleven穩居臺灣便利店龍頭地位,在1萬家便利店中佔有近5000家,並且是首家把店開到臺灣離島和大陸的企業,也是臺灣首家上市的便利店企業。目前臺灣排名前四的便利店為7—Eleven、全家、萊爾富、OK,四家均為24小時營業、全年無休的連鎖店。
  • 臺灣為何成為全世界便利店最密集的地區
    便利店正影響和改變著臺灣人的生活方式,它的發展也是臺灣經濟和社會幾十年變遷的寫照。 1、賣點是便利不是便宜  便利店的概念興起於上世紀20年代的美國,小型超市的經營模式取代傳統的雜貨店,開放的貨架、明亮的店面、全年不關門、食品和日用品一應俱全……這樣的小店立即得到附近居民的熱捧,連鎖的便利店產業應運而生。
  • 【臺灣便利店2020】臺灣便利店必買手信、零食推薦、人氣商品!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臺灣有「便利之島」的美譽,便利店密度全球第二,平均2000人就有一家便利店。
  • 臺灣便利店密度世界第一?!
    臺灣的便利店密集度位居世界第一,相當於平均每2211人就有一家便利店。在臺灣,不管是買日常用品,還是解決一日三餐,甚至是繳水電費、買車票、ATM取現金、寄收快遞等一切生活需要,都可以在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解決。
  • 臺灣人大多都在便利店寄收快遞?!
    最開始,我是在臺灣的電商平臺逛的時候,發現有不一樣的地方。在臺灣的電商平臺,例如蝦皮、PChome、momo摩天商城、露天拍賣、樂天市場等,購買下單時運費選擇就會給出各家便利店選項。喏,就是下面這樣——心中就冒出各種疑惑——為什麼臺灣是在便利店取貨呢?臺灣的物流體系是怎樣的呢?物流費用又如何?
  • 臺灣特產:便利店!
    臺灣的便利店密集度位居世界第二,相當於平均每 2211 人就有一家便利店。
  • 臺灣冷凍食品專題報導渠道篇——小便利店裡的大生意
    有社會學家說,便利店之所以在臺灣這麼流行,是因為它們已經成為每個鄰裡社區的一部分,發揮了社區入口的作用,如同舊時代的村廟一樣。也有觀點認為,這是因為臺灣人較為忙碌,不會做飯的單身工作狂們數量增多。還有人覺得,討厭走路可能也是便利店受歡迎的原因之一,人們希望在幾步之遙便可以買到所有東西。但不管怎樣,臺灣已經成為全世界便利店密度最高的地區。也正是依靠便利店這個入口,冷凍食品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變得更加重要與普及。
  • 你好小七┊臺灣便利店做了什麼讓每個人都離不開它?
    在臺灣問路,幾乎所有人都會這樣講:當你看到xxx便利店的時候,向左/向右……對!在臺灣,便利店就是路標。2014年,臺灣的媒體做過一個統計,每2500個臺灣人就能分配到一家便利店,平均每3個臺灣人,就有一個每天到便利店報到。臺灣便利店的密度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
  • 你Pick 哪種臺灣便利店?
    臺灣便利店的密度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在臺灣,便利店不僅是臺灣地標,而且還是打卡聖地。一店一特色——打卡聖地以7-11便利店為例,從2008年起,臺灣7-Eleven就推出「一店一特色」的項目,每間特色7-Eleven除了是超商門市外,也成了當地的觀光景點,吸引大批遊客特意前往打卡。
  • 中國人納悶:為什麼日本便利店這麼受歡迎?他們的回答原因很實在
    日本是一個把很多產品都做的非常好的一個國家,去日本我們會震驚於這個國家為什麼如此乾淨整潔,日本的文化也是深受我們國家年輕人的喜愛,各方面都做的很好,這應該與日本人匠心精神有關,才能把很多都做的非常的好。
  • 臺灣便利店裡的「慈善角落」
    來源:中國新聞網  記者 肖開霖 黃少華便利店遍布臺灣大街小巷,在不少便利店的櫃檯上,往往設置有一個捐款箱,鼓勵顧客小額捐款,而透過小小的便利店和捐款箱
  • 「臺灣便利店」居然改變臺灣人的一輩子?
    一店含萬物 ALL IN ONE天上的星星數不清,地上的...臺灣便利店裡的商品數不清。這句話很能概括臺灣便利店的特色「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不帶背包走遍臺灣很早之前美國媒體Cracked就曾介紹過臺灣的便利店,他們用「瘋狂密集」來形容...並且就數據來說人均便利店數量是美國的三倍以上。
  • 臺灣便利店密度排世界第一,值得我們學習的有哪些?
    臺灣的便利店密集度位居世界第一,相當於平均每2211人就有一家便利店。
  • 臺灣的另一特產——7-ELEVEN便利店
    說起臺灣特產,大多數人想到的大概是鳳梨酥、高山茶、牛軋糖等等。不過要說臺灣街道上幾乎隨處可見的「特產」,那麼非711便利店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