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冷凍食品專題報導渠道篇——小便利店裡的大生意

2021-02-13 冷凍食品

有社會學家說,便利店之所以在臺灣這麼流行,是因為它們已經成為每個鄰裡社區的一部分,發揮了社區入口的作用,如同舊時代的村廟一樣。也有觀點認為,這是因為臺灣人較為忙碌,不會做飯的單身工作狂們數量增多。還有人覺得,討厭走路可能也是便利店受歡迎的原因之一,人們希望在幾步之遙便可以買到所有東西。

但不管怎樣,臺灣已經成為全世界便利店密度最高的地區。也正是依靠便利店這個入口,冷凍食品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變得更加重要與普及。

對臺灣來說,便利店並非土生土長的業態,也是舶來品。這種小巧便捷、經營靈活的小店來自日本,但在臺灣得到了進一步發揚光大。

據熟悉臺灣便利店系統的人介紹,目前全臺灣有超過一萬家便利店,統一旗下的全家有3000多個,7-11有5000多個,還有諸如OK等其他的一些系統。臺灣一共有2300萬人口,有300萬人常年在外,平均下來每2000人就擁有一家便利店。

臺灣屏榮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文良告訴記者,現在全世界便利店密度最高的地區應該就是臺灣了,這裡的密度比日本還要高。

目前臺灣的便利店裡,早中晚餐都能供應,在一定程度上,已經相當於一個速食店,對於那些孤獨的單身者來說,在這裡方便地解決了一日三餐,還可以休息一下,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不管是7-11,還是全家,或者別的便利店系統,最常見的一種速食產品就是關東煮。這種產品也是源自日本,因為發源於日本關東地區,故而得名。

關東煮的產品中,很重要的一類是魚糜製品,而這些魚糜製品很多是經過油炸製成的,也被叫做「黑輪」。在有些關東煮的攤位上,還會寫著諸如「呷黑輪,有概念;海滋味,在裡面」這樣的宣傳語。

進入任何一家便利店內,擺在最顯眼位置的,一定是一個賣關東煮的小臺子。隨意挑選幾種產品,搭配一包速食麵,一份簡單的美食就成了,前後不過一兩分鐘的時間。關東煮所包含的產品種類其實非常廣泛,如魚糜製品、豆製品、血製品、肉類、蔬菜、菌類、面類等,都可以包含在內,除了個別蔬菜和面,這些產品基本都是冷凍的。

在高雄市的興中二路與中華四路附近,就有兩家7-11便利店,相距不超過300米。

關東煮的價目表上,一共列出了33種產品的價格,而且並不算貴,折合人民幣每種產品的價格大多在兩到三元之間。記者選擇的一份,包含了一串魚蛋、一個魚卵卷、兩個起司球、一支黑輪,外加一份拉麵,總價64新臺幣,折算成人民幣不到13元。

作為臺灣冷凍食品中一種重要的類型,關東煮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其實關東煮的銷售場所不僅限於便利店內,在商場內還有其他場所,也常常會見到它的身影,但得益於便利店的普遍性和品牌影響,其對關東煮的推廣無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此外,便利店內必配的還有微波爐,每個店內至少有一臺,有的甚至更多,和其匹配銷售的產品主要是鮮食。鮮食是便利店銷售的食品中最重要的一種,其銷售量要遠遠大於關東煮,而這樣的產品主要是冷藏食品,一般是處於4℃的溫區。

陳文良告訴記者,在臺灣的便利店營業額中,鮮食的銷售佔比超過20%。所謂的鮮食,指的是飯糰、三明治、泡芙、麵條、便當之類可即食的產品。這類產品保質期短,品質要求高,對便利店的銷售、存儲、物流和生產等整個系統都有著苛刻的要求。

在一些旅遊景點、車站等流動人口比較多的地方,鮮食產品在便利店內所佔的比例往往會更大。

比如在桃園高鐵站,一個十多平方米的7-11便利店內,有兩臺很大的冷藏櫃,擺放的都是鮮食類產品,幾乎佔據了整個店面三分之二的空間。常見的有起司燻腸焗飯、涼麵、蕎麥麵、雞肉飯、雞排咖喱飯和雞油腿飯之類的產品。

關東煮類的產品大多都是冷凍的,保存期比較長,物流運輸都比較方便。但是鮮食類產品就要複雜得多,這類產品的保質期一般只有兩到三天,要求周轉快,銷售快,定銷比高,這對整個生產和儲運都是挑戰,如果有一個環節操作不當,產品的損耗率就會大幅增加。

以鮮食米飯的儲藏為例,陳文良告訴記者,要求的保存溫度是4℃,如果低於這個溫度,米飯就很容易變硬,影響口感,如果高於這個溫度,又會影響產品的保存,增加產品變質的機率。總之,要很好地把控到那個點,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陳文良所在的臺灣屏榮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屏榮」)是臺灣全家的關係企業,專門為全家便利店供應鮮食類產品,該公司下屬的兩個工廠,供應了全臺灣3000多家全家便利店內超過四分之三的鮮食產品。

11月7日,跨越66年的時空,兩岸領導人的手握在了一起,這個長達80秒的握手,也共同翻開了兩岸關係歷史性的一頁。

有鑑於此,我們特推出大型專題報導,近距離觀察臺灣冷凍食品產業,介紹產業現狀、發現產業亮點、發掘背後的成功基因,以促進兩岸冷凍食品產業的交流與互動。

本文摘自《冷凍食品》雜誌,冷凍食品微信公眾平臺首發。

更多信息點下方閱讀原文即可訂閱查看。




相關焦點

  • 【便利店】臺灣便利店全球最密集 便利店為何這樣火?
    文丨佚名 圖丨來源於網絡本文來源於丨人民日報海外版近日,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的便利店突破1萬家,成為全世界便利店最密集的地區便利店正影響和改變著臺灣人的生活方式,它的發展也是臺灣經濟和社會幾十年變遷的寫照。賣點是便利不是便宜便利店的概念興起於上世紀20年代的美國,小型超市的經營模式取代傳統的雜貨店,開放的貨架、明亮的店面、全年不關門、食品和日用品一應俱全……這樣的小店立即得到附近居民的熱捧,連鎖的便利店產業應運而生。
  • 臺灣雜誌專題報導宣城!
    臺灣雜誌專題報導宣城投資環境!臺灣《產業雜誌》第566期(2017年5月1日出版)全文刊發宣城市投促局文章《安徽宣城 創新開放熱土》,專題介紹安徽宣城投資環境,並以圖文形式報導韓軍書記率團舉行兩岸(宣城)經貿合作懇談會情況。
  • 【便利店】便利店到底火不火,臺灣見知曉!2000萬人,10000家便利店!
    臺灣媒體近日報導,臺灣的便利店突破1萬家,成為全世界便利店最密集的地區,平均每2000人就擁有一家。
  • 為什麼便利店在臺灣有這麼大的魔力?
    臺灣便利店的座位區越來越大,除了買東西、用餐,還有老友聚會、學生做功課、商務人士談工作、幫助職場婦女接送小孩的義工,甚至會將小孩子的集合點設置在就近的便利店。吃飯、辦公、約會、借廁所、丟垃圾、買票、叫計程車、緊急避難……甚至,年輕的店員看見獨坐在店裡奮筆疾書的「中年怪蜀黍」,會誤認為他「失業失意又孤獨」,認真的問上一句,「您是否需要寫履歷表?「所以,還有什麼服務是臺灣便利店沒有的?來自統一超商的數據,截止2015年8月18日,7-ELEVEN的增值服務項目多達700多項。一類來自政府職能部門,一類來自金融機構。
  • 2020年中國冷凍烘焙食品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因此,冷凍烘焙食品的出現使得現烤烘焙食品銷售渠道正由過去以烘焙店為主逐漸發展成烘焙店、商超、餐飲、飲品店、便利店和電商等並行的局面,推動了烘焙行業銷售渠道的豐富。 3.國外冷凍烘焙食品應用已趨成熟,國內增長空間大 我國從90年代起已經開始接觸冷凍烘焙技術,由於整個烘焙行業當時正處於起步階段,消費者消費習慣還未養成,行業經營模式暫未成熟,因此冷凍烘焙技術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 臺灣的便利店領先大陸20年!
    在臺灣,便利店就是當地的地標。作為最早入駐臺灣的便利店品牌7-11,至今仍是業界的龍頭老大。
  • 「便當經濟」興起 冷食企業瞄上便利店
    2011年起,西安飲食大業食品公司(簡稱「大業食品」)開始做包子,也正是這時西飲看上了便利店渠道。通過大手筆為西安所有的便利店投放蒸櫃,如今,大業食品的包子、花卷、饅頭等產品在西安所有的連鎖便利店共600多家都有銷售,便利店渠道的銷售額佔冷凍食品全部銷售額的六成左右。  那麼,便利店渠道對冷凍食品的銷售究竟意味著什麼?
  • 冷凍食品解凍後,能再次冷凍嗎?
    冷凍食品在解凍過程中,伴隨著外部溫度的升高,細菌會迅速繁殖。雖然再次冷凍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但並不能「凍死」細菌。 食品裡的細菌和酶的活力恢復後,不僅能很快繁殖分解蛋白質引起變質,還能產生有毒的組胺物質,引起食物中毒。因此,冷凍食品解凍後應儘快食用,避免反覆冷凍!
  • 探店 | 臺灣那些有靈魂的便利店
    在「X-Store」共有近千種商品,包含鮮食、飲料、餅乾、冷凍食品、日用品等。當顧客靠近冰箱時,冰箱門就會自動感應開啟,據說比以往冷凍貨架提高 50% 節電效果。一店含萬物 ALL IN ONE天上的星星數不清,地上的...臺灣便利店裡的商品數不清。這句話很能概括臺灣便利店的特色「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 【觀察】臺灣為何成為全世界便利店最密集的地區
    臺灣媒體近日報導,臺灣的便利店突破1萬家,成為全世界便利店最密集的地區,平均每2000人就擁有一家。便利店正影響和改變著臺灣人的生活方式,它的發展也是臺灣經濟和社會幾十年變遷的寫照。1、賣點是便利不是便宜便利店的概念興起於上世紀20年代的美國,小型超市的經營模式取代傳統的雜貨店,開放的貨架、明亮的店面、全年不關門、食品和日用品一應俱全……這樣的小店立即得到附近居民的熱捧,連鎖的便利店產業應運而生。
  • 進口食品還能放心嗎?41天9省市冷凍食品檢出新冠病毒
    記者注意到,今年4月的媒體報導中曾提到,為做好疫情防控,海吉星市場加大風險監抽力度,將檢測迅速覆蓋蔬菜、水果、副食品、凍品各大交易品類,抽檢總量100245批次,合格率99.72%。同時,將抽檢數據由實驗室通過系統無縫對接至各檔位誠信二維碼,進一步加強蔬菜快檢結果公示,讓採購商、消費者看得到相應的產品檢測數據。
  • 臺灣便利店:超級發達的「大數據」學習法
    今天鈦媒體電商研究院的電商課堂,就邀請《商業價值》編委劉梅來講講便利超市門店的「商業學習實驗」:零售企業可能每天都會產生令人興奮但有些風險的創意,這些點子要不要做?效果又會如何?大數據下的「商業學習實驗」臺灣的全家便利店,在臺灣擁有2000多家門店。它們在調查中發現,消費者對現煮咖啡有顯著需求。
  • 【乾貨】便利店的這些秘密 你一定要知道
    和所有零售行業一樣,便利店這門生意也脫不開「因地制宜」的四字法門。日本的便利店一定有鮮煮咖啡;臺灣的便利店裡桌子、椅子少不了——上海也有,但大多數不會有。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這也就是為什麼,當談論如何抓住消費者的時候,便利店的經營者最先考慮的,總是如何抓住消費者的胃。冷櫃裡的包裝盒飯、飯糰、三明治,熱騰騰的關東煮、包子、烤串和現做盒飯……這些自產食品是品牌便利店能做出差異化的地方,也是別家輕易複製不了的東西。
  • 關於便利店這門生意,看看巨頭7-Eleven是怎麼玩的
    有一句話這樣說, 世界上只有兩家便利店,7-ELeven和其他便利店,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有一天其中一家店鋪的經營者因為收到一位顧客的意見,希望店內賣冰凍食品的同時也能放出一些麵包、牛奶等食品,於是他們決定按照這個建議來嘗試運營,結果大獲成功。消費者便開始樂意停下腳步,多逗留在這家充滿食物的商店,於是這個模式從總部一路推廣至全美國。
  • 萬億冷凍食品行業新風向 紅小廚重塑產業生態圈
    紅小廚受邀參加2020年第十三屆中國冷凍食品和餐飲食材展,榮膺「2020年度冷凍食品行業最具影響力品牌」!,以及消費場景的多樣化,冷凍食品行業增速基本保持在10%以上。
  • 關於便利店的猜想,這19個秘密還挺有意思的
    日本的便利店一定有鮮煮咖啡;臺灣的便利店裡桌子、椅子少不了——上海也有,但大多數不會有。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北京的便利店生意好像總是做不起來,一家兩家關門了,四家五家又自別處開出來,但不一定是在辦公樓、高檔住宅區這些你以為的「好市口」。至於,為什麼便利店的招牌從深藍變成淺藍;一進門看見貨架上是什麼品牌;愛吃的壽司怎麼忽然就不見了;便利店的燈是真的亮啊……這是一門洞悉人心的生意。
  • 在臺灣,7-11便利店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臺灣地區的便利店密集度位居世界第二,相當於平均每2211人就有一家便利店。在臺灣,不管是買日常用品,還是解決一日三餐,甚至是繳水電費、買車票、ATM取現金、寄收快遞等一切生活需要,都可以在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解決。據臺灣「經濟部」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臺灣地區便利商店營業額就達臺幣3173億元(相當於695億人民幣)。由此可見,便利店在臺灣有著非一般的地位。
  • 臺灣為何成為全世界便利店最密集的地區
    臺灣媒體近日報導,臺灣的便利店突破1萬家,成為全世界便利店最密集的地區,平均每2000人就擁有一家。
  • 2019臺灣便利店遊學考察!
    4、考察:「最強小7門市」挑戰全國麵包店!推出「烘焙概念店」一次提供120種麵包甜點+自助式咖啡5、考察:全家科技概念店,無人店運用的多項科技(RFID 自動辨識技術、IoT(物聯網)設備監控等)6、考察:全聯社(社區生鮮小超市)成立於1998年,是臺灣大型零售業者之一,截止2018年已有863家分店三、隨團指導老師
  • 臺灣的便利店「7-11」領先大陸20年!
    在臺灣,便利店就是當地的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