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長河中,歲月的變遷換來了多少朝代的更迭,一代王朝的興衰,只是這歷史長河中一條小小的支流,有多少人為了王位而最終丟掉自己的性命,一個朝代的最高統治者的登臺,腳下踩得卻是無數人的屍首,戰爭的背後是權力與地位的爭奪,流血的背後是歷史上的另一個時代準備登上舞臺,到了最後,一切都成空。
大家好,這裡是果果說史。國歌,是展現一個國家民族的精神的象徵,是被國家政府與公民認為能代表該國家政府與人民意志的樂曲。所以一個國家的國歌,不僅可以鼓勵國家的自信心,也能促進一個民族的凝聚力。以至於國歌在一個國家之中被賦予了極高的意義,其本身會帶有十分強烈的愛國主義色彩,在唱起自己國家的國歌的時候,可以喚醒自己內心深處的愛國情懷。大家都知道,我國的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它在國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十分的重要,所以它的地位神聖不可侵犯。而日本這個國家的國歌,大家又聽過嗎?聽過的朋友都知道,日本的國歌聽上去與我國傳統的哀樂十分的相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這背後的原因。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國歌的歷史,國歌誕生的歷史並沒有多久,而世界上的第一首國歌則是出現在荷蘭這個國家,在1569年的時候,當時荷蘭的人民為了抵抗西班牙的壓迫統治,在這個過程中,一個不知名的荷蘭人帶頭唱起了《威廉頌》,於是大家便跟著一起唱,之後所有人在這個過程中的情緒越來越激動,唱歌的氣勢也十分的高漲,有的時候,音樂的力量的是十分強大的,就這樣伴隨著高亢的歌聲,荷蘭人主動對當時的西班牙發動出擊,最後全國人民的力量下,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於是,這首《威廉頌》自然而然成為了荷蘭這個國家的國歌,之後世界上其他國家見證了一首國歌帶給民族的力量,於是紛紛效仿,製作自己國家的國歌,所以我們在世界各國的國歌之中,在不同語言的情況之下,依舊還能感受到一種振奮人心,熱血沸騰的氣勢,但是在日本這個國家,他們的國歌聽上去十分的悲傷,像極了中國傳統留下來的哀樂,而日本對此作出了自己的解釋,說是我們國家「剽竊」他們的國家的國歌,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
日本的國歌叫作《君之代》,也是效仿荷蘭後,趕快制定出來了自己國家的國歌,在1869年的時候,日本國歌《君之代》正式誕生。在這首《君之代》一經頒布之後,沒有讓日本政府想到的是,這首國歌並沒有得到日本民眾的認可,所以又在1880年,在日本宮廷音樂的基礎有加以改變,同年,在日本明治天皇的生日當天重新發布新的國歌,之後便一直流傳到了今天。大家都知道,日本歷史上與我國的關係十分的密切,而且本國的很多的經濟、政治、文化制度都是從我國學習效仿而來,其中最有力的證據就是在我國歷史上的唐朝時期,日本出派遣唐使來到大唐學習交流,所以在日本傳統的建築中,已經可以發現我國大唐時期的風格。
在日本歷史學者藤田友治所寫的書籍《君之代的起源》中,有著對日本國歌《君之代》創作的詳細記錄,當時藤田友治為了製作出日本的國歌,對大量史書進行了考察,最後將日本國歌《君之代》寓意為歌頌日本天皇的「輓歌」,而所謂的「輓歌」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哀樂。所以對於日本的解釋純屬沒有一點歷史依據,說「剽竊」純屬就是無稽之談。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文章的下方留言評論,與小編分享你的觀點。
參考資料:《君之代的起源》、《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