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演繹青年聶耳 《故事裡的中國》走進《國歌》背後不能忘卻的記憶

2020-12-19 中國網新聞中心

「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當91歲的汪奇老先生與《故事裡的中國》連線,再次以小號手的身份奏響國歌第一聲時,71年前開國大典上眾人齊唱國歌的震撼場景,歷歷在目。從那一刻起,《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響徹中國大地,迎接著每一個安穩的黎明,見證著每一個榮耀的瞬間,也鼓舞著每一個國人不斷前進!


  12月12日晚8點檔,由瀘州老窖·國窖1573攜手電視臺綜合頻道獨家冠名的大型文化節目《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播出《國歌》。本期節目中,王源飾演青年聶耳,王洛勇飾演田漢,共同帶領眾人聆聽國歌背後每一個熱血生命的決然吶喊,繼續唱響民族魂的頌歌。

  田漢揮筆、聶耳作曲

  用全部熱血譜寫中華強音

  本期《故事裡的中國》特別請到了田漢先生的孫子歐陽維教授、聶耳先生的侄外孫青山導演,以及《義勇軍進行曲》第一個版本的錄音師司徒慧敏先生的女兒司徒恩湄女士,他們細膩還原了當年田漢先生和聶耳先生歌曲創作的始末。


  1931年,33歲的田漢和19歲的聶耳在明月歌劇社相識,兩人因為共同的音樂追求一見如故,自此成為藝術和革命道路上的知己。

  1932年,日本侵略上海發動一·二八事變,轟炸機經過明月歌劇社的樓頂,「那個時候聶耳先生的日記裡面寫到,他一抬頭就可以看見俯衝的日本轟炸機中飛行員那張猙獰的臉」,青山回憶道。1934年底,田漢接手創作了一個以抗日救亡為主題的電影劇本《風雲兒女》,並在劇本原稿的最後一頁,寫下了《義勇軍進行曲》的初版歌詞。

  不久之後田漢被捕,聶耳找到夏衍,主動承擔了《風雲兒女》主題歌作曲的創作任務,當他拿到歌詞後,很大一部分作曲工作正是在司徒慧敏的家中進行。司徒慧敏先生的女兒司徒恩湄女士回憶道:「他在創作的過程當中,總是一邊寫一邊唱,又跺腳又指揮又唱,很激動,吃飯的時候靈感來了,拿著筷子又接著唱,有時候都能打到碗上。」

  王源真情演繹青年聶耳

  展現國歌力透時空的永恒生命力

  1935年5月24日,電影《風雲兒女》上映,隨後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迅速傳遍大江南北。

  本期節目通過戲劇演繹的方式重溫國歌創作背後的故事,由王源飾演聶耳,王洛勇飾演田漢。在王源看來,聶耳是一個對音樂有熱愛、感觸民間疾苦的人,更是一代有志熱血青年的代表,他坦言自己在詮釋這個角色時壓力很大。經過多次排練和情緒的揣摩,王源不斷向聶耳靠近,也收穫田導點讚:「好極了,你只要敢演就行!」


  為了讓講述更加立體,本次戲劇呈現採用了多重「跨時空」式場景,展現出《義勇軍進行曲》中那種超越時空的勇氣、鬥志和生命力。戲劇總導演田沁鑫談及劇情設計時說:「田漢和聶耳最後一次合作是沒有見面的,我們設計了一個比較巧妙的戲劇表達,主要是表現兩個人在不同的環境裡面創作出了《義勇軍進行曲》。雖然是跨越時空,但情緒是層層遞進的,那麼兩個人的心靈在詞和曲的共鳴中產生了一次共情。」

  在精神接力中完成《義勇軍進行曲》

  田漢在開國大典替知音見證國歌響 遍神州

  作為藝術上的知音,理想道路上的知己,田漢和聶耳超越了年齡差距和時空距離,在精神接力中完成《義勇軍進行曲》,也結下了一生的深厚友誼。

  得知好友田漢被捕入獄後,聶耳冒著被捕的風險,第一時間「搶」到了田漢為電影《風雲兒女》主題曲撰寫的歌詞,聶耳把它當作好友的最後一個作品來譜曲,但這首《義勇軍進行曲》實際上成為了聶耳的絕唱,也是聶耳和田漢的最後一次合作。當時,被列入黑名單的聶耳在黨組織的安排下經日本赴蘇聯留學,當他把修改後的歌譜寄回國內後不久,便在日本不幸遇難,將23歲的年輕生命定格在昂揚激越的音符之中。

  1949年10月1日下午,伴隨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在開國大典上奏響,聶耳沒能感受到歷史性的這一刻,但是田漢當時在天安門的觀禮臺上,見證了他和聶耳最後一次合作的歌曲,帶著生命的熱度,澎湃而又鏗鏘地響遍中華。

  民族企業代表瀘州老窖

  弘揚民族精神振興民族工業

  以田漢、聶耳為代表的無數中華兒女,以無比的愛國熱情與民族責任感,用自己的聰明智慧及血肉之軀,築成了中華民族「新的長城」,彰顯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作為民族企業代表和《故事裡的中國》獨家冠名企業,瀘州老窖攜手動情講述《國歌》誕生背後不能忘卻的故事,共同唱響了每個人心中的國歌。


  中華民族精神貫穿於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激勵著中華兒女前赴後繼,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中國白酒是中國民族產業代表,瀘州老窖是從明清36家古老釀酒作坊群發展而來的國有大型骨幹釀酒企業,有著數百年的悠久釀造史。在企業誕生、發展的歷程中,一代代瀘州老窖國窖人充分發揚勤勞勇敢、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腳踏實地勞動、堅守匠心耕耘,用實際行動展現了中華釀酒人的愛國主義情懷,為振興民族工業、實業報國貢獻了力量。

  1952年,瀘州老窖被評為首屆中國「四大名酒」,並在其後三十餘年間蟬聯歷屆「中國名酒」。上世紀60至80年代,瀘州老窖將「濃香鼻祖」的歷史地位化為實業興國、造福社會的責任,在全國各地舉辦了數十期釀酒技術培訓班,為行業培養了數以萬計的釀酒技術人才,推動了中國白酒工業的快速發展。

  瀘州老窖還致力於守護好、傳承好中國白酒行業共同的歷史文化財富——447年來不間斷釀造美酒的1573國寶窖池群,和歷經690餘年、23代的瀘州老窖酒傳統釀製技藝,將中華釀酒文化發揚光大、永續傳承。

  進入新時代,瀘州老窖將企業發展與國家繁榮、民族興盛、人民幸福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致力於釀造高品質白酒,提倡健康生活,讓中國白酒的質量看得見,推動中國白酒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書寫了「天地同釀 人間共生」的中國白酒故事。

  讓故事照進現實,讓世界品味中國。《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致力於打造出新時代中國故事的影像經典,瀘州老窖也將繼續攜手,當好經典的守護者、傳承者和創造者,講好更加多元的、無愧於時代的中國故事。



聲明:該文章系我網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新聞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相關焦點

  • ...演繹青年聶耳《故事裡的中國》走進國歌誕生背後不能忘卻的記憶
    當91歲的汪奇老先生與《故事裡的中國》連線,再次以小號手的身份奏響國歌第一聲時,71年前開國大典上眾人齊唱國歌的震撼場景,歷歷在目。從那一刻起,《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響徹在中國大地,迎接著每一個安穩的黎明,見證著每一個榮耀的瞬間,也鼓舞著每一個國人不斷前進!
  • ...青年聶耳——《故事裡的中國》走進國歌誕生背後不能忘卻的記憶
    當91歲的汪奇老先生與《故事裡的中國》連線,再次以小號手的身份奏響國歌第一聲時,71年前開國大典上眾人齊唱國歌的震撼場景,歷歷在目。從那一刻起,《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響徹在中國大地,迎接著每一個安穩的黎明,見證著每一個榮耀的瞬間,也鼓舞著每一個國人不斷前進!
  • CCTV-1今天20:00檔,《故事裡的中國》帶你走進國歌誕生背後不能...
    當91歲的汪奇老先生與《故事裡的中國》連線,再次以小號手的身份奏響國歌第一聲時,71年前開國大典上眾人齊唱國歌的震撼場景,浮現在眼前。從那一刻起,《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響徹在中國大地,迎接著每一個安穩的黎明,見證著每一個榮耀的瞬間,也鼓舞著每一個國人不斷前進!
  • 王源首演話劇 扮演的聶耳的導演和同組演員的高度認可
    得知王源要參演《故事裡的中國》這一消息的時候,我真的非常激動,同時也對於王源所展現出的人物形象十分期待。因為話劇的表現形式不同於電影電視劇,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都說話劇比影視表演難,那麼難在哪裡?話劇的特點是由它的舞臺性決定的。
  • 王源首演話劇為什麼會上熱搜?大家如何評論的?
    #王源首演話劇# 剛剛登上熱搜榜啦,排名第45。#王源首演話劇# 「話劇源」來啦!在總臺#故事裡的中國# 今天發布的宣傳片中 @TFBOYS-王源 驚喜現身話劇舞臺,在劇中他將飾演《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聶耳,這期什麼時候上線呀?!
  • 聶耳與《義勇軍進行曲》:那些與國歌有關的故事你可知道
    他就是被譽為「國歌之父」的人民音樂家——聶耳,而這首不朽之作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本月17日,是聶耳逝世82周年祭日。讓我們回眸這位「國歌之父」的音樂創作之旅,了解國歌誕生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 終於又看到王源跳舞了,加入重慶話、英文rap,又是一個高燃舞臺!
    在今晚播出的我們的歌中王源和常石磊演繹的《血腥愛情故事》好驚豔,融合了多種元素, 重慶方言rap英文rap群舞,兩個人的和聲默契感十足。王源的舞蹈和重慶話rap更是意外驚喜,看完這場表演就像看了一場音樂劇,用很多元素來承託複雜激烈又美麗的情感。這一首歌兩個人都打破了大眾對他們的固有認知,解鎖了全新的技能,整個舞臺呈現「非常圓滿」 。王源除了唱跳實力強勁,演技也著實讓人驚豔!
  • 幾度滄桑 國歌的誕生及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國歌同國旗、國徽一樣,是國家的象徵。賦予國歌與國旗、國徽同樣的憲法地位,有利於維護國歌的權威性和穩定性,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的國家認同感和國家榮譽感。為了解國歌的誕生及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為更準確地唱出國歌,我們特刊登有關國歌由來的專題文章。
  • 1935年7月17日,國歌作曲聶耳在日本溺水身亡
    此外,從鵠沼海裡打撈上來的聶耳遺體口裡發現流過少許血,頭上也有少許血,所以長期以來人們都有不少猜疑,認為他的死因不明,很可能是被日本特務謀害而死的。 因為聶耳是在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和武裝侵犯上海等重大事件之後出國的,而且他又以創作抗戰歌曲成名。
  • 聽,這不僅僅是一首歌,山藝圖書館裡開講國歌的故事
    那麼它又是怎麼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的?85年曆程中,這首歌經歷了哪些故事?12月7日下午,山東藝術學院「藝·思大講堂」在學校圖書館開講,中國音協管樂學會主席、國家一級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原團長於海為學校師生講述著國歌的故事。
  • 《義勇軍進行曲》背後的熱血故事
    本文原標題:《【珍藏級國歌視頻曝光】83年了,這首歌背後的熱血故事,你知道多少?》今年是聶耳逝世83周年讓我們一起回眸「國歌之父」聶耳的音樂創作之旅了解那些與國歌有關的熱血故事主動「搶」來的譜曲我們都知道的國歌作曲人——聶耳,是一個非常積極活躍的人,《義勇軍進行曲》譜曲就是聶耳主動「搶」
  • 紅色音符抗戰故事|聶耳與《義勇軍進行曲》
    它就是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近日,81歲高齡的向延生老人接受了記者採訪。向延生是音樂家向隅和唐榮枚之子,一直從事中國近代音樂史研究,曾編輯《聶耳全集》一書,與國歌結下不解之緣。從他的口中,我們了解到了有關《義勇軍進行曲》和它的曲作者聶耳諸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 [王源][新聞]201107 《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回歸預告 和王源一起...
    [王源][新聞]201107 《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回歸預告 和王源一起致敬英雄! 2020-11-07 12:28:44 來源:微博 4385次閱讀 今日,央視新聞官方微博發布《故事裡的中國
  • 從題材、演員到觀眾,《故事裡的中國2》為何能緊緊抓住年輕人?
    不僅是《雷鋒》這一集,縱觀《故事裡的中國2》已經播出的節目,不論是從故事素材、演員,還是觀眾反響,新一季的節目都印刻著對青年群體的「偏愛」和獨特吸引力。從開播之初,《故事裡的中國》就以「戲劇+影視+綜藝」的模式,引領電視文化節目展開對技術手段和內容升級的探索,創新可圈可點,而第二季在青年群體中掀起的廣泛熱潮,更值得關注和討論。
  • 今天,致敬聶耳!
    每當雄壯的國歌奏響 熟悉的旋律 激昂的歌詞 作為玉溪人 我們總會想起 國歌作曲者 聶耳
  • 中國新音樂的先驅者——聶耳
    在這座古樸清淨的小院裡,聶耳曾在此學習、歌唱、生活。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啦啦啦,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在聶耳故居,當這些耳熟能詳的旋律響起,每一個參觀者心中都會蕩漾起特殊的情感。這些從革命年代就開始傳唱的「紅色經典」至今不朽。因為這些歌曲,人們記住了聶耳這個名字。  聶耳,原名聶守信,1912年2月出生於雲南昆明市。
  • 王源首次出演央視話劇,雙手握拳青筋暴起,眼含熱淚代入感超強
    11月7日,央視綜藝《故事中的中國》發布預告片,其中王源飾演的是著名作曲家聶耳先生,從視頻中看,王源穿著一件棕色的夾克,一副進步學生模樣。聶耳先生英年早逝,年僅二十三歲就溺亡在了江邊。在這部話劇中,王源飾演的應當是最最年輕氣盛,最具報國情感的鼎盛時期的聶耳先生。
  • 聶耳:中國新音樂的先驅者
    聶耳像(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據新華社昆明9月28日電(記者嶽冉冉)「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啦啦啦,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在聶耳故居,當這些耳熟能詳的旋律響起,每一個參觀者心中都會蕩漾起特殊的情感。 聶耳,原名聶守信,1912年2月出生於雲南昆明市。
  • 《為國而歌》國歌創作背後的故事
    86年前,就在侵華日軍步步進逼的炮聲中,偉大的人民作曲家聶耳在這裡參與了一次前線慰問,不僅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抗戰士氣,也牽出與國歌的一段往事。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由於國民黨蔣介石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東三省很快淪陷。民族危亡之際,中共滿洲省委發表了抗日宣言,東北各階層、廣大愛國民眾不甘屈辱,各地紛紛自願組成抗日鐵血軍、抗日救國軍、抗日自衛軍、大刀會、紅槍會等,抗日烽火連綿不絕。
  • 福建臺紀錄片《李煥之與國歌》喜獲中國電視金鷹獎十強
    》獲第3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紀錄片提名。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辦,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廈門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承辦,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廈門廣播電視集團協辦的第3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提名發布會在廈門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