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題材、演員到觀眾,《故事裡的中國2》為何能緊緊抓住年輕人?

2020-12-24 深度文娛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去。」2020年是雷鋒誕辰80周年,這位年輕的戰士將自己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22歲。上周末的節目中,20歲的胡先煦通過戲劇表演的方式,讓雷鋒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宣言再一次在總臺《故事裡的中國2》的舞臺上響起,這份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召在新時代重耀光芒的同時,#雷鋒誕辰80周年#的話題也毫無意外地斬獲微博熱搜。

不僅是《雷鋒》這一集,縱觀《故事裡的中國2》已經播出的節目,不論是從故事素材、演員,還是觀眾反響,新一季的節目都印刻著對青年群體的「偏愛」和獨特吸引力。從開播之初,《故事裡的中國》就以「戲劇+影視+綜藝」的模式,引領電視文化節目展開對技術手段和內容升級的探索,創新可圈可點,而第二季在青年群體中掀起的廣泛熱潮,更值得關注和討論。

那麼,節目在故事選材上如何能夠精準把握當代青年的興趣導向?出於何種考慮決定啟用青年演員重新演繹他們並未經歷過的年代?年輕的觀眾群體又能從節目的內容表達中獲得哪些新啟示?深度文娛(ID:shenduwenyu)對《故事裡的中國2》的播出表現展開分析,探究文化節目如何在年輕人中找到生命力。

用舞臺完成隔代青年的跨時空相會

《故事裡的中國》第一季播出時,啟用的素材包括大量經典的影視作品,例如《永不消逝的電波》《白毛女》《烈火中永生》《林海雪原》等,突出對經典文藝作品的戲劇再現。而在第二季節目中的素材選擇上,節目保留了對經典文藝作品的重新解讀,包括《英雄兒女》《國歌》《父母愛情》。

同時,還明顯注入了更多關於新時代故事的元素,例如抗疫醫護人員、援鄂醫療隊、脫貧攻堅成果等。新元素的加入豐富了節目原本的核心架構,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第二季所選擇的故事則強化了對青年群像的人物刻畫。這些青年群像不僅包括扶貧幹部黃文秀、援鄂戰「疫」青年等距離當今生活很近的青年人物;還包括青年戰士雷鋒、「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都貴瑪、駐島軍人夫妻、抗美援朝特等功臣趙先有烈士、《義勇軍進行曲》作曲家聶耳等生活在各自時代的青年英雄。

顯然,如何精準把握當代青年的興趣導向,《故事裡的中國2》提供的回答,即通過重新演繹另一個時空裡的青年事跡,達到與當代青年在年齡特徵、性格志趣上的共振。雷鋒時刻以解放軍戰士的標準要求自己,用行動回答「為什麼要當兵」;年僅19歲的都貴瑪響應國家號召,盡心盡力在草原上撫育「國家的孩子」;抗美援朝戰士趙先有為國家利益捨身忘死,對敵人的槍炮毫不屈服;聶耳、田漢等有志之士深感國家危難,關鍵時期用自己的方式發出吶喊......

不論再過多少年,經典影視作品中呈現的青年們身上所彰顯的品質,都能在各個時代青年的身上找到影子。節目組在每一期相關主題的採訪中,都安排了與其相關聯的當代投射。例如,砣磯島的駐島軍人在海島上舉行婚禮,《父母愛情》中的駐島精神和美好愛情再次在小島上上演;北大援鄂醫療隊隊員們親手將北京大學第一批錄取通知書送到武漢,四位通過國家「強基計劃」來到北大醫學部學習基礎醫學專業的湖北籍新生,將接棒救治熱忱。

用舞臺完成的隔代青年的跨時空相會,事實上是節目組想藉此傳達給時代的一個訊息:中國青年始終以自己的熱血、熱愛和熱忱,用自己的能力和才智,在各個歷史階段為國家、社會和人民群眾貢獻自己的力量。這種積極的青年群像,通過對經典作品的一次又一次的講述和演繹,得到更久遠的傳承。

用表演強化對國家、歷史和民族的記憶

故事素材對青年群像的關注,決定了戲劇表演環節的重點也放在對青年故事的再現上。因此,戲劇表演的演員也大量啟用了當今年輕的表演者們。扮演雷鋒的胡先煦,扮演黃文秀的鐘楚曦,扮演青年鍾南山的韓東君,扮演草原額吉的關曉彤,扮演戰「疫」青年的丁禹兮,扮演聶耳的王源......故事主角們的年歲在漸漸變老,但是他們的故事永葆青春,這也就決定了戲劇演員的年齡,也必然要與故事發生之時主角的年齡更相仿。

大量青年演員的採用,也必然會面臨一個難題:未曾經歷過的故事,要怎麼去表演,尤其面對那些年代久遠的戰場如何領會其中局勢。為此,《故事裡的中國2》戲劇總導演田沁鑫不僅親自上陣和演員們一起研讀劇本,嚴格盯守每一場彩排,調整演員們面部、肢體、情緒上的細節,還邀請到與故事相關的當事人,在彩排時直接進行現場指導。

在《英雄兒女》的彩排現場,84歲的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曹家麟進行表演指導。這段現場表演讓老兵想起了當時的戰友,他看完彩排後哽咽地說,「你們剛才那段不是演出,是戰鬥歷史的重現」,動情之時當場敬禮。彩排結束之後,導演田沁鑫和排練的演員們順勢坐在舞臺上,聽老兵回憶當年戰場上的故事。

這些故事親歷者或相關當事人現場指導的環節,在《故事裡的中國2》每一期中都有明確體現。之所以這樣安排,除了幫助演員對故事細節有更好的理解、提升表演效果等藝術層面的考慮,還需要注意到的是,這些演員本身就是當代青年的代表。和觀眾只能通過觀看來感受不同的是,他們也用表演強化了對國家、歷史和民族的記憶。表演對觀眾來說,是用來觀賞的客觀對象,但對參與其中的演員而言,是一次難得的跨時空互動體驗。

正如於毅在表演結束之後發表微博所說,「我瞬間明白我演的不光是王成,而是很多很多在反侵略戰爭中迎著炮火、喊出『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有著堅定愛國信仰的志願軍戰士們。」在此時,表演則成為促成兩代青年之間精神傳遞的共同場域,構建並延續著對故事的講述。

用觀賞凝聚建設新時代的實踐力量

《故事裡的中國2》用戲劇舞臺的表演,搭載中國發展歷程中的真實故事情節,是藝術與真實的一次完美的結合。節目憑藉對時代精神的生動詮釋,進入各大主流媒體的視野。12月17日,《人民日報》刊發「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參加節目錄製的現場感受《記住每一個日夜的勇敢(來自現場的聲音)》,文中提到,「節目用心靈感動心靈,用青春鼓舞青春,用誓言傳遞誓言,如同一堂生動的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的思政課。」12月7日,《中國日報》發布專欄文章《<故事裡的中國>:把握時代跳動脈搏,奮力描繪新時代的精神圖譜》。主流媒體對節目在彰顯青春力量上所下的功夫給予了肯定,也藉此向社會青年們發出新的號召。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在《戰「疫」中的青春》現場,四位北京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專業的新生在張伯禮、張定宇兩位前輩的帶領下莊嚴宣誓,「生命所系,性命相託」。網友留言評論到,「願你們多年以後仍能堅守今日許下的誓言!」這種奉獻力量的傳遞,代際之間職業精神的傳承,社會對青年群體的信任與呵護等,均是節目對新時代年輕人及以其為中心的未來社會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正如張伯禮所言,「講好抗疫故事,重點是面向青少年講好抗疫故事。」《故事裡的中國2》還在舞臺上利用戲劇手段,讓青年鍾南山和八十多歲的鐘南山得以「相見」。節目播出當晚微博話題#鍾南山兒子希望父親能看到的視頻#一小時內就衝上熱搜榜單TOP1。《鍾南山》單期短視頻播放量累計破億,其中#鍾南山兒子希望父親能看到的視頻#的微博短視頻播放量單條破3000萬。在採訪中,鍾南山院士向即將步入醫學殿堂的年輕人們寄語:醫生是值得尊重的群體,有這些年輕人去學醫,全民的健康就有了保障。「年輕的一代,我覺得他們是好樣的。」

虛實結合的創作意義,不僅在於簡單地敘事,更重要的是能藉助藝術手段重新煥發故事中潛藏的力量,將其嫁接到建設新時代的具體實踐當中。節目播放結束後,微博主話題#故事裡的中國#閱讀量單期增長上億,微博、抖音、頭條熱搜榜頻頻霸榜,在以社交媒體為主陣地的新媒體領域熱度不減。年輕網友們所表述的是「扶貧路上你倒下了!但你的精神永遠激勵我們繼續前進」「和平來之不易,多少平凡的人為了祖國成為英雄」等更深層次的精神感悟。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那麼,青年一代如何明白將自己的熱血和理想投身到實際行動,如何正確理解自己身上的擔當,尚可以從無數經典故事中找到答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故事裡的中國2》再一次為當代青年提供了青年有為的範本,也定能以文藝創作之槳助推後浪乘風之勢。

相關焦點

  • 緊緊抓住消費者的胃和心
    數據顯示,中國休閒食品市場規模已突破萬億元。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以堅果炒貨為代表的休閒食品市場更是持續火爆。  從供給端看,新食品生產技術不斷提質增效,電商和物流的發展打破原有零食銷售的地域限制;從需求端看,新的消費主力形成,新需求、新場景、新行為層出不窮。在這一過程中,許多新銳零食品牌乘勢崛起,吸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資本關注,駛入發展快車道。
  • 如何用影像講好警察故事?用最真實的題材感動觀眾
    而最近湧現的幾部以普通警察為主要拍攝對象、節目內容來源於真實生活的警務類紀實綜藝節目,用普通一線警察的故事,為觀眾展示了一個全新視角下的中國警察工作實況。  在以往警察題材的影視劇中,警察就是城市裡穿著制服、威武帥氣的精英形象代言人。但真實的世界裡沒有超級英雄,有的只是一群熱血忠誠、耐心細緻的人民警察,因為他們的付出才讓普通大眾得以歲月靜好。
  • 關注現實,抓住痛點,《追眠記》裡的平凡人生感動觀眾
    「任何一個作品要產生影響,要像牙醫一樣,敲擊到時代痛點。」5月15日,廣電總局宣傳司司長高長力在中國傳媒大學做題為「做新時代記錄者 謳歌者 建設者」講座提到,「文藝創作尋找的時代痛點,可能是很多普通人的故事。」
  • 現實題材的小人物電影為何在愛奇藝能紅?
    對於觀眾來講,這個英雄形象是可觸碰的,觀眾們也多多少少能在他們身上找到一些共鳴,汲取一份力量。這也是觀眾為何會喜歡小人物,願意為他們「買單」的原因。從社交媒體上的評論來看,大多數觀眾無論是對《東北往事:我叫劉海柱》中的人物、還是劇情都持滿意態度。
  • 《逆行者》《在一起》先後撲街,瘋搶的抗議題材,觀眾為何不愛看
    10月8日晚,抗議題材電視劇《在一起》正式收官,作為全民關注的熱門題材,《在一起》經常被觀眾拿來和《最美逆行者》比較,似乎在後者的襯託下,《在一起》顯得特別優秀。但其實,這兩部劇的播出成績都不太理想。、海清、馮紹峰等數十位當紅演員。
  • 《幸福裡的故事》開播,李晨、王曉晨揭開「胡同裡」的幸福真諦
    現在的國產電視劇是越來越有自己的風格了,很多優秀的國劇都講出了許多不一樣的中國故事,而正是因為這些大大小小的,有關於我們中國人的故事,成就了現在的中國影視行業的發展。《幸福裡的故事》是一部比較有濃厚北京味道的題材作品,根據老北京特色,深入講述了生活在這城根下的人們,體現了北京的胡同文化。
  • 從《歡樂頌2》到《琅琊榜2》,正午陽光的續集,為何總翻車
    這部劇播出後,觀眾被5位女生的自我奮鬥過程,以及她們的友情所感動,不僅收視率、網播量一路走高,還在飛天獎上獲得了現實題材優秀電視劇大獎,劉濤、楊紫兩位女主角雙雙提名觀眾喜愛的女演員獎。帶著第一部的熱度,《歡樂頌2》立刻被提上日程,並於2017年播出。
  • 想不到《演員請就位2》裡徵服觀眾的是她們
    《演員請就位2》作為「中國首檔角色競演真人秀」,邀請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導演助力,集結國內最受關注的年輕優質演員,同臺競技。
  • 《我叫白小飛》國際版大電影:做全球年輕人喜歡的中國故事
    ,做年輕人喜歡的中國故事。事實上,《屍兄》最受到讀者喜愛的正是七度魚機緣巧合之下加入的喜劇元素,殭屍題材完全不會讓讀者覺得恐怖,而是憑藉其恰到好處的搞笑情節配上精彩緊湊的故事走向受到讀者的追捧,七度魚說,他特別喜歡快節奏的敘事,但是《屍兄》的連載篇幅太長,無法每一段都這能這麼精彩刺激了。
  • 電視劇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影視文化輸出的「歡娛質造」詮釋
    歡娛影視CEO楊樂表示,「歡娛影視將會一直保持故事動人、畫面唯美的優勢,會以更開放的心態展示作品,以文化輸出為責任,讓海內外觀眾在一部部影視精品裡,感受中華文化的豐富和厚重,為文化自信貢獻影視人的力量。」
  • 《故事裡的中國2》:現實即故事,故事即歷史
    從青年到老年,《故事裡的中國2》涵蓋不同年齡,節目不斷把現實故事的時空拉長,不管是青年和老人,他們都在為中國的各項事業而奮鬥。雖然他們活在各自的領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奉獻著青春,但他們遙相呼應,向前匯入時代大潮,共同聚成了如今的故事群像。
  • 如何讓「品牌故事」動人心弦?這裡有《故事裡的中國》X國窖……
    在故事題材選擇上,與第一季側重「經典歷史」有所不同,本季轉向「經典現實」,重點關注"脫貧"和"戰疫"等當下廣受民眾關注的鮮活題材,緊扣時代主流價值觀。而首期節目《扶貧路上》就是通過講述"第一書記"黃文秀的感人故事,塑造在扶貧戰線上不懈奮鬥的年輕共產黨員的群像。據微酒記者了解,《扶貧路上》播出後,除了收穫觀眾的無數好評外,《故事裡的中國2》也毫無懸念地拿下同時段的收視第一的「寶座」。
  • 《陪你到世界之巔》:以熱血和溫情,描摹年輕人成長色譜
    聚焦競技和解說兩個職業領域,《陪你到世界之巔》想要真正破圈,不僅需要依靠專業水準緊緊地抓住「圈」裡的一小部分受眾,更需要透過多維表達方式兼顧「圈」外人的審美習慣。換句話說,只有「事無巨細」貼近當下年輕人的現實生活,才可能真正實現破圈層傳播。
  • 演員全換,藝人成本僅三成!為何《法醫秦明2》依舊能留住觀眾?
    「劇二代」的紅海行動《法醫秦明》的大火併沒有降低《法醫秦明2》的創作難度,反而隨著觀眾審美的不斷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滿足觀眾更高的期待,再加之演員大換血,算得上困境重重。「我們真的扎紮實實的做了將近2年的劇本。」
  • 十餘檔節目扎堆來襲,「回春」的職場綜藝能抓住觀眾的心嗎?
    《贏在中國》,從兼具職場性和娛樂性的招聘真人秀《非你莫屬》《職來職往》,到聚焦女性職場題材的《尋找杜拉拉》,將電視作為求職招聘的平臺,是職場類節目探索的第一階段。在內容同質化、與年輕觀眾審美需求脫節以及素人元素在一眾明星真人秀中號召力不強等原因的影響下,求職類節目越來越難吸引觀眾的目光,逐漸成為明日黃花。直到2014年,明星元素開始被加入到職場類綜藝之中,職場類節目也開始了從以電視招聘主題到職場類真人秀的轉變。
  • 攝取不舍,就是佛緊緊抓住你!
    因為這艘船是阿彌陀佛親自護航的,還有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以及十方諸佛菩薩,一起護航:阿彌陀佛的無量光明,做成護欄;諸佛菩薩護航,層層圍繞著我們,不是裡三層、外三層,而是千層、萬層,億萬層地圍繞保護,我們想跳海,也是跳不出去的。這就是阿彌陀佛對念佛眾生的攝取不舍。「攝取不舍」四個字,能給我們最大的安心。
  • 三本虐心言情小說,我為何不能緊緊抓住你,擁你入懷,永不放手
    三本虐心言情小說,我為何不能緊緊抓住你,擁你入懷,永不放手愛我就放開我為了保護江淪,短時間裡,美麗莎完成了一連串的動作。而此時,樹林裡一道嬌小的身影正快速穿過,大蟒蛇龐大的身軀在身後追。美麗莎的飛刀在樹林裡無法施展,她還沒練到那種百步穿楊的境界,也沒有辦法穿過這麼大的一棵樹。即使受了傷,美麗莎依然倔強往前跑過去。
  • 排片最高、票房最低 口碑不差的《巴霍巴利王2》為何在中國水土不服?
    《巴霍巴利王2》取材於印度神話傳說,以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中「王子復仇」的故事為主線,在印度的全民性相當於中國人眼中的《西遊記》,很容易引發關注。而影片的宗教神話背景,卻使得該片在中國產生了較大的文化折扣,與觀眾的貼近性和此前的現實題材印度影片不可比擬。
  • 從《匆匆那年》到《棋魂》,小糖人的劇集題材不設限 | 網劇裂變時代(2)
    之後,小糖人與愛奇藝形成了長期合作關係。第一部在愛奇藝平臺播出的作品《最好的我們》,是一個更加有生活質感與浪漫氣息的青春劇,「學霸」與「學渣」做同桌的懵懂愛情讓人動容,由23萬人在豆瓣打出了8.9的高分,精品校園青春劇有了全新的範本。
  • 《故事裡的中國》講述《白毛女》背後的故事
    11月3日(周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大型文化節目《故事裡的中國》播出的第四期中,特別邀請到了松山芭蕾舞團的現任團長、日本芭蕾舞劇《白毛女》「喜兒」的扮演者森下洋子女士和她的先生——松山芭蕾舞團總代表、日本芭蕾舞劇《白毛女》的導演及「大春」的扮演者清水哲太郎先生,共同講述這段中日友好交往歷史的背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