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年節文化,推動年畫創新——2021中國年畫傳承發展大會成功舉辦

2020-12-28 中國手藝網

2021中國年畫傳承發展大會宣傳片

為推動傳統年畫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營造年節氛圍,走進千家萬戶,賦予其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時代意義,12月16日,「中國年畫·美好生活」——2021年畫傳承發展大會在山東省濰坊市舉行。來自全國18個年畫項目保護單位代表、專家學者、年畫傳承人、設計師、相關院校及企業等領導與嘉賓共100餘人參加,共同為2021年畫系列活動拉開序幕。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王曉峰,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鍾建波,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王磊,山東省濰坊市市委副書記、市長田慶盈,山東省濰坊市副市長馬清民,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二級巡視員付俊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雅芳等領導出席了開幕式。大會由中國文化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兼中國文化報社社長劉強主持。

活動現場

「中國年畫·美好生活」——2021年畫系列活動是經文化和旅遊部批准,由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業務指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手藝網、濰坊市文化和旅遊局承辦的年畫盛會。重點開展「一場大會」「一場研討」「一場展覽」,旨在大力彰顯年畫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與精神力量,著力營造全社會喜愛年畫、欣賞年畫、消費年畫的傳承氛圍,探索形成傳統工藝項目振興的有效模式和路徑。

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王曉峰指出,年畫凝聚了中華民族獨有的歷史智慧、價值和精神,承載著中國人民對平安幸福的祈願和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希望廣大年畫傳承人、專家學者、設計師、企業和新聞媒體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促進年畫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年畫融入現代生活、弘揚當代價值,滿足人民群眾對更高品質、更高品味、更美好生活的追求,為年畫的發展振興作出更大貢獻。

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王磊表示,近年來,山東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非遺保護重要指示要求,著力健全保護傳承體系,深入挖掘時代價值,全省非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山東省是文化大省也是年畫大省,有4個國家級、11個省級年畫項目,其中,濰坊楊家埠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並稱為中國木版年畫三大產地。山東將以此次大會為契機,與社會各界一道,攜手同行,大力推進非遺保護傳承,培育更多「齊魯工匠」,打造更多非遺品牌,讓傳統工藝「傳下去」「活起來」,在現代生活中煥發新的生命力,為全國非遺保護發展做出山東貢獻。

山東省濰坊市市委副書記、市長田慶盈在致辭中說,《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指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楊家埠木版年畫和高密撲灰年畫為代表的濰坊年畫藝術享譽四方,濰坊將以本次年畫傳承發展大會為契機,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內涵,將歷史文化傳承與城市現代發展有機融合,用藝術之美為城市鑄魂,以文化擦亮城市發展底色,把濰坊打造成「生態、開放、活力、精緻」的現代化高品質城市。

中國手藝網總裁常會學發布「1+n」計劃

大會現場,中國手藝網總裁常會學發布了「1+n」計劃,他表示,年畫的保護,是營造創作年畫、製作年畫、使用年畫、分享年畫的傳統文化氛圍;年畫的振興,是傳承與創新有機聯繫的生動印證,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生動寫照。年畫「1+n」計劃,以各年畫項目傳承保護經驗、實踐案例、年畫創新發展成果為基礎,加強與各年畫產地的溝通和交流,強化聯結年畫與政府部門、專業院校、媒體平臺、銷售平臺、品牌企業等各界力量的紐帶作用,發揮年畫系列活動的平臺搭建優勢,組織、連結各方優勢資源,深化社會合作,完善年畫產業鏈條,提升年畫傳承活力,協同發展新格局。

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郭春媛,四川省綿竹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馬軍,鳳翔木版年畫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邰立平,山東藝術學院年畫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賴冰梅,人民日報記者鄭海鷗,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年畫日新創作營負責人原博分別作為政府代表、傳承人代表、專家代表、媒體代表和高校代表就年畫保護傳承經驗進行了主題發言。

中國文化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兼中國文化報社社長劉強主持開幕儀式

2021年是文化和旅遊部貫徹落實傳統工藝振興計劃,以年畫項目為試點探索單類項目振興舉措和路徑的第三年。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年畫系列活動」的支持下,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已連續兩年開展年畫主題系列活動,通過新聞發布、主題採風、論壇對話、作品創作、主題傳播、市場轉化等活動,鼓勵「新創作」「新傳播」「新應用」,取得了逐年變化、年年提升的顯著成效,產生了廣泛影響。

2021年畫傳承發展大會期間,在以往成果的基礎上,舉辦了「年畫的文化內涵與當代價值」為主題的年畫論壇,邀請20餘位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非遺傳承人、設計師以及網際網路運營等方面的代表,聚焦「古思·今蘊」「匠心·傳承」「激活·衍生」三個議題,深入探討年畫的文化內涵、當代價值與精神力量,總結以傳承人為主體的年畫振興路徑與經驗,分享年畫在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需求中的創新傳播和具體應用。

展覽作品

大會開始前,與會嘉賓還參觀了中國年畫產地代表作暨創新成果展。展覽匯集了山東濰坊楊家埠、天津楊柳青、江蘇蘇州桃花塢等我國18個年畫產地的典型作品,併集中呈現了年畫融入現代生活的各類創意成果,觀眾既可以欣賞中國傳統年畫的整體面貌,了解不同地域年畫獨特的藝術風格,又可以直觀感受年畫創新應用的潛力空間。

大會期間,參會嘉賓、媒體代表等前往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夢裡水鄉、十笏園文化街區進行參觀調研,近距離感受年畫等非遺項目的魅力。

回顧閱讀

中國年畫·美好生活 | 2021年畫傳承發展大會來了!

中國年畫·美好生活 | 「激活·衍生」——木版年畫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行

「新生活·新風尚·新年畫」——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美術創作徵集啟動

點擊圖片查看原文

相關焦點

  • 「中國年畫·美好生活」——2021年畫傳承發展大會舉行
    中新網北京12月21日電 為推動傳統年畫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營造年節氛圍,近日,「中國年畫·美好生活」——2021年畫傳承發展大會在山東省濰坊市舉行。主辦方供圖據介紹,「中國年畫·美好生活」——2021年畫系列活動重點開展「一場大會」「一場研討」「一場展覽」,旨在大力彰顯年畫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與精神力量,著力營造全社會喜愛年畫、欣賞年畫、消費年畫的傳承氛圍,探索形成傳統工藝項目振興的有效模式和路徑。
  • 中國年畫·美好生活|「年畫的文化內涵與當代價值」論壇圓滿落幕
    論壇現場「中國年畫·美好生活」——2021年畫系列活動是經文化和旅遊部批准,由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業務指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手藝網、濰坊市文化和旅遊局承辦的年畫盛會。
  • 綿竹年畫村:繼續培養年畫傳承人 創新產品「走出去」
    2002年2月,綿竹年畫入選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綿竹年畫隨著多年來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得到長足的發展,由以前的傳統木牌年畫不斷發展成現在形式多樣、多種格局的綿竹年畫產品。       截止目前,全綿竹年畫的銷售額已經達到3000餘萬,直接或間接從事年畫創作的人員達1500餘人,帶動數千戶老百姓增收致富。
  • 《年畫·畫年》:創新視聽表達語態,描摹年畫的過去與未來
    正值辛丑牛年開年之際,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頻道攝製的專題紀錄片《年畫·畫年》登陸央視螢屏,帶領觀眾走近年畫,全面、深入、生動地向觀眾展示年畫獨特的韻味。說起年畫,「胖娃娃抱魚」年畫可以稱得上是「年畫之光」。年畫藏著中國不同地域的年景,藏著整個中國民間文化,寄託著人們對新年喜慶吉祥的美好期盼。
  • ...新風尚·新年畫」——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美術創作徵集展示...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健全支持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機制,推動以年畫為代表的民間美術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進一步豐富節慶群眾文化活動內涵,定於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舉辦「新生活·新風尚·新年畫」——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美術創作徵集展示活動(以下簡稱「徵集活動」)。
  • 匯聚多元設計力量,包圖網2021年畫設計大賽正式啟動!
    年末是一個特殊時刻,辭舊迎新春,轉眼牛年即將到來,為了慶祝「牛年」新年,包圖網發起了2021年「牛年春節年畫設計大賽」,通過對春節年畫的創作,傳承及創新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讓大家提前進入新年氛圍。年畫是中國傳統藝術,逢年過節人們張貼和張掛祈福納祥的畫,以此寄託美好願望,並為此開展各種創作、印製、銷售和購買年畫的活動。年畫的題材、造型、角色等,也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呈現出不同的面貌。
  • 迎鼠年看年畫,87組各地年畫亮相上海歷史博物館
    農曆鼠年即將來臨,以年畫為主題的「承古萌新 瑞靄迎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藏年畫展」於2019年12月27日至2020年3月1日,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展出。
  • 武強年畫,是中國北方最大年畫產地之一,被稱「東方聖經的圖解」
    歡迎大家來看小編介紹的旅遊景點的文化,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武強年畫,是中國北方最大年畫產地之一,被稱「東方聖經的圖解」。武強年畫始於宋元時期,到清康熙、嘉慶年間進入鼎盛階段,據文獻記載,除縣內有星羅棋布的年畫作坊外,在全國還設有180多處年畫印刷點和批發莊。
  • 祖孫三代傳承一門技藝只為把聊城東昌木版年畫傳下去
    35年的熱愛,70歲仍堅持「守」藝聊城歷史悠久,古文化源遠流長,東昌府區更是被譽為「中國木版年畫之鄉」。東昌府木版年畫,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在民間廣泛流行,深受民眾喜愛。小時候在集市上看到的一張張年畫,使徐秀貞與木版年畫結下終生的緣分,後來她便萌生了自學年畫的想法。
  • 起承文化X旺旺聯名非遺年畫韻味中秋禮盒,祝你旺上加旺
    (桃花塢木版年畫)致敬傳統,傳承中國文化的美好中國人愛熱鬧,也愛團圓。月圓之際,萬家亮起燈火,桂影婆娑桂酒香甜。旺旺的惜緣精神又恰好與⼀團和氣中的渾圓造型不謀而合,為突顯「旺文化」的內涵,旺旺聯合起承文化從以桃花塢木版年畫中的「一團和氣」造型為創作藍本,將旺旺元素融入其中,結合中秋賞月情景,將傳統年畫通過時尚造型及配色,創造出旺旺年畫主視覺,也通過傳統文化寓意的賦予來傳承中國文化的美好。
  • 惠山泥人、楊柳青年畫…中國文旅博覽會一展看盡運河文化帶風情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範佳 擁有400年歷史的無錫惠山泥人,體現著傳統工藝美學巔峰的掐絲琺瑯器技藝,製作精美、傳承有序的楊柳青年畫……大運河上下2500多年,蜿蜒3500多公裡,是中華民族奔流不息的命脈;運河文化是我國「活」的、流動的文化遺產,孕育了豐富的江南文化、齊魯文化、中原文化等,繁榮了
  • 聊城東昌府木版年畫省級非遺傳承人郭春奎:用匠心守護非遺傳承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逸涵9月18日,在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現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昌府木版年畫亮相聊城展區。「東昌府木版年畫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始於明末清初,在2008年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了濃厚的運河文化氣息。」郭春奎介紹,東昌府木版年畫在題材有門神類、灶神、財神類年畫等,種類繁多,這類年畫採用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為素材,如「搖錢灶」、「金灶」、「大粉灶」、「南天門灶」等幾十種,其構圖飽滿,刻畫富有張力,被藝術界稱為「中國門神畫之最」。
  • 「新生活·新風尚·新年畫」——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美術創作徵集...
    新華網北京12月1日電(王瑩)記者從文化和旅遊部獲悉,「新生活·新風尚·新年畫」——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美術創作徵集展示活動11月30日正式啟動。活動面向社會徵集創作一批木版年畫、新年畫、農民畫以及具有年畫元素的插畫創意設計作品等優秀民間美術作品,推動以年畫為代表的民間美術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進一步豐富節慶群眾文化活動內涵。徵集活動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文藝局、中央文明辦一局、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 年畫王 正午
    到了清代,年畫藝人們開始創新,創作範圍擴大至反映政治、風俗、諷刺、幽默、故事、戲曲、花鳥等方面,形式也開始多樣化,分為大門畫、屋門畫、炕頭畫等類別。清代乾隆年間,楊家埠年畫發展達到鼎盛時期。當時的楊家埠村「畫店百家,畫種上千,畫版數萬」,年畫銷售量每年高達數千萬張,暢銷大半個中國。楊洛書老人說,最初印製年畫並不是楊家埠人的主業,只是冬季農閒時的副業。
  • 《年畫》 寄給春天的請柬
    本報訊(記者高麗)2019年年初,詞曲創作者楊玉鵬和利宇翔跟隨「年畫重回春節」主題採風團走進數個年畫之鄉
  • 「文脈頌中華」年畫迎新春 300餘幅精品木版年畫亮相蘇州
    1月8日,中國·蘇州第二屆國際木版年畫展開幕。中國青年網記者 韓玉 攝中國青年網蘇州1月10日電(記者 韓玉)鼠年春節臨近,年味愈加濃厚。在8日下午舉行的「守正·出新·融合」——中國木版年畫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內外專家學者與年畫傳承人圍繞年畫回歸與振興、年畫實踐等主題展開討論。「振興和發展年畫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創新是希望,發展是延續。年畫要實現創新性發展,傳承人必須做到思想解放、視野開闊、頭腦清晰、善於學習,注重提高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中國美術館研究館員馬立明表示。
  • 中國五大年畫
    年畫變成「年話」是在宋代。當時,宋徽宗擴建「翰林圖畫院」,時逢傳統繪畫和雕版印刷術交融發展,木版彩色套印年畫走向成熟和普及。天津楊柳青年畫蘇州桃花塢年畫桃花塢年畫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日本浮世繪竟然和中國的木版年畫同源
    清代木版年畫部分選取了天津楊柳青、江蘇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河北武強、福建漳州等重要年畫產地的代表性作品。實際上,中日兩國隔海相望,近在咫尺,在文化藝術上交融互鑑,綿延千年。自古以來,兩國人民保持著文化與藝術領域的密切交流。文學如此,美術亦然,日本浮世繪的興起與中國明清木版年畫有著緊密聯繫。
  • 手工藝人創作銀版年畫,將綿竹年畫鏨刻上銀器
    學成手藝的楊勇前往德陽一首飾加工店打工,一幹就是13年。「這10年,是中國首飾行業飛速發展的10年,我除了苦練技術,還接觸到更多品種和款式的銀器飾品,學會了鉑金加工技術,開闊了視野,便有了自己創業的打算。」楊勇坦言,自己曾嘗試過創業,但由於社會經歷不足,也不善經營,只開了半年便草草關門。
  • 年畫話年 | 綿竹年畫: 一黑二白三金黃,五顏六色穿衣裳
    楊柳青年畫因臨近京城,深受宋元院畫的影響,描繪細膩;桃花塢年畫顯江南富態;楊家埠年畫質樸簡潔、憨厚純淨;綿竹年畫則受巴蜀文化影響,造型誇張,人物豐富多樣。綿竹年畫博物館館長 胡光葵:綿竹自古就被人們稱為有福之地,在這裡生活的人們閒適安逸,說話幽默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