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脈頌中華」年畫迎新春 300餘幅精品木版年畫亮相蘇州

2020-12-23 中國青年網

1月8日,中國·蘇州第二屆國際木版年畫展開幕。中國青年網記者 韓玉 攝

中國青年網蘇州1月10日電(記者 韓玉)鼠年春節臨近,年味愈加濃厚。作為春節的重頭戲,年畫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願望,在濃墨重彩中傳遞著新年的喜慶與吉祥。1月8日,中國·蘇州第二屆國際木版年畫展在蘇州開展,共展出精品木版年畫300餘幅,包括中國木版年畫製作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作品及藏品、中國木版年畫新傳承人作品、王樹村藏北京木版年畫、越南等國民間木刻版畫作品等。

年畫是中國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始於古代的「門神畫」,因用於新年時張貼,寓意喜慶吉祥而得名。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山東楊家埠、河南朱仙鎮等地的木版年畫在歷史上久負盛名。但是隨著時代變遷,張貼年畫這一習俗漸漸淡出人們的生活。在8日下午舉行的「守正·出新·融合」——中國木版年畫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內外專家學者與年畫傳承人圍繞年畫回歸與振興、年畫實踐等主題展開討論。

「振興和發展年畫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創新是希望,發展是延續。年畫要實現創新性發展,傳承人必須做到思想解放、視野開闊、頭腦清晰、善於學習,注重提高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中國美術館研究館員馬立明表示。韓國古版畫博物館館長、古版畫研究會會長韓禪學通過建立古版畫博物館,尋求版畫可持續發展之路。他說:「木版年畫作為東亞的傳統民間藝術,有著進行對外文化傳播的價值。」

據悉,本次活動由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示研究中心主辦,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社承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協辦。

越南東湖年畫國家級藝人阮友果向記者展示製作年畫用的雕版。中國青年網記者 韓玉 攝

中國木版年畫製作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作品及藏品在中國·蘇州第二屆國際木版年畫展現場展出。中國青年網記者 韓玉 攝

中國·蘇州第二屆國際木版年畫展現場,天津楊柳青彩繪年畫傳承人張宏在繪製年畫。中國青年網記者 韓玉 攝

觀眾觀看武強木版年畫作品《大花瓶》。武強木版年畫具有濃鬱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其豐富的內容是中國民間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中國青年網記者 韓玉 攝

韓國傳統刻手鄭燦民在中國·蘇州第二屆國際木版年畫展現場製作雕版。中國青年網記者 韓玉 攝

中國·蘇州第二屆國際木版年畫展現場,觀眾一邊欣賞年畫,一邊拍照留念。中國青年網記者 韓玉 攝

楊柳青年畫代表作《連年有餘》。楊柳青年畫始於明代崇禎年間,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構圖飽滿,寓意吉祥,雅俗共賞。尤其是手繪的胖娃娃極有特色,已經成為年畫中的經典,廣為流傳。中國青年網記者 韓玉 攝

(來源:中國青年網)

相關焦點

  • 家門口看《連年有餘》《天官賜福》年畫
    中國傳統木版年畫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年俗的方式與載體。「第八屆傳統節日社區歡樂行主題活動·迎新春頌和諧中國傳統木版年畫展演」12月24日在嘉興路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一樓展廳開幕,來自天津市西青區玉成號畫社、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社、山東濰城區城關運祥民間工藝體驗館等單位的40餘幅代表性年畫作品亮相,吸引了數百名年畫愛好者觀展。
  • 木版年畫丨桃花庵裡桃花仙
    直到前段時間拜訪了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傳承人喬麥老師的工作室,我才直觀地見識到原來年畫的製作工藝還可以如此繁雜講究。作品《麻姑獻壽》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屬於國家級非遺,它起於明盛於清,日本的浮世繪版畫都受其影響頗深,可視之為「彩色的雕版印刷術」。在哪裡會見到它的身影呢?例如曾經的宮燈,以及常見的門神、中堂畫,還有堪比如今宣傳海報效用的戲曲年畫等。
  • 中國五大年畫
    年畫變成「年話」是在宋代。當時,宋徽宗擴建「翰林圖畫院」,時逢傳統繪畫和雕版印刷術交融發展,木版彩色套印年畫走向成熟和普及。天津楊柳青年畫楊柳青年畫,是中國著名民間木版年畫,與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楊柳青年畫既有版畫的刀法韻味,又有繪畫的筆觸色調,構成與一般繪畫和其他年畫不同的藝術特色。
  • 喬麥有禮 厚(猴)積(雞)勃發就是福——「喬麥年畫」猴年生肖新作元旦在誠品蘇州首發
    時光悄然,在不知覺間,農曆乙未羊年近至尾聲,丙申猴年新春即將到來。畫面以大紅「福」字為背景,渲染新年喜慶氣氛,上有靈猴金雞一對,正與丙申猴年(2016年)、丁酉雞年(2017年)相應,又繪有銅錢和金元寶,象徵財源廣進。現推出的首發版,為猴年「新春版」,限印888幅,由藝術家喬麥親筆籤名、編號,並特別增加了傳統「壽」字紋和象徵「特別幸運」的玫瑰三葉草(五葉草)圖案,頗具收藏和紀念價值。
  • 日本浮世繪竟然和中國的木版年畫同源
    近期,中國美術館甄選館藏的一百餘幅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作品,組成「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
  • 「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開展
    2020年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既是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也是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的又一重要展覽。
  • 異域同繪——當清代木版年畫遇上日本浮世繪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凱風快晴 25×38cm 紙本 1831年 中國美術館藏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既是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也是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的又一重要展覽。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表示,近年來,中國美術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讓美育融入公共生活,讓藏品走出庫房,組織了「典藏活化」系列展。
  • 半月談|刀筆之間傳濃情——桃花塢木版年畫的「守」與「變」
    唐寅的一首《桃花庵歌》讓世人知道了江蘇蘇州桃花塢——這個自帶浪漫氣質的地方。如今,桃花庵已無跡可尋,但那一張張刻板細膩、風格清新的桃花塢木版年畫,仍為一些江南人家過年必備的年俗風物。「以前忙過八月半,就要衝刺春節,現在量已經很少了。」桃花塢年畫大師、年近八旬的王祖德說,現代印刷技術發展使木刻年畫日漸凋敝,但依然有人在堅守。
  • 你見過桃花塢木版年畫嗎
    唐寅的一首《桃花庵歌》讓世人知道了江蘇蘇州桃花塢——這個自帶浪漫氣質的地方。如今,桃花庵已無跡可尋,但那一張張刻板細膩、風格清新的桃花塢木版年畫,仍為一些江南人家過年必備的年俗風物。「以前忙過八月半,就要衝刺春節,現在量已經很少了。」桃花塢年畫大師、年近八旬的王祖德說,現代印刷技術發展使木刻年畫日漸凋敝,但依然有人在堅守。
  • 情人節特刊 | 翻開1000年前的年畫就知道愛情女神的模樣:中國四大美女年畫賞析
    其實,作為中國農業文化的百科全書,木版年畫裡的四大美女圖是這樣的: 《中國繪畫史》中提到:「約略從明代中後期,陸續在全國各地出現年畫印製中心產地,特別是清代康熙至乾隆一百多年長治久安,呈現出極為繁榮發達的局面,其中最著名的產地首推「南桃北柳」。」
  • 漳州木版年畫 貼起來的風土人情
    在福建漳州木版年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顏仕國家裡,一幀老版年畫《老鼠娶親》幽默詼諧、趣味盎然,讓人忍俊不禁。而在市級年畫傳承人顏朝俊的作坊裡,也有一幅融入漳州水仙花、香蕉葉以及方孔銅錢等吉祥符號而創作的《招財鼠》生肖年畫,構圖疏朗,清新雅致,承載著更多閩南文化元素,頗具親切感。木版年畫是一種祈求,一種裝飾,更是一種傳統民俗。
  • 木版年畫中的清風故事
    每到過年,家家戶戶都會張羅著貼年畫。河南開封朱仙鎮素以木版年畫聞名天下。木版年畫堪稱民間文化瑰寶,它不僅渲染出紅彤彤、喜洋洋的中國年味,更蘊涵著人們迎吉納福、祈求平安、懲惡揚善、崇尚廉潔的精神追求和美好嚮往。下面,我們不妨來欣賞三幅朱仙鎮木版年畫,聽聽它們背後的故事。《重耳走國》的主人公重耳,就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
  • 純手工製作,國家級非遺佛山木版年畫復活,變身「國潮IP」
    這張年畫,出自佛山馮氏世家木版年畫百年老鋪,一位年輕的非遺傳承人劉鍾萍之手。 佛山木版年畫始於宋元,盛於明清,歷經過700年風雨興衰後成為了首批國家級「非遺」。這些要經過20多道工序、純手工製作、有著「萬年紅」之稱的木版年畫,過去曾是家家戶戶爭相採購的「年貨」,並遠銷海內外;也一度因為被嫌棄「俗氣」而生存艱難。
  • 好玩│體驗木版年畫拓印,品古琴悠悠
    那麼,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做做木版年畫如何?聽聽古琴名曲可好?圖/《慶餘年》官微截圖、《鶴唳華亭》官微截圖 ◆ 活動招募│木版年畫拓印體驗每當春節臨近,老北京胡同裡常有賣年畫的悠長叫賣聲。賣畫的小販身背一個長方形的葦簾包袱,邊走邊長聲吆喝。若有人要買,他就將包著年畫卷的葦簾展開,露出鮮豔奪目的年畫來。
  • 年畫王 正午
    濰坊楊家埠和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四川綿竹是最負盛名的四大民間木刻年畫產地,被譽為「中國年畫四大家」。
  • 綿竹年畫村:繼續培養年畫傳承人 創新產品「走出去」
    近年來,隨著年畫村的打造、年畫博物館的建立、年畫超市的興起,綿竹年畫再不僅僅是過年時上門上牆的代表,更是成為獨具川西特色的民俗文化符號,成為了年畫商品,走進了千家萬戶。       綿竹年畫與天津楊柳青年畫、山東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齊名為中國四大年畫,素有"四川三寶"、"綿竹三絕"之美譽。
  • 豐富年節文化,推動年畫創新——2021中國年畫傳承發展大會成功舉辦
    山東省是文化大省也是年畫大省,有4個國家級、11個省級年畫項目,其中,濰坊楊家埠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並稱為中國木版年畫三大產地。山東將以此次大會為契機,與社會各界一道,攜手同行,大力推進非遺保護傳承,培育更多「齊魯工匠」,打造更多非遺品牌,讓傳統工藝「傳下去」「活起來」,在現代生活中煥發新的生命力,為全國非遺保護發展做出山東貢獻。
  • 春節到想念老北京木版年畫 換上新年畫才算是過年
    有著千年歷史的木版年畫,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幾乎成為春節的象徵,家家戶戶都要貼上幾張,換上新年畫才算是過年。「北京人做北京年畫的,我只知道我一個。」楊梅竹斜街的老北京人張闊,做木版年畫已經十多年,不少熟人都愛叫他「前門老闊」。老闊重新拾起的這門老技藝,也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原來咱北京也有自己的年畫。
  • 「木版年畫王」楊洛書:94歲老藝人「守藝」 78年 每天工作8小時卻...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5日訊 說起木版年畫,大家都知道中國三大木版年畫產地:天津楊柳青,濰坊楊家埠,蘇州桃花塢。在我們山東濰坊的楊家埠,有一位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楊家埠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他叫楊洛書,今年已經94歲高齡了,他的一生,都在製作木版年畫。
  • 貳零貳壹·吉利如意 | 小年話年畫——「無限的生氣與喜悅」
    新舊更替之際,國圖講壇為辛勞一整年的讀者朋友們,精心準備了一份飽含祝福的年節禮——「貳零貳壹 吉利如意」新春賀歲特別活動。即日起,我們將陸續推出年畫、剪紙、賀歲曲藝、新春詩詞四個專題活動,於傳統之中尋味歲歲年年、生生不息的生氣與喜悅,共慶牛年新春。無論您身在何處、與誰相伴,這個春節,我們陪您過年,衷心祝願您「新春以後,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