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年畫創作中
今日上午,全國網絡媒體德陽行採訪團走進了綿竹年畫村。每家每戶白牆青瓦,猶如江南村落,令人眼前一亮。村舍雪白的牆壁上,都塗繪了年畫,或童子,或仕女,或神道,形象生動,色彩豔麗。
近年來,隨著年畫村的打造、年畫博物館的建立、年畫超市的興起,綿竹年畫再不僅僅是過年時上門上牆的代表,更是成為獨具川西特色的民俗文化符號,成為了年畫商品,走進了千家萬戶。
綿竹年畫與天津楊柳青年畫、山東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齊名為中國四大年畫,素有"四川三寶"、"綿竹三絕"之美譽。2002年2月,綿竹年畫入選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綿竹年畫隨著多年來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得到長足的發展,由以前的傳統木牌年畫不斷發展成現在形式多樣、多種格局的綿竹年畫產品。
截止目前,全綿竹年畫的銷售額已經達到3000餘萬,直接或間接從事年畫創作的人員達1500餘人,帶動數千戶老百姓增收致富。湧現出以四匯齋、三彩畫坊、南華宮、軒轅年畫等為代表的年畫作坊39家。綿竹年畫曾多次受邀赴美、英、法、日、韓等國和香港、澳門、臺灣等地區展出,年畫產品遠銷美、法、英、日、新加坡、臺灣、香港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據了解,年畫經營戶以「四匯齋」為銷售窗口,經營者自行定價但不參與銷售,直接「四匯齋」統一管理、銷售,「四匯齋」通過自身的營銷體系向外將綿竹年畫推廣,最終實現雙贏局面。目前已經進駐「四匯齋」的年畫經營戶達到18家,南北兩派掌門人陳興才、李芳福的作品同處一室,這是除年畫節以外的能讓人同時欣賞到兩位大師的年畫。
一直以來,綿竹都很清楚,找到城市的文化根源並將其傳承下去,是提高城市品質和品位的有效途徑。在打造綿竹年畫村的同時,年畫村也建立「民俗文化產業園」。產業園以綿竹年畫村景區為基礎,展示中國四大年畫,併集綿竹年畫的製作、展示和銷售於一體,結合鄉村旅遊、觀光農業等打造商務酒店、休閒娛樂設施等相關配套,以消費的形式拉動地方經濟。
為了更好地發展年畫產業,綿竹市展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也應運而生。該公司主要對年畫村景區進行日常經營和管理,對農、林、牧、漁、文化、餐飲住宿、房地產業、娛樂業、建築業進行投資。「培育市場,做強產業才是綿竹年畫持續發展的長久之計。」綿竹年畫博物館館長胡光葵介紹,為進一步創新產品形式,適應消費者需求,綿竹年畫產業還與動漫產業「聯姻」,如《大聖歸來》的年畫摺扇,體現核心價值觀的年畫動畫片等。
同時,為了讓年畫更好的融入綿竹人的生活,不可或缺,綿竹每年都舉辦年畫節,以推動年畫的保護和傳承。截至目前,已連續舉辦了17屆綿竹年畫節,通過組織年畫精品展、新春唱大戲、迎新春音樂會、為百姓送春聯送年畫、開展鎮鄉系列民俗活動等老百姓喜聞樂見並積極參與的文化活動,全方位展示優秀民間藝術風採,傳播民俗文化精華,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下一步,綿竹將繼續培育綿竹年畫藝人、傳承人,創新綿竹年畫產品,支持綿竹年畫實體走出去,鼓勵企業以產業發展形勢走出去,讓年畫成為綿竹「走出去」的一張閃亮的名片。(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