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竹年畫村:繼續培養年畫傳承人 創新產品「走出去」

2021-01-17 中安在線網站

工作人員年畫創作中 

       今日上午,全國網絡媒體德陽行採訪團走進了綿竹年畫村。每家每戶白牆青瓦,猶如江南村落,令人眼前一亮。村舍雪白的牆壁上,都塗繪了年畫,或童子,或仕女,或神道,形象生動,色彩豔麗。

       近年來,隨著年畫村的打造、年畫博物館的建立、年畫超市的興起,綿竹年畫再不僅僅是過年時上門上牆的代表,更是成為獨具川西特色的民俗文化符號,成為了年畫商品,走進了千家萬戶。

       綿竹年畫與天津楊柳青年畫、山東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齊名為中國四大年畫,素有"四川三寶"、"綿竹三絕"之美譽。2002年2月,綿竹年畫入選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綿竹年畫隨著多年來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得到長足的發展,由以前的傳統木牌年畫不斷發展成現在形式多樣、多種格局的綿竹年畫產品。

       截止目前,全綿竹年畫的銷售額已經達到3000餘萬,直接或間接從事年畫創作的人員達1500餘人,帶動數千戶老百姓增收致富。湧現出以四匯齋、三彩畫坊、南華宮、軒轅年畫等為代表的年畫作坊39家。綿竹年畫曾多次受邀赴美、英、法、日、韓等國和香港、澳門、臺灣等地區展出,年畫產品遠銷美、法、英、日、新加坡、臺灣、香港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據了解,年畫經營戶以「四匯齋」為銷售窗口,經營者自行定價但不參與銷售,直接「四匯齋」統一管理、銷售,「四匯齋」通過自身的營銷體系向外將綿竹年畫推廣,最終實現雙贏局面。目前已經進駐「四匯齋」的年畫經營戶達到18家,南北兩派掌門人陳興才、李芳福的作品同處一室,這是除年畫節以外的能讓人同時欣賞到兩位大師的年畫。

       一直以來,綿竹都很清楚,找到城市的文化根源並將其傳承下去,是提高城市品質和品位的有效途徑。在打造綿竹年畫村的同時,年畫村也建立「民俗文化產業園」。產業園以綿竹年畫村景區為基礎,展示中國四大年畫,併集綿竹年畫的製作、展示和銷售於一體,結合鄉村旅遊、觀光農業等打造商務酒店、休閒娛樂設施等相關配套,以消費的形式拉動地方經濟。

       為了更好地發展年畫產業,綿竹市展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也應運而生。該公司主要對年畫村景區進行日常經營和管理,對農、林、牧、漁、文化、餐飲住宿、房地產業、娛樂業、建築業進行投資。「培育市場,做強產業才是綿竹年畫持續發展的長久之計。」綿竹年畫博物館館長胡光葵介紹,為進一步創新產品形式,適應消費者需求,綿竹年畫產業還與動漫產業「聯姻」,如《大聖歸來》的年畫摺扇,體現核心價值觀的年畫動畫片等。

       同時,為了讓年畫更好的融入綿竹人的生活,不可或缺,綿竹每年都舉辦年畫節,以推動年畫的保護和傳承。截至目前,已連續舉辦了17屆綿竹年畫節,通過組織年畫精品展、新春唱大戲、迎新春音樂會、為百姓送春聯送年畫、開展鎮鄉系列民俗活動等老百姓喜聞樂見並積極參與的文化活動,全方位展示優秀民間藝術風採,傳播民俗文化精華,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下一步,綿竹將繼續培育綿竹年畫藝人、傳承人,創新綿竹年畫產品,支持綿竹年畫實體走出去,鼓勵企業以產業發展形勢走出去,讓年畫成為綿竹「走出去」的一張閃亮的名片。(高佳)

相關焦點

  • 一起來四川的年畫村 體驗木板年畫製作的奧秘吧
    四川綿竹的年畫,與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江蘇桃花塢年畫並稱為「中國年畫四大家」,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綿竹年畫是世世代代民間畫師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體現巴蜀人民樂觀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民族風尚。
  • 四川綿竹:以人才振興促鄉村振興
    同時,組織廣大農民走出去,前往渝西蔬菜研發中心、蘿蔔產業基地、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瀘縣基地、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示範園學習取經,加快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和發展綿竹市現代農業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 手工藝人創作銀版年畫,將綿竹年畫鏨刻上銀器
    楊勇製作的銀版年畫楊勇16歲學藝,憑藉自己的悟性和勤奮,如今小有成績。他不斷創新,不僅自主研發拋光機等設備,還將綿竹年畫與銀器加工巧妙融合,創作銀版年畫、茶壺等工藝品。楊勇坦言:「就是想讓家鄉的綿竹年畫在銀器上綻放光芒,讓更多人了解綿竹年畫,讓年畫進入更多人的生活。」
  • 胡新明、胡光葵:"非遺"只能載體創新 本質不能丟
    鳳翔泥塑代表性傳承人胡新明和綿竹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胡光葵做客文化名人訪,接受了中國經濟網的獨家專訪。胡新明和胡光葵就「非遺」技藝傳承中的多方面的創新問題進行了講述,認為非遺只能載體創新,本質不能丟。 [點擊進入訪談專題]
  • 年畫話年 | 綿竹年畫: 一黑二白三金黃,五顏六色穿衣裳
    綿竹年畫歷史悠久,「始於宋朝,盛於明清」,門神是綿竹年畫最主要的代表,表達了人們心中的祈願,最直接的功能就是驅邪納福。綿竹年畫博物館館長胡光葵說:「其實,綿竹年畫起源於宗教活動。」年畫藝人陳剛在畫室裡專心致志地刻著《雙揚鞭》木版,他說:「我一直跟爺爺學,先學刻板,再學繪畫,他手把手地教我。」他的爺爺正是綿竹木版年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興才,陳興才老人已經於2012年去世,老人在去世前最後一幅作品也是《雙揚鞭》。陳興才對傳統藝術的追求幾近苛刻,家裡七八個人畫年畫,基本上都秉承著老人的傳統藝術套路。
  • 2020女子三人籃球國家隊大集訓隊員走進綿竹年畫村
    ,感受年畫之鄉的濃厚文化氛圍,體驗綿竹年畫的獨特魅力。綿竹年畫又稱綿竹木版年畫,因產於竹紙之鄉的綿竹市而得名,與天津楊柳青年畫、山東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齊名為中國四大年畫之一,素有「四川三寶」、「綿竹三絕」之美譽。
  • 豐富年節文化,推動年畫創新——2021中國年畫傳承發展大會成功舉辦
    來自全國18個年畫項目保護單位代表、專家學者、年畫傳承人、設計師、相關院校及企業等領導與嘉賓共100餘人參加,共同為2021年畫系列活動拉開序幕。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王曉峰指出,年畫凝聚了中華民族獨有的歷史智慧、價值和精神,承載著中國人民對平安幸福的祈願和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希望廣大年畫傳承人、專家學者、設計師、企業和新聞媒體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促進年畫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年畫融入現代生活、弘揚當代價值,滿足人民群眾對更高品質、更高品味、更美好生活的追求,為年畫的發展振興作出更大貢獻。
  • 剪紙、年畫、花燈……非遺人「抗疫」接地氣
    綿竹年畫、跳花燈、三臺剪紙……形式多樣,風格質樸,以通俗易懂卻又充滿藝術生機的方式,讓防疫深入人心。□本報記者 吳曉鈴跳花燈 唱竹琴非遺防疫充滿地方特色姚佔楷感受到疫情嚴重,是在大年三十那天四川宣布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應急響應之後。「但是身邊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尤其是在農村。」姚佔楷表示。
  • 中國年畫·美好生活|「年畫的文化內涵與當代價值」論壇圓滿落幕
    朱仙鎮木版年畫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張繼中從傳承和創新兩個角度提出朱仙鎮木版年畫的保護路徑。他認為,傳承人的自覺在於技藝和文化,要與時俱進、深入群眾,才能使年畫創作保持時代性。桃花塢木版年畫傳承人喬麥發言老河口木版年畫傳承人陳洪斌發言濰縣木版年畫傳承人張運祥發言桃花塢木版年畫傳承人喬麥分享了不同時期的傳統年畫作品,以及結合不同題材跨界聯名進行的新創作,她從年輕手藝人的角度提出從設計和文旅融合等層面為傳統年畫創新發展賦能
  • 綿竹竟然有這麼多摘草莓的好地方!趕緊約起...
    ↑↑點上方藍字關注 微綿竹知曉綿竹身邊大小趣事 超15萬朋友已關注
  • 「老鼠嫁女」出新篇 有酒有肉綿竹年 四川綿竹倆女娃和她們的新版...
    綿竹年畫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不斷發展完善,如今,越來越多的新元素融入到傳統文化中,傳統年畫與新派年畫交相輝映,生動地映射出巴蜀文化的光輝。如果不是親見,很難將章昉、王競男這兩個時尚靚麗、古靈精怪的綿竹年輕女娃娃,跟流傳了近千年的古老民間藝術綿竹年畫,聯繫在一起。
  • 高密撲灰年畫傳承人呂蓁立:匠心勾勒傳統之美
    高密撲灰年畫傳承人呂蓁立:匠心勾勒傳統之美。視頻剪輯:謝利媛 孫偉淦(實習)  紅紅火火中國年,神州大地樂團圓。中國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節日——春節近在眼前。
  • 保亭"非遺"黎錦傳承人黃桂瓊:多形式培養傳承人
    位於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加茂鎮加茂村,56歲的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黎族傳統棉紡工藝代表性傳承人黃桂瓊,通過多種形式,培養著保亭黎錦技藝傳承人,希望能夠將保亭黎錦推向世界。  黃桂瓊主攻黎錦單面織的傳統技藝,她強調道,「我最希望的是傳統的『單面織』傳下去,不僅僅是傳授給家裡人,更要傳給廣大喜歡、熱衷於黎錦的人,培養更多人的興趣,這樣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傳承人』,將黎錦技藝傳承下去。」  時至今日,黃桂瓊還將黎錦技藝教給了自己的女兒和孫女,「不光是女兒,連我的小孫女都學得很不錯。」
  • 《年畫·畫年》:創新視聽表達語態,描摹年畫的過去與未來
    正值辛丑牛年開年之際,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頻道攝製的專題紀錄片《年畫·畫年》登陸央視螢屏,帶領觀眾走近年畫,全面、深入、生動地向觀眾展示年畫獨特的韻味。說起年畫,「胖娃娃抱魚」年畫可以稱得上是「年畫之光」。年畫藏著中國不同地域的年景,藏著整個中國民間文化,寄託著人們對新年喜慶吉祥的美好期盼。
  • 半月談|刀筆之間傳濃情——桃花塢木版年畫的「守」與「變」
    華黎靜告訴記者,現在桃花塢年畫的非遺傳承人基本都是上了年紀的老師傅,而他們的學生卻只有二三十歲。「申請非遺傳承人至少需要在這個行業幹20年。而這期間如果只靠畫年畫,一年收入只有5萬元左右,很少有年輕人能夠堅持下來。」路在何方?已故桃花塢年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房志達生前說:「如何培養接班人、傳承好這個手藝是非常重要的。」他始終身體力行,堅守在三尺講臺之上,直至2018年底去世。
  • 舌尖上的綿竹 · 一個外地朋友眼中的綿竹美食!
    導語:綿竹不只是「年畫之鄉」也是「名酒之鄉」。作為四大年畫之一的綿竹年畫,具有濃鬱的鄉土韻味和地方特色,深受國內外藝術青睞。四代相傳酥油餅、完爆成都名小吃鍾水餃、老瓦罐煨湯、最美味冒腦花華麗麗的為你帶來,下面我們一起繼續回味一下《舌尖上的綿竹》..
  • 綿竹中小酒企 力求以流量促銷量
    如何突破傳統發展思路與模式,打造自身白酒品牌,提升優質白酒價值,成為綿竹產區眾多中小酒企不懈探尋的問題。□文瑾 本報記者 周顯彬鄭茂瑜 文/圖多元營銷讓綿竹酒業走出發展「深巷子」  「2019年開始,我們在散酒直營店的基礎上,加大了對各個區域『店中店』的投入,目前已經覆蓋了川東、川北,今年準備開拓川南市場,並做好現有的兩百個直營店的管理工作。」
  • 你見過桃花塢木版年畫嗎
    華黎靜告訴記者,現在桃花塢年畫的非遺傳承人基本都是上了年紀的老師傅,而他們的學生卻只有二三十歲。「申請非遺傳承人至少需要在這個行業幹20年。而這期間如果只靠畫年畫,一年收入只有5萬元左右,很少有年輕人能夠堅持下來。」路在何方?已故桃花塢年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房志達生前說:「如何培養接班人、傳承好這個手藝是非常重要的。」他始終身體力行,堅守在三尺講臺之上,直至2018年底去世。
  • 匯集國家級民間藝術大師、非遺傳承人,第五屆民間藝博會等你打卡
    中國(濰坊)民間藝術博覽會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濰坊市人民政府主辦,是挖掘傳承民間藝術瑰寶、展示交流民間藝術創新成果、繁榮發展民間藝術市場、持續打造濰坊「中國民間文藝之鄉」品牌的國家級民間藝術盛會,已在濰坊成功舉辦四屆。本屆展會主題鮮明,參展層次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