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虹關村,低調地展示天然的美,卻在歲月中慢慢消逝

2021-01-18 夏文靜旅遊

村落不大,走著看要三十分鐘左右,細部品需要半天左右,村內的明清建築很多,很多是民居,沒有商業化,當然這會導致村內大量古建築遭到破壞,無論是自然原因還是人為破壞,村內的遺蹟都不受保護,變成歲月的塵土。

古村在南宋的時候,以簡這個名字建造村莊的時候,天上的彩虹就向這裡移動了,春秋時,吳國和楚國的邊界帶的第一關,命名為「虹關」,虹關古村的興起與明清兩代徽墨生產有密切關係,明清時代,虹關是徽墨的主要產地之一,村裡很多街道都以墨業為名目,被稱為「墨鄉」,現在村裡還留有處理徽標的原始帳簿,非常珍貴,古村裡的簡十曾將徽墨賣給世界各國,將虹關墨的歷史名聲遠揚,可謂是虹關村最輝煌的時刻,遺憾的是,長久不下去,隨著村裡唯一的墨廠倒閉,虹關的徽章傳入,後期為了再拾古村藝,開設了尚逸工坊,但人丁稀少,沒有繼承人,虹關的徽章就不出名了。

登上曾經的國道「徽許古道」,踏著凹凸不平的石板路面,曾經這裡車水馬龍,古道旁錯綜複雜的一間明清建築與皖南古村落屬於同一徽派,千年古村更添古趣,建築大多是墨業的世家,至今在古村內還有很多保存比較好的房屋,玉映堂、山吹芳堂、玉鑑堂、禮和堂、繼志堂、務本堂、從堂、詹姆斯有祖先之居、光裕堂和六順堂等,虹關人還將墨型雕刻藝術應用於建築藝術,與古代徽州建築的「三雕」不同,這給千年古村增添了獨特的亮點,我覺得虹關村的明清建築最好保存,石板路經過村子,道路兩側有高牆。

古村的八成都叫簡,整個古村都是姓簡的村落,古村是一個傑地靈的地方,根據史料記載,古村有巨人的約瑟夫,身高有十尺三寸(約3.19米),當然這個數據有點水分,清道光年間,古村有「長人之家」,詹姆斯的住處是現在的「玉映堂」,為了明代的建築,之後詹姆斯去了英國,現在,布源縣博物館保管著他的鞋子。

村口有單一的孔石拱橋,被稱為通津橋,建在南宋,長16米,寬4米,橋面鋪著藍色的石板,橋上可以看到古村內外的美麗景色,夕陽西沉,天空還殘留著夕陽,橋下小河潺潺地流著,望著油菜花田的一片金黃。

##&&image&#虹關古村還不是觀光景點,這裡沒有古鎮濃厚的商業化,觀光景點的人聲鼎沸,也沒有進行人工修復,就這樣展現自己原來的樣子,給遊客天然雕刻的自然美,這樣的美麗誰都不想消失,但是誰也保護不了,這樣的美麗會留在照片裡,希望虹關村能保護千年的遺產,保持自然與純潔的美。

相關焦點

  • 婺源虹關村打造場景體驗式城鄉融合新模式
    江南都市報訊 趙瓊、全媒體記者段萍攝影報導:近日,在婺源虹關村上演著這麼一副景象:老爺爺坐在理髮椅子上面剪起了美式油頭,老奶奶端起了一杯精釀啤酒品嘗,小孩子手裡拿著一個法式麵包,一旁的搭建的舞臺上年輕城市音樂人正在唱著歌,大廳中央幾位老人正在宣紙上寫著毛筆字。
  • 畫裡婺源 虹關古村探春行
    行不多久,便來到有「徽饒古道第一村」之稱的虹關村,仿佛一腳踏進了歷史的隧道,跌落在歷史的河流,這是一個靜謐的山村,就連空氣中也瀰漫著古老滄桑的味道。每到春天,虹關就進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節,桃花、梨花、油菜花大片開放,爭相輝映,在蔥蘢的翠色掩映中,粉牆黛瓦的徽州民居鱗次櫛比,古老村落點綴在廣闊的花叢之中,背枕青山,水倚田園,嵌於錦峰秀嶺、清溪碧河的自然風光之中,如同一幅花黃柳綠的水墨丹青。此時雨後初歇,霧靄朦朧,碧水環繞的古徽居村落,如古典的詩行,達到了美的極致。
  • 江西婺源縣虹關村在「三治融合」中進行美麗嬗變
    12月10日,筆者走進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最美僑鄉」——婺源縣浙源鄉虹關村,和諧平安生態優美的景色映入眼帘:江南第一古樟「虹關古樟」、修舊如舊的古樟廣場、修葺一新的古徽州民宿「留耕堂」和「繼志堂」、世界第一高人詹世釵「長人故居」和徽墨製作「尚逸工坊」。
  • 著名相聲演員姜昆低調現身婺源,滿面春風,舉止大雅!
    婺源四季皆美婺源四季皆美,春之黃,夏之綠,秋之紅,冬之白,婺源的四季用每一種色彩包攬著,渲染了詩情的人文、畫意的風景。江南第一迷谷、天然氧吧的臥龍谷,不僅可以融入自然,清心洗肺,而且溯溪可以親水戲水,感受夏日的絲絲清涼。
  • 虹關位於婺源紫陽鎮北部的浙源鄉,是明清時期著名的徽墨產地
    虹關位於婺源紫陽鎮北部的浙源鄉,是明清時期著名的「徽墨」產地。村內可以看到被譽為「江南第一樟」之稱的千年古樟樹,這裡還有一條著名的徽饒古道,棧道由此延伸至嶺腳,沿途可以欣賞到原汁原味的自然田園風光。一進村子,你就會第一眼發現傲立於溪畔的「江南第一樟」。
  • 婺源 慢時光織就的一段錦
    婺源人民聰明智慧,心思巧妙,他們將尋常煙火與山水自然和諧相融,揮灑成一幅幅鮮明生動的山水長卷。置身其間,你會不由自主地卸下面具,放下偽裝,容顏生動了,心靈自由了,腳步輕盈了,悠然地穿過每一條青石小巷,撫過每一面黛瓦粉牆,踏過每一座石拱小橋,拂過每一道潺潺碧波,無人催促,也無人打擾。
  • 婺源縣虹關村積極探索「農校對接」扶貧模式
    婺源縣浙源鄉虹關村地處皖贛交界,2015年被列入「十三五」省級扶貧開發重點村。
  • 中國最美鄉村~魅力婺源四季遊
    小編將竭盡全力繼續為大家做好到婺源及周邊縣市景區的旅遊、攝影、觀光和嚮導包車服務工作!謝謝各位!來婺源旅遊攝影觀光的朋友請聯繫小編,聯繫電話13958114789微信同號!美麗鄉村、魅力婺源被"驢友"們和攝影師們推為國內絕佳油菜花觀景地,中國最具人氣的賞楓攝影地。
  • 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定點幫扶虹關村顯成效
    2018年9月以來,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承擔定點幫扶婺源縣虹關村任務,著力構建「一核三引擎」工作格局,打造撤不走的脫貧致富模式,幫助脫貧40戶123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51%,取得了明顯成效。著力培育村「兩委」班子能力,先後組織村幹部到橫峰、弋陽、東鄉等地考察學習,利用學校教育資源開展旅遊、電子商務、市場營銷等技能培訓,促使村幹部隊伍逐步從「經驗型」向「創新型」、「能力型」轉變;提升帶動能力。以村支部為核心,組建村集體合作社,發展茶葉、山茶子、油菜子等種植項目近1000畝,形成了「村支部領辦,黨員帶頭、黨群共謀」的發展格局。
  • 浙江「私藏」一古村,景美不輸婺源,距湖州僅11.6公裡
    勇敢地接受全世界的邀請,我飄蕩,和我自己不要任何理由,一條屬於年輕人的成長之路,無數個顛覆性的旅行體驗,只為找見自己的心靈之旅。古村落的美是任何的人造景點都沒有辦法比擬的。這處景點就位於浙江省的湖州市,也就是著名的大錢村。不僅名字帶「錢」,它的整體的形狀也是和一個「古錢幣」一樣。大錢村境內的歷史也是相當的悠久的,它最早修建於宋朝年間,距今已有了千年的歷史。這些歲月將這個古村落打磨得更加的美麗,也更加的富有魅力。
  • 散文 | 徐可:在婺源,與朱子相遇
    第二天早起,坐頭一班高鐵去婺源,二十多分鐘抵達。帶著行李,我們直奔熹園。  朱子者,朱熹是也。熹園,顧名思義,與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朱熹有關。朱熹出生、生長於福建尤溪,但祖籍婺源,而且一生與婺源淵源頗深,所以宋度宗趙基詔賜婺源為「文公闕裡」。不過朱家可沒有這麼一座大園子,這是當代人建的,在朱熹祖居地朱家莊。
  • 厲害了word婺源!電視劇《歡樂頌2》來上饒婺源拍攝取景!女神劉濤驚豔現身,一大波美圖來襲!
    萬萬沒想到,電視劇《歡樂頌2》今天已經正式在婺源取景拍攝。據悉,這次將拍攝將為期7-10天,據說劇組根據婺源特色和風土人情,為婺源量身修改了劇本!劇組通過前期踩線,確定了將在婺源縣城、篁嶺、彩虹橋、汪口、嚴田古樟、思口、浙源等地取景,基本涵蓋了大半個婺源。
  • 朱虹:婺源有禮
    婺源,總在不經意間帶給人們以遐想、以憧憬、以眺望。有了朱子,讓婺源在古徽州「一府六縣」中顯得略勝一籌,也讓江西省的文化自信有了更豐富的內涵,為「江西風景獨好」掙足了世人敬仰的目光。朱子理學所包含的注重民族氣節、重視品德修養,講求以理統情和自我節制以正心、發奮立志以圖強等論說,無不深深地影響著婺源的風尚、禮儀、習慣等民俗的發展和變化。中國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其重要的思想是以家庭倫理為基礎的社會結構的重建,講究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長長的路,慢慢地走,願歲月無憂你亦無恙
    只想剪一段時光靜美,讓平凡的生命清淡如水。繁華過處皆如煙,淡淡人生靜靜過。越來越覺得,最真實的幸福,來源於平平淡淡的生活。不爭不喧,心素如簡。多少繁華,不過是人生海面上的白帆一點,當歲月的風吹過時,才發現原來在意的人和事,不過是途經歲月的無痕舊夢。得與失,愛與恨,都會在歲月的長途中漸行漸遠,該釋然就釋然吧。畢竟,心靈戴著枷鎖前行,太重,也太痛。
  • 電視劇《致青春》在婺源拍攝,男主角竟是神劇《花千骨》中的「他」!
    親們啊!不用在懷念了,因為....因為....更重要的是,他們目前正在婺源取景,正在婺源取景,正在婺源取景.小編我一得知此等重大消息,立刻「雞血」入體,迫不及待的把這個消息告訴大家,廢話不多說,先上張舔屏美照.
  • 雜談 那些年在婺源拍過的電影\電視劇,你看過幾部?
    5、《夢圓何方》1998年,上海電視臺、上海中唱熒座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在婺源拍攝了由周冰倩主演的22集電視連劇《夢圓何方》,講述的是一位從小在江西山區長大的上海知青後代在上海所經歷的種種曲折和遭遇,女主角在劇中原汁原味地演唱紅遍中華大地的《真的好想你》。
  • 美!航拍江西婺源千畝有機茶園
    美!航拍江西婺源千畝有機茶園 2020-04-26 11:26
  • 婺源:朱子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
    婺源的朱子遺蹟,主要以老縣城為中心,文公廟、虹井、廉泉、熹園、朱子一世祖墓、文公山等文化景觀,為婺源千年古城增添了厚重的「文化賣點」。虹井位於朱家故宅,雖然青石井沿被打水繩索摩擦得「體無完膚」,但是朱熹先生父親朱松題寫的井銘「道寓斯人,如水在地;汲之益深,有味外味」依舊保存完好。朱子曾兩次回婺源,他走過的文公山等,更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