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不大,走著看要三十分鐘左右,細部品需要半天左右,村內的明清建築很多,很多是民居,沒有商業化,當然這會導致村內大量古建築遭到破壞,無論是自然原因還是人為破壞,村內的遺蹟都不受保護,變成歲月的塵土。
古村在南宋的時候,以簡這個名字建造村莊的時候,天上的彩虹就向這裡移動了,春秋時,吳國和楚國的邊界帶的第一關,命名為「虹關」,虹關古村的興起與明清兩代徽墨生產有密切關係,明清時代,虹關是徽墨的主要產地之一,村裡很多街道都以墨業為名目,被稱為「墨鄉」,現在村裡還留有處理徽標的原始帳簿,非常珍貴,古村裡的簡十曾將徽墨賣給世界各國,將虹關墨的歷史名聲遠揚,可謂是虹關村最輝煌的時刻,遺憾的是,長久不下去,隨著村裡唯一的墨廠倒閉,虹關的徽章傳入,後期為了再拾古村藝,開設了尚逸工坊,但人丁稀少,沒有繼承人,虹關的徽章就不出名了。
登上曾經的國道「徽許古道」,踏著凹凸不平的石板路面,曾經這裡車水馬龍,古道旁錯綜複雜的一間明清建築與皖南古村落屬於同一徽派,千年古村更添古趣,建築大多是墨業的世家,至今在古村內還有很多保存比較好的房屋,玉映堂、山吹芳堂、玉鑑堂、禮和堂、繼志堂、務本堂、從堂、詹姆斯有祖先之居、光裕堂和六順堂等,虹關人還將墨型雕刻藝術應用於建築藝術,與古代徽州建築的「三雕」不同,這給千年古村增添了獨特的亮點,我覺得虹關村的明清建築最好保存,石板路經過村子,道路兩側有高牆。
古村的八成都叫簡,整個古村都是姓簡的村落,古村是一個傑地靈的地方,根據史料記載,古村有巨人的約瑟夫,身高有十尺三寸(約3.19米),當然這個數據有點水分,清道光年間,古村有「長人之家」,詹姆斯的住處是現在的「玉映堂」,為了明代的建築,之後詹姆斯去了英國,現在,布源縣博物館保管著他的鞋子。
村口有單一的孔石拱橋,被稱為通津橋,建在南宋,長16米,寬4米,橋面鋪著藍色的石板,橋上可以看到古村內外的美麗景色,夕陽西沉,天空還殘留著夕陽,橋下小河潺潺地流著,望著油菜花田的一片金黃。
##&&image&#虹關古村還不是觀光景點,這裡沒有古鎮濃厚的商業化,觀光景點的人聲鼎沸,也沒有進行人工修復,就這樣展現自己原來的樣子,給遊客天然雕刻的自然美,這樣的美麗誰都不想消失,但是誰也保護不了,這樣的美麗會留在照片裡,希望虹關村能保護千年的遺產,保持自然與純潔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