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到底有多麼強大?看武器就知道,輕鬆滅掉一個國家

2021-01-18 騰訊網

都知道,在史料記載中,有這麼一件著名的謀殺案,荊軻刺秦王。司馬遷在書中寫道,荊軻用藏在地圖上的匕首刺傷了秦王。秦王逃跑,繞著柱子跑,他手裡的劍三次都沒有拔出。是不是秦始皇沒用?秦始皇是傻瓜嗎?

當人們在本文中嘲笑秦始皇時,考古學家發現,當煉鐵規模不斷擴大時,強大的秦國使用的青銅武器多於鐵武器。有了這麼多青銅兵器,我們不禁堅信秦國的強大。

真的是這樣嗎?眾所周知,青銅非常柔軟,很容易折斷,所以,不可能製作一把很長的劍。考古學家在歷史上發現的青銅劍都不會超過60釐米,都是50釐米。可秦人是如何把銅劍做成長劍的?這是歷史的誇大嗎?

但在兵馬俑中,考古學家確實發現了這把劍,推翻了我們先前的結論。秘訣是加一定量的錫,當錫和青銅的比例合適時,青銅劍的韌性和硬度正好,可以製造出更長的劍。因此,可以解釋為何秦始皇拔不出劍來。

長劍比短劍有什麼好處?戰國時期,短兵相接,戰爭不斷,在短兵器的對抗中,長劍比短劍更容易刺傷敵人,從而獲得戰爭的先機。你想,雖然短劍在同樣的距離上是靈活的,但它沒有長劍那麼強大。

最後得出結論:距離在戰爭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聰明的秦國人在戰爭中使用弩。在兵馬俑坑裡,你可以找到腐爛的弩。隨著時間的推移,木頭已經腐爛,但有人打算粗略地恢復了它的結構。為什麼秦人更喜歡不方便的弩而不是方便的弓?

眾所周知,弓很容易攜帶和使用。與沉重的弩相比,我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但還是回到我們當初提出的問題,距離。在同樣的距離,弓顯然沒有弩那麼遠。射擊方向的準確度如何?

參照現代射擊原理,我們可以發現,風震動,甚至呼吸都會影響射擊方向。雖然,弓結構簡單,但容易偏離方向。而弩通過一系列複雜但不必要的部件,則會極大提高精度和射程。正是這種武器,使秦軍在戰爭中有了更大的優勢。

不僅如此,弩箭上箭的改造也提高了秦軍的戰鬥力。早在2000年前,秦人就懂得現代空氣動力學原理。與現代子彈相似,秦始皇的弩採用了兩翼三角箭。流線型的外形減少了發射時箭的阻力,大大提高了精度,我們不得不佩服秦人的智慧。其實,提到秦人的武器,不得不提到宰相呂不韋。

秦國的宰相不止一位,對於霸主秦始皇來說,他的宰相一定有非凡的才能。事實上,從兵馬俑出土的武器中,大部分都有呂不韋的名字。為什麼會這樣?這些武器是呂不韋一個人做的嗎?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作為宰相,呂不韋的傑出才華體現在管理人才上。就像現在的工廠一樣,有廠長、車間主任等一系列職位。而且,呂不韋還設立了一系列武器製造陣地,即「義」和「成」,每件武器都刻有負責人的名字。正是由於分工明確,管理嚴格,秦國成了戰國的霸主,原因在於強大的武器製造業。

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武器製造業,秦國在與其它國家作戰和擴張領土的時候,才變得如此強大。想想看,即使匈奴的騎術更為強大,他們也逃不過秦弩,這幾乎可以與子彈的射程和精準度媲美。所有傳統步兵都被這些弩刺傷,戰鬥力受到極大的損害。因為,有了這些武器的保護,秦軍是不可戰勝的。

看來秦國如此強大,不無道理。從中也可以看出,秦始皇在用人和任用呂不韋方面的才華。此外,呂不韋創立的嚴謹的管理體制,使武器製造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至此,中國武器製造業也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從這個角度看,秦國對後世的影響,不僅是經濟、思想文化的影響,更是管理體制和技術的影響。

參考資料: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史記·卷八十五·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呂氏春秋》】

相關焦點

  • 秦王能滅掉六個國,為何滅不掉一個衛國?戰國可是並非只有七雄
    可見,秦王到底是有多麼厲害了,別的暫且不用多說什麼,試問秦王能一口氣滅掉七個國家,那麼他還會在意周邊的一些小國家嗎?很顯然,那肯定是非常在意的,因為秦始皇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自然對於他來說自己統治的範圍肯定是越大越好了。
  • 無敵是多麼寂寞!揭秘:電子戰到底有多麼無敵?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武器也是越來越強大。信息化的程度也越來越高,電子戰也成了發展的趨勢,那麼到底什麼是電子戰呢?電子戰是不是非常厲害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我想電子頻率大家都知道吧!電子戰就是通過搶奪電子頻率的控制權的鬥爭。
  • 秦孝公和商鞅這對完美君臣為了打造一個強大秦國,都犧牲了自己的愛情
    而當時各國的可戰之兵,楚國五十萬,魏國三十萬,齊國二十五六萬,燕國二十萬,趙國二十多萬,就連最弱的韓國都有十八九萬。五萬精銳騎兵、五萬步兵,看著好像很多的樣子,可是一對比,就知道有多弱了。2就是這樣一個府庫僅有5000金,可戰之兵只有5萬的秦國,秦孝公和商鞅聯手變法,利用二十年時間,把秦國打造成了一個一流強國,河西一戰改變了戰國格局。
  • 秦國是陝西人的驕傲,秦始皇和秦孝公,誰是秦國最大的驕傲?
    從秦孝公時期開始,秦國變成了七雄中最強大的國家,秦軍變成了可以吊打六國聯軍的虎狼之師,秦國已經走上了統一之路,統一隻是時間問題。等到孝公之子秦惠王統治時,秦國又向南奪取巴、蜀兩國,秦國變得強大無比,開始輕視中原六國,視六國君王如草芥。
  • 好好說說秦國
    完全是滅絕式的新式打法,其他國家看了都觸目驚心,覺得這就是虎狼啊。而且秦國對內也很殘暴,這一點在當時也是共識。其他六個國家可能也不咋地,但沒有一個像秦這麼恐怖的。荀子就說了,「秦人其生民也陿阸,其使民也酷烈」。《史記》裡的說法則是:秦國「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不能勝。」這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看法,而是普遍的共識。一個持反對意見的也找不到。
  • 秦國興衰,呂不韋韓非子功成身敗,原因:會吸星大法,不懂易筋經
    秦國在滅六國一統天下的時候,面對的對手都是非常強大的。比如當年佩六國相印的蘇秦,比如大將軍樂毅、吳起、孫斌、廉頗這些人,隨便拎出來一個都是能令六國顫抖的人物。但即便是秦國面對的這些對手如此強大,但秦國依然成功轉型,實現了國家的強大,甚至滅掉了六國,統一天下。
  • 9張地圖,看懂春秋戰國時的秦國形勢變化
    但不是誰都是天生強大的,哪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他也是從弱小一步步走向輝煌的。1,春秋初期西周初期,周武王在西周疆域裡分封了800多個諸侯國。後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被西戎所殺,因為秦襄公救周有功,不然秦國想過要被分封為正式的諸侯國,還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呢。等秦國正式被分封為諸侯國,那已經是春秋時期了。
  • 秦始皇時代的軍事武器到底先進到了什麼程度?
    那給後人留下這一切的秦朝到底在軍事方面有多輝煌,能夠讓後人稱為工業化。秦朝的軍事武器製作流水化現代社會,對於軍事武器的製作已經形成了流水化,很多人為此而沾沾自喜,但其實早在秦朝的中國就已經達到了這一目標。那個時候的秦朝剛剛經歷了商鞅變化,國家力量穩步上升。
  • 如果歐洲是一個國家,國力會有多強大呢?
    而要知道美國為何如此,其實看看歐洲如果成為一個國家,有多強大就知道了。那麼如果歐洲是一個國家,國力有多強大呢?你可能想不到。 首先,國土世界第二。
  • 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為什麼不得善終
    一般認為,秦國真正的強大,就是由於秦孝公的變法,而新法的制定和具體組織實施,則都是出於商鞅。秦國能夠掃平六國,一統天下,正是由於秦孝公的變法奠定了基礎,所以,秦國統一全國,應該是開始於秦孝公,完成於秦始皇。商鞅是一個變法的人,這毫無異議。然而,不管商鞅有多麼大的能耐,他只不過是一個官員,是一個辦事的人,不是主人,主人是國君,也就是秦孝公。
  • 都說楚懷王愚蠢,但是他曾帶領楚國走向巔峰,險些一戰滅掉秦國
    那不得不提及楚國一個重要的統治者,楚懷王。在大多數人印象裡,楚懷王是一個昏庸愚蠢的君王。他多次被秦國矇騙,喪兵辱國不說,最後就連自個兒的性命也搭進去,被秦國幽禁直至老死。《大秦帝國》系列楚懷王劇照但很多人不了解,楚懷王其實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他曾帶領過楚國雄霸天下。楚懷王繼位時,楚國經過長時間的休養生息,國力日漸強盛。
  • 秦國、匈奴同時拉開統一序幕,倘若沒有大一統,將會鹿死誰手
    不料,冒頓勃然大怒,說道:「土地,是國家的根本,怎可給予他人!」冒頓把那些願意割讓東胡空地的人全部殺掉。並立即徵發大軍襲擊東胡,輕視匈奴的東胡就這樣亡族滅種,成為了匈奴人的奴隸。短短數年,冒頓帶領匈奴擊敗東胡,驅逐大月氏,徵服樓蘭、烏孫、呼揭等20餘國,佔據了南起陰山、北抵貝加爾湖、東達遼河、西逾蔥嶺的廣大地區,擁有控弦之士四十餘萬 ,成為北方草原最強大的國家。
  • 國家數量1:9,軍隊數量1:20,土地面積1:10,但是秦國笑到了最後
    (百裡奚,五羊皮)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他在政治上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尤其是商鞅的法家治國思想,經過開拓、發展、定型,成為當時秦國政治乃至秦國後世治國的指導思想,使秦國領先於其他諸國。
  • 《大秦賦》中韓王安,為何向秦國臣服4年後,嬴政還是要了他的命
    戰國七雄中韓國的實力最為弱小,由於其地理位置處於四戰之地,周邊都是大國,而韓國無論是國土面積還是綜合國力,都是這幾個國家當中最小的,所以他也是第一個被秦國所滅的諸侯。韓國的末代國君叫做韓王安,在向秦國投誠4年後,秦王嬴政還是將他殺了,那麼這裡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燕國連下齊國七十座城池,為什麼最終沒有滅掉齊國?
    這個時期是整個春秋戰國最為特殊的時期,基本上大部分諸侯國都是非常強大的,西邊的秦國是秦昭襄王,當年就跟齊閔王共同稱帝,南方的楚國是楚懷王,已經將牽制楚國近百年的吳越之地滅掉,楚國亦處巔峰。三晉在蠶食中原小國如衛鄭等國的過程中,也已經變的非常強大,尤其是趙國的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趙國的軍事力量足以在戰國稱雄。即便是被齊閔王滅掉的宋國宋王偃也不同尋常,最強大時,「東伐齊,取五城。
  • 《大秦賦》讀懂秦國一統天下的關鍵
    嬴渠梁,在位24年  秦國歷經幾代動蕩,國力被極大削弱。商鞅變法之後,國力大增,百姓富裕。  2、秦惠文王。嬴駟,在位27年  六國看不得秦國變強,便合縱攻秦,惠文王採納謀士張儀的連橫策略,瓦解了六國聯盟,破掉了六國的合縱。  3、秦武王。嬴蕩,在位4  打開了秦國的東出大門,去的東出之地宜陽。
  • 羋八子——一個極品的太后,「不正經」的話卻使秦國免掉了大麻煩
    夫救韓之危,日費千金,獨不可使妾少有利焉。」這段話出自宣太后之口,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羋八子這樣一個本應高貴、優雅之人之口,是不是使人大跌眼鏡啊。但是在我們知道她說這段話的背景之後,就不會再認為宣太后這番話淫褻了。劇照:羋八子宣太后留給我們的影響是她的政治權利以及她那不可言傳的混亂私生活。
  • 天下無敵的秦國,死於天下無敵
    這幾個數字裡,標識了,秦國極其強大的好戰心,和非常誇張的勝利率。 秦國能滅六國的根本原因在於它窮,直接原因在於它將窮轉變為了一股擰成繩的鬥志。秦國變法前,上至王侯,下至百姓都窮的叮噹響,論貧富差距,絕對是六國最低的。窮病像是癌症一樣,侵入了秦國的骨子裡,其他的國家都看不起邊陲之地的窮小子。
  • 從女人強大,看華陽夫人代表的楚國貴族 如何成為秦國頭號外國勢力
    在戰國中後期的近一百年裡,強大的秦國為什麼始終被楚國權貴把持朝政。這就不得不說起,中國最早的太后宣太后羋月。 自古以來國家之間為了暫時的穩定與和平,婚姻聯盟成為一種常見的政治手段,著名的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遠嫁吐蕃都是這一政治外交的體現。 春秋戰國其實就是一群親戚在你爭我奪,互相爭鬥。
  • 輕鬆讀懂戰國,電視劇再也騙不了你
    講故事有一個特別大的問題,就是很容易忽略時間的長短。有時候一句話幾十年,有時候一整篇只講一小會。然而,大家知道,時間總是不急不慢地走著。它才不管你故事精彩,還是平常。它就一直滴答、滴答、滴答……由此可見,不管故事講的多麼客觀,必然要扭曲真實!多留意時間,或許能讓扭曲少一些吧。戰國時期一般從公元前476年算起,到公元前221年秦統一結束,共有256年。為什麼是476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