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麵包店:愛在不言中

2020-11-20 騰訊網

善良是人性中所蘊藏的最柔軟,卻也最有力量的情懷。

資助500多中國聽障兒童

德國夫妻在湖南開「無聲」麵包店

日前,一位德國大叔和他的「無聲」麵包店被央視點讚,直接衝上熱搜,人民日報也呼籲「讓這家店火」!

18年前,這對德國夫婦漂洋過海來到長沙,慷慨資助了500多個中國聽障兒童

9年前,夫婦倆又專門開設了一家無聲麵包店,手把手教他們的中國孩子們學會了烘培製作。

他們是吳正榮和杜雪慧夫婦。

最近,面對疫情帶來的虧損,他們選擇咬牙堅持,繼續為孩子們撐起一片天,因此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資助中國聽障兒童

湖南長沙湘春巷8號,這裡有一家叫「吧赫西點」的麵包坊。許多客人遠道而來,有時甚至買上好幾天份量的麵包點心。

在後廚,除了麵包師們忙碌工作的聲響外,一切都顯得格外安靜。

老闆吳正榮總是守在定時器旁,負責照看烤箱。原來,這些麵包師傅大都是聾啞人,聽不見定時器的聲音。吳正榮還專門從德國請來烘培師傅,對這些聾啞孩子手把手教學。孩子們用手語交流著學習和工作,也用一雙雙巧手製造出香氣撲鼻的食物。

18年前,當時的吳正榮還在德國一家製藥廠實驗室工作。有天,他在報紙上看到報導中國湖南聾啞兒童的文章後,大受觸動。吳正榮的妻子恰好在德國教小學,對孩子有著天然的親近感。

吳正榮問妻子:「你願意跟我去中國嗎?」妻子的一聲「我願意」,讓兩人當即辭掉穩定的高薪工作,漂洋過海來到中國。

夫妻倆先去臺灣學習了兩年漢語。接著,又報名了德國」環球救助協會「慈善項目。這個項目專為德國愛心人士尋找中國的資助對象,吳正榮夫婦最多時資助了80名中國聽障兒童,每人每月400元生活費。

這著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一方面真金白銀地幫助孩子,另一方面,夫婦倆又奔赴湖南省殘聯,投身一個聽障孩子康復訓練項目。為了刺激聾啞孩子的聽覺神經,他們一邊又一遍地重複,示範。

穿越過語言和身體的障礙,德國夫婦和中國孩子以心換心,聽到了彼此內心的聲音。

」沒想到這次中國之行,讓我和妻子的生活從此改變。」遠離故鄉的夫婦倆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留下來!

這一留,竟長達十八年。

2萬歐盤下麵包店

大山裡的孩子艾吉星患有遺傳性聽力障礙,又因為患有B肝,不僅上普通幼兒園困難,就連聽力康復中心也對其勸退。吳正榮夫婦的到來,徹底改變了艾吉星的命運。夫婦倆費盡周折,把艾吉星安排進長沙開音康復中心,並且每月資助她一筆康復費。

艾吉星說,吳正榮夫婦是除母親外最關心她,和她說話最多的人。

從小時候念字都困難,到2016年時,艾吉星終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學!正常孩子能做到的,聽障兒童照樣能做到!愛,真的會讓奇蹟發生。

像艾吉星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吳正榮夫婦親切地把資助過的孩子稱為「我們的中國孩子」。

吳正榮夫婦的善行還遠未停止。他們的願望不僅是讓聽障兒童能開口說話,更要讓他們在社會上立足。

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漁,吳正榮對這句中國諺語深表贊同。和孩子們的朝夕相處,讓他發現聽障兒童普遍動手能力強,嗅覺靈敏。

吳正榮靈機一動,何不為孩子們開一家麵包店呢?這是讓孩子們自力更生最好的方式。他當即花2萬歐盤下了一家麵包店,「吧赫西點」就此誕生。

疫情期間堅持零裁員

吳正榮將「吧赫西點」開在了偏僻的湘春巷,只為控制成本。但他給員工的福利待遇卻出奇的好。

店裡有八個正式員工,包括兩個學徒,其中六位是聾啞人,吳正榮不僅給6個員工,2名學徒免費提供吃住,還找來資深的德國師傅給孩子們免費培訓。一旦員工做上手,他第一個月就發工資。

偏僻的地段,如此高的人力成本,導致「吧赫西點」開門便賠本。夫婦也想過放棄。但看著店裡孩子學習手藝時專注的神情,他們決定哪怕只有一分錢,也要把店開下去!

因為這是孩子們晦暗生活中最亮的光。

掏心的付出換來了回報。「吧赫西點」的品質和故事口口相傳。有位老夫妻專程來到店裡,給面包起名叫「愛心麵包」。這些顧客聽見了無聲裡的心跳聲。

店裡最靚麗的風景線當然還是小小麵包師了。有學生周末專程前來,在這裡讀讀書,做做功課,他們說:「看到小麵包師傅認真做麵包的樣子,感覺生活都變慢了下來。」這份慢,是內心的篤定。而這份篤定,自會感染他人。

最讓吳正榮感動的,是他曾在聾啞學校資助過的一個小學生,後來也到店裡來學做麵包。

「十八歲了,都快認不出她了。」吳正榮像談起自家閨女一樣高興。

從「吧赫西點」走出去了幾十位孩子。他們有的得以去別的麵包店打工,有的甚至自己開店。吳正榮當初的心願真的達成了。

但夢想雖美好,道路卻崎嶇。

今年的新冠疫情讓所有行業都面臨挑戰,吳正榮夫婦的麵包店同樣如此。

疫情期間,他們不得不關門一個月,但每天照樣支出8個員工的工資。可吳正榮又創造了另一個奇蹟,那就是:零裁員!

他說:「沒有收入,但沒有裁掉一個人,因為我的員工在別的地方沒那麼容易找到工作。」

更重要的是,開業後,他可以繼續培訓聾啞人做麵包。如此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對孩子來說,這對夫婦不是父母,卻勝似父母。

一個月後,在眾人幫助下,「吧赫西點」重新開業。

愛無國界,以愛之名,用愛之力,平凡的人們原來可以達成這麼多奇蹟。

一直給予不求回報的吳正榮夫婦,比許多人更明白幸福的真諦。他們說:「我們有64個孩子,我們太幸福了!」

深圳龍華無聲麵包樹

幫助聾啞人有聲有色就業

無獨有偶,在深圳龍華新區也有一家「無聲」麵包店叫無聲麵包樹。它的創建源於一位聾啞人,他是影響「麵包樹」創始人之一邱俊坤最深的人。

勤工儉學時

迷上西點

來自江西臨川的農村小夥邱俊坤,18歲考進臨川藝術學院,1年後以美術系交換生到新加坡學習。正常來講,他會沿著美術的道路走下去。

但在20歲勤工儉學時,他在新加坡某餐廳「偷師」西點,從此迷上了烘焙!2006年,邱俊坤進修於法國聖馬丁學院,專修法式烘焙、法式西點。學成之後回到國內,參加了多項烘焙大賽,獲得多個名次:2006年閩南西點烘焙大賽冠軍,2007年烘焙精英大賽亞軍,2010年全國烘焙技能總決賽亞軍,2011年世界烘焙總決賽冠軍。獲獎的次數多了,使他在烘焙界有了一定的名氣。

多場比賽下來積累的人氣,讓邱俊坤吸引了很多烘焙愛好者的關注,但他深知中國需要更多的烘焙高手。因此,他萌生了創辦培訓學校這個念頭,2008年,深圳森派蛋糕技能培訓中心成立。在隨後的幾年裡,邱俊坤開辦了多間烘焙學校,廣州、南京、杭州、重慶、濟南、澳門都有分校。

一個聾啞求學者帶來的轉變

2008年的一天,一個學生來到培訓中心求學,而他也成為對邱俊坤影響至深的人。

當時,邱俊坤發現他是位聾啞人,心中有些猶豫。「一個聾啞人,能學好烘培嗎?如何交流?學成之後又能找到工作嗎?」但見小夥子誠心想學,他也就心軟了,「不如先收下看看再說。」

可當時,這位求學者連學費都湊不齊,邱俊坤暗自掏腰包替他交了學費,讓他得以順利地學習烘焙技術。

邱俊坤後來發現,小夥子雖然耳朵聽不見,學東西卻靠譜得很。也許是因為聾啞人失去了說或聽的天賦,他們的心靈比常人更加細膩敏感。

也正是有了第一位聾啞人的成功求學,邱俊坤的烘焙學校陸陸續續有更多的聾啞人來學習蛋糕烘焙,這些聾啞人原先都是從事保潔或是洗車工等行業,是烘焙讓他們感到快樂,觸摸自己的熱愛。

然而,這些聾啞人都面臨著學成之後的就業問題。邱俊坤當時想,「既然這些聾啞人都找不到工作,我何不自己開一家麵包店,給這些從我這兒畢業的無聲孩子們一個就業場所,讓他們在一個融洽的氛圍中工作,搭建起有聲與無聲之間溝通的橋梁。」

「當時我找了一些朋友投資,他們都覺得不靠譜,風險太大。」最後邱俊坤把心一橫,就算砸進全部積蓄,也要做成這件事!

無聲麵包樹應運而生

家住在民治的鄭女士在去年3月,認識了一些聾啞人朋友,有幫助他們就業的想法,而她本身也有烘焙方面的愛好。在朋友圈裡獲悉邱俊坤的想法後,立即聯繫他。兩人抱著幫助殘疾人就業、為聾啞人創建一個融洽工作氛圍的共同目的,著手創建無聲麵包樹。

同年4月,他們開始籌備店鋪,但籌備過程並非一帆風順,直至10月才在民治街道紅山6979找到鋪面。就這樣,無聲麵包樹在龍華誕生了。

目前,無聲麵包樹聘有員工30人。其中,聾啞人佔到一半的比例,有15人。除前期籌備時就已參與培訓的聾啞人外,還包含深圳市殘疾人聯合會和中國聾人協會推薦來的,甚至還有從公眾號、抖音上了解到無聲麵包樹的理念後慕名而來的。店內對聾啞人和其他人的工作崗位完全平等對待,只要接受培訓提升烘焙技能,任何人都可以得到相應的崗位晉升。

無聲麵包樹產品的品質贏得買家的一致好評,並自發地幫助無聲麵包樹進行宣傳。「我們從未刻意在消費微信群中提及聾啞人,更多的還是希望能以品質贏得認可。」鄭女士說。她表示,無聲麵包樹只有自身具有造血功能,才能更長久地幫助聾啞人就業。

給更多殘疾人愛和溫暖

一家麵包店能夠幫助的聾啞人畢竟是少數,鄭女士和邱俊坤期望的是,能將無聲麵包樹紅山6979店,做成一家旗艦店,吸引更多的認同者加盟後,為更多的聾啞人提供就業機會,讓無聲麵包樹長得枝繁葉茂,供更多聾啞人「納涼」。

每一個個體都有權利獲得尊重,在溫暖和愛的包圍中,與夢想相迎。後期,無聲麵包樹還將與「愛的分貝」建立合作,每賣出一個麵包,就向「愛的分貝」捐助0.1元,以幫助更多的聽力障礙兒童改善聽力。

內容綜合於:益美傳媒(公眾號)、龍華新聞

編輯 | 黃帥

審核 | 吳秋紅

相關焦點

  • 德國大叔的無聲麵包店,9年堅持烘焙愛與希望
    9年來,這些聲音每天都在吧赫西點中重複響起,但操作者——店裡的麵包師傅們卻聽不見它們,因為他們是聾啞人士。他們精湛的手藝都由店主吳正榮親手教授——一個一口流利中文的德國中年男人。剛開始,新來的員工不會揉麵團,吳正榮就手把手地教上數十次,他們聽不見鬧鐘響,吳正榮就自己「承包」了烤箱的工作,「我的同事聽不見烤箱提示的聲音,所以我負責這一塊兒」。
  • 武漢有家「無聲」麵包店,愛心店長為聾啞人留下崗位
    原標題:漢口有一家「無聲」麵包店,愛心店長為兩位聾啞人留下崗位從聾校畢業後,27歲的劉照求職一直不順利,他想學會烘焙技術,可在老家去了十多家店面試,都因為聾啞問題遭到拒絕。
  • 這些「無聲」背後的「有愛」秘密,暖哭了!
    他們生活在無聲的世界裡,熱鬧仿佛與他們無關。但善意並不止用聲音傳達,只要心中有愛,就沒有障礙。今天要講的,是「無聲勝有聲」的故事。「現在我們社會對聾啞人、殘疾人的關心和照顧很多,但是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常人根本想像不到。我不管別人怎麼說,我的想法很簡單,只要我們的麵館還開,我們就招聾啞人,如果會開第二家店,我們依然會選擇招聾啞人。」孫斌的想法很堅定。
  • 德國大叔在中國開的「無聲麵包店」爆火!背後的原因讓人動容
    在湖南長沙,有一家特殊的「無聲麵包店」。這裡的後廚,只有廚具的碰撞聲,無人說話。
  • 廣州這家暖哭千萬人的無聲麵包店,連央視都吸引來了
    △ 無聲人工作的溫馨點滴不需要同情和可憐他們用樂觀和自信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無聲的Cake / 在這裡,靠的不是憐憫 / 當然,一開始我也懷疑這家網紅麵包店,出品到底怎樣?機緣巧合之下,邱俊坤收了一位無聲學員讓原本只有健全學員的學校變得特別起來但畢業後的無聲人,仍面臨重重就業障礙邱俊坤就想「為什麼不直接為他們創造一個工作機會呢
  • 外國人眼中的小康|德國夫婦開在中國的「無聲」麵包店,味道裡充滿愛
    在湖南長沙的一條小巷子裡麵包店他們看到「聾兒」可以享受政府補助及時佩戴助聽器或植入人工耳蝸家庭不富裕的「聾兒」也能在政策幫助下儘早獲得治療……「長沙不僅變得漂亮、方便和發達」未來夫婦倆想繼續留在長沙他們希望貢獻出自己的愛讓更多殘疾人士在愛與溫暖中勇敢地融入社會
  • 一切盡在不言中......
    我想就是這句:一切盡在不言中。   文海茫茫,最喜「盡在不言中」的深邃;愛海迢迢,最懂「盡在不言中」的情深。人生漫漫,最愛「盡在不言中」的感悟。曾以為堅持不懈才能變得足夠強大,如今才明白真正讓我們強大的是放下;曾以為千言萬語才能足以表白世間的深情厚意,如今才懂得不語最是情深。
  • 朗誦 一切盡在不言中
    於是,一切盡在不言中。當新歲姍然來臨,心有千千結,思有萬萬緒,剪不斷,理還亂,但又能如何?對未知的茫然,恰似眼前的一抹雲霧,朦朧縹緲。對前路的期許,又似天邊的一抹彩霞,熠熠生輝。於是,一切盡在不言中。我想就是這一句:一切盡在不言中。有沒有一篇文可以表達所有的情感?我想就是這一篇:一切盡在不言中。有沒有一首歌可以唱出所有的心事?我想就是這一首:一切盡在不言中。
  • 這是一家「無聲」素食餐廳,超過半數的員工是聾啞人士,雖無聲卻有愛!
    不要怕生命中不完美的角落,陽光會在每個裂縫中散落。湖南長沙,有個「無聲」麵包店,這家麵包店的收銀員、咖啡師、西點師等17名員工均為聾啞人士。河南鄭州,也有一家「無聲」素食餐廳,這家餐廳招聘的員工超過半數是聾啞人。不同的形式,但是有同樣的一群人,他們簡單、自強、熱愛生活、努力向上。
  • 朗誦丨一切盡在不言中......
    我想就是這句:一切盡在不言中。   文海茫茫,最喜「盡在不言中」的深邃;愛海迢迢,最懂「盡在不言中」的情深。人生漫漫,最愛「盡在不言中」的感悟。曾以為堅持不懈才能變得足夠強大,如今才明白真正讓我們強大的是放下;曾以為千言萬語才能足以表白世間的深情厚意,如今才懂得不語最是情深。
  • 歲末:一切盡在不言中!(句句入心)
    我想就是這句:一切盡在不言中。文海茫茫,最喜「盡在不言中」的深邃;愛海迢迢,最懂「盡在不言中」的情深。人生漫漫,最愛「盡在不言中」的感悟。曾以為堅持不懈才能變得足夠強大,如今才明白真正讓我們強大的是放下;曾以為千言萬語才能足以表白世間的深情厚意,如今才懂得不語最是情深。
  • 媽媽的麵包店
    丁鳴盛在信中提到過這樣一件事,在他們乘坐的郵輪剛剛啟程的時候,一個夥伴像孩子似的哭著說:「如果到了那裡而不能獲得永生,我應該永遠不離開法國。」父親去世得早,母親辛勤經營著一家麵包店。丁鳴盛和姐妹們圍繞著媽媽身邊,在麵包的香甜氣息裡長大。        在丁鳴盛寫給家人的書信裡,提到店鋪裡經常響起的鈴聲。在悅耳的鈴聲中上門的,不僅僅有附近的鄰居,還有常來串門的姨媽,麵包店裡洋溢著歡樂的氣氛。        難以想像,一個在媽媽身邊長大的孩子,不遠萬裡到一個陌生的國家,再也不能回來。
  •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愛的無聲迴響
    但一如他的眼神,憂鬱中透著關切與包容。在無聲的世界裡,他們的表達,全都在眼睛和心裡。她生命裡的唯一就是他,她的眼裡也只有他。對於他,她只是默默地守候和相隨。下海衝浪,她在岸邊把他衣服輕輕疊好,靜靜地等他回來。外出比賽,她一路相隨,形影不離。他的快樂就是她的一切。
  • 長沙2017年新生麵包店旅行中ⅱ
    昨天去了兩家新的麵包店,兩家都在河西。長沙是以湘江為界,江一側為東,另一側為西。嶽麓區在河西,開福區、雨花區、天心區、芙蓉區都在河東。早年時間河東因為交通便利,娛樂消費行業密集繁盛,發展相較更好,但近多少年以來,河西經濟發展迅速,人文環境持續優化,與河東不分伯仲。第一家:微樂多烘焙    地址:河西王府井負一樓
  • 逃離麵包店
    逃離麵包店這款遊戲量身打造的密室逃脫休閒遊戲,無論任何時刻都可以拿出來玩的小遊戲。玩家被困在麵包店裡,只有通過不斷發現線索,來進行房間的解謎,才能逃出麵包房,喜歡解謎的玩家,快來下載吧。《逃離麵包店》遊戲特色:1.精美的遊戲畫面,數百個設計獨特的遊戲關卡。2.雙擊屏幕具有放大鏡效果,遊戲非常簡單,各種玩家都可以輕鬆上手。
  • 懂你的人最溫暖,懂比愛更重要,愛你不一定懂,懂你的人不需多言
    導語:懂你的人,最溫暖,懂比愛更重要,愛你不一定懂,可懂你的人,不需多言,只一個微笑一聲問候,便風輕雲淡,踏實心安。任何一個人離開你,並非突然作的決定,人心是慢慢變冷,樹葉是漸漸變黃,故事是緩緩寫到結局,而愛是因為失望太多,才變成不愛。
  • 今年最愛的麵包:好吃不輸精品麵包店,實惠媲美便利店
    從配方到原料都不輸線下精品麵包店從配方原料開始,它就是能打破你對工廠量產麵包認知的一款產品:Monden Selection銀獎得主的同款配方而滿足這兩個條件的麵包師,並不多。比起手工過篩,工廠的過篩儀器會更精密,為的就是能去除麵粉中可能存在的結塊和異物。而手工麵包店限於生產效率,未必能夠次次滿足這個條件。
  • 《麵包店的女孩》:愛情是道單選題嗎?
    文 | 潔怡編 | molly《麵包店的女孩》拍攝於1963年,是一部只有23分鐘的黑白短片,作為侯麥「道德故事」中的第一部影片,簡短的劇情已經一針見血且趣味十足,侯麥十分老辣地刻畫出了一位愛而不得的男士的「撩騷」心理。張愛玲筆下有白月光和蚊子血,而法國人心中也有法餐和曲奇。黑白,巴黎,23分鐘,旁白,三個人,兩段情。
  • 動漫中的母親,愛的無聲,愛的偉大!
    仔細回想自己所看過的動漫之中,總有幾位母親的形象深深刻印在腦海中,「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動漫中的那些母親們,愛的無聲,愛的偉大!最平凡世界中的母愛野原美伢,出自動漫《蠟筆小新》,是野原新之助的母親。她將自己的未來,永不放棄的心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都寄托在了兒子漩渦鳴人身上愛的無聲,愛的偉大古河渚,出自動漫《CLANNAD》,是岡崎汐的母親。《CLANNAD》是Key社三部曲之一,這部動漫詮釋了親情,友情和愛情的人間至深之情。
  • 做學徒是開麵包店的必經之路嗎?特色麵包店實際案例分享
    一定要先當學徒才能開麵包店嗎?這個是很多烘焙愛好者糾結的問題,其實換一種說法可以理解為「一定要積累相關工作經驗才能開麵包店嗎?」開麵包店需要執照許可證,可是當一位麵包師傅卻不需要這些,如果一定需要什麼,那一定就是【作為麵包師的良心和經驗】,不過僅僅這一點也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在許多不同的麵包店當了很久的學徒才出來自己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