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經》有言:「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
在佛教當中,最講究的就是因果,所謂「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實際上就是一個因果關係。種如是因,得如是果,善於惡之間的果報,就好像影子一樣,始終追隨著我們。但是,對於這麼一句話,卻有不少人存在質疑,若真的是因果有報,如影隨形,又該如何解釋「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呢?
所謂「因果通三世」,我們現在看到的「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真的是全部的因果嗎?當然不是,世人生命有限,所看到的圍度和寬度,也僅僅是局限在一個片段而已。所謂的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也只是表面現象,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罷了。
關於三生因果,在佛經當中,師兄們就講述過這麼一個典型的例子:
古時,一位小皇子口中含玉而生,玉石上赫然寫著四個大字:「天意如此」。一時間,讓皇帝和大臣們都紛紛驚詫不已,傳為怪談。仔細研究玉石良久,皇帝卻奇怪的發現,這玉石上的四個字跡,竟然和當朝丞相的自己如出一轍。
趕緊召來丞相,問他可曾有寫過這四個字?丞相見狀,也是大驚失色,當即又是道處一段故事。原來,當年丞相外出辦差的時候,路過某地,只見一群人圍著某處,便前去觀看,這才發現,眾人圍起來的竟然是一具被天雷炸黑的焦屍,死相慘烈,令人唏噓。
更令人驚奇的是,圍觀者大都是悲悲切切,甚至還有不少人掩面而泣,這下丞相更是好奇,問向路人:「不知此為何人,為何這麼多人為其哭泣?」當下便有人為其解釋,原來,這個人名曰秦亮,修橋修路蓋棚施粥,可是當地有名的大善人。
但是,這秦亮了一輩子,確實有些悽慘。鋪路刺傷雙眼,修橋砸斷雙腿,接濟掏空家底,最終,竟然落了一個被天雷炸死的下場,真是令人痛心。丞相聽聞此事,也是感慨良多,復令人好好為其安葬,回到驛館便是大筆一揮:「天意如此」!
皇帝聽到這裡,也是感到十分驚奇,難不成,這小皇子,便是當初的秦亮託生而來?趕忙請來了寺廟高僧,聽到解釋,才明白了全部。這小皇子是秦亮託生不假,但是那秦亮的前世,卻是一個十分歹毒的盜匪,殺人無數禍害一方。這盜匪死後受到閻王的懲罰,託生為秦亮來人間受苦。
可是卻沒有想到,秦亮竟然如此善良,閻王爺感動之餘,將其陽壽從70改為20,令其20年內受完人間苦痛,第三世直接託生為尊貴的皇子。聽到這裡,所有人才恍然大悟起來,「因果通三世」,果然不虛。
所以不要再抱怨為什麼「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了,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數,種下業因,必受果報。
並且報應是分為三種的:一種是現報,也就是今生做善事,今生享福報,只有這種,世人才有可能看得見全局;第二種是生報,是指今生做善事或者是惡事,來生獲得果報,或者是子孫受到果報,世人很有可能就看不到了;最後一種叫後報,是指這一輩子做了善事或者惡事,等到第二世,第三世才能夠有報應顯現,這也就是所謂的因果通三世。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今生壞事做多了,卻沒有得到報應,很有可能會在來世顯現,或者會報應在子孫頭上;今生做了很多善事,卻沒有得到應得的好報,也會在第二或者是第三是顯現,而且還會蒙蔭子孫,一切都只是時機未到罷了。
當然,福禍之間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並不意味著之前做了惡事,就一定會十惡不赦獲得惡報;也並不一定之前做了善事,後面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得到好報。
做了惡事,如果多做善事,也是可以彌補成善報的,做了善事,後面又壞事做盡,也會轉化為惡報的。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得到福報,避開惡報,還得多種善因,才能得到善果。並且儘量地奉行這兩點,才能獲得福報。
一、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要以為這是小惡就去做,不要以為這是小善就不去做。小小的惡事做多了,很容易造成大的果報;小小的善事做多了,也會得來比較大的福報。所以要想獲得福報,關鍵還是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二、始終感激,始終敬畏
在行善事的同時,不斷升華自己靈魂的高度,對一切始終感激,對萬事萬物都懷有一顆敬畏之心,始終堅守內心的原則和道德底線。尤其是佛家信徒,早晚誦佛,淨化心靈,如此,惡事自相避,福報自然來。
生命,本身就是一場輪迴,萬事萬物,皆是由因果交織而成。因果通三世,我們所看到的,也只是眼前一小段片段而已,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千萬不要心存僥倖。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始終感激,始終敬畏,南無阿彌陀佛!
騎馬坐轎為何因,前世修橋補路人。
穿綢穿緞為何因,前世施衣濟災民。
有食有穿為何因,前世茶飯施貧人。
無食無穿為何因,前世無舍半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