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受教育程度超過男性,努力能抵消性別歧視?男領導笑了

2020-12-24 排頭聚焦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一則有關高等教育的報告,其中女性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超過一半。

報告顯示,我國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逐年提升,由2016年的26.5%迅速增加到2019年的51.6%。其中,2019年的研究生人數佔比為50.6%,人數高達144.8萬人,普通本專科在校女生佔比51.7%,成人本專科在校女生佔比58.7%,人數依次為1567.9萬人和392.3萬人。

為什么女性總體受教育程度越高?網友熱烈討論。有的網友認為是因為女孩更加努力,男生大部分更貪玩,從小學到大學,這一現象都有明顯體現。也有的網友認為女生再努力也沒有用,在求職和收入上還是比不上男生,同一崗位的競爭中,女生只有做得比男生更好,才能獲得勝利。

其實相比男性,整個社會容許女性「墮落」的寬容更大。上學時會有人說,女孩子讀書有什麼用?還不是要早早結婚生孩子;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博士這一稱號也帶上了「單身老女人」、「恐龍」、「可怕」等的負面色彩。成年了,女性會面對強烈的婚育壓力,好像女人天生就應該為了家庭孩子多多付出,當全職太太、或者只做一個零散的閒職,是很多已婚女性共同的宿命。

在此情況下,女性竟然比看似承擔更多養家壓力的男性更努力讀書,其原因值得探究。

事實上,儘管女性受高等教育的人數高於男性,但是在各級各類學校上的總性別比例上較為平衡。而在就業市場上,男性的優勢就更大了,他們不需要休產假,體力更好,更能適應高強度和長時間的工作,而女性在職場中受限於年齡和生育等方面,找工作容易受到歧視。這或許就是女性為了提升自身價值和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女性學業更出色,和自身生理和性別特點也有一定關係。研究發現,女性負責語言和邏輯的左腦發育,明顯要早於男性,而這會影響到個體閱讀與文字理解能力。再加上我國的教育制度在實踐領域的傾向性較少,主要以基礎理論知識為主,更強調個體的閱讀與文字閱讀能力,差別就會更加明顯。不過,男性後期的發育速度較快,這也是為什麼高中和大學的學業成績,男性和女性普遍沒有較大的差異的原因。

此外,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與重男輕女的觀念得到很大改善也關聯頗深。過去的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離不開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家長普遍認為女生讀書沒有用,反正都是要嫁人的,而且也不能讓女兒搶佔了男孩的資源。因此,往往不會給女生讀書機會,還會要求她們輟學打工來貼補家裡。

前文提到,男女受教育程度雖沒有明顯區別,女性還要更高,但在社會、職場等多個領域和權力領域,真正說了算的,絕對還是男性。

據對全世界各國立法機構席位的相關調查,女性人數佔比只有24%,女人能頂半邊天在政界不怎麼通行。這一點同樣體現在企業中,某項以標準普爾500指數中的500家大企業的調查中,男性掌門人人數超過94%,掌握社會最高權力和財力的仍以少部分男性為主。在基層,多數公司招聘的時候,會有意無意地尋問女性的婚姻狀況,如果是能力優於同時應聘的男性,也會詢問是否生育意願,再三考慮。

公司的做法是出於利益和效率考量。女性更容易受婚育和家庭等多重因素影響,這些客觀因素都讓她們在工作和晉升中處於劣勢。對於求職的女性而言,未婚未育還好,已婚已育要被擔心無法兼顧工作,而男性如果是已婚會更受青睞,因為大家普遍認為男性成家以後,為了養家會更加努力工作。

這一切對於女性而言都不太公平。所以儘管女性群體普遍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但這也使得互相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內卷越來越嚴重。女性的就業環境並不容樂觀,要實現平權進步,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

相關焦點

  • 職場女性面對「性別歧視」——《向前一步》
    得知一家國企也在招聘,讓獵頭去溝通,對方卻告知此崗位只招男性或者已婚已育的女性;朋友抱怨,女性本身要遭受生育之苦,為何還要遭受未生育的歧視之痛?在獵頭的努力下,好不容易進入另一家民營百強企業的備選人中,結果面試官直接表示「這麼大年齡還沒結婚一定是有問題的,我們公司不敢要。」
  • 女性領導們喜歡男老師,男領導的愛好是什麼?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位男性,眼前出現兩個人——一美女一師哥,你希望了解哪一個,當然是這個美女的信息了;反之,你是一位女性,你可就是對師哥有興趣了解了;第二:性別上的互補因素。一位女校長,它更了解女性的性格特徵,如可能的那些小自私、狹隘、嫉妒、斤斤計較等;而男性則反之,一般會表現出來坦蕩、大度、隱忍、謙讓等。
  • 木蘭慧 | 李佳琦上節目袒露受盡歧視,職場性別歧視如何破解?
    >,同等職位而言,女性的工資只有男性的80%或90%,大家也可以看到,其實大部分的高管都是男性。男女生理特徵從某些方面導致了「歧視」現象。「男主外、女主內」是正常的操作方式。如果換做男性,他們還會被問到這個問題嗎?大概率是不會的。因為在旁人看來,男性的職責就是「闖出一片天地」,他們成功的背後,就要有一個溫柔賢惠負責操持家務和教育孩子的妻子。
  • 在受夠了職場剝削後,她們綁架了男老闆
    這樣一個活躍在領導身邊的性化的形象,怎麼能讓人放心?所以在2003年有這麼一件事:四川省委辦公廳出臺了文件規定「不得為男性領導幹部配備女性身邊工作人員」。「男領導不得配女秘書」的規定如同一座荒唐的監獄,把可能為男性帶來「作風問題」的「紅顏禍水」統統趕進去,把女秘書視為影響男性領導事業家庭、阻礙其發展的存在。
  • 聯合國性別研究報告:90%的人對女性有歧視
    聯合國的調查發現,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真正實現了男女平等,而且性別歧視在一些國家仍然非常嚴重,全球包括女性在內的大多數人都對女性持有偏見。「性別社會標準」指數分析了75個國家在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性別偏見。Globally, close to 50% of men said they had more right to a job than women.
  • 《最美逆行者》我們抵制別國「種族歧視」,自己卻在性別歧視
    ,於是領導便提議是不是女同志也出一個?,自己卻在進行著性別歧視,這無異於是將回擊的利刃直接遞到了對方的手中,這讓很多為維護祖國形象而努力奮鬥的人氣得渾身發抖,這樣一部暗含歧視的電視劇卻成為了我們曾經最為期待的作品讓不少人都感到諷刺。
  • 「十女配一男」的國家,女性人口遠超男性,女性身高都超過了1米7
    正這次的調查中,從性別結構來看,男性人口為71527萬人,女性 人口為68478萬人,兩者相差了3049萬人的人口差距,儘管相比於06年4000萬人的峰值已經降低了1000萬左右,但這樣的男女人口比例還是處於失衡狀況,也讓很多男性十分擔憂,擔憂自己會成為社會光棍的一員。
  • Mr.透透氣之夜問 38:應該怎樣看待性別歧視?
    鄙視鏈就是歧視裡的五十步笑百步。。。不要只聚焦男性對女性的不公,請問男性之間就沒有同類歧視了嗎,女性們到底有多少對LGBT們含有善意且不歧視呢?況且每個國家男性對女性的歧視點也有很大差異呢。。。甚至女同志裡的T對男同志裡的善類會有一種受到男權壓迫後的轉移壓迫情結。。。好似千年媳婦熬成婆。。。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則是更大宗的壓迫轉移。。。漂亮女性被歧視的面向遠多過祥林嫂呢。。。 我想說很多女性身上確實有比男性更多可以值得歧視的地方:把男的當長期飯票,把兒女當謀財工具。。。
  • 周杰倫新歌MV性別歧視?!他還被扣上了媽寶男、直男癌的帽子…
    能從《說好不哭》MV看出性別歧視的,我只能說你缺什麼就能看到什麼。如果人格足夠獨立、足夠尊重女性,那應該看到的是一個年輕人省吃儉用為了愛情,為了對方努力付出。但無論如何,這種奉獻式的愛情觀,你可以說它老套,但絕不可以扣他「性別歧視」帽子的理由。如果《說好不哭》MV的劇情是歧視女性,那我只好聲討《公主病》的MV是物化男性了。
  • 職業性別歧視該怎麼破?
    根據某招聘網站提供的數據,有超過80%的女性在職場中遭到過性別歧視,其中超過20%的人遭遇過嚴重的性別歧視。,只是女性受到歧視的概率更加大一些。在面對性別歧視的時候,我們不僅要有抵抗偏見的能力,還要能理性地判斷什麼是真正的性別歧視。
  • 性別歧視、兩次癌症、摯愛離世,打不垮這個「聲名狼藉」的狠女人
    所幸,母親非常看重對金斯伯格的教育,她帶女兒去圖書館、參加夏令營,從小給她灌輸自我努力的價值理念。金斯伯格一直記得母親希望她獲得的品質,一是成為淑女,二是保持獨立。這兩點,金斯伯格一生都詮釋得很透徹。在女性處處受歧視的年代,她上學時去圖書館被人攔下,原因是「你是女人」;去哈佛念書,在校長晚宴上被質問,「你為什麼搶奪本屬於男性的受教育資格」;研究生畢業後進入社會,也因女性身份而沒有律所願意聘請……金斯伯格謹記母親的教誨,憤怒不過是浪費時間,
  • 【女泉獨家】春晚成性別歧視重災區 這絕對不是「想太多」
    「喜歡」上位……其實春晚就是各種歧視的重災區,從性別到身高到外貌到年齡到地域,反映的是編劇的想像力極端低下。呵呵我就問春晚批判喜歡玩遊戲的死胖子屌絲趕腳如何呀,立馬就有男同事炸起說他玩遊戲還把錢賺了怎麼滴,毫無意識自打臉不要太快。@bellacasalalala :#春晚歧視女性# 真叫一個全面:從外貌歧視(矮的胖的)就業歧視(女領導靠性上位)到剩女歧視(POLICE叔叔操心四十歲嫁不出去)再到整個對女性認知的歧視(二十塊就領走的二手貨,跟挫男在一起最偉大)。
  • 流動的性別:除了男性/女性,我們如何描畫「性別」的多樣性?
    混淆性別多樣化實踐與同性戀非常常見,尤其是在西方文化中。這種混淆部分地植根於這一事實,即性別與性傾向在許多社會都被視為緊密相關的。如果一位跨性別者選擇從男性變成女性,但變性之後依然受女人吸引,以社會的眼光來看,這就不只是從男性變為女性,也是從「直的」變成了同性戀者—即便事實上她的性取向沒有發生實質變化。
  • 美國男性工資比女性高21%?《飢餓遊戲》女主角發飆
    在高舉平等和自由標杆的美國,對性別薪酬差距的討論並不是什麼新鮮話題。美國人口調查局一份最新的統計報告顯示,2014年美國工薪階層中,男性收入比女性高出21%。正值競選季,民主黨也不失時宜地拿這個議題大做文章,希望拿到更多女性的支持票,但是,專家認為,男女收入差距的深層原因遠比這些討論中涉及的內容來得複雜。
  • 抗疫劇被指歧視女性,領導讓女同志報名,對方搖搖手:我真不行
    但是,劇中公交車司機自願報名參加抗疫運輸隊的片段,卻被網友指出涉嫌歧視女性。在這位網友放出的截圖中,一個領導模樣的中年男子說「咱們這個報名的都是男同志,是不是女同志也出一個呀」,隨後一位女士被點名,起身尷尬地說「我真不行」。
  • 都0202年了,職業性別歧視怎麼還存在呢?
    毫不誇張地說,職場上對女性的歧視無處不在,但同樣,在某些行業和場景裡,男性也許同樣面臨著因性別所帶來的歧視。比如,我們最熟悉的「口紅一哥」李佳琦就對職業性別歧視這個話題很有感觸。@吃核桃補個腦性別:男職業:幼教讀大學那年,身邊的鄰居和親人都把我當作他們教育孩子的標本。
  • 父權制及其性別歧視
    也就是說,隨著女性的經濟獨立,父的職位不再只可以是男性,同樣可以是女性,但母依然只能是女性。當人們承認這位女強人如此精明能幹時,並不妨礙人們歧視作為母的她。而在這樣的轉型中,原本獨佔成為父的狹窄渠道的子卻遭到了擠壓(又是內卷??);而女則背負著沉重的壓力,如履薄冰。
  • 職場外貌歧視還分性別?教育讓男人「脫胎換骨」,女人繼續擠破頭
    但這種影響是分性別的,對於男性來說,學歷和受教育程度高可以幫自己排除外貌的劣勢。但對於女性來說,讀書對於外貌卻沒什麼用處。2019年8月發表於《人口經濟學雜誌》的論文中,鄧衛廣團隊的研究證實,中國勞動力市場中,外貌與就業之間存在著因果關係。學歷越高,男性受到的外貌歧視越不明顯,而這一效應對於女性求職者來說並不顯著。
  • 性別歧視?楊笠開涮男性的脫口秀節目深夜被舉報
    在近日播出的節目《脫口秀反跨年》中,楊笠再次以男性「開涮」,不料卻惹上麻煩。27日晚間,有爆料稱,楊笠因「涉嫌性別歧視」被舉報,引發網友熱議。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騰訊視頻上,目前該檔節目依然可以觀看。對於此事,楊笠和其所在的笑果文化暫未回應。
  • 高等教育女性人數超過男性,女生比男生更適合學習?
    從來沒有看過大數據,今天看了一則消息,據調查,現在高等教育女性佔比超過一半。說實話,看到這個大數據,同為女性我很替姑娘們驕傲啊,誰說女子不如男。小時候經常聽到家長們說,女孩子小學成績好沒用,到初中就趕不上男生了,男生聰明。我們被這個思想給荼毒了多少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