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受夠了職場剝削後,她們綁架了男老闆

2021-02-08 橙雨傘

2020年,打工人、職場摸魚哲學、廁所自由的討論浪潮一波接一波。

幽默和戲謔如同一劑止痛片,安撫了廣大工友們被超長的勞動時間、不滿意的薪資、壓榨的上下級關係等等矛盾而刺痛的心靈。

而在2021年初,拼多多22歲員工加班猝死事件,和匿名爆料員工被拼多多開除事件,則讓人們開始認真審視職場環境的惡劣程度。

不妨大膽想像一下吧!如果你有機會反抗你的甲方/金主/老闆,你會做什麼?

在電影裡綁架老闆,

在現實中爭取權益

1980年,美國有一部票房大賣的電影《朝九晚五》,講述的是三位女秘書朱迪、薇爾莉特、朵拉莉深受其上司哈特的各種壓迫。

朱迪是新人,因為工作還不熟練而招致哈特的惡語相向,並威脅要辭退她;

薇爾莉特是資深主管,得力的工作好手,卻總是被派遣倒咖啡的事情,還被剝奪了升職機會;

朵拉莉頻頻遭受哈特的性暗示,從未鬆口,後者卻在公司裡散布二人的情色消息。

一個夜晚,三個人聚到一塊吐槽,瘋狂發洩對哈特的不滿,還暢想了一番自己會怎麼報復他。而後,因為一個誤會,哈特認為三人預謀加害自己,宣稱要找警察,情急之下,三個人聯起手來,綁架囚禁了哈特,故事由此展開。

這部電影背後,其實有一個真實的運動。

在美國70年代初,辦公室文員和打字員的工作重複性強,不受重視,報酬也很低,沒有任何晉升機會。

卡倫·努斯鮑姆就是一名文員,在工作之餘還是一個積極的社會抗議者。有一天,她在支持女服務員罷工的活動中受到了啟發:她也可以為自己所在職場中的不平等做點什麼。

1972年,努斯鮑姆和同為文員的朋友艾倫·卡西迪創辦了一份簡報《9to5》(朝九晚五),在上班路上、公交站臺分發,吸引了許多同樣是文員、打字員的女性——她們從來沒有機會傾訴自己在職場中的遭遇,而這份簡報成了一個出口。

圖/Getty

這並不是文秘職業第一次受到關注。

4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三是國際秘書日(National Secretaries Day),創立於1955年,就是為了提高對秘書工作的重視而設的。在這天,老闆會為秘書送鮮花和巧克力,以感謝TA們的付出。

但在1970年代,社會運動者們已經不在乎這等「安慰獎」一般的蠅頭小利了,她們表示:我們想要每一天的權利。

1973年,努斯鮑姆和卡西迪創立了朝九晚五協會(9to5 Association)——一個為了解決女性工作者的低薪和晉升不足問題的草根組織。她們在波士頓的一個小辦公室裡建立了根據地,卡西迪還辭去了原本的工作投入到協會的全職中。

卡倫·努斯鮑姆1974年在波士頓舉行的首屆國家秘書節抗議活動中:「我們要加薪(raises)而非玫瑰(roses)」圖/BBC

《9to5》做了不少有趣的事情,例如曾鼓勵大家提名這一年裡自己遇到的最差的老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投稿:

一位老闆要求秘書把他的尿樣送到實驗室;

一位老闆要求秘書為他女兒的學期論文打字;

一位正在減肥的老闆要求秘書每天第一件工作就是為他削胡蘿蔔;

最後,那一年拔得頭籌的老闆是這樣的:他要求秘書把他的褲襠縫好——當他還穿著這條褲子的時候。

朝九晚五協會調查了數百位婦女的工作處境,鼓勵她們站出來公開演講、寫報告,為她們賦權。這些努力取得了一些可見的成就:例如,在波士頓,有一些組織的僱員給文員開出的工資數額不合法,運動者的抗議促使州檢察長把工資提高了10%。

到了今天,朝九晚五協會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全國職業婦女組織之一了。

美國克利夫蘭市的9to5小組舉行抗議國家城市銀行的行動。

圖/BBC

女秘書,

禁錮在私人空間裡的性感符號

可以看到,辦公室女文秘的困境,是人們對職業和性別的雙重刻板印象導致的。

在許多人看來,女性是溫柔、依賴、主觀、感性的,男性是獨立、客觀、理性、果斷的。

而現實是,在父權至上的社會裡,男性更有可能成為領導,所以「男性更適合當領導」「領導需要獨立客觀理性果斷這些特質」的刻板印象,也就形成了。

圖/《教父》

一個男領導需要做重大的決策,要忙著運用自己過人的才智,做出對世界更有意義的決定。那麼,整理歸檔、接洽溝通、時間規劃等等細碎冗雜但「不重要」的工作,又由誰來做呢?溫柔細心的女性正好適合,就把她安在副手和輔助的位置上吧。

而男領導+女秘書的組合,又令人產生了無數桃色想像。女秘書除了是小簧文小簧片裡的經典人設、情趣中的角色扮演,在現實的媒體報導中,更是被大肆性化的形象。

根據一項對「女秘書」新聞報導議題分布的分析,大量相關的報導都有涉性的元素,其中佔比最大的就是關於性侵、偷情、潛規則等議題。

魯鵬,鄭冰枝.框架理論視域下「女秘書」新聞報導的「妖魔化」分析[J].秘書,2019(01):88-94.

這樣一個活躍在領導身邊的性化的形象,怎麼能讓人放心?

所以在2003年有這麼一件事:四川省委辦公廳出臺了文件規定「不得為男性領導幹部配備女性身邊工作人員」。

「男領導不得配女秘書」的規定如同一座荒唐的監獄,把可能為男性帶來「作風問題」的「紅顏禍水」統統趕進去,把女秘書視為影響男性領導事業家庭、阻礙其發展的存在。

專注性別研究的艾曉明教授在當年就發文怒斥:

「如果男領導不配女秘書,女領導是否也不能配男秘書?

如果女領導可以配男秘書,那是不是承認女性領導有天然的政治腐敗免疫力?那麼我們豈不是應該大量提拔女領導?省得男領導荷爾蒙過剩,讓人事廳給他操這份心。

就算禁止給男領導配女秘書,難道同性之間就不會發生情慾關係?

假如情慾必然成為公眾權力的大敵,我們豈非只能用太監來執政?」

然而很遺憾,直到今天,部分文秘崗位上仍然存在對女性的招聘歧視。

圖源@就業性別歧視監察大隊

設想一下,你處於頭頂決策層、下接執行層的位置,要根據工作的輕重緩急為老闆制定清晰的日程;為了輔佐老闆做出決策,要對工作充分了解、廣泛收集信息、條理清晰地傳達出去;要能起草文件,把老闆的想法付諸於筆尖;能妥善應對各種突發的大事小事、管理好辦公軟體硬體……

我猜沒有一個從未接受過秘書專業訓練、從未在秘書崗位上實踐過的人,還敢斬釘截鐵地說「自己完全能勝任這份工作」吧?!

但就是有些人無視秘書的崗位需求和女性的工作能力、把她們安在副手的位置上;又或者是把她們當作性資源。有些人避之不及,乾脆剝奪了她們的工作機會。

如果女性是規則的制定者,

會怎麼樣?

在這部電影的後半段,三位秘書趁哈特不在,在辦公室裡進行了一番改革:

工位配色變成了明亮的橙色和黃色;實行彈性工作制、同工同酬;進行更有效率的分工方案;建了個託兒中心;甚至還有一位曾經酗酒的女員工成功了戒酒積極工作……

哈特剛剛回歸,就被總裁點名一頓狂誇:你的部門生產力提高了,想必你肯定很有一套吧!

當總裁問到核心技術問題時,哈特略帶尷尬地戳戳薇爾莉特:你來說。

雖然實幹的是手下的女性,但榮譽還是哈特的——總裁把他提拔到巴西工作兩三年,還開了豐厚的紅利條件——哈特一臉震驚:我怎麼能搬到那裡去?總裁斬釘截鐵地說:沒人能拒絕我。

三位秘書對視一眼,撲哧笑出了聲:她們終於脫離了哈特的魔爪!

可是話又說回來,作為哈特親近的手下,她們以哈特之名發布命令,才順利推進了改革。雖然事兒辦好了,但如果不頂著男性領導者的帽子,女性很少有機會如此大展身手。

回到現實中,綁架老闆的行為是犯法的,但這則故事的背後訴求仍是值得傾聽的:不要再漠視、貶低、邊緣化女性的才幹了。

更何況,當更多女性站上領導之位,或許還能對職場環境帶來真實的改善。

一項研究表明,當一個單位領導團隊中女性比例超過30%的時候,能降低單位中的性別歧視程度。這個結論在經濟、政治和研究領域中均有作用,在體制內外也有影響。(馬冬玲,周旅軍.女領導的臨界規模與組織性別歧視現象 基於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數據的實證研究[J].社會,2014,34(05):127-146.)

麥肯錫諮詢公司的一項研究中也提到,當女性在高層有充分的代表性時,公司的利潤和股價表現可以提高近50%。

除此之外,高層女性對公司的文化也有著廣泛而有意義的影響。比起男性高層,她們還更有可能接受對員工友好的政策和計劃,並倡導種族和性別多樣性:超過50%的女性高層表示,她們在工作中一直為性別和種族平等採取公開立場,而男性高層只有40%左右。(Women in the Workplace 2020, Leanln.Org and McKinsey, 2020.)

「高層女性比高層男性更有可能去實踐聯盟」

面對日漸惡劣的職場環境,我們需要更多女性力量與女性聲音的湧現。

狼性的工作氛圍不必非得成為職場主流,被工作傾軋剝削不必非得是每個打工人的宿命,性別歧視不必非得成為女性職場之路上的道道坎坷,回歸家庭也不必非得是所有女性最終的人生目的。

這些「不必非得」,本就是「不該」。

立足於殘酷社會中,我們渴求改變,而改變的開始,不如放眼看看女性力量吧。

P.S. 本文觀點僅代表特約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被表情包綁架的當代社交,我受夠了!
    可能直到我們某一次看到新的沙雕圖時,又不加思索地點擊「添加到表情」,才能猛然意識到,自己的社交正在被這些表情包「綁架」。看不懂TA的表情包,我都不配跟TA說話不論你喜不喜歡,手機裡一定都多多少少存著一些表情包,畢竟在聊天中使用表情包,正逐漸成為現代社會的一種社交禮儀。
  • 自認是「職場PUA」男老闆 但不會向Yamy道歉
    徐明朝自認是職場PUA男老闆7月22日,繼回應Yamy解約一事後,徐明朝再次髮長文道歉,稱:「我深刻的反省,我問自己,我是職場PUA男老闆嗎?老闆當著她的面說「我相信你」,背後各種diss。說明這老闆能力不行人品更不行。什麼垃圾玩意。」
  • Yamy被老闆職場PUA,其實雙方都不是省油燈
    Yamy和自家經紀公司老闆徐明朝開撕的事,已經連續兩天了。想達到這樣的目的,用道德綁架對方,利用飯圈文化,發動廣大粉絲對徐明朝群起攻之。但估計Yamy自己也沒有想到,這件事的影響力如此巨大,不光是粉絲站了出來,在職場上遭受過PUA的女性都站了出來,她們用口水發洩自己在職場上曾經遭遇的PUA。
  • 生活已經很殘酷了,我受夠了國產職場劇
    就像當你打開愛奇藝騰訊優酷的時候,總能在推薦中看到職場劇的影子。職場劇似乎是從2010年的《杜拉拉升職記》開始崛起的,劇中倔強的職場菜鳥杜拉拉最後成功逆襲為總監。在這之後各大導演編劇似乎發現了一個規律,只要把傻白甜的女主放到職場裡面,最後獲得逆襲華麗變身。這樣的大女主成長之路不僅能讓女孩子們對自己未來的職場生活充滿嚮往,又似乎可以贏得更多的收視率。
  • 「花木蘭」手撕上億身家老闆:中國式職場PUA,正在毀掉你
    因為招架不了鋪天蓋地的Diss,他又發了一篇超長文道歉,承認自己是職場PUA的中年男老闆,對所有人道歉,唯獨不對Yamy道歉。其實,這種職場PUA在中國並不少見,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20年白領生活狀況調研報告》中63.65%的受訪白領表示有經歷過職場PUA。其中商業服務行業佔比最多,金融業和文體教育/工藝美術行業次之。
  • 從楊修之死,看職場5大死忌
    反觀很多讀者在後臺問我的一些職場問題,其實大部分毛病都是在老闆本身不夠優秀上,也就是說,很多人的職場問題,在他當下的環境其實是無解的,比如老闆嫉才,老闆過於摳門,老闆只提拔裙帶等。當然有人會說,我只為自己幹活,只為自己積累,對,但積累也是有效率之分的。
  • 安家後又一姊妹劇來襲,馬伊琍演女主夠驚豔,男配是《獵場》熟人
    標題:安家後又一姊妹劇來襲,馬伊琍演女主夠驚豔,男配是《獵場》熟人 《安家》原名叫《在不安的世界安靜的活》,講述的是女主林墨,從銷售助理做起,一步步從職場最底層把公司做大,在暗湧激流的職場,相遇愛情,收穫事業成功的故事。
  • 被當成工具人的生活,我真的受夠了
    受夠了,被當工具的生活!所謂工具人,本是一個管理學概念,指管理者發布命令,管理對象完全被動地接受命令,被當成工具使用。(並不)工具人受夠了被當工具!但還是脫不開身!」這個小組有項投票,選出自己成為工具人的原因,超過八成的人選「性格(如:性格溫和、老好人等)」和「溝通(如:不會拒絕、不善表達)」這兩個選項,有27%的人選擇「環境(如:受環境氛圍影響等)」這一項。在職場PUA的打壓下,無力抗爭的你只能淪為工具人。
  • 《怪你過分美麗》——職場,女性與中產階級
    在劇中不難看出,明星公司的總裁於江通過對莫向晚、朱迪晨的思想灌輸,成功讓她們認可了自己的那一套話語體系。最後,莫向晚認清了於江作為一個「資本家」的冷酷無情,辭職離開,而朱迪晨則繼續貫徹著這一套冷酷的邏輯,直到最終釀成林湘自殺的悲劇才幡然醒悟。同樣的,男主莫北也面臨著堅守「結果正義」還是「過程正義」的選擇,最後毅然選擇了為農民工維權,不惜放棄原有的職業。
  • 「離職被領導說不知感恩」:你經歷過這四種典型的道德綁架嗎?
    這也是職場中最為常見的「道德綁架」套路,為了滿足自己的價值觀,強行捆綁對方認知。想要say no?你對得起同事嗎?對得起領導嗎?對得起公司嗎?2、品頭論足型:「所有非本職工作,都是不務正業」前段時間,四川通江的李老師,在節假日期間兼職送外賣,以補貼家用。結果被報導後,引發網友熱議,不少網友呼籲開除這個不務正業、只想著賺錢的老師,以儆效尤。
  • 劣幣驅逐良幣,為何澳洲工資剝削問題久禁不絕?
    在17名遭到鼎泰剝削的員工中,多數是來自中國和印尼的年輕人。他們要麼持有學生籤證或者通過鼎泰豐擔保以臨時工作籤證來澳洲打工。事情傳出後,網友反應不一,有人觸景生情,有人說企業不容易,也有人說此題無解。例如,網名為「陽光」的留澳華人說:「我在格倫韋弗利天天水餃中餐店每周工作六天,從周二至周日每天工作10小時,每小時12元,不管周六周日都是12刀。
  • 從《軍師聯盟》中楊修之死,看職場5大死忌
    一個原因是,曹老闆手下文臣武將更多更強,哪怕遊戲裡把五虎上將與諸葛亮的數值改到逆天也無法顛覆這個事實;另一個原因是,如果我出生在三國,且有幸飽讀詩書做了一位謀士,我也願意選擇曹老闆。為什麼不選董卓、劉表甚至是呂布之流呢?這就引出了我們的職場第一個死忌。
  • 《我的老闆每天死一次》:以沙雕劇情揭露了職場潛規則(下)
    在這些逗比劇情的背後,《我的老闆每天死一次》充滿了對職場人員尤其是女性的人文關懷。「以沙雕劇情揭露職場潛規則」這個手法,使得這部韓劇擺脫了同期韓劇高開低走最後爛尾的魔咒。截止到03月17日我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其豆瓣評分一直還維持在8.0的高分。
  • 範丞丞上職場節目想學習如何當老闆,老闆人設好立嗎?
    ,其次楊天真的個人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都是有目共睹地出挑,在一個職場節目當中做嘉賓是足夠撐得住場子的。比方說,老闆錢賺的多了會被人認為是血汗工廠壓榨員工,老闆錢賺少了自然是更加不行;老闆對員工態度惡劣會被認為是擺老闆架子,老闆對員工態度好呢就會被人說是裝模作樣……所以老闆不好當,老闆的人設更不好立。
  • 職場新人配不配有生活?掌握這3個職場經驗,讓老闆刮目相看
    職場新人配不配有生活?掌握這3個職場經驗,讓老闆刮目相看對於職場新人來說,職場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輕鬆,可能很多人進入職場的當天,就會碰到不少的麻煩。而要說職場新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自己的生活。在很多公司,職場新人都有著很重的任務,經常需要面臨加班的情況,而對此,老闆大多只會說:先做完工作再說,完全不給之後職場新人繼續說話的機會。那麼,職場新人配不配有生活?掌握這3個職場經驗,讓老闆刮目相看。職場新人配不配有自己的生活?
  • 《打工老闆》引爭議:究竟誰養活了誰 誰剝削了誰?
    究竟誰養活了誰 誰剝削了誰?北美發行量最大的法語報《La Presse》對電影《打工老闆》給出了非常客觀的評價。「《打工老闆》的迷人之處在於故事的創意以及導演張唯對影片主題的大膽表達。」《打工老闆》觸碰了當今中國社會經濟最敏感的話題——中國製造業的危機。影片從工廠老闆、工人、臥底記者、外商、政府官員等多個群體的視角出發,講述了「中國製造」的真相。
  • 《我的老闆每天死一次》老闆每天死一次,這部沙雕劇讓我笑到缺氧
    說起職場那些事兒,最能引起共鳴的當屬新垣結衣那部新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老闆為什麼會死?因為老闆「該死」。這個該死的老闆叫白真相(姜至奐 飾),是一家公司其中一個事業部的組長。雖然劇情腦洞大開,但裡邊反應的職場現實卻不得不讓人有所思考。
  • 職場上,女老闆的老公該如何稱呼?叫老闆爹、老闆公的都錯了
    有的朋友說,男老闆的老婆叫「老闆娘」,那女老闆的老公,對應就該叫「老闆爹」。這位朋友的邏輯還挺順,「娘」對「爹」,但這裡有一個常識錯誤,所謂老闆娘的「娘」,應該是「娘子」的意思,而非是「母親」的意思。因此,按照這個邏輯,女老闆的老公應該叫「老闆夫」「老闆公」才對!
  • 《穿prada的惡魔》告訴你,職場裡最長的路是老闆的套路!
    至於穿chanel和Valentino的安妮海瑟薇,才不是你的職場典範,人家退一步有愛自己的男友,進一步有知名作家曖昧,辭職了還能順利找到知名報社上班。 職場真相是:勵志窮三代,雞湯毀一生。職場起步—管理培訓生的傳銷底層生活起源於外企500強,終於國人不要臉的剝削。套路慣用招數: 常見於外資快消、耐消(時尚類居多)公司。
  • 真實職場紀錄片《老闆不知道的我》:要想混得好,就得敢於對老闆...
    職場也是如此。 有一檔紀錄片以職場溝通為切入點,幫助幾名面臨困境的員工,勇敢約談老闆,實現深度溝通。 《老闆不知道的我》第二季。 現在工作後依然如此,老闆一直給文穎安排各種各樣的工作,總覺得她還可以做得更多更好。 文穎拼命做,做完還得不到正向反饋。 壓抑得太厲害,她只能在下班後去拳館打拳,來自我緩解。 終於,兩個人進行了一次深度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