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吧,吹吹哨聲,人都出來了一大幫,雞飛狗叫的,現在可到好?人都哪去了。就是出來幾個人都是60歲以上的,沒有朝氣?感覺是很陌生?真是感覺農村很沒意思,去一次再也不想去了。我們那個小屯還是不錯的,不到20戶人家,水泥路面道邊按有太陽能路燈,看外表是不錯的,就是年輕人根本不在家回想家鄉人多的氣色。
互相互助來來去去,恩情感厚情意聯合,有前輩教領生活的旅途徵遠,交往生活中的事事非非,磨練成剛紅紅火火日子,過日子的甜甜蜜蜜振祖家旺,立起興隆家庭門神。所以說我愛我們的家鄉,家鄉牽掛我最美的靈魂,我們的要求就是希望現在生活的改變,改變世間萬物的生長,河流長江到大海清澈到底,地山相連青綠茂盛,人間的仙境笑亮高光的閃爍,以舊換新美世間的面容,站的高望得遠呼喚幸福的明天,清醒了世間全球的榮耀。
農村最大的問題是小孩上學留守兒童老年人問題,農業種植問題,農村兄弟姐妹們出門打工工資低,沒有福利還要承受被拖欠工資的心理壓力,政府口號是要關心農村三農問題但實際中有沒有做到位呢,孩子上學,老人生病這二樣壓得年輕人彎腰。
農村越來越空心化,許多村上難以看到幾個人,有也是一些老人 。有些村還是拆並了好。村上人多了,村民也便於管理,特別是老人也可集中照顧。
城市裡的人不讓去農村買房蓋房子,這樣農村變成了只出不進的局面,怎麼叫農村會發展呢?農村應該是可以出,也讓進,有些人願意去農村發展,去農村種地等等,這樣就達到平衡,不會大家都往城市裡鑽,形成分布不均的不合理的局面。
農村農民在當時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一萬富民,後來又有百萬富翁嗎?發展農牧業靠第二產業,養殖業環境第一產業的發展規劃綱要,而且不是一切徹,就能解決現實問題,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人的問題,與政策及地方官員,只圖成績好買關,養殖場大小一推到底,最冬發展加工業,及建築方面的東西,活建設仃車場,如果真是考論環境,種樹種草帶來居民和百姓生活環境衛生。
國家得臺政策,1建立公墓,把零散的私自的全部取消。2整合土地,儘可能歸大塊土地,承包給養螃蟹。自己願種的規整到一塊,為了機械化準備。3政府帶頭搞好衛生,清理白色垃圾,廢除方便袋。4鼓勵年輕人學習技能,一技在手不愁媳婦沒有。5多建立綠色基地,以政府帶頭承諾產品保證無假。
樓上的賣地肯定行不通,最好是歸回集化,選好帶頭人,土地也不會丟慌,糧食也穩產經濟也會搞上去,"回歸集體化有幾大點好外,一,小的那些不會做農活的有人帶做,二,老人也可以力所能力的做,三,外出賺錢的人也無後顧之憂。
農村最大的問題:失業,社會的發展,已經淘汰了小作坊試的經營,農民既要掌握生產技術,又要懂得經營,他們無法做到;光棍問題是農村特別嚴重的問題,光棍男人佔到應婚男人的20—30%,有的地方超過70%,這將導致農村的家庭不穩定,社會的不穩定。我個人認為:怎樣解決農村,把農村人集中起來,加強培訓,多方面培訓,提高農村人的素質;與周邊國家溝通,移民女性,解決一部分人的單身問題;政府統籌,活裡布局,因地制宜,實施部分計劃經濟,緩解部分農村問題。
我國農村自改革開放以來,土地利用和糧食產量總體來說有了質的提高,閒置勞動力都轉型到城市,部分農民在耕種土地之餘搞畜牧養殖,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凡事都有利弊,年輕人都進入城鎮,村裡剩餘的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一般二百幾十戶的村莊再過十五年也就剩餘七八十戶,這種形勢是全國農村的普遍現象。
我們不應該把土地再進行承包給個人,應該組織集體,與國家公有制,由國家統一宏觀調控!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分配所需求的產品,才能有效地發揮土地產能,控制產品本年的需求和諸備的計劃,有效的禁止產品過剩和浪費的錯誤!
農村最大的問題是養老問題,因為沒有養老保障,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還在種田,這其實阻礙了農業規模化發展。我認為國家應該把士地集中起來,通過拍賣實行規模化生產,用拍賣土地的錢,以及國家政策扶置資金解決農民的養老金。這樣一來年輕人在外打工安心,老年農民在家也有養老保障,然後慢慢規範完善,農村的面貌一定大為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