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可能會產生偏差,但數字永遠不會說謊,本賽季我們將從數據方面為您帶來NBA的另一面。拒絕印象流!
距離2020年選秀大會僅剩下不到一周的時間,許多人都將今年稱作是「選秀小年」,因為到目前為止仍然看不到有哪位球員能夠穩坐狀元的位置。而上一次狀元的歸屬如此充滿不確定性還要追溯到七年之前,當安東尼-本內特成為當晚第一個被肖華念出的名字時,結果出乎了許多人的意料之外。
但就算是在這樣一個被公認的「選秀小年」,仍然誕生了許多優秀的球員,無論是順位靠前的奧拉迪波、麥科勒姆,或是中段的字母哥、施洛德,乃至首輪末的戈貝爾都已經成長為各自球隊甚至聯盟的門面。要知道狀元秀年年都有,但MVP可不是每屆球員都能染指,2013屆球員的成色可能說不上是數一數二,但也算不上最差。那麼所謂的「選秀大小年」究竟是有理有據的預測,還是缺乏發展觀的斷言?
由於最近十年進入聯盟的球員許多生涯尚無定論,我們統計了從1991-2010這20年間的被選中的1154位球員,其中包括像1996屆和2003屆這樣公認的「選秀大年」和2000屆和2009屆這樣的「小年」。對每屆球員的生涯表現進行了四大類的分類,分別為超巨級別、全明星級別、合格輪換以及低於平均或未登陸NBA的球員。雖然在NBA球隊中效力各有分工,每種類型的球員不可或缺,角色球員也可能左右一場比賽的走向,但真正影響某一屆球員整體實力的,還是全明星級別以上的球員,我們暫且將其定義為精英球員。
通過上面的柱形圖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發現,每屆全明星級別以上的球員數量還是有著一定差別,平均每年出產的精英球員數量為7.6人,最為高產的1999屆多達12人,96黃金一代以11人緊隨其後;而最少的1997和2000年甚至達不到巔峰年份的一半,僅有5人。但如果僅以此來衡量是大年還是小年的話,我們所熟知的03白金一代又處在平均數之下。那麼是否就意味著「選秀X年」的說法其實並不準確?
仔細想想,諸如96和03屆之所以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為誕生了科比、詹姆斯幾位歷史級別的超級球星,而且總體來說數量也領先其他年份。相較來說,雖然1999屆的成材率是這20年中最高的,但未來能夠穩進名人堂的也只有馬努-吉諾比利一人。在選秀前就不被看好的00屆新秀,不僅精英球員數量最少,也是唯一可能無人有機會入選名人堂的一屆可以說是徹頭徹尾的「小年」。總的來說,評價一屆球員的總體質量,上面兩項數字均要有所參考,因此「選秀大年」和「選秀小年」的說法的確有一定道理,但這種超前性的預測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例如以庫裡、哈登為首的09屆球員,在選秀夜之前並不被外界所看好,一部分是因為球探認為當年的NCAA缺乏對抗性,尤其是庫裡、哈登等人的身體素質並不出眾;另一方面是當年並沒有太多出色的中鋒人選,然而在數年之後,正是這批被輕視的球員改變了聯盟的潮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傳統中鋒的作用。
而當初被寄予厚望的2007屆新秀,不僅包括讓媒體們在狀元最終歸屬的問題上「打」得不可開交的杜蘭特和奧登,佛羅裡達內線雙子星霍福德、諾阿,以及眾星捧月般來到美國的「太空易」。但最終因為傷病以及其他等等原因,最終成為超級球星的只剩下KD一人,成為了大年變小年的典型。
因此,在新秀們正式登上NBA賽場之前,一切都只能是基於大學或海外聯賽表現的預測,大年或小年雖然存在,但也只是根據上述預測所做出的判斷。而今年與往年相對特殊的一點是,由於疫情影響NCAA取消了瘋狂三月以及後續的全部比賽,這部分橫向比較的關鍵樣本缺失,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球探們工作的難度。
同時懷斯曼由於違規只打了3場比賽,拉梅洛-鮑爾和漢普頓等人又前往海外聯賽徵戰,再加上疫情導致的球員曝光度降低減弱了整屆球員的知名度。往年有許多大學生球員藉助「瘋三」或者「甜四」的亮眼表現提升自己的選秀順位,例如2018年MOP迪溫琴佐,從模擬選秀的落選到首輪第17順位被雄鹿選中,成功完成了逆襲。因此今年的選秀小年可能意味著,更多球隊或許可以在相對較低的順位淘到寶貝。
如果說在天賦爆棚的選秀大年中挑選球員更加輕鬆地話,那麼小年則更加考驗球隊管理層和球探的眼光。如果要說聖安東尼奧馬刺是聯盟中最善於識人的球隊的話,恐怕沒有太多人會否認。從1999年在倒數第二順位選中了吉諾比利之後,每年幾乎都能在低順位有所收穫,從帕克、斯科拉,到希爾、德拉季奇,再到小卡、穆雷,也成為了這支小球市球隊久盛不衰的成功之道。
休斯頓火箭也是低順位淘寶的常客,姚麥時期的蘭德裡、布魯克斯,到帕森斯、卡佩拉,以及哈登時期的哈雷爾,火箭管理層的精打細算使得他們不得不在選秀花上大把力氣。但這種建隊思路所帶來的問題是,休斯敦一直走在選擇潛力新秀——打出身價——換取即戰力——衝冠失敗——繼續低順位淘寶的道路上。除了哈登所有人都是打工人,這對於建立球隊文化是非常不利的事情。
另外一支以選秀眼光獨到著稱的則是金州勇士。在四年間先後選中庫裡、湯普森、巴恩斯和格林四位核心,乃至於他們在2015年捧杯的時候還有四位主力輪換(另一位是費斯圖斯-艾澤利)處在新秀合同當中。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幕後功臣——勇士前任總經理拉裡-萊利和顧問傑裡-韋斯特,正是他們一手為後來的勇士王朝奠定根基。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勇士再度奪取總冠軍之後,「Logo Man」韋斯特離開金州飛赴洛杉磯快船,勇士在此後的三次選秀總計得到的五位新秀當中,只有帕斯卡爾能夠勉強拿得出手。
但低順位中淘金顯然不是現任總經理鮑勃-邁爾斯所擅長的事情,要知道這支曾經的常勝之師已經連續7年沒有在前27順位挑選過球員了,不知今年手中稍顯陌生的榜眼籤,還能否幫助他們重拾往日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