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一個人的三個維度——念力——性格

2021-01-07 語眾天下

此文比較有深度,內容也比較多,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耐心讀完,期待通過此文,大家都能有所收穫。

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有說過,決定一個人的三大維度是念力、形態和技能,而念力由基因、記憶、性格、意識,四大要素組成,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性格,或許很多人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畢竟常言道:性格決定命運。

首先,什麼是性格?百度百科上的解釋:性格是一個人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以及與這種態度相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徵。或許看著不太好理解,其實性格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內在的表達方式。這點很重要,要知道我們與社會接觸的唯一通道就是內在的表達方式,拋開意外條件,我們人生中的所有因果、發展、人際關係、價值體現、人生駕馭等等都由此決定,所以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一點沒錯。

要充分了解性格,就需要清楚五個問題:1、性格是怎樣形成的;2、性格是怎麼運行的;3、性格造成的影響有那些;4、我們如何準確全面得了解自己的性格;5、我們如何優化自己的性格。

廢話不多說,第一個,性格的底層由基因決定,性格的形成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引發:家庭環境、幼時被動記憶、教育內容、幼時經歷。關於家庭環境,家庭條件的優劣、家庭關係的融洽程度在人們性格形成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對其日後的為人處事有直接的關聯影響。而10歲之前的被動記憶基本構建了一個人成年後性格的初始框架,記憶的作用我在上篇文章中有比較詳細的說明,在此不再累述。教育內容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要重在三觀引導,學校教育應重在思維開拓,社會教育主要表現在技能培養。教育對性格的形成起到引導和催化的作用。年幼時的經歷,具體來說就是十歲以前的經歷對性格的表現充當了示範作用,怎麼理解呢?大家或許會發現,你成年後任何性情的表達和對事物的感知都能在幼年時期找到相關的影子,甚至有種歷史重演、時光輪迴的感覺。有些負面的深刻的經歷,會成為某些人的認知和心理障礙。

第二,性格的運行。一個人很難做出既定性格以外的言行,比如一個缺乏主見的人,不要期待他有多少魄力的表現,即使有,也是娛樂性的模仿,圖個開心。一般20歲以後,我們的性格就基本成型並自行表達,人為的從外向內施加影響,基本起不到多大效果,所以奉勸各位,不要試圖去改變一個成年人,容易自尋煩惱。性格是我們裡面的一個無形的指揮官,指揮著我們日常的言行表達、意志力、情緒表達和三觀展現,在既定的性格狀態下,我們難以靠意志的力量去對抗,並且我不建議大家試圖這樣做。比如,性格熱情直爽的人往往容易被人誤解,好心被揣摩成惡意,有的人就強迫自己去迎合他人的感知並期望獲得認同,結果被誤解得更深,反而更加苦惱。性格指揮著一個人面對事物的第一態度、第一反應和第一表達,有意的扭轉第一性或刻意模仿,只會被人理解為虛偽,因為在此情況下,你的表情總是滯後,讓人獲取了多項信息而非單一信息,影響對方判斷。

第一,性格在縱向上影響著一個人的三觀表達、意志表達、言行表達和情緒表達(性格並不決定我們的三觀、意志力、言行和情緒,但它決定我們的表達方式)並決定了外界對此表達的反饋,進而誘導環境對我們形成幫助或阻礙。性格上的優點往往最終形成外界對我們的支持,性格上的劣勢往往最終形成外界對我們的阻擋。毫不客氣的講,我們所有的痛苦都來源於性格劣勢造成的後果,進而反饋到我們的內心,對我們形成壓力。痛苦的多少取決於這種壓力的大小。性格在橫向上決定了我們當下事情的進展、未來目標的達成以及人生價值的實現。所以絕不可忽視自身性格的作用力。

第二,關於了解自己性格的方法有三個:自我反思、性格測試和外界的綜合客觀評價。孔子的弟子,曾子說過一句話:吾日三省吾身。養成一個每天反思的習慣對我們的成長有很大幫助,不僅能加強自我認知,更能潛移默化中對我們進行矯枉過正。性格測試的方法和工具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介紹,給大家推薦樂嘉老師的性格色彩測試和分析,這是我認為迄今最簡單直接有效的性格測評方式,有需要測試連結的朋友可以給我私信,如何對最終測試出來的性格色彩圖看不明白的,也可以私信我,我會無償為大家進行解析,名額100個。如果你想通過他人的評價更深入得了解自己,建議找自己身邊了解自己的人,並且多找幾個,不要只聽一家之言,務必力求客觀真實,避免受偏見的影響。

第三,大家必須清楚一點,性格決定命運,但是性格是可以改變的,所以命運可以改變,這就是人生的魅力所在,一切皆有可能。如果你對自己目前的性格現狀並不滿意,不要焦慮,更不要自暴自棄,首先要完全接納自己,不論你目前是怎樣的性格,這就是你,無可替代。性格沒有好壞,只有利弊,在某些事上利大於弊,在某些事上弊大於利,那些人生有所成就的人只能說其性格在事情的作用上,利大於弊的時候更多。不存在絕對完美的性格,都是相對而言的,對於上進的人來說,性格都在不斷優化中,直到終老。

其次,不論你處於怎樣的光景,要堅持正能量,並力求上進。很多人不喜歡挫折,因為挫折往往帶來痛苦,更沒有人祈禱挫折的到來,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挫折是我們性格突變的第一動力,人生所有的不順利歸根到底都是我們性格的劣勢造成的,而性格帶來的痛苦正是性格突變的第一誘因。性格突變有正向的,也有反向的,正向突變一定是在痛苦中堅持了正向的觀念,同理,反向突變一定是在痛苦中堅持了反向的觀念。這一點我們可以在那些已取得人生成就的人身上得到印證,因為沒有哪條成功之路是一帆風順的,總是伴隨各種磨難。也可以在那些反社會反人類的那些人和事上面得到印證,他們產生負面觀念一定是有誘因的,這些誘因往往極大得對他們造成過傷害,但是他們在痛苦當中選擇了反向觀念,導致性情大變、人生失控。雖說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但是我仍然堅持每個人在苦難中要持守正向觀念,畢竟任何事情發生的主因一定是內因,而且我相信我們過的任何一道坎都只會讓我們更加強大。

再次,我們平時要多補充對我們有營養的信息,保持正能量的狀態,並養成良好的言行習慣。這些是性格不斷優化的催化劑,更是在遭遇患難時,我們能夠堅持正向觀念的基礎。

最後,希望朋友們通過此文能夠對性格有個比較全面的認知,對準確了解自己的性格有所啟發,對自身未來的改變有所幫助。性格是個很有意思的領域,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多看看相關的書籍,這對我們平時交友、招聘、將來擇偶、選擇生意夥伴都有益處。關於性格的分類和駕馭我們日後再做探討。

祝大家心存美好,乘風破浪,餘生輝煌。

編輯:語眾

審核:語眾

終審:語眾

相關焦點

  • 決定一個人的三個維度——念力——記憶
    接著上一篇的話題,決定我們一生的是念力、形態和技能,而念力由基因、記憶、性格和意識四個要素組成,基因和記憶決定了我們的性格和意識,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記憶。記憶分為記錄和回憶兩部分,有些記錄是可回憶的,有些記錄是不可回憶的。
  • 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什麼?李玫瑾教授坦言:是性格而非智力
    「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話聽起來霸氣,那你是否思考過「我」中有哪些因素最終決定了你的命呢?我年輕的時候不相信「性格決定命運」,人到中年我就在「稟性難移」這四個字面前低了頭,也隱隱約約感覺到性格對於人生的影響,直到聽了李玫瑾教授的講座,這種觀念越來越強烈。
  • 真正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是什麼?李玫瑾教授:是性格而非智力
    可要說影響一個人的命運是什麼?我聽到過很多答案。在父母和孩子的眼中能夠決定命運的,大多數選擇的是智力。 李玫瑾教授認為真正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是性格而非智力」,並提出性格比智力更決定命運! 李玫瑾說「人性」,是一個人生來具有的一些特性,是最基本的自然屬性。而「性格」是指一個人他的行為跟別人有關的、固定的方式。
  • 一個人的念力,如此不可思議!
    談到光明,往往我們會聯想到太陽光,或者是電燈的光亮,這只是我們肉眼可見的物質現象,光明在佛法當中,更是指無形的佛的智慧、佛的悲心、佛的願力、佛的大念力。佛的大念力,遍布宇宙法界,能夠即時給陷在黑暗苦難中的人光明喜樂,給孤獨無助的人溫暖安慰,它的速度和功能只能用「光明」來形容,所以就稱為光明。
  • 一個人性格懦弱的三個體現
    都說性格是從小培養的,是從小形成的,但是性格也是可以後天培養出來的,只要所處的環境不同,每個人的性格都會不一樣。有些人樂觀開朗,有些人沉默內向,有些人高冷,有些人木訥,有一些人整天嘻嘻哈哈,沒個正經,有一些人沉默是金,不愛說話,都跟我們每個人的性格有關。
  • 念力的經驗:念力最容易顯化的是什麼?
    自從看過《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後,我覺得人自身應該也是存在「原力」的……我猜人的「原力」包括:念力,專注力(注意力),想像力等。這些詞語後邊都有一個「力」字。而「念力」是人最主要的「原力」。我對「念力」的理解:「念力」也稱「意念」,是意念(意識)的力量。
  • 陳浪:性格是如何決定一個人命運的?
    作者:陳浪 來源:東方九型看世界,轉載請申請公眾號授權!是反思自己的地圖還是抱怨世界不公啊,抱怨這個世界不對,這個地方為什麼會有坑,這個世界永遠不變,這個地方就是有個坑啊,我們需要反思的是我們這個地圖出了什麼問題。 我們每個人的人格模式就是我們在世界上行走的地圖,我們現在要探索自己的地圖而不是說要去改變這個世界。
  • 念力是如何影響人的
    什麼是念力?念力,也被翻譯為意念(psychokinesis,來自希臘語ψυχ , "psyche(心靈)",意味著思想,靈魂,心,或生息;念力是根據意識直接影響到一個物理系統。這些想像完全不能用任何已知的物理能量來解釋。念力典型例子可以包括扭曲或移動的物件,或影響隨機數發生的輸出。
  • 念力的秘密(六)
    他找來十個志願者,給每人十個養著立枯絲核菌的培養皿。按照規定,每個志願者必須在指定時間向其中五個培養皿發送負面意念,致力減緩真菌的生長速度。在一百九十五個接受過負面意念的培養皿中,有一百五十一個(即77%)裡的立枯絲核菌平均體積要比對照組的小。  田納西大學的科學家成功複製巴利的實驗,但他們順道測試了遠距念力的效果,其志願者從十五英裡外放送負面意念。
  • MBTI性格理論:你的臉型決定了你的性格
    (Extroversion)、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親和性(Agreebleness)與開放性(Openness)五個維度。一個人的性格由先天性因素和後天環境所共同影響,在很大程度上,人的性格基礎受到了遺傳因素的影響,而後天的環境和經歷往往是一種對先天性格的修正。性格是一個人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作為人們心理活動的重要依託,往往會在人們的行為或是外部特徵上有所體現。
  • 《念力》:或許父愛才是最厲害的超能力!
    最近在網上翻超級英雄電影突然一部韓國電影《念力》映入眼帘,對比好萊塢的超級英雄電影,《念力》更「貼近實際」,它拋給了普通觀眾一個假設:如果你成為了超級英雄,你會幹什麼?你是否會像大片裡的英雄一樣拯救世界嗎?或是濫用自己的超能力乃至去作惡?看完這部電影你就會有答案。
  • 念力的作用(一)
    後來,又給這個水做了實驗,貼個「南無阿彌陀佛」,結果發現「阿彌陀佛」這幾個字真不得了!那個水結晶呈現這樣、這樣,這是幾角?六角形的,六角形的結構,每一個角那個地方都閃閃發光,像無量光、無量壽一樣,整個晶瑩透明、玲瓏剔透,真像寶貝一樣。這是貼的「阿彌陀佛」。又做了一個實驗,貼了個「911」。這「911」是三個數字啊,「9」代表什麼?「1」代表什麼?「911」代表什麼?
  • 佛的大念力是不可思議的
    佛的大念力是不可思議的。我們凡夫之間也有些念力。比如母子,互相之間往往都有感應。母親在家生病了,或有緊急的事情,心裡一動念頭孩子就知道了。孩子感覺心裡緊,「怎麼回事」,趕緊回去,一看,媽媽這裡有事情了,這都是念力。母親愛孩子、護念孩子,不也是一種念力嗎?你看孩子如果在母親旁邊,就感到安穩;他離開了母親的保護範圍,就不一樣了。
  • 性格決定命運,一文帶你深度解析MBTI性格理論
    紀錄片的播出,引起了導演以及觀眾的反思:到底什麼決定了我們的人生?有人說是階層、教育、環境等因素決定了一個人的未來,這些都對。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人生七年》中除了上面的因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性格。來自工人階層三姐妹中的蘇和傑基、林恩是好朋友,成年後她們都遭遇了貧窮、離婚與單親的苦難,但是蘇總是帶著樂觀的心態,積極尋找機會提升自己。當拍攝63歲紀錄片的時候,蘇已經成為倫敦大學瑪麗學院法學系的行政主管,擁有一位彼此相伴20年之久的戀人。
  • 《念力的秘密》和《吸引力法則》
    動機是念力成功的關鍵要素。單憑意念,就可以把結冰的水燒開,發送意念的最重要第一步驟都是進入一種高度專注的狀態。向內專注,慈悲心讓腦部躍升到一種充滿能量的高度感官覺知。禪修改變腦波形態,八個星期練習,就讓腦部的快樂區得到活化,免疫機能也變強了。專致的心念顯然可以擴大感官知覺能力的機制。
  • 念力的秘密?誰知道答案
    一念一世界,念力的秘密,誰知道答案呢?驚世揭密:是水,是我,是萬物,你是否知道?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同源。世間萬物都是可以溝通的,人類的想法決定著周圍的環境。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命由心造,福自我求。最重要的三個字眼:非常好。最重要的四個字眼:真是太好。最重要的五個字眼:真是好極了。有道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九月霜。言語看似簡單,但影響卻相當深遠。
  • 《全職獵人》:如果可以使用念力,你最想得到的念力是什麼?
    獵人世界有個念力的設定,它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好像數學裡面的等式與方程的關係,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獵人一定是念力使用者,但念力使用者不一定是獵人。念力通常要經過苦練才可以習得,但會使用念力的人可以把自己的戰鬥力提高几個檔次。念力使用者施動念力就可以發動這種以一敵百甚至以一敵千的強大力量。如果把你置身獵人世界裡,你最希望得到的念力是什麼呢?
  • 血型能決定性格?
    血型是對血液分類的方法[2],分類的依據是看紅細胞表面是否存在某些可以遺傳的物質。通俗地說,血型就是根據紅細胞表面的物質對不同人的血液分類的方法,而紅細胞表面的這種標記物質對每個人來說通常是由基因決定,與生俱來,終生不變。
  • 電影鑑賞:《念力》韓國釜山行導演最新作,似乎有點撲街了
    《念力》講述偶然獲得超能力的父親在女兒遭遇危機即將失去一切時利用超能力施以援手的故事。柳承龍將在片中展現裝模作樣又溫暖動人的演技。而由沈恩京飾演的女兒則有著超強的生活能力,在炸雞店打工的她立志要成為炸雞店老闆,但卻在一夜之間身陷危機。《念力》的故事非常簡單,已經到了粗暴的程度。
  • 念力的科學實驗:負面意念對人的影響!
    他找來十個志願者,給每人十個養著立枯絲核菌的培養皿。按照規定,每個志願者必須在指定時間向其中五個培養皿發送負面意念 ,致力減緩真菌的生長速度。在一百九十五個接受過負面意念 的培養皿中,有一百五十一個(即77%)裡的立枯絲核菌平均體積要比對照組的小。 田納西大學的科學家成功複製巴利的實驗,但他們順道測試了遠距念力 的效果,其志願者從十五英裡外放送負面意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