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鎮江藏寶之貝葉經

2020-12-28 鎮江金山網

文/徐蘇

古印度貝多樹的葉子,用水漚後可以用來代替紙,古代印度人喜歡用貝葉來寫佛經,後來常把這種寫在貝葉上的佛經稱為「貝葉經」。貝葉經作為一種特殊文獻,本來就存世不多。而民國江蘇省立鎮江圖書館遺留下來的一部貝葉經就更為稀罕。這部貝葉經用古貝葉抄寫,集經文、譯文、繪圖、書法於一體,尤顯珍貴。

名家題識的貝葉經

這部貝葉經來自藏書家之手,是一種圖文並茂、精心繪製的書畫金剛經,經過了多位書畫家之手。從第一片開始繪製,到最後一片完成,其間經歷了10年時間。貝葉經看上去非常精緻,完成後採用夾板保護,並配有專門的書盒保管。在貝葉經的夾板上題刻有:「貝葉畫像金經」字樣,下注為:「誠之觀察仁棣屬題六潭王詠霓。」並有王詠霓的印章刻在上面。由此可知是王詠霓的題字。

王詠霓(1839-1916年),原名王仙驥,王蜺,字子裳、旌夫、伯旌夫,號六潭、桂圃、鶴叟,清浙江省黃巖縣人。他少習經史,曾執教椒江東甌書院、玉環環山書院、黃巖九峰書院、寧海緱城書院。清同治九年舉人。光緒六年(1880年)中進士,授刑部主事,籤分河南司行走。光緒十年(1884年),清政府決定由許景澄接替李鳳苞,任派駐法國、匈牙利等國公使。許景澄向總理大臣文祥推薦朱宗祥、王詠霓為參贊,楊兆鋆、謝祖沅、汪洪霆、王文謨、潘承烈、蔭昌、陳季同等作其隨員,一起出訪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奧地利、匈牙利等國。王詠霓是同治、光緒兩代帝師翁同龢的門人,是清末著名詩人、教育家、書法家。他工詩屬文,善書法,精篆刻,書法具金石氣,篆書行筆流暢。他的一些書法作品,至今仍在藏家的拍賣會上出現。

在第一片貝葉的正面題有「須曼居士手書貝葉金經」字樣,從落款看,是大書法家吳俊卿的手筆。吳俊卿,原名俊,初字香補,中年更字昌碩,民國元年以後以字行或署倉碩、蒼石,別號缶廬、老缶、缶道人、苦鐵、破荷、大聾、酸寒尉、蕪菁亭長、五湖印芒等,浙江安吉人,是晚清時期一位傑出的大藝術家,在詩、書、畫、印等方面,自成一家,成就極高。在這片貝葉題字的下方,吳俊卿還親手用小字寫了題識:「貝葉金經翻讀一過,字字精雅,莫大功德也。」談了他的讀後感,對其書法水平和佛經意義作了點評。

第一片貝葉的反面是王詠霓寫的題識:「甲申(1884年)秋日偕誠之四弟隨使泰西,道出錫南,遊雪山古寺,觀所藏貝葉經,各出喜林市數葉以去。泊誠之再過斯土,得無字貝葉數十,倩(請)人畫諸佛像,自書金剛經於背,其為功德不可思議。凡學佛者,或持金剛,或持楞嚴,或持淨土,其證入則同,因無所往而生其心,即所謂非心非佛也。聞仁和許公精於淨土,每拈一義,輒超神解。餘請為轉一偈曰:無即是南,南即是無,阿即是彌,彌即是阿。陀即是佛,佛即是陀。庚寅(1890年)春仲六潭居士王(詠)霓題於海上。」並蓋上了私人印章。題識中談到了他和誠之四弟(楊兆鋆)出訪德國的時間,經過錫南古寺得貝葉的過程,以及邀請仁和佛學家許公(許息安)談論佛經的事情。

書畫家書寫經文和配圖

從第二片貝葉起到二十三片貝葉結束,各片的正面上均書寫了《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的經文。經文由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翻譯,由楊兆鋆書寫。書寫的時間是從光緒十一年(1885年)開始。楊兆鋆一手漂亮的楷書,提升了貝葉經的藝術價值。楊兆鋆(1854—1917年)字誠之,號須圃,浙江吳興(今湖州)人。早年就讀於上海廣方言館,同治十年(1871年)由兩江總督曾國藩薦送至京師同文館學習。光緒五年(1879年),楊兆鋆畢業出館後,任蘇松太道公署翻譯。光緒十年(1884年),擔任出使法、德、意、荷、奧五國大臣許景澄的隨員,參與「鎮遠」、「定遠」兩鐵甲艦的督造工作,並與清海軍將領劉步蟾等一同督運兩艦回國。歸國後,被以道員身份發江蘇補用。光緒十九年(1893年),楊兆鋆任金陵同文館教習,兼授算學。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任江南儲材學堂督辦。1900年,與兄楊信之等組織協濟善會,救助因庚子之變流落華北各地的江南人士。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以「江蘇候補道賞四品卿銜差」任出使比利時欽差大臣。光緒三十年(1904年)被任命為派駐比利時列日世博會的欽差大臣兼監督。光緒卅一年(1905年)八月被召回國。回國後將其出使期間的奏議以《須圃出使奏議》為書名結集出版。楊兆鋆也是近代中國卓越的數學家李善蘭和華蘅芳的學生,在數學研究上有著傑出的成就。光緒廿四年(1898年),曾自撰《須曼精廬算學》24卷,在關於測量方法的研究、關於圓錐三曲線問題的研究、關於「平圓容切」問題的研究以及關於「垂線諸求」及「勾股容方」問題的研究上,都作出了貢獻,被認為是「洋務教育培養的眾多人材中的傑出代表」。工書法,嗜收藏。

第二片貝葉的反面,上半部分是畫的釋迦牟尼佛像,下半部分是釋迦牟尼的注釋文字。

第三片貝葉的反面,上半部分是畫的觀音菩薩的佛像,下半部分是觀音菩薩的注釋文字。

第四片貝葉的反面,上半部分是畫的達摩祖師的佛像,下半部分是達摩祖師的注釋文字。

接著的第五片貝葉到第二十三片貝葉的正面都是《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的經文。反面的上半部分均為各種佛像,下半部分是各位書法家的注釋文字。

在第二十二片貝葉的反面,有光緒年間上海佛學界知名人士許息安的題識。題識中對楊兆鋆的書寫金剛經之舉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在第二十三片貝葉的反面,有清人劉壽嵩撰寫的題識。

從第二十四片貝葉,到第二十六片貝葉,正反雙面都是梵文書寫的經文。其中第二十四片貝葉的正面,吳昌碩又一次題了「須曼居士手書貝葉金經」字樣,並落款「安吉吳俊卿」。

一部特殊價值的藝術收藏品

這部貝葉經除了經文的宗教意義以外,更看重的是其載體的特殊性以及其具有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貝葉經的書寫材料是來自錫蘭島上古寺中的貝葉,從採購時(1895年)即稱「古貝葉」,說明了此二十餘片的貝葉具有更長的歷史。再從「古貝葉」又經過了100多年來,仍然完好無損,無黴斑現象,說明了「古貝葉」在進入流通市場時已經過了加工處理。貝葉經的裝幀形式根據書寫材料的特點,採用了典型的梵夾裝,事先將寫好的經文和貝葉的多少,以經文的順序排列,然後用兩塊比貝葉略寬、略長一點的花梨木夾板,將排好順序的貝葉經葉片夾住,連板帶經的在上下兩端打了兩個孔,用繩子把葉片穿起來,在兩塊夾板的孔前打上結,以防止散開。然後,又用一個專門定製的花梨木盒來安放。

貝葉經無論是經文的抄寫,還是名家的題識、插圖的精美都值得稱道,具有典型的藝術特徵和價值。經文中被楊兆鋆邀請參與書經佛教人物繪像和注釋文字的20餘人,多是各地的文人兼書畫家。其中有幾位是和他一起出洋的同行,不僅是外交家,也是著名文人。如陳季同,字敬如,號三乘槎客,他是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77年,陳季同作為清政府首批派往歐洲的留學生,他與嚴復、馬建忠等出國深造,陳季同到了法國,進入巴黎政治學堂修習公法律例。後來,陳季同又在中國駐英、法、德等國的使館任職。陳季同很快成為當時歐洲外交界的活躍人物,與俾斯麥、甘必大等德、法政界要人關係密切,同時,陳季同也經常出沒於歐洲上層社會的沙龍,他還在各種文化場合做有關中國的講座。以陳季同的名字出版的法文著作多種,被翻譯成英、德、意、西、丹麥等多種文字,獲得了西方公眾的廣泛關注,成為第一個出版西文著作並獲轟動影響的中國人。還有晚清實則譯藝女學堂的創辦者謝祖沅、潘承烈、王文謨等。

貝葉經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其設計者楊兆鋆本人就嗜好收藏,有名的陳介祺《秦量》拓本,就被他收入囊中,成為他所藏鐘鼎彝器系列之一。他也喜歡自製藏品。如雲間朱孔陽先生曾收藏有清代楊兆鋆的一個銅如意。銅如意上就刻上了楊兆鋆的書法。楊兆鋆的外交官經歷,也開拓了他的視野,見識過眾多的精品,為其精心設計貝葉經打下基礎。

此外,從貝葉經的多處題識中,可從時間上,路途中,以及到泰西的目的等方面,考察清政府到德國建造和購置軍艦的相關事宜,對研究北洋水師的興衰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相關焦點

  • 貝葉經
    貝葉經,顧名思義,就是記錄有關佛教經文的貝葉。2500多年前的古印度,造紙術還沒有發明,當時的僧侶,只能用貝葉來抄寫經文,傳遞佛教的文化和思想。其內容之豐富,不亞於咱在安陽殷墟發現的那幾十萬塊甲骨。 它的製作過程複雜,很費工夫。首先在貝多羅樹葉呈淺棕色時,從葉柄割取,並去掉粗梗。然後蒸煮晾乾,使葉子柔韌,不易裂斷。再精心磨光,讓葉片平整光潔。
  • 「創新創業福地·山水花園名城」鎮江文化旅遊投資合作推介會在京...
    【環球網文旅報導】12月15日,「創新創業福地·山水花園名城」鎮江文化旅遊(北京)投資合作推介會在京舉行。殷敏副市長用幾個「福」字描繪出鎮江文旅的動人畫卷。一是山水之福。鎮江235座山體星羅棋布,63條河流穿城而過,沿江三山鼎立,內外群丘環繞,造就了城在山水間、山水在城中的獨特風貌,也讓鎮江擁有了「城市山林」、「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譽。二是口舌之福。鎮江美食博採吳楚之長、兼具南北風味,其中尤以「三怪」為最,香醋擺不壞,餚肉不當菜,面鍋裡面煮鍋蓋,每一「怪」都獨具一格、令人難忘。
  • 《我的俠客》貝葉經如何獲取 貝葉經獲得方法介紹
    導 讀 我的俠客貝葉經怎麼獲得,貝葉經有哪些具體作用,貝葉經做什麼任務可以大量獲取呢,新手怎麼刷主線資源
  • 你知道什麼是「貝葉經」嗎?
    「貝多」是梵語pattra(即葉、文書)的音譯,pattra原指學名為Laurus Oassia之特定植物,然亦多用來指一般植物葉或書寫所用之樹葉。「貝葉」是梵語pattra音譯與意譯的結合。貝多羅(梵語ta^la-pattra,cta^la-pattra)樹,學名Borassusflabelliformis,即棕櫚樹palmyra tree。貝多羅樹之葉最適合書寫。
  • 傳承歷史 燦爛文明:貝葉經學術展(2020)將於12月27日在濰坊啟幕
    此次展覽系由中國收藏家協會特別發起,旨在進一步喚起全社會對貝葉經這一人類寶藏的關注和重視,近萬件藏家精心收藏的寮國文、緬甸文、泰國文、僧迦羅文、梵文、藏文和巴利文等珍貴貝葉經等藏品現身山東進行公開展示,尤其是部分孤本、善本、珍本和最新研究成果更是首次在國內亮相,意義重大,必將進一步傳承和擴大貝葉經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
  • 在鎮江,《三國演義》其實是一桌名宴……
    但鎮江的「三國宴」為什麼得到中國烹飪協會的推崇,成為一道鎮江的招牌宴呢?事實上,「三國宴」也確實是鎮江策劃推廣得比較早的宴席,早在28年前,鎮江就開始設計、推廣這道宴席,在江蘇打出很響的名頭。這些三國主題的菜餚,鎮江大廚們將其菜餚形象設計得極有寓意,在滿足菜餚色、香、味、型的基礎上,融入文學,趣意盎然。千古巨著《三國演義》,一道名菜千古流。
  • 五星度假指南 | 鎮江西津渡 一眼看千年
    千年之約——宋 王安石在江浙滬的周邊遊中,鎮江這座低調的城市往往被許多人忽略,實際上鎮江的旅遊在業界也是相當出名的。鎮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春秋時稱為「朱方」,戰國時改稱「谷陽」,秦朝時稱「丹徒」,三國時為「京口」,南朝宋在京口設「南徐州」,隋統一後改置「潤州」,鎮江之名自北宋至今,民國時期為江蘇省省會。
  • 江蘇鎮江不只有金山寺,還有1座嘉山寺,乾隆下江南2次親臨之地
    文/旅遊風物誌江蘇省鎮江市,這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久負盛名,素有「天下第一江山」美譽。鎮江是一個好地方,境內旅遊名勝眾多, 其中金山寺名氣最大,可謂是家喻戶曉,是鎮江旅遊的一張名片。不過鎮江不只有金山寺,還有1座嘉山寺,歷史上乾隆皇帝下江南2次親臨之地,也是當地古剎名寺,你去過嗎?金山寺頗具傳奇色彩,傳說故事中「白娘子水漫金山寺」,其實金山寺始建於東晉,歷史上是中國四大名寺之一,而金山原來是江心的一個小島嶼,與金山並稱齊名的還有焦山、北固山等,不過下面介紹的這個地方,相對而言鮮為人知,那就是嘉山寺。
  • 江蘇鎮江:紀念蘇頌千年誕辰,弘揚科技創新精神
    蘇頌原籍福建,父親去世後遷居鎮江,曾經在鎮江生活過十年以上。蘇頌在館閣校勘時,有一半時間花在了參加或主持編校三部醫書:《本草圖經》《補註神農本草》《備急千金要方》,特別是《本草圖經》一書,載藥圖933幅,新增藥103種,載單方千首之多,全面地繼承了前人的中醫藥成就。
  • 故鄉的藏寶之謎
    ,俗稱「讖語」,即世亂之時,秘埋寶藏,設置隱語,狀其線索玄奧,後因種種意外未開啟,留下懸案,有待後人勘破。末句「犁頭一部」,諧音「離(嶺)頭一步」,明白無誤說明,寶藏就在嶺頭一步之遙的第三坎!只不過令人憤憤不平的是,得寶者並未勘破讖語,而是用金屬探測器從嶺尾探到嶺頭才找到。
  • 油畫展貝葉經展攝影展——十笏園文化街區文展會期間活動豐富多彩
    從穀雨時節到秋深冬日,本次大展也是「可見之詩」系列展覽受疫情所致首次在冬季亮相。活動期間,將打破單一的作品展示方式,並特邀留美舞蹈藝術家進行現代舞表演,以及上演油畫高定服裝秀、光影藝術秀等,將油畫藝術「突破畫框」,將詩的語言、畫的意蘊、人的靈動相結合,讓靜態藝術之「動趣」與動態演繹之「靜美」完美融合,將繪畫作品同展廳環境、影像、活動結合起來,變視覺「可見」為多元化的「可體驗」,即使觀眾不在現場,也能通過雲上觀展獲得身臨其境的藝術觀感。
  • 《塞爾之光》奇遇任務藏寶圖怎麼做 藏寶圖任務攻略
    導 讀 《塞爾之光》中有個奇遇任務需要挖寶才能觸發,小編覺著還是挺有意思的~整理了相關的資料,想知道怎麼做的小夥伴一起來和小編看一下吧~ 塞爾之光奇遇任務藏寶圖怎麼做
  • 探秘鎮江金山寺,白蛇傳《水漫金山》的故事發生地!
    說到「水漫金山」大家印象好像都在杭州,不經意間會把西湖斷橋、雷峰塔聯繫起來,因為我一直也是這麼認為的,直到我來到江蘇鎮江金山寺才恍然大悟!一聽鎮江這名字就感覺和長江分不開的,顧名思義鎮守長江麼。鎮江是江蘇省的一個地級市,與長江環抱,是美麗富饒的魚米之鄉,江南的委婉在這裡縈繞。鎮江位於南京東部,揚州的南部,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鎮江27家超正宗龍蝦店!文旅鎮江又又又送福利啦!
    獨特的調料烹製而成,具有香甜麻辣特色,具有一種麻不過口,辣不傷舌、甜而不膩、香味撲鼻、鮮至肺腑,味之活鮮的特別味覺!【電話】0511-85917777、0511-85967777【地址】江蘇鎮江市中山北路(金山橋旁)翠堤春曉23幢
  • 蘇南地區的蘇錫常喜歡吃甜,為什麼鎮江人喜歡吃酸醋呢?
    一說起鎮江你會想到什麼?我想到的是鎮江的醋,在蘇南地區,蘇錫常的人們喜歡吃甜食,炒菜也要放糖,為什麼鎮江人喜歡吃醋的酸味呢? 醋 我國最有名的產醋地有兩個,山西和鎮江,山西人吃飯無醋不歡。鎮江是江南名城,長江、京杭大運河流經鎮江,與周圍城市喜歡吃甜不同,鎮江人喜歡酸醋的味道。
  • 鎮江,蘇南最沒存在感的城市?看完這些再下定論!
    鎮江雖地處蘇南這片發達地區,但與蘇南其他城市相比,如今的鎮江似乎要「低調」許多,這也使得一部分人將鎮江判定為蘇南最沒存在感的城市,甚至認為鎮江發展前景是最不容樂觀的。
  • 讓文藝點燃鎮江2020金山文化藝術節開幕
    晚7點,開幕式在《脈動鎮江 跑起來》的「快閃」表演中拉開帷幕,配合著動感的歌曲,演員們表演了主題為「鎮江跑起來」的說唱節目,反映了鎮江人民生活越來越幸福美滿的景象和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現場的廣場舞方陣、手持藝術節標識的少年兒童和在場的觀眾熱情互動,「燃」亮了現場。
  • 徐宗懋:《鎮江淪陷記》之影像版
    《鎮江淪陷記》寫於張懌伯逃離鎮江之後,而中國人現場紀錄日軍佔領的畫面顯然不可能,「鎮江淪陷記」的相關影像只能從日方尋得。這幾年我一直注意是否有日軍攻佔鎮江的照片,發現日本新聞媒體戰時出版物上刊載了日軍登陸杭州灣以後攻打嘉興、太倉、蘇州、丹陽、無錫、常州、宜興等地的畫面,有關鎮江的少之又少。
  • 「天下第一江山」的鎮江,3000多年歷史,值得一遊
    #美麗長江之歌# 並@中國綠髮會#美麗長江之歌# #大江大河大徵途#「因山為壘,緣江為境」的鎮江,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譽,3000多年的歷史,在江南煙雨的沐浴下,吳風楚韻,顯得純淨而美好。再有長江之水加持,更是美得令人心動。
  • ...項目集中簽約活動舉行 鎮江籍院士座談會召開 馬明龍徐曙海洪浩...
    6位鎮江籍院士回到家鄉,62位領軍人才齊聚鎮江,共敘鄉情,共商合作,共襄盛舉,為推動鎮江加速奔跑、持續激發創新動能加油助力。在上午的講話中,馬明龍代表市委、市政府歡迎各位院士回家,對院士們既為鎮江爭得城市榮光,又長期以來為鎮江所作的貢獻表示感謝,同時向「金山英才」項目成功籤約表示祝賀,歡迎又一批高端人才「加盟」鎮江。馬明龍指出人才是一座城市發展最稀缺的第一資源。昨天的鎮江,是出人才的「寶地」、聚人才的「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