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遺產不僅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為推進讓文物「活」起來、擴大文化交流合作,2020我市文展會期間,由中國收藏家協會以及協會濰坊展覽交流中心、濰坊十笏園文化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等聯合主辦的「傳承歷史 燦爛文明——貝葉經學術展」系列活動將於12月27日在濰坊十笏園文化街區2號美術館亮相。
文物承載著燦爛文明,傳承著歷史文化,維繫著民族精神。此次展覽系由中國收藏家協會特別發起,旨在進一步喚起全社會對貝葉經這一人類寶藏的關注和重視,近萬件藏家精心收藏的寮國文、緬甸文、泰國文、僧迦羅文、梵文、藏文和巴利文等珍貴貝葉經等藏品現身山東進行公開展示,尤其是部分孤本、善本、珍本和最新研究成果更是首次在國內亮相,意義重大,必將進一步傳承和擴大貝葉經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貝葉經是刻寫在貝多羅(梵文Pattra)樹葉上的佛教經文,最早起源於印度,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漫長歷史。千餘年來,人們對貝葉經十分珍惜,視為傳世之寶,十分珍罕,普通人難睹尊容。貝葉經同時也是一種跨國家、跨地區、跨民族的文化,屬國家一級保護文物,它除了記載佛教經典之外,還有天文曆法、社會歷史、法律法規、民情民俗、醫理醫藥、生產生活、倫理道德、文學藝術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是極為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文化價值,素有「佛教熊貓」之稱。研究貝葉經,可以加強國家、地區、民族之間的了解與合作,特別是對加強我國與東南亞、南亞、中亞國家的友好合作、推動的「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次「傳承歷史 燦爛文明——貝葉經學術展(2020)」的舉辦,必將是貝葉經發展歷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功在當今利在後世的文化善舉。希望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開始珍視這一民族文化遺產,使「貝葉經」這一世界文化寶藏得以更好地保存積累起來,流傳下去。同時集大家之力,使其古為今用,進一步發揮其本身所具有的歷史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