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西方社交禮儀:NBA建議別擊掌,義大利人還想貼面

2020-12-24 澎湃新聞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世界許多國家蔓延,除亞洲地區外,義大利、法國等歐洲國家的確診病例也不斷增多,美國也出現社區傳播的苗頭。

隨著疫情在這些國家的快速傳播,一些根植在這些國家中的社交禮儀和生活習慣正在受到不小的影響。

美聯社消息,由於擔心美國國內的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3月2日敦促球員儘量避免身體接觸,包括與球迷和陌生人互相擊掌。

NBA通知列出了10條建議。據悉,建議包括避免與球迷進行身體接觸,以及不要在給粉絲籤名時觸碰諸如筆、球衣或籃球之類的物品等等。

而在義大利,人們正在為是否應該在疫情期間放棄貼面禮而苦惱糾結。據中新網援引外媒報導,義大利公民保護部部長安吉洛博雷利表示,義大利人的豪放與熱情,很可能就是導致新冠肺炎病毒迅速擴散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對於貼面禮這種社交禮儀,義大利官方並未宣布暫時規避。正像社會學家所說,義大利貼面禮已深植於地中海文化,是家庭與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禮儀。

而在其他一些國家,人們甚至在考慮是不是連握手都該省去。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德國內政部長澤霍費爾當地時間3月2日與總理默克爾在一次會議上碰面時,因新冠病毒疫情拒絕與默克爾握手。

許多國家的媒體上出現了關於用其他方式取代握手作為見面禮節的建議。有法國生活方式專家堅稱握手實際上是一種在人類歷史上相對晚近才出現的一種禮節,他建議大家互相用眼神問候彼此。在新加坡則有人建議改握手為「握腳」(footshake),或者採用泰國人那種雙手合十微微鞠躬的問候方式。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摩洛哥王子的禮儀「糊弄學」——帶你盤點國外社交禮儀
    還有人說這是摩洛哥的一種社交禮儀,不真正地進行吻手這一步驟,表示謙遜。大家都知道國內比較流行的是握手禮,而各國都有各自的國外都有哪些要注意的社交禮儀呢?今天小七來為大家盤點幾個國家的社交禮儀。屈膝禮(curtsy)是西方一種傳統禮節。大部分場合下,女性行屈膝禮,對應男性行鞠躬禮。覲見王室成員,芭蕾舞謝幕時,都需要行屈膝禮。行屈膝禮時,需要深而且精細。
  • 去義大利留學,以下五個義大利風俗禮儀不要犯錯!
    提起義大利,你腦海裡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呢?長青藤海外最先想到的就是藝術、時尚和美食了,對於這樣一個擁有著濃厚文化氣息的國家,大家是否對它的民俗風情也很感興趣呢?去義大利留學,有哪些風俗禮儀需要注意呢!下面就讓長青藤海外給大家介紹一下義大利獨特的風俗人情吧!
  • 義大利疫情怎麼突然增加那麼多人
    疫情持續到現在國內已經基本上到結尾階段了,但是國際上的新冠肺炎正在開始蔓延。那麼義大利疫情為什麼那麼嚴重?義大利疫情怎麼突然增加那麼多的呢?小編來告訴大家。
  • 中國大力援助義大利,疫情過後義大利會成為哥們嗎?
    義大利是北約、歐盟成員國不會發生變化,所以當西方整體發聲時義大利展現出來的依然是地道西方國家面孔。在新冠疫情嚴重時中俄雙方都對義大利進行了積極的援助,但是在美國主導在俄羅斯家門口黑海的軍事演習中照樣出現了義大利軍艦的身影。所以甩開意識形態的不同大家可以友好相處,但是千萬別對義大利有設麼報恩的想法。
  • 歐洲人:別再問為什麼不戴口罩,這是我最後的倔強
    多國法律禁止蒙面義大利憲法規定,保護人民健康是基本個人權利,亦是公共利益。各項法律法規都在遵守該原則的前提下,對於衛生保護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予以規制,醫療衛生手段只有當不違反「尊重人的個性」原則時,方可予以強制實施。根據義大利憲法第三十二條,除非法律有規定,不得強迫任何人接受醫療治理。該條還規定,法律不得違反「尊重人的個性」這一憲法原則規定的限制。
  • 牙貼面修復,還您最美的笑容!
    貼面是牙齒美白修復的一種技術,牙齒貼面修復就是在變色或缺損的牙表面粘貼一層近似正常牙色的材料,用以美白或修復。這項技術已被口腔醫學廣泛運用,頗受消費者喜愛。什麼是牙貼面?牙齒貼面是牙齒美白修復的一種技術,可分為瓷貼面、硬質貼面和樹脂貼面。
  • 澎湃思想周報|伊朗疫情中的民間行動;西方人為何抗拒戴口罩
    幾周以來,病毒在伊朗全境肆虐,成為全球被這場瘟疫衝擊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這場傳染病在伊朗的傳播,是以這裡正在經歷的經濟危機為背景的,這讓伊朗人的處境格外脆弱。社交媒體上迴蕩著那些戶外葬禮的圖像,穿著黑衣的送葬者站在與死者的規定距離之外。
  • 一線| 她飛回義大利上班,卻撞上了疫情大爆發
    米蘭  警車在廣場上巡邏 | 作者拍攝一開始,我還不太知道新冠肺炎的事,趁聖誕節回了趟國,1月17號就回到了米蘭。不久後,疫情蔓延,義大利關閉了中意往來的直飛航班,很多在義大利留學工作的人都無法回來。我父母都因為我早早回到義大利而感到慶幸。那時候國內疫情越來越嚴重,大家都認為義大利是相對安全的地方。然而停飛的航班並沒有阻止病毒的腳步。2月22號,義大利首例本土患者確診。該患者在確診之前參加了萬人馬拉松,還參與了大量的社交活動。疫情在義大利爆發了。 2月初:出門一趟後,我得了流感回義大利後我就很少出門了。
  • 林書豪重回NBA之旅艱難險阻,但是究竟去哪還尚未可知,真心祝福
    不過他可以進入勇士下屬發展聯盟球隊聖克魯茲勇士,繼續衝擊NBA。不過,在Shams爆出這條消息之後,書豪更新社交媒體,透露自己還沒有做出決定。「哇,大家冷靜一下。事情不是看起來那個樣子,我還沒有做出決定。」林書豪在推特上寫道。
  • 全球化與地方化︱新冠疫情下的民粹主義與去全球化衝擊
    新冠疫情令人類對外界充滿擔憂與恐懼,人們在被禁止社交活動的同時,也展現了強烈的排他傾向。圖為2020年9月30日,疫情下的美國紐約,人們在一家餐廳內就餐。當天,紐約市允許餐廳重新開放室內就餐,但只允許25%的顧客容量。
  • 義大利疫情告急又來求救,這是忘記之前華為的事了?
    由於秋冬季節的來臨,許多國家的疫情都出現了反覆的情況,特別是歐洲國家,雖然之前疫情已經對歐洲造成了極大的衝擊,但是這並未讓歐洲各國政府以及民眾完全重視疫情防控的重要性,缺乏了必要高效的防疫措施,在面對第二波疫情時歐洲各國的應對仍舊相當糟糕。
  • 看來這次疫情,開始改變歐洲人「親親抱抱」打...
    因為戴了口罩,義大利議員被嘲笑而怒摔話筒。瑞士女議員就沒那麼好運了,被趕出了議會大廳。甚至還有專家說,戴口罩並不能百分百防範病毒。與西方人「輕視」戴口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們對手衛生的重視。而手衛生除了勤洗手、別摸臉外,儘量避免與他人的肢體接觸也是十分關鍵的一項。
  • 疫情之下,老人就該死嗎?這位義大利老先生的去世令人淚目
    作為一名麵包師,他烤了30多年麵包,幫助過許許多多或熟悉或陌生的人。疫情期間,他更是將這種善舉和溫暖做到了極致。今年3月份,第一波新冠疫情席捲義大利北部,整個社會的經濟也隨之遭到重創,出現了大批失業者和窮人。
  • 王一博黃軒高情商社交禮儀,還有什麼社交禮儀值得注意?
    看夏日衝浪店王一博和黃軒碰杯,王一博的杯子一次比一次低,最後還是黃軒強制把杯子放到了一個水平線,高情商的社交禮儀值得借鑑,還有哪些社交禮儀值得大家借鑑呢?別把自己不當人,也別把自己太當人。禮儀11. 看破不說破,知人不評人,知理不爭論。12.
  • 我國援助義大利抗擊疫情,為何法國「吃醋了」,還說風涼話?
    據外媒介紹,馬克龍繼承了戴高樂的一些觀點,因此法國在歐洲不僅想當老大,而且表現的總是特立獨行。不得不說法國與德國作為老牌帝國,法國在國際舞臺不僅敢說話,而且敢動手。我們還記得利比亞戰爭初期,法國還派航母轟炸利比亞,當時時任總統薩科齊全身不顧與老卡是哥們感情,直接下死手。法國雖然在一戰二戰時表現不敢讓人恭維,但法國在歐洲的老大心態卻很強,幾十年來一直都這樣。
  • 疫情期間遠程追思禮儀及哀傷輔導
    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一些家庭痛失摯愛親朋,卻因各種原因無法正常進行臨終、殯葬及追思儀式。一群來自不同高校宗教系和神學院的學生,懷著對上述情況的深切同情,依據各信仰及文化的傳統,合力撰寫了如下手冊,希望為逝者親友提供簡單易行的家庭禮儀參考;並附哀傷輔導、災難急救資源連結,供專業的心理輔導者和社會工作者參考。
  • 加裡納利親筆:義大利實際疫情更嚴重 這是最可怕噩夢
    他們想知道更多信息,我覺得那時候還沒人感到恐懼。但我心裡怎麼想的?說實話,我是真的……很怕。我知道我的祖國發生了什麼,我有種預感,這裡可能也會變得一樣。我當然擔憂又害怕,但我也希望得到更多信息。我們在更衣室裡等,不知道比賽是會被推遲還是怎樣。隊友還在保持熱身狀態,有人做拉伸,有人則回到訓練館,大家都以為比賽會繼續。
  • 疫情與西方「圓形監獄」
    ,探索西方社會的本質和災難,大多數人的生活正如寓言裡的囚徒一樣無奈。疫情的擴散無疑於可怕的最後致命一擊,其中真正最大的噩夢——西方世界經濟大衰退也會在不遠的未來到來。在審視大量分析文章,在思考如何去應付這場突如其來的海嘯後,筆者想指出其中可能潛在的一個謬誤,那就是對未來的分析建立在一些隱含前提上。如:當疫情結束後,世界經濟的可以繼續回到全球化的原軌道上。西方的政治結構和主流的思潮依然能恢復到疫情前到狀態。
  • 義大利疫情日趨嚴重 送餐機器人新技術助力疫情防控
    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的企業多為旅遊和餐飲企業,迄今進入破產程序的餐飲企業已多達5000多家。不過,就在不少餐廳準備關門歇業的時候,部分餐廳積極引進中國爆火的送餐機器人,由機器人給消費者送餐,避免服務中的接觸感染風險,實現「絕地求生」。義大利一家歷史悠久的餐廳平日店內一般都有15名工作人員,但上個月下旬起,店裡只留下了4個服務員與1個送餐機器人協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