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退讓,是生活的藝術
看過布衣古書局迎面所見的懸掛之聯,轉眼見門裡還戧著一副木製對聯,落款是陳恭尹。實木上端的掛鈎處鏽跡斑斑,留下了歲月之痕。整體品相還是不錯的,木板完整,字跡清晰,色彩對比鮮明。詢問店員價格,他還不清楚,但隨即打電話給外出參加活動的店主,說是五千大洋。我頷首、默然、微笑,望著聯語心中有些疑惑,聯曰:
讓一步海闊天空;
退三分心平氣和。
聯意大家都很熟悉,奇怪的是,為何這上下末字皆為平聲。這兩句應該是脫胎於南北朝傅昭《處世懸鏡》中,其有句云:「忍一言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前一句是勸人隱忍,很多事情都只是因為一句話、一個動作而釀大禍,衝動往往是魔鬼。有時候忍一忍,事情會出現轉機,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後半句是教人學會退讓,學會退一步,事情常常變得好辦許多。古人言,命與運左,凡事退一步則海闊天空,若不自量力急進,則弄巧成拙,往往招來失敗。而生活中遇到「垃圾人」更需知退懂讓,否則會招來橫禍。從另一個角度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就是對自己要求再高點,對別人要求再低點。對自我評價再低點,對別人評價再高點。
落款中的陳恭尹,字元孝,初號半峰,晚號獨漉子,又號羅浮布衣,漢族,廣東順德縣(今佛山順德區)龍山鄉人。著名抗清志士陳邦彥之子。清初詩人,與屈大均、梁佩蘭同稱嶺南三大家。又工書法,時稱清初廣東第一隸書高手。有《獨漉堂全集》,詩文各15卷,詞1卷。這樣一位詩書名家,為何會寫出不合律的對聯,這讓人有點兒不解。
談到「退讓」,自然想起閔子騫的故事。《藝文類聚》卷二十載:
閔子騫兄弟二人,母死,其父更娶,復有二子。子騫為其父御車,失轡,父持其手,衣甚單。父則歸,呼其後母兒,持其手,衣甚厚溫,即謂其婦曰:「吾所以娶汝,乃為吾子,今汝欺我,去無留。」子騫前曰:「母在一子單,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故曰:「孝哉閔子騫,一言其母還,再言三子溫。」
譯文:
閔子騫兄弟共二人,母親死後,他的父親再次娶了妻子,又生了兩個兒子。閔子騫給他的父親駕馬,抓不住馬的韁繩,他的父親握著他的手,(看到他)穿的衣服也很單薄。父親就回去了,把他後母生的兒子叫來,握住他的手,(看到後母生的兒子)穿的衣很厚實溫暖。立即就對他的妻子說:「我娶你的原因,就是為了我的兒子,現在你欺騙我,你離開吧,不要再留在我家。」子騫走上前說:「如果母親留在家裡,就只有我一個兒子衣服單薄;如果母親離去,四個兒子就都會受寒啊。」他的父親沉默。所以說:「孝順啊,閔子騫。一句話其母親回來了,又一句話三個孩子都能保持溫暖了。」
布衣古書局店內有全新影印的線裝書,也有一本本店主淘來的舊書。我粗略地看了一下,似乎未見我所想要的,回首又看了一眼收藏大家王世襄所題寫的「布衣書局」牌子,跨出了店門。正準備走下臺階,忽然瞥見過道裡有幾摞木箱,忍不住過去瞧瞧,想知道那些是啥時候的寶貝。
(待續)
尋覓布衣古書局1
尋覓布衣古書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