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鄭慧中布衣 和敬清寂

2021-02-06 餅家日雜

和是陪伴,敬是尊重,清是無欲,寂是寂靜。

這是生命最高的圓滿。

首先,咳咳,這不是我的個人寫真輯。但絕對是我有生以來被拍照最多的一次。



與鄭慧中老師的布衣結緣,是非常非常偶然的機會。我甚至在還未認識了解之前,就已經穿上這些美麗的衣服在照耀/招搖了。

那是某天,好友白楊問我,我有一些臺灣布衣,你幫我做模特拍點照吧。我想,啊,就我這不足160cm的身材也能做模特?表開玩笑啦。她說,沒關係,我們還有一位學佛的小布師兄,大家就當是去海邊玩一趟吧。說起去海邊玩,我兩眼放光,好好好,就這樣答應下來。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興衝衝地往西湧出發了。賢淑的白楊還給我們準備了熱乎乎的掃心茶、水果和麵包,完全是學生時代秋遊的節奏。

那是西湧一處很偏僻的山上,很像《後會無期》裡的東極島,我一下車,面對那海天一色的遼闊藍色,除了一再的「哇——」,我真是無言形容。

開始幹活,我們從車裡拿出幾十件布衣,有長袍、長衫、短衫、外套、褲子。顏色很多,有數十種基本色,黑白灰、藍綠紫、大紅桃紅或橘紅。根據以往拍服裝的經驗,我建議是不是需要提前把每一套都先搭配好,拍起來能提高效率。後來發現,根本不需要。服裝設計出身的小布師兄,和本來就喜歡玩穿衣/臭美的我,完全隨性地自己穿搭,就像畫畫那樣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反而從中找到了極大的樂趣。我們經常不由自主地讚嘆對方搭出來的色彩與造型,還沒拍就自己陶醉得不得了。

那天是元宵節,冬天的海邊風很大,但沒想到這看似不頂用的布衣居然很保暖,只穿兩件就夠。

穿著「回到自己」的布衣,我們這樣的外行「模特」,面對鏡頭,竟絲毫不覺拘謹。數十套衣服,數十個隨意搭配,我們半天時間就拍完了,玩得意猶未盡。

就是那時,我也還不知道這個「鄭老師布衣」,是什麼來頭。所有的衣服上都沒有Logo,沒有任何可識別的標識。

白楊也是大概說了一點,嗯,這個布衣在臺灣非常受歡迎和受尊重,是臺灣藝文界人士的「界服」,他們幾乎人手N件。就連雲門舞集的舞者們也穿著鄭老師布衣跳舞。

我想,臺灣藝文界的「界服」啊,難怪也讓我跟著仙了一回……

那麼,就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鄭慧中布衣」吧。



在臺灣,有一位以布衣職人自居的服裝設計師,他除了親自裁剪布料、打版,親自手工縫製,甚至連使用的布料,都是自己織、自己染出來的,數十年來,始終如一。這位服裝設計師,就是鄭惠中。



為什麼做衣服,要用「料理」這個詞?

鄭惠中說:做衣服和做菜或蓋房子是一樣的,第一都是如何選材,二是如何料理。

鄭惠中以回到傳統的方式,選擇天然的素材,健康的加工。例如布料在染色褪漿時,現在大部分採用強酸或強鹼,但鄭惠中用的是傳統酵素,因為:這才是健康的加工方法。


設計的概念

「中國風」,是鄭惠中布衣的基調。有別於中國風給人的華麗感,更呈現出中國風輕鬆、內斂的另一面。以單純的棉布或麻布,呈現出鄭惠中布衣特有的自在。穿衣也可以是內心的呈現,同樣一件的鄭惠中布衣,可以穿出隨興自在的中國味,也能讓人個性分明或前衛時尚。

顏色,是鄭惠中布衣的另一個特色。自己染色的手染布,有多達數十種的顏色,或深或淺,或鮮豔或素雅。在屬於實的表相上,鄭惠中選擇穩定度高的染料,以健康加工方式染出各種色彩。在虛的抽象層面,鄭惠中則認為顏色不只反映人的性格,也是調和個性的一種能量。

例如浪漫感性的人,鄭惠中會建議他們多穿藍色或綠色,增強理性的那一面;對於個性內向的人,則建議他們選擇黃或橘色,鄭惠中說:「這是照耀別人的顏色,也能讓自己更主動積極!」





出自鄭惠中之手的任何一件布衣,都是一個可以任意組合的單元。你可以選擇一身始終如一的布衣,也可以將它們和牛仔褲或其他服飾混搭。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一條簡單的棉布長巾,可以變成高雅性感的上衣、亮眼的花朵腰帶或時尚前衛的頭巾,讓穿衣成為一種想像無限的遊戲。




尋尋覓覓 終得 「和敬清寂」

鄭慧中布衣與漢聲雜誌

尋找產品

「出了社會以後,我們當然也從外面買衣服,但我覺得這些衣服不是我想要的,應該還有一種織品可以出現。」

那會是什麼?當時鄭惠中一直在尋找這樣的產品。他跟著別人到紡織工廠上班,有很多化學纖維相繼出現。

「化學纖維是我不喜歡的,我想找植物纖維。可是站在商業角度,怎麼算,還是化學纖維能夠創造更大利潤。」不論站在理工科或站在商業角度,大家都往化學纖維靠攏,所有研究人員都去鑽研了,反而植物纖維沒人理會。套句現代用語:那可是一大片藍海啊。「當時我跟自己說:好,我要做植物纖維。」

植物纖維跟化學纖維剛好相反,化學纖維最大特色就是要有符號(也就是商標),同時生產過程要能快速,而且大量複製,如此才能快速賺到錢。但傳統的植物纖維沒有這樣的概念,不曉得什麼叫作logo,它只是來自於自然,而且不改變自然,用一種很健康的加工方法。

「傳統植物纖維沒有logo,也就是沒有炫耀,而且是自然健康的,這跟商業行為剛好反向。因此你會很猶豫,因為社會告訴我們化學纖維才是主流,那你敢不敢相信植物纖維可以生存?」鄭惠中憑著一份信心和意念走了進去。

「我們就這樣玩下去,很幸運可以這樣被實驗的生存下來。」

尋找自己

「以前在紡織工廠上班,我發覺人被分工掉了,在這樣的分工裡,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在哪裡。當時我們從最小的作業者開始,一直做到領導者,也參與銷售工作,很多交際也出來了,但我發現那不是我的個性。」

後來,鄭惠中離開主流跑道,一腳跨進植物纖維領域,他從原料做到最後的成品,耗費巨大的勞動量,那段時間剛好也成了他閉關時期。

閉關時,鄭惠中思考了很多事情,比如什麼叫生產,什麼叫交換,什麼叫經濟,什麼叫貨幣,而整個社會生態的原點又是什麼。

「當我一個人面對幾個鍋子不停的染色,我才了解原來生產的原點是在這裡。」

覓得信仰

再過一陣子,母親生病了,鄭惠中開始面對生死這一關,後來接近佛教,生命因此受了些影響。「我從漢聲認識什麼叫生活,從媽媽生病以後開始思考什麼是信仰。」

鄭惠中的信仰並非「我相」的信仰,而是生命是否能夠利他,並以此當作一生的服務。他的信仰包含三個重點:尊重生命、莊嚴生活、了脫生死。而這樣的信仰如何與他的布衣結合呢?

以尊重生命而言,一般紡織工廠講究快速,從纖維轉變成紗,轉變成布,都以酸鹼快速處理,強制把纖維本身的特性破壞掉。鄭惠中不這樣做,他用酵素經過長時間慢慢讓布自然加工。

「生命是什麼?因緣而生稱作生命,所以任何一個東西都有生命,如何讓他從善因轉成善業,必須慢慢傳遞訊息,利用自然而不粗暴的方式,讓它一起參與,去改變型態,這就是尊重。」

對於生命的無常,沒有例外的,他的布也必須面對無常,只是他絕不用粗暴的行為讓布去面對這樣的事情。

鄭惠中的產品原本也有些花樣,後來他把花樣拿掉,還回成樣式素樸、顏色雅致而單一的布衣,合乎不突顯、沒有炫耀的主旨,讓每一件布衣美美的、莊嚴的存在。

「原住民的衣服我們稱作民俗服裝,民俗服裝就是會有一點炫耀,因為要炫耀他的族群是最好的!剛開始我從民族服裝進去,之後才變成現在這種不炫耀的布衣。」  

至於了脫生死,曾有宗教想買鄭惠中的衣服。對方問:「你的衣服會不會皺?」

鄭惠中說:「保證皺。」

再問:「會不會褪色?」

他答:「保證褪。」

後來這筆交易沒能成功。

「我想他應該可以了解,世界上究竟有沒有不會死的生命。」

一般人對這句話可能不太懂,但宗教團體問會不會皺、會不會褪色,「我會覺得就如同問我:有沒有一個不會死的生命?是一樣的問題。」

實際上,皺才是判斷是不是綿布的方法。「就好比書,水滴下去會被吸進去,如何讓書不吸水,只有一個方法,用樹脂加工,所以書的封面都喜歡這樣處裡。為了不讓它髒,可是你改變了它的材質。」

衣服也可以做樹脂加工,你看到是綿,可是它已經不是綿布特質,因為外面多一層樹脂。「要找不皺又不褪退色的衣服,綿是可能的,只要利用樹脂加工,但它已經失去綿纖維的一切特性了。」



和敬清寂

鄭惠中布衣還有個很大特色──以單一元素變換出多種組合。

「你們這兩天賣衣服,表面看來,似乎有哪個顏色好賣,哪個不好賣,實際上是沒有的,只有放對位置。每件布衣只要放對位置,都很漂亮。」

舉最簡單例子,比如穿了淺紫色毛衣,這時如果搭配深紫色外套,深紫淺紫看來同一彩度,如此放對位置就很漂亮,要是搭配紅色外套,那就不對了。鄭惠中生產布衣並不執著,無所謂明星產品、冷門產品,「因為只是每個人放對位置而已。」

鄭惠中的美麗布衣可以用「和敬清寂」來總結。和敬清寂是茶道的最高境界,茶禪一味,茶和生活是一樣的。

「我們的生活面是否能夠達到以和敬清寂作為載底,在人跟人溝通時,透過體相用的結合,讓主體與客體接近?」鄭惠中的服裝扮演了此種精神層面的角色。

「和是一種陪伴,敬是尊重,清是無欲,寂是寂靜──這是生命最高的圓滿。」

和敬是用,清寂是體,鄭惠中的布衣是陪伴的載體,而非炫耀地搶奪主體的風採,以和敬作為世間化的過度,達到清寂的目的。

「這樣的載體具備和敬清寂的元素,自然而然會在環境裡製造一種和敬清寂的氣質。」



電話:15018532032

Email:307763502@qq.com

微信:Poplar-zhang



/

旅行、禪修、民俗、美食、跑步、設計、書及雜七雜八




公眾號:sunpie-said | 私人號:doloresqiu

約稿信箱:sunpie@foxmail.com


本微信平臺內容為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如希望轉載,務必事先聯繫阿餅。



相關焦點

  • 長安雅士淺論古琴「清和淡雅」和茶道「和敬清寂」
    用來煎煮的茶餅,用來拂擊的茶末,和用來淹泡的茶葉,分別鮮明地代表中國唐代、宋代、以及明代的感情悸動。在此且讓我們借用已經相當浮濫的美學術語,將它們掛上古典主義、浪漫主義與自然主義的流派之名。」(唐)煎茶、(宋)點茶、(明清)瀹茶,雖然為他分別冠以「古典主義、浪漫主義、自然主義」的流派之名,其中所蘊藏的,卻是一以貫之的日本茶道精神:「和、敬、清、寂」。
  • 君子履霜,布衣成禮 | 庚子年祭莊大典禮成
    當此之際,竹山書院、脩立書院學人並四方佳士九十餘人,集於 莊公堂前,身心莊敬,恭肅禮拜。  歲歲霜降,布衣履禮,鼓盆於蒙渦之畔,秋水時照,旋面自誠。況庚子大疫,民生多艱。祭義云: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惟誠惟敬,反求諸身。
  • 【萬城風物】檳榔扇
    未裝飾的檳榔扇在萬城的風物中,檳榔扇值得一說,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這款扇子,已存在數百年,在如今高科技社會,電器類風扇、空調等比比皆是,而這款有數百年歷史的檳榔扇,至今然製作並使用的屈指可數【萬城風物】下篇將推出《你了解「蔞界剌」結的用意嗎?》,敬請關注!
  • 從千利休「和敬清寂」到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賞日本「侘寂」之美
    藉由日本歷史上的茶道大家,生活家千利休和當代建築界的傳奇大師安藤忠雄,來從古今不同的藝術形式,充分感知日本古典美學中的「侘寂」之美。千利休(1522-1591),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時人把他與今井宗久、津田宗及合稱為"天下三宗匠"。他的"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對日本茶道發展的影響極其深遠 。
  • 《故都風物》:老北京的那些風物人情
    所知道的那些內容元素,還是大多是來自於各種影視作品和文字內容。不少人也都去過北京這所城市,還有許多人在這座城市生活了很久。各種名勝遺蹟去瞧過,一些所謂的老北京的「京味兒」也都見識過,可是總覺得這老北京似乎不是那麼一回子事兒,仿佛缺少了什麼韻味?
  • 布衣樂隊——老牌樂隊
    話不多說,今天介紹一位老牌樂隊——布衣樂隊。音樂質樸灑脫自然,樂隊成立以來,發行錄音室大碟《那麼久》、雙張CD《布衣》+《秋天》、卡帶《布衣》,現場CD+DVD《喝不完的酒》、EP《布衣的那兒》,2013最新CD《出發》以及眾多在樂迷手中廣泛流傳的非正式發行唱片。曾為電影《瘋狂的石頭》、《大電影之數百億》配樂。
  • 一介布衣,一世淡泊
    本可覓半畝方田,尋一處安居,苔痕上階,草色入簾,採菊東籬,悠然自得,但沒有泯然眾人,在於他們胸懷濟世之志,自任當世之責。鄉人勸他別去趟權謀者的渾水,他說:「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最終以「取信於民、一鼓作氣」之策擊退了敵軍。高曉松曾說,他很嚮往「布衣立談成卿相」的時代,穿上布衣或許什麼都不是,但一旦站那兒跟你聊我的天下之志,你會忍不住拜我為卿相。
  • ...華夏風物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趙學強:打造世界認知中國的名片和...
    研究院主要在數位化、IP活化和文化傳播相關項目上進行研究,目前也有一些初步成果通過華夏風物APP直接輸出給網際網路用戶。我們希望通過華夏風物APP打造一個溝通用戶的埠,建設全面專業的中國城市風物資料庫與風物分享互動社區,以縣級行政區劃單位,結構化梳理、展示中國各座城市的特色風物,帶領用戶讀懂中國城市的點滴美好,傳遞美好記憶,深入體會每座城市的悠久歷史文化。
  • 深度|江南布衣只有一個
    在零售環境低迷和疫情影響下,相比社會零售服飾板塊30%以上的跌幅,該集團2020財年跌幅僅為7.7%,疫情全面爆發前為正增長,體現出該集團的強大韌性和抗跌能力。 截至期末,江南布衣集團淨現金儲備金額超過人民幣6億元,經營活動淨現金流量較上一財年增加人民幣1.7億元。
  • 我為什麼討厭江南布衣?
    崇尚自然,有自己的風格和調性,話是這樣說的,不過五六年前江南布衣的設計還不敢恭維,你印象中的江南布衣,是不是這樣的死板老舊,顏色土到掉渣?而且未來服裝品牌將是品味和個性的較量。服裝不等於製造,品牌經營與設計研發是真正的價值。
  • 紀錄片 布衣中國
    布衣中國紀錄片簡介:布的產生和流變由來已久,對於布,我們已經熟悉到幾乎忘記了它的存在,每天穿在身上的,居家使用的都離不開它。
  • 布衣公子的江湖傳說
  • 《全面戰爭:三國》布衣介紹
    《全面戰爭:三國》布衣在遊戲中是士兵使用的盔甲中防禦能力最差的,但是總比沒有強。那麼布衣怎麼樣呢?下面將詳細給大家帶來《全面戰爭:三國》匕首屬性介紹,希望對大家有用。 《全面戰爭:三國》布衣在遊戲中是士兵使用的盔甲中防禦能力最差的,但是總比沒有強。
  • 港劇:布衣神相
    布衣發現了一位行蹤神秘的蒙面人,還得知他曾打聽雁蕩派高手秦燕橫的下落,心感不妙的布衣馬上跟蹤蒙面人。布衣跟總蒙面人來到戲院,發現了在場的秦燕橫,布衣為了阻止秦燕橫被殺,和蒙面人大打出手,不料這時一陣狂風吹過,秦燕橫竟然心臟破裂而死!隨後,布衣在秦燕橫身上發現了醫神的一線針,令事件越發迷離!
  • 賴布衣 - 宋朝著名風水大師
    賴布衣,原名賴風岡,字文俊,道號布衣子,故也稱賴布衣,又號稱"先知山人",江西省定南縣鳳山岡人。生於宋徽宗年間(公元1101~1126年間)。人物生平賴布衣,道號布衣子,故也稱賴布衣,又號稱"先知山人",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鳳山岡人。生於公元1101~1126年間(宋徽宗年間),九歲即高中秀才。曾任國師之職,後受奸臣秦檜陷害,長期處於流落生涯中。賴布衣的足跡幾乎踏遍中國大地,憑著精湛的堪輿理論與技術,一路憐貧救苦,助弱抗強,留下了許多神話般的傳說,"風水大師"的名聲不脛而走。
  • 紀曉嵐的布衣之交
    兩人後來各自走上仕途,雖然陸青來的官職和成就不如紀曉嵐,但紀曉嵐始終沒有忘記這位早逝的朋友,晚年他深情地回憶道:「今青來久逝,餘亦衰頹,回憶當年,宛如隔世。後來白巖為官一方,公正清廉,無奈早逝,紀曉嵐傷心不已,接連寫下《哭田白巖四首》《又悼田中儀白巖二首》悼念這位摯友,其中有「秋風憶爾填新句,又是黃深綠淺時」兩句,深情地回憶兩人曾經在秋天和詩的場景,白巖用「黃深綠淺」來描寫秋景,紀曉嵐覺得此語頗佳。如果說董曲江和紀曉嵐是心靈相通,戴震和紀曉嵐則是興趣、精神上的高度契合。
  • 江南布衣收入和淨利潤出現上市以來首次雙降
    圖片/聯商圖庫服裝行業迎來最艱難時刻,江南布衣似乎也未能抓住機會。日前,公司披露2020財年業績,收入和淨利潤出現上市以來首次雙降。有來自疫情和整體氣候帶來的客流量影響,也有品牌和經營乏力的內部因素。雖然公司重度依賴的主力品牌JNBY和會員模式穩住了基本盤,但天花板已近在咫尺。上市4年以來,公司產品一直沿襲簡約設計、冷淡風以及棉麻材質,始終在小眾市場裡周旋,推出的新興品牌暫難成氣候。
  • 尋覓布衣古書局3
    懂得退讓,是生活的藝術  看過布衣古書局迎面所見的懸掛之聯,轉眼見門裡還戧著一副木製對聯,落款是陳恭尹。實木上端的掛鈎處鏽跡斑斑,留下了歲月之痕。整體品相還是不錯的,木板完整,字跡清晰,色彩對比鮮明。詢問店員價格,他還不清楚,但隨即打電話給外出參加活動的店主,說是五千大洋。
  • 什麼是六和敬,修六和敬的意義是什麼?
    六和敬是佛陀制定僧團的共住制度,在於保障整體僧團的和諧相處、和樂無諍。僧即和合義。和合僧之稱謂也由之而來。六和敬具體是:第一、身和同住。此即身業清淨。大眾一起生活,相處和樂。互不侵犯。僧團裡的每一個僧眾都要各安其分、各守其責。大眾同作佛事,身業清淨,和諧快樂,互相幫助、尊重、包容;相互照顧,平等共居,和合共住。
  • 紀錄片「布衣中國」開播!(視頻)
    今年,一部聚焦「千年美服」的紀錄片《布衣中國》將呈現給觀眾。日前,位於蛇口南海意庫的漢唐韻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召開了《布衣中國》開播新聞發布會。9月15日上午,五集服裝文化紀錄片《布衣中國》開播新聞發布會在蛇口南海意庫舉行,發布會上,《布衣中國》投資方、製作方齊聚現場,與大家現場互動分享《布衣中國》臺前幕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