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變態者可以像任何人一樣讀懂他人的想法和行為,但是當我們關注到同理心無意識和無法控制的一面時,我們就會清晰地看到這些人邪惡的一面,他們也不能再繼續瞞過我們了。心理變態者總能帶給我們奇妙的誘惑力,我們喜歡談論他們,讀關於他們的故事,看關於他們的電影。我們最感興趣的就是他們缺少同理心的特徵,缺少一種人類都應該自然經歷的感情。這種神秘的特徵雖然通常對我們並無益處,但它引起了我們的好奇心,並使得我們不斷想要了解他們。心理病態患者(或者相關的反社會型人格障礙)通常被認為是自私,冷酷,衝動和缺乏同理心的。只有不到 5 %的人真正達到了被診斷為心理病態患者的標準。 但是與許多其他的心理特徵一樣,心理病態的特徵是連續性的,只有當一個人的相關特徵超過一定範圍之後,才能夠作出診斷。所以即使我們不認識真正的心理病態患者,我們也有很大的可能性認識一些比我們自己的心理更加病態的人。
同理心是區分一般人和心理病態者的關鍵特徵,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對同理心進行分析。第一個角度是科學家所謂的
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指的是我們能夠確切地理解別人心理狀態的能力,包括他人的行為、意圖和信念,沒有它,我們將很難理解他人正在做什麼或者他們下一步可能要做什麼。心智理論:心理學術語,是一種能夠理解自己以及周圍人類心理狀態的能力 | Wikipedia
根據我們觀察的角度不同,有時候,心理病態者看起來也並不難實踐心智理論,甚至他們在這方面的正常能力會超乎我們的想像。如果心智理論是同理心的重要基礎,我們可能會認為自私的心理病態者缺少理解別人的能力,畢竟,我們在沒有同理心的情況下要怎麼理解別人的想法和動機呢?但是,如果我們把心智理論看作是同理心的一個方面而不是其核心的話,心理病態者擅長讀懂人的特點就不足為奇了。實際上,
他們對他人冷酷無情的控制很可能就是取決於他們高超的心智理論技巧,因為如果我們不能理解和預測他人的想法和行為,就更不能對他們進行控制了。實際上,心理病態者可以非常出色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只是
他們並不在乎他人的感受而已。這其中就涉及到同理心的另一個方面了。同理心的一半是我們剛才講過的理解他人,另一半就是我們如何對於他人的感受進行無意識的反應,具體來說就是別人的思想,痛苦,和樂趣,會對我們帶來多大的影響。在 2018 年初,一項實驗對於心理變態者如何表現同理心的無意識反應方面進行了研究。研究者在一個安全性極高的監獄裡徵用了 100 多名男犯,並且他們都符合心理變態檢查表中的診斷指標。這些犯人被要求在電腦上設計一個和他們外形相似的虛擬角色,這個虛擬角色站在一個虛擬房間中;房間左面的牆和右面的牆分別被標記了不同數量的紅點(有時候會有一面牆沒有紅點),這個計算機中的虛擬角色會隨機面朝左面或是右面的牆,但是參與者可以同時看到兩面牆和上面的紅點數量。medium然後,參與者被要求完成一項簡單的任務,他們需要根據要求說出,以他們的視角能夠從兩面牆上一共看到多少個紅點,或者,以計算機中虛擬人物的視角,虛擬人物能夠從其所面對的牆上看到多少個紅點。與以前使用此類任務進行的研究結果一致,研究人員首先發現,相比起判斷虛擬角色可以看到紅點的數量,參與者可以更快地判斷自己可以看到多少個紅點。即使我們擁有很好的心智理論,從我們自己的角度判斷世界仍然比從別人的角度要容易。當參與者角度能看到的紅點數和虛擬人物能看到的紅點數一致時,意味著只有虛擬人物所面對的牆上標有紅點,這種情況下參與者能夠更快地說出答案;而如果參與者和虛擬人物能看到的紅點數量不同,意味著兩面牆上都有紅點,這種情況下,參與者需要更長的時間說出答案。這是因為參與者受到了兩個不一致角度所帶來的幹擾。根據參與者被告知的要求不同,分別是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數紅點和站在虛擬人物的角度數紅點,他們會受到的幹擾也不同,分別是
自我中心幹擾(egocentric interference)和
反自我中心幹擾(altercentric interference)。
自我中心幹擾指的是,由於受到我們自己所看到的點數的影響,而幹擾了我們數別人的點數的方式;反自我中心幹擾指的是,由於受到虛擬角色能看到的點數的影響,而幹擾了我們數自己的紅點的方式。換句話說,
自我中心幹擾是人類下意識的自私反應,反自我中心幹擾則是人類下意識的共情反應。總體而言,和之前對於非犯罪者的參與者實驗結果一致,這個實驗中的犯人參與者也經歷了這兩種類型的幹擾。但是,研究人員在針對囚犯的心理變態水平進行分析之後,發現了一種更獨特的模式。
越嚴重的心理變態者就會越少受到反自我中心幹擾的影響,也就是說,當他們報告自己可以看到多少個紅點時,他們受虛擬人物的視角的影響較小。同時,這樣的現象在自我中心幹擾方面沒有出現。因此,在判斷自己的觀點時,心理變態者完全不受別人觀點的束縛,但是在嘗試判斷對方可以看到多少個點時,他們依然受到自己觀點的影響。這也就意味著,
嚴重的心理變態者缺乏人類下意識的共情反應,卻依然具有人類下意識的自私反應。不足為奇的是,這些犯人所測量出的心理變態程度,和他們犯罪記錄中對於侵犯的指控數量成正比例相關,並且,他們在計算機任務中的表現也能夠預測他們在現實中的行為。反自我中心幹擾得分較低(意味著更低的共情反應),通常與更高的心理變態程度相關,預示著更多的侵犯指控。他們對於下意識的共情反射功能的缺失,不僅反映在更快更自私的數紅點測試中,也對應著他們更有可能用暴力侵犯他人。我們依舊會不顧自己福祉地對心理變態者著迷,我們依舊會對發生在查爾斯·曼森(Charles Manson),凱文·邦迪(Cliven Bundy),艾德·蓋恩(Ed Gein),傑佛瑞·丹墨(Jeffrey Dahmer)身上駭人聽聞的故事保持新奇,但是如果想要對他們的心理和行為有更多了解,我們需要少關注一些戲劇性的細節。我們可能無法從直覺上將他們與冷酷無情聯繫起來,但是我們至少可以試著對其進行解釋。心理變態者可以像任何人一樣讀懂他人的想法和行為,但是當我們關注到同理心無意識和無法控制的一面時,我們就會清晰地看到這些人邪惡的一面,他們也不能再繼續瞞過我們了。只有非常優秀的演員才能控制自己的潛意識衝動以掩蓋其本性,但大部分人甚至不能很好地隱藏自己的快感,欲望和下意識共情。當我們注意到心理變態殺手在理解別人觀點的同時,缺乏下意識的共情反射時,他們的冷血即使沒有消退,也變得沒有那麼神秘了。
作者 | Erman Misirlisoy
翻譯 | Sam
審校 | 酷炫腦主創 & 小草
本文授權轉載自酷炫腦(ID:coolbrainscience)
參考文獻:
[1]Lindsey A. Drayton, Laurie R. Santos. Psychopathsfail to automatically take the perspective of others. [J] PNAS , 2018 115 (13) 3302-3307;